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教师工作满意感量表、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201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性别(t=-4.99,P0.05)、婚姻状况(F=19.30,P0.01)和教龄(F=13.72,P0.01)的差异;2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工作压力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1),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职业承诺对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教师职业承诺与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问卷法测量了222名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压力和职业倦怠。结果1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压力和职业倦怠不存在学历、教龄、性别、职称、校别上的显著差异;2教师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516,P<0.01);3)情感承诺对压力与倦怠的调节作用呈边缘显著(β=-0.101,P=0.053),规范承诺对压力与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β=-0.141,P=0.01)。结论职业承诺对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幸福感的差异。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和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湖南省130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女教师的综合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F=4.01,P0.05);小学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学教师(F=12.46,P0.01);在友好关系这一维度上,性别和教师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6.93,P0.01);2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F=14.49,P0.01);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F=12.93,P0.01),主要体现在领导管理(F=11.14,P0.01)、工资待遇(F=8.44,P0.01)、自我实现(F=8.11,P0.01)、工作本身(F=9.67,P0.01)、学生家长(F=33.37,P0.01)、整体幸福(F=10.29,P0.01)上;在同事关系这一维度上,性别和教师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6.73,P0.01)。结论:1性别和教师类别是影响教师幸福感水平的因素;2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陕西省604名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展开调查。结果:1职业倦怠得分为(3.75±1.03)分,轻度、中度、重度的倦怠检出率依次为17.55%、67.38%、13.08%;2与小学主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情感耗竭高(t=4.12,P0.01),成就感低(t=6.26,P0.01),职业倦怠更明显(t=3.59,P0.01);3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男教师得分高于女教师(t=2.06,P0.05),不同职称(F=3.89,P0.05)、是否获奖(t=-2.49,P0.05)、有无职务(t=-2.03,P0.05)、不同教龄教师(F=5.96,P0.01)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情感耗竭维度上,不同职称(F=6.65,P0.01)、有无职务(t=-2.02,P0.05)、不同教龄(F=8.75,P0.001)教师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人格解体维度上,城县教师得分低于乡镇教师(t=-2.43,P0.05)。结论 :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检出率很高,倦怠程度深,亟需有针对性的干预与调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8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 1教师群体中,男性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性(F=1.925,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和职业倦怠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5.053,P0.01;F=2.801,P0.05),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小学与高中教师(F=3.253,P0.05);2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7,0.42,0.38,0.49,0.35,0.43,0.28,0.29;P0.01),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06,-0.11,-0.53,-0.12,-0.13,-0.10,-0.09,-0.07;P0.01),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也呈负相关(r=-0.25,-0.31,-0.22;P0.01);3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对广东省中山市6所职业中学的4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男教师在职业效能感的工作能力自评和人际交往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t=3.538,2.15;P<0.05),在职业效能感的职业状况、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和角色认同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t=-3.05,-1.90,-3.37,-2.38;P<0.05);城区职中教师在职业效能感的生活满意度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镇区教师(t=2.11,P<0.05);从事教育行业前景的信心、经济状况、收入水平的满意度与职业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6,0.16,-0.30;P<0.05)。结论城区教师比镇区教师的职业效能感高,且与教师对行业前景的信心和经济水平、自身收入水平等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县城普通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方法:采用Maslach-ES(1996)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同时调查了174名县城普通高中教师的工作现状。结果:(1)县城普通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得分情绪衰竭较为严重,去个性化程度很低,成就感很低。(2)性别、不同职称、年龄、不同学科、教龄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是否班主任,婚姻状况,不同年级,工作时间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3)班主任在情感衰竭上得分高于非班主任(t=2.55,P0.05);(4)已婚教师在去个性化得分低于未婚教师(t=-3.13,P0.01);已婚教师在成就感得分低于未婚教师(t=-3.13,P0.01);(5)不同年级间的情感衰竭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19,P0.05);不同年级间的去个性化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97,P0.01);不同年级间的成就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97,P0.01);(6)工作时间的情感衰竭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1,P0.001);工作时间的去个性化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61,P0.01);工作时间的成就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61,P0.01);(7)情感衰竭在教龄第3~5年达到最高值,教龄11~15年在去个性化水平处于最低值,这一阶段也是成就感最低的阶段;教龄3~5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8)学校管理和制度是教师压力主要来源,近一半的教师幸福感受为一般。结论:总的来说,教师情绪衰竭较为严重,成就感极低,而教师对本工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英语教师组织支持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组织承诺的相关,为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组织支持和组织承诺水平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组织支持感问卷和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问卷对106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1有子女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支持得分和员工价值认同得分低于无子女教师(t=-2.780,P0.01;t=-2.530,P0.05),20~30岁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支持得分高于30~40岁的高校英语教师(F=4.015,P0.05),1年以内和1~5年教龄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支持、员工价值认同、关心利益得分高于10年以上教龄的英语教师(F=9.002,P0.001;F=4.539,P0.01;F=3.693,P0.05);2工作支持因子能够预测高校英语教师的情感承诺(β=0.672,P0.001)、规范承诺(β=0.538,P0.001)和理想承诺(β=0.435,P0.01),关心利益因子能够预测高校英语教师的机会承诺(β=-0.383,P0.05)。