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83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内控性与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2,P<0.01);②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与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318,-0.296;P<0.01);③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对职业成熟度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β=0.285,P<0.01;β=-0.156,P<0.05;β=-0.222,P<0.01)。结论①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其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相关;②通过改变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倾向,可能会促进其职业成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关系敏感与主观社会支持(r=-0.202,P〈0.05)、社会支持总分(r=-0.215,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r=0.255,P〈0.01)及机遇(r=0.254,P〈0.01)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和社会支持总分能直接预测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β值分别为0.227,P〈0.001;-0.180,P〈0.05);社会支持完全以心理控制源为中介作用于人际关系敏感。结论社会支持通过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影响人际关系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五年制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以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550名五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五年制医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平均分为3.44;②五年制医学生内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8,P<0.01);③内控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30,P<0.001).结论 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内控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职业成熟度、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成熟度、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择业焦虑的作用。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5所高校148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与择业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控制源对择业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职业成熟度也可以通过机遇和有势力他人间接预测择业焦虑。结论: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在职业成熟度对择业焦虑的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学生迷信心理现状,分析迷信心理和心理控制源两者的关系。方法:使用陈永艳的《大学生迷信心理问卷》和Levenson编制的IPC《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以500名邯郸市大学生为被试。结果:1大学生迷信心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大学生迷信心理的性别(t=0.032,P0.05)、专业(t=-0.367,P0.05)、年级(F=0.171,P0.05)差异均不显著;3迷信心理与有势力他人(r=0.261,P0.01)和机遇(r=0.344,P0.01)心理控制源显著正相关;4机遇控制源对迷信心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越外控越迷信,且当认为事件是机遇决定时更迷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随机整群抽取4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大学生在机遇上存在性别差异(t=3.93;P<0.01);②本、专科生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上存在显著差异(t=-3.99,6.95,5.02;P<0.01);③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显著预测内控性(β=0.134;P<0.01),父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母亲惩罚严厉、情感温暖理解能显著预测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β=0.143,0.145,0.147,-0.161;P<0.05;β=0.219;0.148;0.127;-0.132;P<0.05),而母亲偏爱被试显著预测有势力的他人(β=0.139;P<0.01)。结论①女生和本科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更积极,更内控;②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形成内控性,消极因素更能影响外控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与3~6年级儿童心理控制源是否相关。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问卷》和《儿童控制知觉多纬度测查表》调查180名3~6年级农村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控制源。结果 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因子、溺爱型因子与儿童心理控制源中的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288,P0.01;r=0.231,P0.01);信任鼓励型因子与内部控制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4,P0.01);2母亲教养方式的专制型因子与儿童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因子存在正相关(r=0.206,P0.05),溺爱型因子与未知方控制因子存在正相关(r=0.190,P0.05)。父亲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因子、溺爱型和忽视型因子与儿童心理控制源中的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r=0.372,P0.01;r=0.267,P0.05;r=0.310,P0.01);3父母教养方式中信任鼓励型因子和情感温暖型因子与女孩心理控制源中的内部控制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6,P0.01;r=0.259,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因子、溺爱型因子与男孩心理控制源中的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因子存在正相关(r=0.343,P0.01;r=0.255,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忽视型因子与男孩心理控制源内部控制因子存在负相关(r=-0.211,P0.05)。结论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与3~6儿童心理控制源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内控性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30,P0.001),与突显行为显著负相关(r=-0.134,P0.05);有势力他人、机遇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28,-0.141;P0.05),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408,0.472;P0.001);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186,P0.001)。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因子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且部分影响通过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穷思竭虑在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穷思竭虑问卷(MRQ)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361名高中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统计及路径分析。