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心动脉压是独立于外周动脉压的指标,一些前瞻性研究证实其和心脑肾等器官损坏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并有研究认为中心动脉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能力优于外周动脉压[1],由于临床上不可能总是测定有创中心动脉压,无创中心动脉压评估系统便应运而生。欧姆龙HEM9000AI系统通过记录桡动脉脉搏压力波形,由电脑软件进行转换成中心动脉压。笔者用该系统对所在科7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检  相似文献   

2.
中心动脉压测定及对不同药物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测得的中心动脉压和外周动脉压的差别,比较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对中心动脉压的作用。方法通过桡动脉应用导管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外周动脉压(桡动脉血压),同时测量肱动脉无创血压,比较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关托洛尔和培哚普利后中心动脉压和外周动脉压的差别。结果非高血压病患者中心动脉收缩压和桡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肱动脉无创收缩压,桡动脉有创收缩压明显高于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明显高于桡动脉舒张压和肱动脉无创舒张压,桡动脉舒张压和肱动脉无创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测量方法测得中心动脉压和外周血压值不同,培哚普利比较关托洛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胸心外科的发展,手术日益复杂,术中及术后有创动脉压监测已成为一项新的监护手段。有创动脉压监测是通过动脉穿刺置管直接监测外周动脉压,具有直观、持续、准确可靠的优点。护士应该掌握动脉内置管方法及有创压的护理要点。现将1997-06~1998-01,3...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型猪胰肾联合移植术合适的麻醉管理方法,了解术中受体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20头小型猪分别作为供、受体配对进行胰肾联合移植,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调节输液速度,吻合血管开放后加快补液,并输入采自供体的血液.结果:受体在髂总静脉阻断后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明显降低、心率增快:髂总静脉开放后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增高,心率减慢;髂总动脉阻断后动脉压和中心静脉雎增高,而开放后动脉压和血流动力学中心静脉压明显降低、心率增快;吻合血管开放后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明显降低,心率增快.结论:加强受体循环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是保障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83-18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心动脉压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睡眠呼吸暂停检测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物,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OSAHS组(31例)和对照组(17例)。测量患者外周动脉血压、中心动脉压。结果 OSAHS患者中心动脉压、外周收缩压、外周舒张压、AHI、ODI、ba-PW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SAHS患者外周收缩压、外周舒张压、ba-PWV、AHI与ODI与中心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心动脉压显著升高,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2009年9月-2011年6月对ICU危重患者47例行有创动脉压监测,通过良好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有创动脉压监测患者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15~79岁.其中休克9例,重型脑损伤13例,急性胰腺炎1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多发伤10例.所有患者均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休克而采用有创动脉压监测:桡动脉37例,股动脉9例,肱动脉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压与颅内动静脉压的相关性.方法行侧脑室置管接多功能测压表,颅内动静脉置管接有创血压监护仪.再用结扎一侧颈内动脉、人工窒息等方法致实验狗脑水肿高颅压.先后经颅内动脉、外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记录不同时段的颅内压、颅内动静脉压.结果脑水肿形成后颅内压、颅内静脉压逐渐上升,使用甘露醇脱水后两者又逐渐下降,二者呈正相关.颅内动脉注射小剂量甘露醇15分钟即可达到明显的降颅压效果,与外周静脉给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压与颅内静脉压呈正相关,与颅内动脉压无相关性.颅内动脉注射小剂量甘露醇即可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脉穿刺置管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危重复杂大手术及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11年3月始我科对43例拟行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先心病房缺室缺修补术、胃及食道癌根治术、脓胸及剖胸探查术患者于手术前行动脉穿刺置管行有创动脉压监测,根据血压值及其他生命体征综合判断麻醉深浅,指导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结果 43例患者即使血压较低的情况下也能精确反应瞬时血压变化,及时准确评估循环功能,指导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能获得瞬时血压变化值,麻醉医师能根据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趋势做出迅速的判断并实施正确的临床干预,以纠正血流动力学失衡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怎样测脉搏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所施加的压力.血压分为动脉压与静脉压,大家平常说的血压指是动脉压.动脉压又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当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入大动脉,冲击动脉管壁,这时动脉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内压力降至最低点,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数称为脉压差,脉压差平均为:30~40mmHq.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5年9月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7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0例及非冠心病组112例,依据血浆Hcy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升高,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有无斑块、狭窄,利用直径法计算狭窄率.记录两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血浆Hcy水平以及中心动脉压.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以及中心动脉压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脉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以及肱动脉收缩压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P<0.01),但是与肱动脉舒张压以及肱动脉脉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较高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较严重,中心动脉压较高,血浆Hey水平是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降压药物有着类似的降低外周肱动脉血压的效果,但对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随着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深入和新的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人们不仅关注降压药物对外周动脉血压的影响,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不同降压药物在降低中心动脉压方面的差异以及其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简单过程、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的差异、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以及钙通道拮抗药、ACEI、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RB等5类降压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对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观察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危重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无创动脉压监测,观察组则给予有创动脉压监测。