结论:应当重视提高教师的工作支持水平,并充分考虑组织支持对其组织承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黎苗聚集山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影响黎苗聚集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五指山市区4所中学的在职任课教师,采取自愿入组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SCL-90总分、因子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与正常成人常模之间均存在差异(t=1.93,3.94,2.15,2.42;P0.05或0.01);2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总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41,4.70,3.33,4.79,3.11,4.28;P0.05或0.01);3事后检验表明,教龄≤10年的教师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上显著高于教龄在10~20年的教师(P0.01);4SCL-90总分、各因子分在性别、民族、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黎苗族聚集地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水平,教龄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对不同阶段教龄的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关系。方法: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大学生未来职业期望调查问卷测量271名大学生。结果:1独生子女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291,P0.01;t=2.055,P0.05),职业期望和声望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2.668,-3.161;P0.01);2职业期望与情感温暖理解(r=0.168,P0.01)呈显著正相关;声望因子与拒绝否认(r=-0.199,P0.01)、惩罚严厉(r=-0.145,P0.05)呈显著负相关;发展因子与情感温暖理解(r=0.235,P0.01)、惩罚严厉(r=0.121,P0.01)呈显著正相关;福利因子与情感温暖理解(r=0.214,P0.01)、偏爱被试(r=0.136,P0.05)呈显著正相关;3独生子女对父母严厉惩罚和职业期望具有显著调节作用(β=0.842,t=2.087,P0.05)。结论:根据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情况调整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州地区3所医科大学在校93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张林等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肖水源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张建新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①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77,-0.366;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269,P<0.05);②心理压力中的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经济压力因子与社会支持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2.735,-7.941,-3.014,1.948;P<0.05或P<0.01);心理压力中的学习、父母期望、理想前途因子与自我效能感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 =-4.644,-4.098,2.135;P<0.05或P<0.01);③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中的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父母期望因子以及自我效能感之间有中介作用(c'/b=-0.389,-0.302,-0.390;P<0.01).结论 可通过提高医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状况,并分析其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89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测评。结果①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状况总体良好,并受其教龄、职称(t=3.095,F=2.775;P0.01)的影响;②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相关显著(r=0.38,0.36,-0.38,0.41,-0.38;P0.01);③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职业忠诚有显著预测作用(F=35.42,P0.01)。结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状况良好,并与其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的性别、年级、流动时间、自评学习成绩的特点.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随机抽取泉州市431名流动儿童.结果 ①流动女生比流动男生感受更多母亲的亲密感(t =-2.084,P<0.05)和陪伴(t=-2.375,P<0.05);感受更多同学的亲密感(t=-3.847,P<0.001)、情感支持(t=-4.009,P<0.001)、价值肯定(t=-3.443,P<0.001)和工具性支持(t=-2.510,P<0.05);②小学四、五年级流动儿童感受到父母亲(F=3.092~9.451,P<0.05,P<0.01,P<0.001)和老师(F=5.436~11.270,P<0.001)的支持好于初一和初二年级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初一和初二年级的流动儿童感受到同学(F=2.487~3.489,P<0.05,P<0.01)的社会支持好于小学四、五年级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小学六年级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水平较低;③流动时间在2年以下的流动儿童感受父亲工具性支持(F=3.642,P<0.05)低于流动时间在6~10年和10年以上流动儿童的父亲工具性支持;④自评学习成绩优的流动儿童感受到社会支持(F=3.471~7.045,P<0.05,P<0.001)好于优以下自评学习成绩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结论 流动女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好于流动男生;小学六年级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是个值得关注的阶段,流动儿童感知较少初中老师的社会支持;流动时间越长,流动儿童得到父亲的社会支持越好;自评学习成绩越好,流动儿童感受到社会支持越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34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在性别变量上,男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t=2.315,P<0.05)和网络社会支持(t=4.414,P<0.01)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在网龄变量上,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得分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分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从各个不同的压力源来说,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85,r=0.245,P0.01),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及各压力源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校教师越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感受到的职业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次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 对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某分院2010级40名新生进行单次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团体辅导前后大学新生的人际事件座激量、交往焦虑、人际困扰的得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交往焦虑的前测得分明显高于常模(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研究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云南155名研究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①研究生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学校(F=4.161,P<0.01)和专业(F=2.644,P<0.01)之间差异显著;人际信任度在各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程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分层抽取570名教师作为被试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SE 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t检验与相关分析)。结果①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小学与大学相比,在人际关系、敌对2个因子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1=2.04,2.39;P均<0.05);中学与大学相比,除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5.58,6.50,3.22,5.49,4.54,5.34,4.78,3.28;P均<0.01);中学与常模相比,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3=6.67,4.25,6.57,7.28,8.24,6.83,7.79,8.94,5.07;P均<0.001);大学与常模相比,除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3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4=2.22,5.05,1.87,4.51,3.71,3.13;P均<0.05);②教师自我效能得分与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教师自我效能是影响教师心理应激反应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大学374名学生,分别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孤独量表、信任他人量表和人脸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2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未使用者(t=-3.907,-2.060;P0.01),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t=2.890,P0.05);2自尊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非使用者相比,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