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84例新生儿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新生儿疾病的发病原因、死亡原因及病死率,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住院的284例新生儿疾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按住院人数多少依次为呼吸道疾病(40.8%)、早产低体重儿(12.7%)、消化系统疾病(11.6%)和感染性疾病(9.2%);按病死率依次为肺出血(100%)、早产低体重儿(25%)、缺血缺氧性脑病(20.8%)和颅内出血(20%);死亡病例中,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死亡率高.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新生儿窒息及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早产儿呼吸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我国东北地区Ⅲ级医院住院新生儿的调查,以了解东北地区目前住院新生儿的患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住院的新生儿4 851名.结果 ①男女性别比为1.72∶1.00;②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8.5%;③新生儿疾病谱中,发生率最高的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脓毒症、先心病(含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窒息、血液系统疾病、颅内出血、HIE、湿肺;④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胆红素脑病、惊厥、先心病、败血症、脐炎和窒息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寒冷损伤综合征、贫血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⑤新生儿转归:治愈率占55.6%,好转率占33.5%,死亡率占2.5%,早产儿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均低于足月儿,早产儿病死率占4.1%.结论 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比例明显升高,新生儿疾病病种发生了变化,有关部门应做这方面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82例死亡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方法:对我科1994年1月~2005年12月82例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新生儿为新生儿窒息,晚期新生儿为感染性疾病。围产期新生儿病死率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79.27%。早产儿的病死率较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69.51%。结论:加强孕妇的产前保健,防止新生儿窒息,减少早产儿的出生,正确的护理和科学的喂养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方法:对我科1994年1月-2005年12月82例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新生儿为新生儿窒息,晚期新生儿为感染性疾病。围产期新生儿病死率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79.27%。早产儿的病死率较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69.51%。结论:加强孕妇的产前保健,防止新生儿窒息,减少早产儿的出生,正确的护理和科学的喂养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177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患病构成比及病死率,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住院的1177例新生儿疾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按构成比大小依次为早产儿32.0%;吸人性肺炎17.6%;新生儿黄疸16.6%;新生儿窒息13.2%;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10.3%等.按病死率依次为早产儿44.6%、新生儿窒息28.1%、吸入性肺炎20.3%、颅内出血15.6%、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12.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9.4%等.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新生儿呼吸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掌握新生儿各种疾病患病率及死亡因素。方法:对1 028例住院新生儿患病率和11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住院新生儿各种疾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重症肺炎(38.13%),缺氧缺血性脑病(20.14%),硬肿症(14.79%),颅内出血(8.07%),败血症(6.91%)。死亡前5位依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16.91%),硬肿症(13.82%),败血症(12.68%),颅内出血(10.84%),营养不良(10.42%)。缺氧性疾病发病和死亡于疾病早期,感染性疾病发病和死亡于疾病晚期。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儿。日龄越小,A pgar评分越低,则患病率和病死率越高。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防止产伤和产时、产后感染是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袁萍 《农垦医学》2013,(6):506-508
目的:了解本地区住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特征及主要死因,提出减少新生儿死亡的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2013年住院死亡新生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2.96%降至2013年的0.51%,死亡新生儿中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约占2/3,新生儿主要死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感染、窒息、出生缺陷、颅内出血。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及早产儿管理,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机械通气技术,积极防治感染及其并发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但由于足月儿在活产新生儿中占绝大多数,故以足月儿多见.HIE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WHO资料显示,全球每年仍有400万新生儿死亡,其中与窒息相关者占23%,中重度HIE的死亡和严重伤残率达53%~60%.  相似文献   

9.