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内控与穷思竭虑(r=-0.25)和抑郁(r=-0.39)呈负相关,机遇与穷思竭虑(r=0.34)和抑郁(r=0.38)分别呈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与穷思竭虑和抑郁也在P<0.01水平达到显著;②回归分析显示内控、机遇及穷思竭虑能够预测抑郁,在控制了内控和机遇之后,穷思竭虑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③路径分析证实了穷思竭虑在内控、机遇与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穷思竭虑在心理控制源和抑郁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外控的个体倾向于用穷思竭虑的反应风格应对负性情绪,从而产生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1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医学生有势力的他人量表得分和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P〈0.05;t=-2.726,P〈0.05);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恋爱,城乡来源等因素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9,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172,P〈0.05);机遇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 1性别对医学生应对方式和控制源水平有影响;2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的医学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反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相信机遇的医学生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特点,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应付方式问卷(Cop ing S ty le Scale)对32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的机遇心理控制源得分最高(3.48±0.82)分,其次是内控、有势力他人分别为(3.13±0.72)分和(3.04±1.02)分;②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幻想、自责的应付方式得分最高分别为(0.69±0.20)分和(0.63±0.25)分,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得分最低[分别为(0.43±0.16)分、(0.45±0.18)分和(0.55±0.29)分];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呈显著相关(P<0.05);④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遇心理控制源对成熟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F=4.743,P<0.01),有势力他人心理控制源对不成熟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F=7.121,P<0.01),内控性和机遇心理控制源对混合型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F=16.741,P<0.001)。结论焦虑症患者面临应激事件时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这与其心理控制源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行为的特点,以及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职业成熟度问卷、求职强度量表、求职意向问卷对664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t=-6.104,P=0.000;t=2.210,P=0.027);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相关不显著(t=-1.564,P=0.118;t=0.193,P=0.847);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求职意向上无显著差异(F=0.940,P=0.421),但在求职行为上有显著差异(F=28.953,P=0.000);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F=4.273,P=0.014;F=7.439,P=0.00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P<0.01;r=0.08,P<0.05)。结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对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情绪应对策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控制源测量问卷、生活定向测验和应对效能量表,对6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相关分析表明,5个人格变量与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情绪加工都有显著的相关(r=0.145~0.446,P0.01),神经质、外倾性与情绪表达存在显著相关(r=0.193,0.282;P0.01),神经质、外控性、乐观倾向与消极情绪的调节存在显著相关(r=0.183~0.261,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对情绪表达和消极情绪的调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63、0.299,P0.001),外倾性对4种情绪应对策略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94~0.444,P0.001),控制源、乐观倾向对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消极情绪的调节都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79~0.217,P0.001),应对效能则可以显著地预测积极情绪的调节、情绪加工和情绪表达策略(β=-0.089~0.314,P0.001)。结论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情绪应对策略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的19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方面差异显著(F:6.16,P〈0.05);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0.18,P〈0.05)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15,P〈0.05)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0.24,P〈0.01)、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21,P〈0.叭)、时间监控观维度(r=-0.24,P〈0.01)、时间效能感维度(r=-0.16,P〈0.05)与心理控制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时间管理倾向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呈显著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决策风格的特点,并分析这种消费决策风格与控制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Sproles和Kendall所编制的消费者决策风格问卷(CSI)和内拉,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温州地区490名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消费决策风格因子(体闲娱乐、品质-金钱和决策困惑导向)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竞争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对37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对支持利用度的年级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年级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差异,成长于不同家庭气氛中的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差异(P<0.05);②不同年级学生在过度竞争态度和竞争态度总分上差异显著(P<0.01),而成长于不同家庭气氛中的学生在良性竞争态度得分上差异显著(P<0.01);③相关分析发现,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良性竞争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279,0.341;P<0.01),客观支持与过度竞争态度有显著负相关(r=-0.241,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和良性竞争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1,P<0.01);④大学生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R=0.380,R2=0.144,P<0.01,R=0.341,R2=0.116,P<0.01)。结论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得分越高,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越积极;客观支持得分越高,过度竞争态度表现越为明显,且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