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 将需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统计并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日、切口疼痛情况等.结果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在术中出血、止痛药应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粘连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势,在治疗效果相近的前题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护理难度,提高了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是值得普遍推广的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及对护理的影响。方法 观察2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与20例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以及对护理的影响,再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器人组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新技术,有利于降低术后护理难度,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适应证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79例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43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 的适应证、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短期随访结果 .结果 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肿瘤的大小以及平均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术中平均失血量(85 mL vs 135 mL),术后3 d每日平均引流量(60 mL vs 88 mL)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 d vs 9.4 d)在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组明显减少,与开放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对所有病例进行了12到36个月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肾细胞癌患者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切除4 cm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2月~2009年2月18例接受手术治疗直径4 cm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11例,开放手术7例。结果两组病例年龄和肿瘤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2.7±65)和(301.4±173)mL;P=0.035],术后住院天数较短[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5±1.4)和(14.9±2.4)d;P=0.002]。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3.4±33)和(151.3±23)min],术后平均引流量分别为([210.5±118)和(187.1±26)mL],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和14.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4 cm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较开放手术有优势,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不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肾癌手助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行手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20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失血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切缘阳性率、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手助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平均肿瘤大小分别为(2.58±0.50)和(2.62±0.60)cm(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0.2±38.9)和(353.6±89.6)ml(P〈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8.2±27.6)和(196.2±39.6)min(P〈0.05),平均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6.1±3.2)和(35.2±2.8)min(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2.0)和(12.3±3.0)d(P〈0.01),两组的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随访3~2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手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较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不增加热缺血时间,手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比较后腹腔镜重复肾上住半肾切除术与开放重复肾上位半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腹腔镜重复肾上位半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上位半肾切除术患者30例(后腹腔镜组)及开放上位半肾切除术32例(开放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在手术时间、主要并发症及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例数、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早期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手术组,后期短于开放手术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的增加有一定的下降趋势.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下重复肾上位半肾切除术能达到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后腹腔镜重复肾上位半肾切除术虽然手术操作难度大,但随着术者操作经验的积累,手术时间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评价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限期行肾肿瘤的患者均衡分成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组共53例。对腹腔镜组及开放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用止痛剂、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并对患者长期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切口愈合情况及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前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人无差异。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的患病病例构成、性别构成(P>0.75)、肿瘤临床分期(P>0.25)、年龄(P>0.05)和肿块大小(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66±10.37)min,而开放手术组为(69.08±11.22)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6.92±0.96)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11.42±1.57)d(P<0.05);术中失血腹腔镜组(72.03±10.37)mL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154.42±20.42)mL(P<0.01),腹腔镜组术后2人次用止痛剂,开放手术组术后20人次应用度冷丁止痛,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天数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肾脏肿瘤保留肾单位(NSS)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因肾脏肿瘤T1N0M0在该院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4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实施3D腹腔镜手术患者16例,2D腹腔镜手术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方式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蒂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临床差异。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3D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6.43±2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71±6.73)ml、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5.43±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00±1.00)d;2D腹腔镜手术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20.67±30.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2.91±20.61)ml、平均肾蒂阻断时间(23.83±4.6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42±1.24)d。3D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P0.01)。两组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在保留肾单位手术应用较传统2D有明显优势,它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对肾血管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途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剜除术治疗,对照组分别采取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照组及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0±20.7)mL、(20±6.4)mL;对照组及观察组平均饮食恢复时间分别为(40±3.2)min、(6±1.2)min;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后镇痛分别为62例、3例;对照组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10/62)、3.6%(2/54),以上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处理肾血管变异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出血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8月开展的12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所有病人采取相应的围术期护理。[结果]病人手术时间为(110.20±31.94)min,失血量为(52.80±55.03)mL,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70±1.18)d,导尿管留置时间为(5.30±1.19)d,肛门排气时间为(39.40±14.74)h,下床活动时间为(4.60±1.02)d,术后住院时间为(6.20±1.35)d。术后并发出血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在干预肾脏占位性疾病的疗效及远期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纳入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脏占位性疾病患者65例,其中试验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35例和对照组(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肾蒂阻断时间、失血量、术后3d内血肌酐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及远期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较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50.6±20.3)ml vs.(308.6±95.6)ml],胃肠功能恢复快[(2.7±0.8)d vs.(3.8±1.3)d],住院时间短[(13.2±3.1)d vs.(16.4±4.3)d];手术时间[(122.1±55.6)min vs.(96.2±50.5)min]和术中肾蒂阻断时间[(28.3±2.5)min vs.(18.3±8.2)min]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远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在情感职能(50.4±20.2 vs.42.7±11.3)、活力(56.3±23.2 vs.40.2±10.9)等项目上有一定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是手术时间和术中肾脏血供阻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kidney cancer has become a standard therapy method for renal carcinomas. Due to improvements in diagnosis, carcinomas tend to be detected with a smaller size, which often allows for a tissue sparing,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LPN). Successful LPN requires a safe resection line inside the kidney, which spares most of healthy tissue, while assuring the complete tumor removal.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pproach for a real-time visualization aid during LPN.

