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使用自测健康量表(SRHM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再次使用自测健康量表(SRHMS)进行评定,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3个维度(生理健康上t=2.772,P0.01,心理健康上t=7.779,P0.001,社会健康上t=6.403,P0.001)和总体心理健康得分上(t=7.035,P0.001)差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痛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名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人,两组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既定的干预方案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两组间干预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于干预前后评价所有入选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SRHMS和SAQ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进行干预效果调查,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3个维度和总得分上的差值高于对照组(t=2.772,7.779,6.403,7.035;P<0.01);干预组在心绞痛发作状态、治疗满意度和疾病认识程度3个维度及西雅图总分上的差值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5,8.774,6.771,9.972,P<0.01),且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536,P<0.01),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身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结束时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上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018,-0.124,-0.189,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面对、回避和屈服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别(t=7.017,-6.181,-3.08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8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等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在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运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结束时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面对、回避和屈服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t=6.607,t=-2.796,t=-4.359,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的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进行常规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运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SAQ各因子之间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SAQ各因子前后测差值进行比较,干预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以及西雅图总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015,8.774,6.771,9.97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措施,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前,2组患者SRHMS评分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心理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8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改变情况判断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治疗2周后HAMA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HAMA评分显示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评分显著降低(t=4.43,P0.01),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21,P0.05)。治疗2周后HAMD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降低(t=2.26,P0.05),研究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4.43,P0.01),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34,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t=2.49,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优于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的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一般自我效能及乐观心理的影响。方法: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积极心理干预,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乐观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5周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t=2.43,7.26;P0.05),且干预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t=2.95,7.44;P0.05)、乐观评分(t=5.60,11.17;P0.05)均较干预前提高,干预组提高更明显;干预组在积极预期(t=6.08,P0.01)、消极预期(t=9.15,P0.01)、接纳(t=9.09,P0.01)、转换(t=6.12,P0.01)、努力(t=11.90,P0.01)5个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提高,对照组仅在接纳(t=2.57,P0.05)、努力(t=4.50,P0.01)2个维度得到提高。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及乐观心理,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及干预效果。方法:对90例LDH择期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状况,按照评估结果按1:1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手术期使用SCL-90评估心理变化并采取对症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LDH患者术前SCL-90因子包括人际敏感(t=3.98,P0.01)、精神病性(t=3.45,P0.01)、躯体化(t=26.55,P0.01)、强迫(t=4.96,P0.01)、焦虑(t=23.33,P0.01)、抑郁(t=11.18,P0.01)、恐怖(t=4.86,P0.01)、敌对(t=3.83,P0.01)和偏执(t=4.06,P0.01)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术前人际敏感80%,精神病性53.33%,躯体化97.78%,强迫86.67%,焦虑100%,抑郁83.33%,恐怖77.78%,敌对64.44%,偏执71.11%;术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6,2.32,8.47,2.43,7.74,4.25,2.37,2.10,2.53;P0.05);两组术后1d和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t_(干预)=35.32,44.01;P0.01;t对照=31.30,40.11;P0.01),两组术后1d差异显著(t=2.40,P0.05);干预组优良率97.78%,对照组91.11%,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症状,采取心理干预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症状和增加患者疼痛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Teach-back沟通模式对初诊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某院收治的104例初诊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行常规教育模式,研究组52例患者实施Teach-back沟通模式。分别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后心理状态积分、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结果:①心理状态: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值均低于对照组(t=-4.894,-5.678,P0.01);②自我管理行为:研究组干预后一般生活、不良嗜好、疾病知识、症状、急救、治疗依从性、情绪认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2.756,3.944,2.638,3.519,3.499,3.484,3.938,8.712;P0.05);③自我效能感水平:研究组干预后GSES积分高于对照组(t=5.107,P0.01)。结论:对于初次诊断冠心病患者实施Teach-back沟通模式健康教育,能够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76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43,2.56,2.60,2.58;P均0.01),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51,2.63;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t=1.98,1.83;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两组家属TCSQ的PC评分比较有差异(t=1.95,P0.05)和NC评分比较(t=2.4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学会了较为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纠正消极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母亲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50例患儿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母亲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母亲SDS、SA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1两组母亲干预前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2.82,2.99,3.31,3.71;P0.01);2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2.81,2.79;P0.01);3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67,2.32;P0.05),心理功能差异非常显著(t=2.89;P0.01)。结论 MR儿童母亲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MR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6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为期6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测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CL总分(t=-2.494,P0.05)、躯体化(t=-2.705,P0.01)、人际敏感(t=-2.119,P0.05)、抑郁(t=-3.469,P0.01)、焦虑(t=-2.552,P0.05)、附加因子(t=-2.749,P0.01)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条件下心理行为干预对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参加抗震救灾的某部80名官兵,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研究组)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对照组)。在执行任务的第31~33天起分别对研究组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表象训练等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卫生知识讲授,研究为期4周。应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hinese Psychosom atic Health Scale,CPSHS)于干预前后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CPSH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CPSHS总分干预后研究组(22.12±10.55)和对照组(27.75±13.34)分别较干预前显著降低[(32.99±15.83)、(34.84±17.86),t分别为3.47和2.24,P〈0.01和0.05],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焦虑、抑郁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研究组有效率48.65%、好转率91.89%均高于对照组的26.32%和71.05%(χ2=4.00、5.36,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是提高抗震救灾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部队医院住院官兵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从某战区所辖8所部队医院同期的非精神科508例住院军人中抽取60例作为实验组,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并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①实验组在入院时和出院时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GQOLI-74总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t=3.043~9.648,P<0.05或0.01);②出院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恐怖、GQOLI-74总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t=2.164~10.752,P<0.05或0.01);③出院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血糖、血清皮质醇和P300潜伏期及波幅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2.087~6.437,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减轻综合医院住院官兵的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飞行人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来院疗养的119名军事飞行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心理干预前后两组飞行人员进行测评,并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心理干预前两组飞行人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12,0.74,-0.30,0.67,-0.37,-0.67;P>0.05);②心理干预后干预组飞行人员的积极应对维度(t=2.67,P<0.01)、主观支持度(t=2.85,P<0.01)、对支持利用度的得分(t=2.45,P<0.05)及社会支持总分(t=2.82,P<0.01)高于干预前,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t=4.11,P<0.01),对照组前后测的各量表得分无显著变化;③干预组心理干预后飞行人员的积极应对维度(t=2.45,P<0.05)、主观支持度(t=2.90,P<0.01)、对支持利用度得分(t=2.61,P<0.01)及社会支持总分(t=3.42,P<0.01)均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2.7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飞行人员的应对方式,提高飞行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朋辈式心理辅导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朋辈式心理辅导模式进行护理,在入组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评定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并于出院6个月统计依从服药的例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ITAQ总分、SDS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干预组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的ITA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5);干预组的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的SD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出院6个月干预组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的ITA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干预组的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的SD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5)。出院6个月干预组有43依从服药(87.8%),对照组有32例依从服药(65.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87,P﹤0.01)。结论将朋辈式心理辅导理念运用到精神康复护理中,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提升对疾病的自知力,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同时改善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分别给予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对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结果 1治疗第6周末心理干预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455,P=0.020);2两组治疗后各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极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开始心理干预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第6周末两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t=14.46及14.42,均为P0.01);治疗后心理干预组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