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单亲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亲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方法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亲大学生和非单亲大学生的A(t=-3.442,P0.01)和L(t=2.674,P0.01)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男大学生与其他男大学生相比人格因素没有显著性差异,单亲女大学生的A(t=-3.937,P0.01)、L(t=3.820,P0.01)、O(t=2.500,P0.05)3个因子得分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亲因素对大学生的人格特点造成了不良影响,对女生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方法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某大学2个学院的40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将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人格特质对照进行SPSS统计分析。结果男学生干部16PF的A(t=-4.351,P0.01)、C(t=-2.690,P0.01)、E(t=-4.164,P0.01)、F(t=-5.508,P0.01)、G(t=-2.044,P0.05)、H(t=-7.423,P0.01)因子显著高于男性非干部大学生,Q2(t=4.478,P0.01)显著低于男性非干部大学生;女学生干部16PF的A(t=-2.749,P0.01)、E(t=-5.734,P0.01)、F(t=-8.184,P0.01)、H(t=-8.692,P0.01)因子显著高于女性非干部大学生,O(t=2.964,P0.01)、Q2(t=4.033,P0.01)因子显著低于女性非干部大学生。结论男女学生干部相对于同性的大学生在16PF的A、E、F、H因子上表现出高分特质,在Q2因子上表现出低分特质,这5个因子可以作为将来任命学生干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二者关系。方法对139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测试。结果①精神科护理人员SCL-90中除躯体化因子外,总分和其余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t=-8.297~-3.560,P0.01);②男护士16PF中F(兴奋性)、因素Q3(自律性)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因素L(怀疑性)、因素Q4(紧张性)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288,-2.295;P0.05);③女护士因素A(乐群性)、因素C(稳定性)、因素F(兴奋性)、因素G(有恒性)、因素M(幻想性)、因素N(世故性)、因素Q3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2.197~5.917,P0.05),在因素L、因素O(忧虑性)、因素Q1(实验性)、因素Q2(独立性)、因素Q4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9.277~-2.596,P0.05);④护理人员16PF中L、O、Q4、X1(适应与焦虑型)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正相关(r=0.358~0.517,P0.01);C、E(恃强性)、F、H、Q3、X3(安详机警型)、Y1(心理健康因素)、Y2(专业而有成就者)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负相关(r=-0.521~-0.248,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共同人格特征为情绪稳定,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有自信,易与人相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等。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变化与所处年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浙江农林大学健康管理专业大一至大三104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前后测评。结果①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变异的人格因子一年级有:C(t=2.079,P<0.05)、E(t=-3.606,P<0.01)、G(t=-2.456,P<0.05)、L(t=-4.86,P<0.01)、Q3(t=2.447,P<0.05)、Q4(t=-2.893,P<0.01);二年级有:E(t=-3.438,P<0.01)、I(t=3.369,P<0.01)、X3(t=-3.747,P<0.01)、Y2(t=-2.5277,P<0.05);三年级有:E((t=-2.832,P<0.01)、M(t=-3.092,P<0.01)、Q1(t=-2.361,P<0.05)、X4(t=-4.629,P<0.01)、Y2(t=-2.603,P<0.05);②不同年级相比,变异程度大的人格因子主要有C(t=-2.103,P<0.05)、I(t=2.321,P<0.05)、X1(t=2.25,P<0.05)、X3(t=-2.052,P<0.05);Q4(t=2.081,P<0.05)、X4(t=-2.322~-2.143,P<0.05)。结论大学生人格变异具有年级特点,一年级人格因子值提高的有C、Q3;降低的有E、G、L、Q4;二年级提高的有I,降低的有E、X3、Y2;三年级人格因子值降低的有E、M、Q1、X4、Y2。并且,情绪性因子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空军飞行员的人格特征状况,为维护飞行员的心理健康,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与空军飞行人员年度健康大体检同时进行心理测评。结果飞行员16PF的基本人格因素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兴奋性(F),敢为性(H),自律性(Q3)和次级因素内向与外向型(χ2)、心理健康(Y1)及专业成就因素(Y2)得分显著高于军人男常模(t=4.18,6.55,3.37,7.11,2.98,2.77,5.32,6.78,2.97;P0.001和P0.01);而基本人格因素怀疑性(L),忧虑性(O),独立性(Q2),紧张性(Q4)和次级因素适应与焦虑型(X1),创造能力因素(Y3),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Y4)得分显著低于军人男常模(t=6.20,5.77,5.81,4.26,5.56,24.88,17.26;P0.001或P0.01);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飞行员应用预测个性因素与次级个性因素的相关显示飞行员应用预测个性因素与次级个性因素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P0.01或0.001)。其中心理健康与内外向型成最大正相关,而心理健康与适应焦虑型成最大负相关。结论空军飞行员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对维护心理健康,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①高校学生干部16PF的A(t=-1.91,P0.05)、E(t=-2.05,P0.05)、F(t=-3.65,P0.01)、H(t=-3.68,P0.01)这4个因子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而Q2(t=2.69,P0.05)因子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②高校学生干部在应对方式问卷中自责(t=5.41,P0.01)、退避(t=2.81,P0.05)2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结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格特质上多表现为乐群、恃强、易兴奋和敢做敢为,在应对方式上较少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两方面可以作为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进行心理测验,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乐群性、I敏感性、M幻想性的得分均是高中时的文科生高于理科生(t=3.016,3.667,2.081,P<0.05或P<0.01)。