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单叶和双叶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单叶和双叶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探讨在相同的抗凝强度下 ,两者存在的差异。方法 按标准选取 2 14例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接受双叶瓣者 118例 (CarboMedics 82例 ,St Jude 36例 )作为A组 ,单叶瓣者 96例 (兰州瓣 4 1例 ,上海瓣 5 5例 )作为B组。均应用口服华法林 (芬兰产 )抗凝 ,用量 0 75~ 4 0 0mg[(1 94± 1 16 )mg],控制INR 1 5~2 3。随诊 3~ 84个月 [平均 (39 86± 16 2 8)个月 ],比较出血和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2 14名患者 11例发生出血 ,其中A组 6例 ,B组 5例。栓塞 9例 ,A组 1例 ,B组 8例。结论 INR控制在 1 5~ 2 3可有效地预防双叶瓣术后抗凝相关并发症 ,对单叶瓣可有效地预防出血 ,但栓塞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标准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资料完整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3例,年龄60~73(64.3±5.1)岁。根据其手术方式分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10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组16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组91例。再根据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一步分为低水平组(INR1.6)19例、目标组(1.6≤INR≤2.5)299例、高水平组(INR2.5)38例。连续随访,记录其INR、血栓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1.4%),出血49例(13.8%),目标INR 1.6~2.5。AVR组、MVR组和DVR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水平组、目标组和高水平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6~2.5,抗凝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机械心脏瓣膜(MHV)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时,需要中断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往往需要桥接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抗凝。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HV患者再次接受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桥接亚治疗剂量的LMWH是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 观察我院在2013年1月1日到2018年1月1日收治的需再次择期手术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瓣膜置换组,n = 47),瓣膜置换组纳入标准是围手术期桥接抗凝的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并经心外科医生制定桥接抗凝方案患者(机械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14例,机械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33例),以同期行相同手术的患者(未做过瓣膜置换术)为对照组(n = 47),主要观察指标是住院病死率、术中出血量、桥接后30 d内血栓栓塞事件或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瓣膜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一个24 h出血量较对照显著增多(P < 0.05),瓣膜置换组1例死亡(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并出现1例(2%)出血事件,两组均未发生栓塞事件,但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病死率、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进行择期外科手术期间采用亚治疗剂量LMWH进行桥接抗凝术中出血量增多,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增加,此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标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在国人接受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随访 710例低标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条件下St .Jude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的远期临床结果 ,分析各种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讨论其临床意义。结果 :710例患者远期随访的各种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关结果。结论 :由于国人的生理及药代动力学特点 ,低标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具有可靠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脏人工机械瓣膜术后行终生抗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栓塞与卒中的危险,但同时却又增加了发生严重甚至致死性出血的可能性。多年来尽管有诸多的研究及抗凝专著对相应的抗凝强度进行了许多相对明确的推荐方案,但各自的方案间却仍存在较多的差别,至今仍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方案。本研究采用Meta荟萃分析的方法,对机械瓣膜病人不同抗凝强度下栓塞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期获取人工机械瓣膜术后最适的抗凝强度。  相似文献   

6.
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身抗凝治疗,而接受猪生物瓣置换术后的患者则不需要抗凝治疗。方法作者用随机的前瞻性研究对Bjork-Shiley 机械瓣和 Carpentier-Ed-wards 猪生物瓣的耐用性以及与瓣膜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二尖瓣置换者261  相似文献   

7.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标准并分别确定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双瓣置换(DVR)的抗凝强度标准。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658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随访,分析随访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INR)与口服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总结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抗凝强度范围,即最佳抗凝强度标准。结果 完成随访1508例,随访率91.0%,随访(0.08~5.08)年,平均随访(3.8±1.3)年,随访总人年数为5731.9。随访INR 2.13±0.56,口服华法林剂量(3.09±0.85)mg,发生血栓栓塞66例(1.17%人年),抗凝有关的出血115例(2.02%人年),总事件发生率为3.24%人年,其中INR于1.3-2.3(AVR:1.3~1.8;MVR及DVR:1.8~2.3)范围内出血和总事件发生率最低(P<0.001)。结论 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的抗凝强度控制在INR1.3~2.3范围(AVR:1.3~1.8;MVR、DVR:1.8~2.3),可以减少口服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应用阜外医院与航天部七○三所共同研制的钩孔型机械瓣(GK瓣)施行二尖瓣替换手术的临床结果。本组102例患者中,术后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6.9%。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室颤、无瓣本身的瓣失灵以及和抗凝有关的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本文还就手术方法和术后抗凝治疗做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生应用华法林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当国际标准化比率 ( INR) <2 .0时血栓栓塞发生率上升 ,而 INR>4 .8时则出血并发症增多。据统计 ,接受抗凝治疗者 ,每年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约占 0 .5 % ,颅外出血者约占 2 % ,每年大出血总发生率 2 .7% ,在各种人工心脏瓣膜中 ,支架 -球瓣出现血栓的可能性最大 ,双叶倾斜蝶瓣出现血栓的可能性最小 ,单叶倾斜蝶瓣居中。本文研究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大出血住院后停用华法林治疗时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 ,以及重新应用华法林后再出血的危险。