比较两组危重症治疗效果;血压监测平均费用;监测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和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危重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压监测平均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监测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和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危重症的应用效果确切,操作安全方便,费用虽然较高,但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有良好的监护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桡动脉有创动脉压与肱动脉无创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入住ICU的60例患者进行IABP与NBP的同步测量。结果收缩压均值,右侧IABP最高,左侧NBP最低。NBP与IABP收缩压测量值之间分组比较,PPI<0.45时NBP9.38%>IABP;0.45≤PPI≤0.55时NBP42.59%>IABP;PPI>0.55时NBP58.82%>IABP。结论在临床实践中,NBP与IABP的实际差异与理论相比有所不同。监测血压时应首选右臂,应用IABP时使用方波试验来判断IABP值的准确性;使用NBP时应对患者的血管硬化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一般所说的血压即主动脉压,代表心脏后负荷大小,是心血管结构损伤、病变和临床预后的强预测因子。临床上通常以袖套法测定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用以评判降压治疗疗效,以及评估患者临床预后,这是建立在假设肱动脉血压能够准确地反映中心动脉血压(Central Arterial Blood Pressure,CABP)的基础之上。然而,有研究已经表明不同的降压药物降低肢体动脉血压的幅度即使相似或相同,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周围动脉压并不能完全替代中心动脉压或更不能等同于中心动脉压用以评价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就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及其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患儿在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ABP)期间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人住的54例重症手足口患儿进行ABP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回颐。结果在进行留置有创测压管期间提供了准确可靠和连续的动脉血压数据,为重症手足口患儿临床治疗、判断治疗效果提供了的可靠指标。结论通过对有创动脉压监测全面的护理,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从而提高了重症手足口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的测定,血压的测量方法分直接法和间接法2种.直接法获得的中心动脉血压,除有一定的有创性之外,尚需专用设备才能实施,因此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临床中主要依靠间接血压测量,而柯氏音测压法仍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间接血压测量方法.但对袖带测压法测得的间接血压是否能准确反映中心动脉压,以及柯氏音测压法舒张压是以第4期(DBP4)还是第5期(DBP5)的压力值作为标准,各家意见不一.2005年的CAFE研究结果,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醒悟到长期使用并信赖的肱动脉部位袖带血压并非总是可信赖的[1],直接血压与间接血压的相关性的研究受到关注.但大多数研究仅单纯比较中心动脉压和袖带肱动脉血压,且样本量较小.同时比较直接中心动脉压、直接肱动脉压和间接肱动脉压的较大样本的研究笔者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采用较大样本,前瞻性的方法比较中心动脉、直接肱动脉、间接肱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直接血压和间接血压的相关性,为临床准确预测中心动脉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胡立 《天津医药》2004,32(11):664-664
高血压时,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降低左室质量(LVM),而不依赖于肱动脉收缩期(S)、舒张期(D)和平均(M)血压(BP)情况。从中心动脉至外周动脉,MBP和DBP实际上是不变的,而SBP和脉压(PP)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造影对血压的影响及不同部位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28例;其中,经桡动脉路径者31例,经股动脉路径者97例.记录冠状动脉造影前后经桡动脉、股动脉、主动脉根部监测的有创血压和肱动脉水平测量的无创血压.结果 在经股动脉路径造影时,术前收缩压监测结果:股动脉压[(163.8±25.1) mm Hg]>中心动脉压[(142.8±24.1) mm Hg]>无创血压[(130.5±22.3) mm Hg];舒张压监测结果:中心动脉压[(85.2±12.4) mm Hg]>股动脉压[(81.8±12.0) mm Hg]>无创血压[(77.9±12.1)mm Hg].股动脉造影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变化.在经桡动脉路径造影时,术前收缩压监测结果:桡动脉压[(157.2±22.8)mm Hg]>中心动脉压[(144.9±20.8) mm Hg]>无创血压[(133.2±23.2)mm Hg];经桡动脉造影后,中心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桡动脉收缩压、无创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不同部位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不可相互替代,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血压监测结果和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李春霞  陈静 《贵州医药》2013,37(2):189-190
危重症患者常需同时监测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往我科重症病人只监测无创血压和使用直尺人工监测中心静脉压。为了同时获取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波形和数值,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抗凝剂使用量。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同一套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冲洗装置同时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和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该方法在重症患者监护中的应用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在高危患者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择期ASAⅢ级以上行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高危患者60例,应用Solar8000M无创心排监测仪,分别于麻醉前30min,麻醉后5、10、30min,术毕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外周阻力(SVR),并比较CO、CI、SVR、和HR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后及术毕MAP、HR、CO、CI、SVR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适用于监测高危患者下肢手术行外周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