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常规经中间入路手术路径显露喉返神经,达到预防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从而提供一种新的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采取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中间入路的手术方法完成甲状腺手术154例,术中共显露喉返神经205条。结果1例甲状腺癌手术和1例再次甲状腺手术后出现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分别于1、3个月后恢复,无永久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4~8d)。结论中间入路新手术路径使腔镜下甲状腺的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降低了甲状腺手术难度,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喉返神经显露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下极系膜精细解剖在全乳晕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山市博爱医院209例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全切及近全切除病例,术中均采用下极系膜精细解剖方法显露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1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6例,腺瘤20例。结果 209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按照甲状腺下极系膜精细解剖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306例次,喉返神经显露率为92.2%,下甲状旁腺显露率为97.4%,1例因喉返神经侵犯行部分切除后腔镜下吻合。术后14例暂时性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无永久性声音嘶哑。结论甲状腺下极系膜精细解剖是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和下甲状旁腺的一种有效方法,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利于腔镜甲状腺手术更好地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暴露技巧与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于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间施行的93例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根据不同诊断分别进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加峡部切除术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采用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动脉及甲状软骨下角三个径路暴露喉返神经,总结显露成功率及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成功显露喉返神经,共计117例次,其中左侧喉返神经32例次,右侧喉返神经37例次,双侧喉返神经合计48例次,其中经气管食管沟径路显露喉返神经57例,占48.71%;经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显露48例,占41.03%;其余12例经甲状软骨下角径路显露,占10.26%。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3例,无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病例。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需掌握正确的解剖入路和技巧,遵循主动显露、严格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中显露和保护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 施行经胸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时,常规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结果 8例经胸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均清楚显露并有效保护了喉返神经。结论 熟练掌握甲状腺游离和切除的顺序及精湛的手术技巧是清楚显露并有效保护喉返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显露保护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喉返神经解剖显露38例,解剖双侧喉返神经1例,左侧16例,右侧21例。手术时间60~265min,喉返神经解剖显露的时间5~10min。术中出血量5~30mL,术后引流量为40~150mL。术后颈部活动良好,无皮下淤斑、皮下积液,无出血、窒息,未见有声音嘶哑、咳嗽、手足抽搐、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微创、美观效果的手术方法;熟练掌握甲状腺游离切除的顺序和血管神经脉络化游离技巧是清楚显露并有效预防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方法以及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方法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游离腺体采取先内后外、内外结合,先上后下;显露喉返神经采用下极上翘、紧贴腺体、交叉路口由下而上的方法完成甲状腺手术。结果 1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共显露喉返神经15条,其中右侧12条。左侧3条。手术时间65~150 min,(110±21)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35±22)ml,术后无大出血。术后24 h切口引流量40~120 ml,(80±21)ml。术后未出现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麻痹症状。术后住院时间4~8 d,(5.5±1.2)d。12例术后随访1~12个月,(6.1±3.1)月,无肿瘤复发,无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麻痹症状。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采用中间入路,即先离断甲状腺峡部的手术路径使腔镜下甲状腺的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降低甲状腺手术难度;采用下极上翘、紧贴腺体、交叉路口由下而上的方式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是一种安全的显露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如何有效显露及保护喉返神经,一直是该手术的难点而又无法规避的问题,常用的喉返神经显露路径通常有侧方入路、下方入路和上方入路.本文介绍一种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术中采用中间入路下显露喉返神经在的方法,并总结其效果,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1月83例行经胸乳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分段解剖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90例需手术的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分成两组,A组47例,术中根据甲状腺切除方式不同选择解剖显露相对应段喉返神经,残留甲状腺所覆盖段喉返神经不解剖显露;B组43例,术中按传统方法不解剖喉返神经。术后1周和1年内对患者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在3个月和1年时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喉返神经损伤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乳晕腔镜甲状腺良性疾病切除术中,根据甲状腺切除方式不同选择喉返神经分段解剖的方法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技巧及预防其损伤的方法.方法 2012年4~12月我院行胸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35例,术中充分利用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动脉及甲状软骨下角等解剖标志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结果 35例腔镜甲状腺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共显露喉返神经40条.行单侧腺叶大部切除10例,单侧腺叶切除20例,双侧腺叶大部切除5例.手术时间(45.4±10.1)min,出血量(25.1±5.1)ml;术后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30例术后随访1~9个月,(4.5±0.9)月,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无肿瘤复发.结论 术中要充分利用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动脉及甲状软骨下角等解剖标志寻找喉返神经.扎实的开放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的基础和娴熟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技能是显露喉返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壁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技巧,预防喉返神经医源性损伤。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行胸壁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利用甲状腺下动脉、气管食管沟及甲状软骨下角显露喉返神经。结果 45例患者中,行单侧腺叶大部切除18例,行单侧腺叶切除22例,行双侧腺叶大部切除5例;手术时间108~125 min、(120±7)min,术中出血量18~25 m L、(23±4)m L。