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接受大剂量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强效抗生素,造成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抗真菌治疗疗程长,而多数并发真菌感染者的基础疾病重,对药物耐受性差,老年患者更为突出。我院采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41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鹏  黄寨 《山东医药》2010,50(15):92-93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例外科ICU IFI患者使用卡泊芬净50mg/d,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IFI痊愈8例,显效6例,进步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70%,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治疗IFI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卡泊芬净治疗危重病难治性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治疗氟康唑治疗无效的危重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对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氟康唑治疗无效的4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给予卡泊芬净首日负荷剂量70 mg,之后以50 mg/d维持治疗,疗程为10~40 d.结果 42例可评价患者中,痊愈18例(42.86%),显效14例(33.33%),总有效率76.19%,真菌清除率为62.22%.不良反应少,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结论 卡泊芬净治疗危重病患者难治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心脏术后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科、心外科和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心脏术后合并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有20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男性12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5岁(23~82)岁。确诊10例,皆为念珠菌血症(白念珠菌4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各1例);临床诊断肺IFI 5例(念珠菌3例,曲霉2例);拟诊肺IFI 5例,病原真菌不明。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8例,瓣膜手术8例,胸主动脉瘤手术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马方综合征手术各1例。卡泊芬净的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8(1~55)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19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0例(10/19,52.6%),显效4例(4/19,21.1%),总有效率为73.7%,进步3例,无效2例。死亡6例(6/20,病死率3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心脏术后并发IFI的有效安全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临床医生而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最大困难就是明确诊断.而IFI延误治疗常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经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选择经验治疗药物,需要综合考虑药物价值/效能比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药物包括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及米卡芬净.但经验治疗尚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做到有科学依据的治疗是值得研究者们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IFI住院患者使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结果 国产伏立康唑治疗30例IFI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3.3%(16/30),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全部好转.结论 国产伏立康唑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IFI患者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史的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时二级预防(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HSCT血液病患者,采用我所常规移植方案,有IFI史的患者从预处理开始进行SAP,选用既往抗真菌有效药物,预防至危险期结束(白细胞植活、无感染证据),由于无效或不良反应提前终止为退出,所有生存患者至少随访至移植后180 d.结果 入组患者26例,移植前抗IFI疗效:10例完全反应,15例部分反应,1例疾病稳定.SAP用药如下:(1)先静脉伊曲康唑后改为序贯口服液或胶囊(12例);(2)直接用伊曲康唑口服液(8例);(3)静脉脂质体两性霉素B(3例);(4)静脉卡泊芬净(2例);(5)伏立康唑口服(1例).预防过程中6例出现可能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2例因不良事件终止SAP.SAP用药中位时间75(10~212)d,4例在预防期间IFI复发,1例预防结束后复发,IFI复发率为19.2%(5/26),IFI复发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2(1~146)d,IFI复发患者5例中3例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与移植后IFI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IFI不是异基因HSCT的绝对禁忌证,SAP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的复发,但预防的方案和疗程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伊曲康唑在IFI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部分类型IFI感染的一线选择[1].但是,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IFI患者,伊曲康唑能否应用?是否安全?目前国内外很少报道.我们对15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IFI应用伊曲康唑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L-AmB)对外科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nfections,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外科ICU IFI患者使用L-AmB 1 nag/(kg·d)的剂量,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3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6.9%,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小剂量的L-AmB 1 mg/(kg·d)应用于外科ICU IFI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3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3例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宿主因素、临床特点、抗真菌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IFI的重要因素之一。IFI中肺部感染最多见,占82.6%(19/23例)。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变化是IFI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也是临床观察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所有IFI患者发热占87.0%(20/23例),19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几乎均伴有发热、呼吸困难,并发低氧血症占84.2%(16/1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典型的光晕征或新月征占63.2%(12/19例)。上述临床特点不具备特征性,尽快获得病原学证据比较困难。目前综合上述临床特点、按照中国IFI诊断指南是临床诊断IFI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中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加显效)66.7%,抗真菌治疗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免疫功能状态与IFI发生及治疗疗效相关,早期诊断IFI困难。对真菌感染进行临床分层诊治是血液病发生IFI的重要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罗伟  冀林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8-4569
