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胆囊三角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11年10月为668例复杂胆囊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对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管结石、急性胆囊炎等复杂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技巧,细致解剖胆囊三角。结果:644例顺利完成LC;24例中转开腹,其中Mirizzi综合征Ⅱ~Ⅳ型5例,胆囊三角致密粘连15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例,胆管损伤行胆管修复及T管引流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拔除T管。16例术后发生胆漏,均保守治愈。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中细致解剖胆囊三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胆囊三角致密粘连、Mirizzi综合征Ⅱ型~Ⅳ型或内瘘形成等是中转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我院2000年7月至2011年3月间共行LC术4 825例,现对其中发生胆漏的10例(占0.207%)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中发现3例,及时予以缝合修补;2例再次腹腔镜探查;2例单纯B超介入置管引流:2例B超介入置管引流联合ENBD;1例经LC术时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精细解剖胆囊三角,准确诊断,及时探查.放置引流,预防为主对LC术后胆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1 500例L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其中13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参数、处理方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1 500例LC患者中共13例发生胆漏,胆漏发生率0.87%,均予以充分的腹腔引流。胆漏原因考虑与术前胆囊炎症程度、局部粘连、结石嵌顿与否等情况有关。8例患者经5~14 d对症治疗痊愈;5例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引流,其中3例予以鼻胆管引流4周后痊愈,另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双根塑料支架引流,3个月后取出支架痊愈。半年后胆漏患者经ERCP检查均无胆道狭窄、胆道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后胆漏是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术前术者应对手术难度与问题有充分的认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重在预防。术中仔细辨别分离胆囊三角,术后并发胆漏时,尽快予以经内镜胆汁引流是较好的有效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对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LC术23例,行逆行法或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结果23例LC均成功完成,术后发生胆漏1例,腹腔引流7 d后治愈。无胆管损伤、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采用逆行法或顺逆结合法有利于LC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为4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胆囊三角炎症水肿较重,解剖不清,无法分离、钳夹及解剖胆囊管、胆囊动脉;1例胆囊被大网膜粘连包裹致密,无法分离。45例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45~115 min,平均(61.2±21.8)min;术中出血量15~56 ml,平均(28.9±11.3)ml;术后排气时间18~25 h。术后发生胆漏2例,经引流管通畅引流后治愈,余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5 d患者出院,平均(2.8±1.5)d。结论:术者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掌握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术中适时中转开腹,LC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ie cholecystectomy,LC)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LC术后8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胆漏中6例在术后24 h内发现,其中1例为肝外胆道损伤,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6例在术后48 h以后发现,其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迷走胆管损伤和胆总管热损伤。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LC术后胆漏重在预防,如果发生胆漏则应早期发现、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胆管空肠吻合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LC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缙云分院2003年7月至2016年1月LC术后胆漏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中,9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好转,10例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3例放置鼻胆管引流,3例行再次腹腔镜下探查处理、2例行乳头切开,1例放置鼻胆管引流术后合并有胆道狭窄,给予行ERCP放置胆道支架治疗后好转,2例合并有严重胆道损伤,再次手术后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均治愈出院。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或钛夹脱落、迷走胆管损伤、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副肝管损伤、肝外胆管损伤等是导致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结论术中对于胆囊管、肝总管等部位解剖,术前常规MRCP以及必要时术中胆道造影,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LC术后胆漏的发生,术后及时B超介入下的穿刺引流以及ERCP是目前处理胆漏的最主要的方式。再次腹腔镜下探查手术处理也是很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的各种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5年5月施行的LC3868例。结果术后发生胆漏22例,胆漏发生率为0.56%。所有胆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再次腹腔镜探查置管、内镜治疗和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造影拔管治疗。结论非主胆道损伤所引起的胆漏多可经非开腹手术治疗而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诊断、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6例患者LC术后发生胆漏行ENBD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胆漏患者中5例胆囊管残端胆漏,10例迷走胆管漏,1例肝总管漏,均放置鼻胆管引流,2~3周后造影检查未见造影剂外溢,夹管观察无不适症状,拔鼻胆管,全部治愈出院。结论:ENBD对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诊断、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08-01—2017-01间在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LC的1 203例患者,其中10例(0.83%)术后并发胆漏。对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胆漏患者均在术后经腹腔引流管中引流出胆汁确诊。其中6例引流量较少,考虑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或微细迷走胆管损伤所致。5例患者经充分引流后,术后5~12 d痊愈,1例经鼻胆管引流后21 d痊愈。4例引流量较多的患者,持续2周无减少趋势,经ERCP检查发现造影剂由胆囊管残端漏出2例,由胆总管侧壁漏出2例。前者再次腔镜手术发现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所致,给予结扎后痊愈;后者考虑为术中胆总管电灼伤所致,经开腹手术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3周拔除T管愈合。结论 LC术后并发胆漏的原因较为复杂,多与胆囊的炎症程度、局部粘连情况、结石是否嵌顿、胆囊萎缩局部纤维化等因素有关。胆囊床放置引流管可早期对胆漏进行诊断,并防止发生胆汁性腹膜炎而影响预后。