复习 1990~ 1997年间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观察三组栓塞、出血和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结果 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栓塞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也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故需长期抗凝.该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发展及现状,以及抗凝相关问题的处理.对于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抗凝强度以及方法,国内外也仍有争议,今后机械瓣膜抗凝强度的研究仍将是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机械瓣置换、生物瓣置换及瓣膜成形手术对≥60岁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16例≥60岁的单纯二尖瓣手术出院患者,风湿性二尖瓣病变76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40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62例,生物瓣膜置换34例,二尖瓣成形术20例。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死亡、再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心功能分级、抗凝情况、出血事件、血栓栓塞等事件。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24~60月,平均(48.4±10.7)月。20例瓣膜成形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二尖瓣功能良好,未出现中度以上返流、再次住院、再次手术及其他不良事件。34例生物瓣膜置换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抗凝,随访期间未出现瓣膜衰败现象,瓣膜功能正常,心功能均明显改善。62例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机械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可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等事件发生。结论手术治疗≥60岁二尖瓣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延长生存时间。但不同术式的远期效果有一定差异。瓣膜成形术后避免抗凝药物的应用,可避免抗凝并发症。生物瓣膜置换可达到瓣膜成形术的效果,但因其存在生物衰败,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在年龄相对低的患者中根据情况选择。机械瓣膜置换需要终生抗凝治疗,影响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出血和血栓并发症,严格规律地监测凝血指标,可最大程度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抗凝认知、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生出血50例(27.78%),栓塞6例(3.34%),抗凝认知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是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并发症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抗凝知识的指导,同时强调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降低华法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 机械瓣替换有病变的天然心瓣已近40年,虽然瓣膜类型经历了笼球瓣、侧倾碟瓣和双叶瓣的研制与发展过程,也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瓣膜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与抗凝有关的出血仍然是当今机械瓣最常见、最严重,也是最难预防的并发症.为此,有关机械瓣血栓形成机制与抗凝强度调控的研究,近年来涉及到瓣膜的流体力学特性、抗凝强度的监测手段、瓣膜的类型和部位、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妊娠期的抗凝方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长海医院进行产检的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妊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抗凝方案:A组全孕期口服国产华法林;B组孕12周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孕12周后口服国产华法林;C组全孕期口服进口华法林;D组孕12周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孕12周后口服进口华法林。各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均控制在1.5~2.0。结果:(1)C组和D组服用华法林的剂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2)4组产妇流产、早产、产后出血、血栓栓塞性疾病、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组新生儿畸形、颅内出血、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妊娠期使用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抗凝相关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因此安全有效的抗凝强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目前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强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郭兰敏 《山东医药》1994,34(1):39-40
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瓣膜品种繁多,各有优缺点。总的看,机械瓣的优势在于其耐久性、瓣架低及双叶瓣对血流的梗阻小;缺点是栓塞率高、抗凝过度易发生出血以及溶血、瓣周漏等。生物瓣膜与之相反,栓塞、出血及瓣周漏发生率低,但耐久性差,用于年轻患者易发生钙化及退行性变,小型号瓣膜对血流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人适机械瓣膜替换有病变的天然心脏瓣膜后,影响其远期生存率的关键问题是出血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近年临床研究发现,低强度的抗凝治疗降低抗凝出血发生率的同时,并不增加血栓栓塞发生率。因此,国内外在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有逐步采用低度抗凝强度的趋势,并获得了初步效果,但适应我国人群抗凝强度的理想标准尚未达成到共识,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60~70岁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与生物瓣置换术后生存率、术后瓣膜并发症情况及再次手术率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的64例60~70岁患者与同年龄段的147例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基线资料,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患者分组。分组后比较两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生存率、瓣膜相关病死率、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的差异。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机械瓣组与生物瓣组术后6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瓣膜相关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160,P=1.000)。机械瓣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机械瓣非结构性功能异常1例(2.1%),栓塞1例(2.1%)、出血1例(2.1%),生物瓣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瓣膜血栓1例(2.1%)、栓塞4例(8.2%)。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321)。生物瓣组6年内再次手术1例(2.1%),机械瓣组未发生再次手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00)。 结论 我中心60至70岁年龄段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6年的生存率、瓣膜相关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即使是仅接受了生物瓣置换术亦将增加其早期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故早期接受抗凝治疗可能有益。然而既往关于在接受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患者,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其术后早期接受短期抗凝治疗的药效及安全性均待清楚,本文特就其进行了大样本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