由于真菌感染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且培养阳性率较低,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同时,IFI也是免疫受损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对于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而言,由于接受大剂量的化疗、长时期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等,导致身体机能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因而极易患IFI.本文拟观察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临床症状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生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危及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对伊曲康唑注射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IFI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5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2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357例在我院住院诊治的MM患者,记录是否合并 IFI、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病、抗真菌治疗以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44例(12.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曾发生IFI,其中3例(6.8%)为确诊病例,8例(18.1%)为临床诊断,33例(75.0%)为拟诊.44例患者中,10例(22.7%)处于诱导化疗时出现真菌感染;4例(9.1%)为平台期;27例(61.4%)处于疾病进展状态;3例(6.8%)在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发生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占50.O%.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氟康唑的有效率分别为83.3%、75.O%、78.9%、75.O%和57.1%.各种抗真菌药物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根据多因素分析,合并糖尿病(P=0.035,OR 2.527,95%CI 1.005~6.052),接受透析治疗(P=0.022,OR 2.768,95%CI 1.161~6.600)、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超过1周(P:0.019,OR 3.215,95%CI 1.200~7.407),之前是否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P=0.009,OR 3.350,95%CI 1.353~8.295),是否使用氟达拉滨(P=0.001,OR 4.669,95%CI1.813-1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肺部是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4种抗真菌药的疗效相当,合并糖尿病、化疗同时接受透析治疗、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含有氟达拉滨的治疗是MM合并IFI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在恶性血液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0月~2014年1月间4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静脉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期间监测肺部影像学、肝肾功能等.结果 4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10例,拟诊39例;卡泊芬净治疗7 d ~ 210 d,总有效率为53.6%;临床诊断1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0例,临床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40%;拟诊39例患者中,临床治愈8例,临床显效14例,进步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56.4%;初始治疗组37例,有效率54.5%,挽救性治疗组12例,有效率50.0%;仅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增高,至67 IU/L,其他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米卡芬净是继卡泊芬净之后FDA批准的第2种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目前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H)疗效及安全性的报道较少见,为此,我们应用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IFI进行临床研究,其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对象:23例均为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住院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43(19~75)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例,6例存在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血液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32例发热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第1天7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持续1 h,随后每天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持续1 h。治疗持续时间为体温好转、粒细胞缺乏恢复后继续使用3 d;若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间体温未好转,最长使用2周。结果:23例(72%)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体温好转。主要不良事件是转氨酶升高(4/32)和低钾血症(4/32),经治疗均好转。3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事件。结论:卡泊芬净是血液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收治的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治疗过程中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机会较多,加之各种侵入性操作频繁,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较高,占院内感染的10%~15%[1].IFI确诊困难,等待确诊可能延误治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同时,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白色念珠菌菌株日趋增多[2].早期对临床高危患者选择安全性良好的药物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有可能抓住治疗机会,取得较好疗效[3-4].现将我科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收治的1例老年重症伤员合并肺部IFI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开放、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选择2007年1-7月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的血液病或HSCT患者666例,给予静脉伊曲康唑,按前2天200ms/次、12h静脉滴注1次,第3天起200 ms/次,每天静脉滴注1次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序贯伊曲康哗口服液或胶囊.根据临床和微生物学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全部患者抗真菌治疗的退热有效率为70.1%,治疗有效率为69.5%,其中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3.7%、68.1%、68.2%,其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全部患者中有58例(8.7%)出现与伊曲康唑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肝胆系统和胃肠系统功能受损.结论 伊曲康唑是治疗血液病及HSCT患者IFI有效且安全的药物,适用于抗真菌的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者78例,非IFI者386例,对其感染真菌进行分离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78例非呼吸道IFI老年住院患者中共检测分离出真菌87株。其中尿中检测出29株(33.33%),为标本检出真菌排名首位。分离出假丝酵母菌84株(96.55%),为检出最多的菌株。单因素分析提示,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病原检测时间、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白蛋白数、体温>37.5℃、抗生素种类、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创的检查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消化系统普通疾病和神经系统普通疾病,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保护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主要为假丝酵母菌。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是预防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前瞻性研究,选1CU内IFI患者,应用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治疗,观察用药第7天及用药结束后的临床有效性、真菌清除率及安全性.结果 共33家医院49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临床诊断289例(62.02%,289/466),拟诊143例(30.69%,143/466),确诊34例(7.29%,34/466).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86.51%),其次为泌尿系和血液(各占4.07%).真菌种类以念珠菌最多见(82.66%),其次为曲霉菌(14.63%).与真菌感染相关因素中,最多见的是广谱抗生素应用(70.47%),其次分别为病情危重(69.45%)和长期住院(62.12%)等.临床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第7天临床有效率为53.91%,治疗结束后升至78.53%.治疗第7天真菌清除率为58.62%,治疗结束后升至86.27%.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48%,其中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7%.不良事件中最多见的是消化道症状(17/495,3.53%).结论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内IF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