可根据发生胆漏的部位、原因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严格掌握LC的手术适应证,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规范进行手术操作是预防发生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腹腔镜下对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再认识,探讨手术处理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所见胆囊三角结构区变异15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针对胆囊动脉变异、胆囊管汇入胆总管位置变异和胆囊三角区致密粘连结构不清等情况,进行不同的手术操作。结果中转开腹15例,包括Mirizzi综合征Ⅰ型3例,Ⅱ型4例;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过低2例;胆囊管开口于胆总管后壁2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共同一侧壁并行约2cm1例;冰冻状胆囊三角结构不清2例;胆囊后动脉出血1例。143例完成LC手术,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LC术后胆漏再次手术1例;穿刺孔出血2例,穿刺孔感染1例,胆管残留结石1例(术后2周ERCP后取出结石)。结论熟悉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类型,细致解剖胆囊三角区,辨清肝总管、胆总管位置,针对不同的变异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是LC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1月3 700余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胆囊炎485例。结果:485例患者中461例手术获得成功,23例中转开腹,1例因胆道损伤行"T"管引流术后治愈,余者均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均未发生胆漏、出血及严重并发症,术后2~4 d拔除腹腔引流管,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及器械设备的完善,术中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区、辨清三管关系并把握中转开腹的指征、注意操作技巧与方法,可有效预防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alot三角扩大分离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道损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8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病例534例,未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312例.结果 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转开腹手术6例,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转开腹手术3例,其余的均成功施行LC.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的病例无胆道损伤发生,未采用Calot三角扩大法LC发生胆道损伤2例.结论 采用Calot三角扩大分离法对于胆囊三角的暴露更清晰,减少了LC胆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逆行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2年8月,对67例LC因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不清,不易分离者,从胆囊底部开始逆行切除胆囊术.结果 67例LC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3.7±9.6)min,术中出血(35.2±13.7)ml.67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恢复良好,无腹痛、腹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LC中对于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者采用逆行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钝性冷分离结合Calot后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防止胆管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LC术中切断胆囊管前常规先钝性冷分离处理Calot三角,明确胆囊壶腹、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再切断胆囊管。结果:全组959例(98.5%)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胆道损伤;15例(1.5%)中转开腹,其中8例Calot三角致密粘连,3例因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提示胆囊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2例为Mirizzi综合征,2例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手术时间20~105 min,平均(50.07±16.2)min;术中出血量5~120 ml,平均(55.11±28.37)ml;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发热、腹痛、黄疸、胆囊窝血肿、积液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采用钝性冷分离结合Calot后三角解剖入路,可有效防止术中胆管损伤,进一步提高L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钛夹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胆囊三角分离困难者,用穿线结扎法处理胆囊管后行胆囊部分切除术。结果48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大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43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结论腹腔镜下穿线结扎法处理胆囊管的胆囊部分切除,不使用钛夹,操作简单,结扎可靠,并发症少,对胆囊切除困难者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Hartmann袋切开法的应用对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作用。方法48例LC患者在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情况下采用Hartmann袋下缘切开法切除胆囊。结果48例均成功完成LC术,未发生胆道损伤,随访3~36个月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时,采用Hartmann袋下缘切开法切除胆囊是一种安全的且能有效防止胆道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的手术方式、损伤类型以及明确损伤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腹腔引流9例(24.3%),胆管修补并T型管支撑引流11例(29.7%),胆总管端端吻合并T型管支撑引流7例(18.9%),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9例(24.3%),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2.7%)。结果:全组术后无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以胆囊切除术多见,多发生于胆囊三角区,主要原因为缺乏胆管影像学诊断,局部组织水肿坏死或粘连,手术器械缺乏或配备不规范,照明等条件差,暴露欠佳,术者经验缺乏等。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措施是术中常规手术视野敷白纱布,疑有胆管损伤时即行胆管造影、胆总管探查;常规手术区低位置引流管,术后1周严密观察腹腔引流液性状及量、胆汁性腹膜炎体征、巩膜皮肤黄染情况,B超动态监测胆管直径及腹腔游离液体;术后2周常规T型管胆管造影或ERCP等。适当选择结扎、引流、胆管修补、胆肠吻合、胆管支撑等手术方式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治疗胆道巨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84例因梗阻性黄疸、胆总管巨大结石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胆道出血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止血、取石+T管引流术;1例患者怀疑胆道下段肿瘤中转开腹探查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胆管癌;1例患者经胆囊管取石毕发现乳头下端狭窄,术中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肌切开后胆汁流出通畅;1例患者因Mirizzi综合征导致胆囊三角区粘连紧密从而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均无出血、胆漏、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1 d。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安全、可靠,手术微创,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对于胆囊管粗短直、入口较大的患者,可直接置入胆道镜探查取石,损伤小,优点突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