术后均无不适,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其余均正常,且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未复发。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有利于避免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技巧,避免因显露而造成的喉返神经医源性损伤。方法2011年4月~2012年4月,行胸乳晕人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7例。于乳腺前皮下置入troear,注入CO2(压力6mmHg)建立操作空间,用超声刀显露喉返神经。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喉返神经显露,其中7例行腔镜双侧甲状腺腺叶手术(6例双侧叶结节和1例甲状腺癌),5例行一侧甲状腺叶切除术(一侧腺叶多发结节),5例行一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喉返神经主干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之前、之后和动脉分叉之间的比例分别为17.6%(3/17)、47.1%(8/17)和35.3%(6/17),术后未见声音嘶哑等发生。结论尽管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的关系不固定,应用甲状腺囊外解剖和上翻技术,在切除腺体的同时可以显露喉返神经,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防止喉返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481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组1 425例和非显露喉返神经组1 056例,比较两组间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31例,损伤率为2.18%,无永久损伤病例;非显露喉返神经组喉返神经损伤44例,损伤率为4.17%,其中暂时损伤39例,永久损伤为5例。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保护喉返神经是安全和有效的,对预防或避免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的显露在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186例主动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病例资料。结果186例甲状腺癌均施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术中均成功显露双侧喉返神经,其中1例右侧非返喉下神经。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1例,永久损伤率为0.54%。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常规在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喉返神经,主动显露喉返神经不仅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并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本院82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和非显露喉返神经组。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475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损伤率0.84%;非显露喉返神经组352例,喉返神经损伤17例,损伤率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保护喉返神经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预防其损伤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5年来336例在初次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205例和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31例。根据喉返神经损伤的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205例中有2例(0.98%)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个月未经特殊处理后声音恢复,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31例中有6例(4.58%)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其中4例为暂时性损伤,2例为永久性损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规范化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及显露的临床意义,以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96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在全嘛下进行并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范围由病变情况决定,并对喉返神经解剖特点、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解剖显露喉返神经1052条,其中右侧721条,左侧331条,包括双侧87条;采用上方入路解剖86条,侧方661条,下方305条;右侧喉返神经位于气管食管沟内走行者461条,偏离者260条;左侧位于气管食管沟内走行者285条,偏离者46条;喉返神经入喉前有分支者687条(65.3%),未分支直接人喉者365条(34.7%);喉不返神经2条;解剖神经平均用时(6.7±0.54)min;术后神经暂时性损伤11例,永久性损伤2例,均于6个月后对侧声带代偿,嘶哑改善。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灵活运用不同的解剖入路,常规解剖显露神经,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ETE)治疗男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困难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43例经乳晕入路行ETE的男性及175例女性良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男性患者术中的主要难点及处理措施。结果:21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方式包括单侧次全或近全切除,单侧腺叶切除,双侧次全或近全切除、全切除术,两组间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丝线悬吊腺体的比率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乳晕入路ETE治疗男性良性甲状腺肿的手术难度较女性患者大,主要原因在于男性胸壁移动性较小及发达的颈前肌群导致腺体向后延伸生长,从而使腺体的显露、手术操作在灵活性上受到一定限制。术前B超、CT平扫三维成像检查利于术者评估所需的手术空间,术中丝线悬吊腺体可在尽量避免切断颈前肌群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手术难度,降低中转开放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及探查方法,以减少神经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常规显露RLN 242例(293条),不显露RLN 85例,并对RLN解剖特点、损伤情况和预防进行分析.结果 显露RLN者暂时性损伤率为1.65%(4/242),无永久性损伤;未显露者暂时性损伤率为8.23%(7/85),永久性损损伤率为2.35%(2/85),两组暂时性损伤率之间和永久性损伤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23%(197/293)的RLN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61.09%(179/293)的RLN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面,31.39%(92/293)位于动脉的浅面,4.09%(12/293)穿行于动脉的分叉处,4.13%(10/293)与动脉无关,"非返性喉下神经"的发生率为0.68%(2/293).结论 RLN的行程过程中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甲状腺手术中有计划地显露RLN可以预防其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3种显露喉返神经方法(入喉点入路、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下动脉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病人286例,术前通过细针穿刺明确或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恶性疾病、累及双侧腺叶的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及Graves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A组(入喉点入路,97例)、B组(气管食管旁沟入路,96例)、C组(甲状腺下动脉入路,93例)。比较3组病人术后疗效。结果 3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A组 vs. B组vs. C组:1.0% vs. 2.1% vs. 5.4%(下同),P=0.158]及术后住院时间[(2.6±0.5)d vs. (2.5±0.7)d vs. (2.6±0.5)d,F=0.724,P=0.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方面,A、B组少于C组[(10.1±7.2)mL vs.(12.0±10.0)mL vs.(8.3±7.5)mL],其中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A、B组均短于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7.5±16.6)min vs.(93.2±13.3)min vs.(103.9±15.0)min,P<0.05]。 结论 入喉点入路、气管食管旁沟入路、甲状腺下动脉入路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但气管食管旁沟入路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上均存在优势,可优先考虑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