Methods

A surgical soft tissue navigation system for laparoscopic was designed, implemented and tested in vitro. The system enhances the surgeon’s perception to provide decision guidance directly before initiation of kidney resection. Preoperative planning, intraoperative imaging, and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are incorporated in a system that can enhance an endoscope’s image by superimposing relevant medical information like tumor infiltrated tissue and risk structures. This system has a flexible design to facilitate its integration into surgical work flows. The system evaluation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1) a virtual evaluation environment, which allows for simulation of all involved system parameters; (2) in vitro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laparoscopic training unit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robust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navigation system with real data.

Results

The system was implemented and tested in vitro with favorable results. Real-time video recording of its operation was done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to simultaneously visualize the renal collecting system, major blood vessels, and abnormal lesion.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can benefit from surgical computer assistance with preoperative planning, intraoperative imaging, and real time guidance integrated in a single system. The presented surgical navigation 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testing in an intraoperative environment with human patients undergoing LP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小肾癌部分切除与根治性切除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国外文献:检索 1985 年以来的与小肾癌手术相关的外文文献,选用MEDLINE 数据库和SCI 数据库,以small renal cell carci- noma,partial nephrectomy,radical nephrectomy,nephron sparing surgery 为关键词.国内文献:检索1988 年以来 的与小肾癌手术相关的中文文献,以小肾癌,肾癌根治性切除,部分切除,保留肾单位为关键词.采用Co- 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7 统计软件,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描述评分,由2 名评 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从多方面进行Meta 分析.结果 12 篇国外文献参与临床荟萃分 析.9 篇国内文献参与临床荟萃分析.国外:部分切除(Treatment)和根治性切除(Control)死亡率循证医学 证据显示,其OR(95% CI)为1.22(0.82,1.84),即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切除无统计学差异.国内:Treatment 和 Control 死亡率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其OR(95% CI)为1.36(0.56,3.28),即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切除无统计学 差异.结论 小肾癌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国内外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小肾癌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切 除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小肾癌手术首选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泌尿外科25例小肾癌(直径<4 cm)患者实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精湛的手术技巧配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对15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切口Ⅰ期愈合。提出认真作好术前准备和术前访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后腹腔镜下小肾癌肾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应用范围和经验.方法 2008年4月和10月,对2例小肾癌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肿瘤直径分别为2.5和3.3 cm.手术时间分别为180和210min.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40和50min.术中出血量量分别为200和300 mL,均未输血.病理报告为肾细胞癌,切缘均阴性.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体积较小的肾肿瘤病变是一种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12例T1期肾门肿瘤,肾门肿瘤定义为距离肾门血管或肾脏集合系统小于5 mm的肾肿瘤。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平均年龄58岁(46~72岁),肿瘤直径平均3.6 cm(2.4~7 cm),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 min(50~140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 min(18~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7 ml(50~340 ml)。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漏尿1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2天(5~14天)。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随访5~48月,2例复发。全部患者术后肾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门肿瘤可行,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术者的临床经验对于成功开展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治疗。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2例。将其与未出血患者比较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7例患者出血表现为术后6~22 d(平均14.9 d)内出现大量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8.7 g/L。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34 cm)是肾部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7例出血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造影提示6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瘘,造影及栓塞过程顺利,血尿消失。随访10~38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肾功能异常以及肾萎缩。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往往为迟发性,其中肿瘤大小是术后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