单亲大学生的H敢为性得分高于非单亲大学生(t=2.727,P<0.05)。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均是大学生干部得分高于非干部(t=2.612,2.730,2.323,3.781,P<0.05或P<0.01)。恋爱的大学生在A乐群性、F兴奋性、M幻想性、Q 4紧张性的得分高于未恋爱的大学生(t=2.528,2.263,2.630,2.393,P<0.05或P<0.01),而在C稳定性、Q 2独立性、Q 3自律性的得分未恋爱的大学生高于恋爱的大学生(t=-2.348,-2.771,-2.371,P<0.05或P<0.01)。健康方面大学生主观认为好的在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Q 2独立性得分均较高(F=7.917,4.449,11.198,10.752,6.837,P<0.05或P<0.01),而O忧虑性和Q 4紧张性主观认为差的大学生得分较高(F=10.876,7.847,P<0.01)。结论文科生更外向、热情、乐群,敏感,感情用事,幻想;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更善于冒险,敢作敢为,做事少有顾忌;干部学生情绪更稳定,好胜心强,轻松兴奋,敢作敢为,恋爱的大学生更热情,易兴奋,易幻想任性,易紧张;主观认为健康好的大学生情绪更稳定,好强自信,轻松兴奋,敢于冒险,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帮助计划。方法对184名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员工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测试。结果①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员工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都显著低于中国常模水平(t=-5.380~-14.086,P<0.01);②睡眠总分平均值:(3.91±2.93);③16PF中因素C(稳定性)、F(兴奋性)、H(敢为性)、Q3(自律性)得分高于中国常模(t=2.027~5.369,P<0.05或<0.01);因素I(敏感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4(紧张性)得分低于中国常模(t=-2.297~-4.363,P<0.05或<0.01);④员工16PF中L(怀疑性)、O(忧虑性)、Q4、X1(适应与焦虑型)因素与睡眠总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正相关(r=0.204~0.649,P<0.01);C、E(恃强性)、F、H、Q3、X3(安详机警型)、Y1(心理健康因素)、Y2(专业而有成就者)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负相关(r=-0.163~-0.608,P<0.05或<0.01)。结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睡眠质量良好,共同人格特征为情绪稳定,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有自信,易与人相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等。  相似文献   

9.
78例社区服刑人员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司法局所辖的10多个街道、乡(镇)社区矫正试点单位中的社区服刑人员共78人进行调查。结果①样本在聪慧性(男t=-2.718,P<0.01;女t=-1.430,P<0.01)、恃强性(男t=-3.778,P<0.001;女t=-2.316,P<0.05)、兴奋性(t男=-3.424,P<0.01;女t=-2.430,P<0.05)、怀疑性(t男=-1.553,P<0.05)、世故性(t女=-1.503,P<0.05)、实验性(t男=-2.891,P<0.01;女t=-2.026,P<0.01)等因素上显著低于常模,而在敏感性(t男=2.297,P<0.05;女t=1.910,P<0.05)、幻想性(男t=2.798,P<0.001)、忧虑性(男t=3.352,P<0.001)因素上显著高于常模,男性在乐群性(t=-2.418,P<0.05)和敏感性(t=-3.082,P<0.01)上显著低于女性。样本的次元人格因素(接近于4分)和综合人格因素中的"心理健康因素"(M ean<22)得分偏低;②样本与普通人群在总均分(t=2.914,P<0.05)和阳性项目数(t=4.108,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均值显著高于常模的因子依次是强迫(t=2.284,P<0.05)、人际关系(t=1.579,P<0.05)、抑郁(t=2.086,P<0.05)、躯体化(t=2.399,P<0.05)、焦虑(t=2.142,P<0.05)、精神病性(t=2.147,P<0.05);③样本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紧张性因素与其SCL-90的大部分因子显著相关,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没有得到有显著意义的方程。结论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联,且显著区别于常人,属于偏差群体;同时,男女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也具有一定差异,在矫正时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恐惧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其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为临床干预寻求突破。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表(16PF)对53名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并分别对53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惧症患者评价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父亲的过分干涉(t=3.34,P=0.001)、过度保护(t=3.75,P=0.000)、惩罚严厉(t=4.49,P=0.000)、拒绝否认(t=4.35,P=0.000)4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情感温暖(t=2.98,P=0.00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t=3.44,P=0.001)、拒绝否认(t=3.85,P=0.000)、惩罚严厉(t=3.97,P=0.000)各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情感温暖(t=3.66,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社交恐惧症患者组的不成熟型(t=4.23,P=0.000)和中间型防御机制(t=3.34,P=0.001)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型防御机制(t=2.40,P=0.018)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交恐惧症患者组人格特征16PF中的乐群性(t=6.64,P=0.000)、稳定性(t=6.11,P=0.000)、敢为性(t=3.66,P=0.000)、独立性(t=6.29,P=0.000)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敏感性(t=5.83,P=0.000)、怀疑性(t=5.37,P=0.000)、忧虑性(t=7.30,P=0.000)、紧张性(t=7.34,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病态人格特征和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伴有或不伴有惊恐发作的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1);2男性焦虑患者的TAS因子3显著高于女性焦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3焦虑患者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受教育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4伴有惊恐发作的焦虑患者的TAS总分显著高于不伴有惊恐发作的广泛性焦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1)。