赵玲杰  罗小燕  岑绮玲  冯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07-1808,1811
目的:了解5岁以下住院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原因,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通过调查江门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262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电子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主要死亡原因.对有关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儿期死亡率最高,占住院儿童死亡总人数的69.46%,其中新生儿占39.31%.感染性疾病是5岁以下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期死亡原因主要是非感染性疾病(66.63%),其中吸入性肺炎、窒息、早产儿及合并症、先天性畸形占非感染性疾病死因的前四位,占同期52.28%,吸入性肺炎、窒息、占非感染性疾病死因的前2位.结论: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提高妇幼保健意识,孕妇常规体检、提高各级医院在围产期和婴儿期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振基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18-7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168例新生儿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1例新生儿中,新生儿肺炎占41.6%,新生儿窒息占29.8%,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占8.7%,早产儿占7.5%,新生儿黄疸占4.3%,新生儿颅内出血占3.1%.结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在新生儿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探讨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新生儿病死率、城市新生儿与农牧区新生儿病死率,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某院住院新生儿和儿科出院病人病人病死登记病死率资料,对住院死亡的新生儿族别、性别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病例2040例,其中活产新生儿死亡61例,病死率2.99%,61例病死新生儿中,来自农牧区新生儿41例(67.21%)。新生儿病死前5位死因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新生儿败血症疾病。结论应根据新生儿住院死亡谱的特点有重点地加强新生儿疾病的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1年住院新生儿的调查,以了解目前我院住院新生儿的疾病谱,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2月489例住院新生儿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05年全国资料作比较.结果①男女性别比为1.22:1;②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37.8%,高于2005年全国资料;③该时期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败血症比例高于全国资料.结论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比例明显升高,应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监测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及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降低早产儿、窒息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80年—1990年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11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病例的38.46%.其中男6例,女5例.足月新生儿9例,早产儿2例.发病月龄,出生后24h 3例,48h 5例,96h 3例.出生时使用产钳4例,重度窒息3例,轻度窒息4例.平均住院天数18.5天,治愈10例,死亡1例.现将临床表现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析2369例新生儿住院病例。新生儿疾病占同期儿科住院病例的12.1%,死亡26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病例的1.1%,为同期儿科死亡病例的47.2%,发现新生儿疾病发生在1周以内占45.4%,其中以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为主。新生儿硬肿症、肺炎、窒息、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及后遗症的高危因素。提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建立一支专业医护队伍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减少新生儿发病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分析应城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人死亡年龄、入院后死亡时间、死亡疾病、病死率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1-2011年儿科21 182例住院病人中150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1-2011年儿科住院病人中死亡150例,病死率为0.71%;总体呈下降趋势;以新生儿病死率最高,占总病死率的69.33%;住院1~3d死亡124例,占死亡总数的82.67%;2007-2011年住院病人病死率明显低于2001-2006年(P<0.01)。主要死亡疾病:新生儿期以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为前3位死亡病因,婴幼儿期以支气管肺炎为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死亡疾病不尽相同。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和窒息的发生、防止呼吸道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抢救水平、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了解儿童死亡疾病的变化规律,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儿童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12年住院死亡2324例新生儿的动态变化,病死率由25.50%降至10.7%,说明了治疗水平的改进,其中部分感染性疾病死亡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内出血和肺炎死亡逐渐增多。前五位主要死因为HIE(颅人出血)、肺炎、肺透明膜病(RDS)、破伤风和先天畸形,死亡的早产儿;足月儿由1:2.4变为1.9:1。LBW增多,生后3d以内死亡最多,3d以后逐渐减少,为了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认为要加强产程监护,特别是提高农村、基层和家庭接生人员的接生质量,提高孕期保健质量,预防早产,加强早产儿的监护和管理,重视改善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吴莉  刘凯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92-93
目的:了解新生儿的死亡原因,提高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死亡的7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60例(75.9%),胎龄≤32周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65%;体质量≤150%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病例的46.7%;住院3天内死亡占82.3%:早产儿前3位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硬肿症。足月儿前3位死亡原因为肺炎、重度窒息、败血症。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减少早产儿的出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围生期新生儿发病情况、死亡原因及围生期新生儿疾病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我院儿科 1 5年住院围生期新生患儿 2 2 5 0例 ,根据年限分为三组 ,分析各组的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 4 3.6%。死亡 30 2例 ,占儿科死亡病例的 4 1 .5 % ,平均死亡率 1 3.33% ,近年有逐渐下降趋势 (χ2 =37.0 71 3,P<0 .0 1 )。死因有早产、颅内出血、硬肿症、严重感染等。产前产时缺氧、妊高症是主要疾病原因 ,与正常妊娠分娩有显著性差异 (χ2 =1 76.4 95 6,P<0 .0 1 )。近年感染性疾病明显减少 ( P<0 .0 1 ) ,生后营养护理因素和先天发育缺陷疾病也有所减少 ( P<0 .0 5和 P>0 .0 5 ) ,妊娠分娩黄疸增多 ( P<0 .0 1 )。结论 :早产是影响围生期新生儿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早产常合并硬肿症、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严重感染。因此加强孕期保健、防止妊高症及早产 ,提高救治高危产妇和新生儿的水平是降低围生期新生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邵予  祝万君  李有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46-164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死亡的129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筛选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体重〈1.5 kg新生儿年均病死率9.2%;胎龄≤32周早产儿年均病死率为9.4%;死亡新生儿中出生48 h内病死率达34.9%.2004年—2009年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及母亲高龄始终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死亡高危时段在出生后48 h内。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最主要的直接死因,先天性畸形致死率增高,疾病谱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近8年来1451例住院新生几的发病情况和347例死亡病例的病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早产儿出生后7天以内和来自农村的新生儿病死率为高,出生后7天以内以非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颅内出血占首位,其次是硬肿症;出生后7~28天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败血症占首位,其次是肺炎。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为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必须健全本地区的三级保健网,做好围产期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