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男性、低文化水平更为严重;伴有惊恐发作的焦虑患者的述情障碍较不伴有惊恐发作的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102所小学的307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职称小学教师在精力、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及松弛与紧张4个维度差异显著(F=3.297,P0.05;F=4.101,P0.01;F=2.702,P0.05;F=5.208,P0.01);不同级别学校的教师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差异显著(F=3.093,P0.05);2男教师更多采用自责、退避的应对方式(t=2.283,P0.05;t=2.523,P0.05),女教师更多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t=2.272,P0.05);不同任教年限教师在解决问题维度差异显著(F=3.058,P0.05);中年教师较青年教师更多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F=40.013,P0.05);3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相关,自责、幻想和求助能联合预测主观幸福感29.8%的变异量。结论应对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有必要对灾后教师的应对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概念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唐山市某高校362名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男女大学新生的自我概念在自我行动(t=2.260,P0.05)及自我批评(t=3.73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2双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新生自我概念在道德自我(F=6.572,6.376;P0.01)、心理自我(F=7.211,P0.001;F=5.403,P0.01)、家庭自我(F=4.942,4.902;P0.01)、自我认同(F=6.756,6.963;P0.001)、自我行动(F=3.242,P0.05)和自我概念总分(F=5.060,4.823;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文化程度越高差异越显著;3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组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过分干涉(t=2.730,P0.01)、父亲过度保护(t=2.256,P0.05)、母亲温暖理解(t=-2.758,P0.01)、母亲过度干涉或过度保护(t=2.771,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1大学新生在自我行动上,男生较女生积极;在自我批评上女生较男生积极;2双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新生的自我概念越积极;3父母给予子女情感温暖与理解,子女较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则使子女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发生率,考察影响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对146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总阳性率为97.9%,心理虐待阳性率为98.6%,忽视阳性率为93.8%;流动儿童在心理虐待分量表、忽视分量表上,以及责骂、恐吓、情感忽视、身体忽视等维度上,男童得分显著高于女童(t=2.214,2.855,3.61,2.99,2.723,3.26;P0.05);来自不同地域的流动儿童在心理虐待分量表(F=15.876,P0.01)、忽视分量表(F=21.230,P0.01)以及各维度(P0.01)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与不同看护者生活的流动儿童在身体忽视因子(F=3.35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流动儿童是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高危群体;男性流动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的水平高于女童;流动属性变量对流动儿童受心理虐待与忽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与普通成年男性的比较,分析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①在客观支持度,社会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上,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的得分与普通成年人相比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6.47,-9.55,-6.39;P<0.001),在主观支持度上,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的得分与普通成年人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2.42,P<0.05);②不同婚姻状况的男性戒毒劳教人员在支持总分(F=3.185,P<0.05)、客观支持度(F=4.424,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工作状况的男性戒毒劳教人员在支持总分(F=4.195,P<.05)、客观支持度(F=5.017,P<.01)、主观支持度(F=3.226,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④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状况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度、主观支持度上交互作用显著(∧=0.920,P<0.01);⑤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的婚姻状况和工作状况在客观社会支持度上交互作用显著(∧=0.905,P<0.01).结论 男性戎毒劳教人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较差,婚姻、工作等对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的社会支持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