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有抑郁倾向的低年级小学生在绘画测验中呈现的特征,探索对儿童抑郁倾向有预测作用的绘画特征。方法:对北京市某小学一到四年级的358名学生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抑郁分量表的调查和房树人绘画(HTP)的团体测试,通过抑郁分量表将儿童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依据儿童抑郁的心理特征筛选出12项可能反映抑郁倾向的绘画特征,对两组的这12项绘画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小学生抑郁倾向的检出率呈一到三年级逐渐上升,四年级下降的趋势;②两组的绘画特征有4项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2项有边缘显著的差异;③12项绘画特征中有4项在阴性组和阳性组出现的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烟囱(χ~2=8.75,P0.05)、奇怪形状的人(χ~2=10.65,P0.05)、无表情或木讷(χ~2=4.49,P0.05)、脚缺失(χ~2=6.48,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现门有锁(OR=5.13)、无烟囱(OR=0.38)、奇形怪状的人(OR=6.97)、奇形怪状的房子(OR=3.32)、树洞(OR=4.00)、无表情或表情木讷(OR=2.30)、脚缺失(OR=2.66)7个绘画特征的儿童更可能有抑郁倾向(P0.05),解释力NagelkerkeR~2=0.187。结论:房树人绘画测验显示"门有锁"等7项绘画特征能有效预测儿童的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生专业有成就者因素与房树人绘画特征的关系,为今后医学生专业成就评估提供新的心理测评方法,为学生专业选择和未来择业提供依据。方法:从兰州大学选修临床心理实验课的医学生中选取101学生,进行卡特尔十六项人格测验和房树人测验。结果:13项绘画特征与专业有成就者因素显著相关(r=-0.408~0.489,P0.05),其中低分组与高分组在用笔力度(Z=-2.557,P=0.011)、画面对称(Z=-1.630,P=0.103)、整体附属动物(Z=-3.074,P=0.002)、屋顶线条浓淡(Z=-2.028,P=0.043)、墙壁装(Z=-2.161,P=0.031)、墙壁线条粗细(Z=-2.299,P=0.022)、窗户大小(Z=-2.767,P=0.006)、树的类型(Z=-3.990,P=0.000)、人左右位置(Z=-2.749,P=0.006)、脸的形状(Z=-2.219,P=0.027)绘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中房树人测验的一些绘画特征的表现形式对专业有成就者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躯体化倾向小学生的房树人绘画测验特征,并探讨绘画测验特征对躯体化的预测指标。方法:对北京市某小学296名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儿童躯体化量表(CSI)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的调查和"房-树-人"团体绘画测验,筛选出符合躯体化标准倾向(CSI≥17和儿童行为量表躯体化得分男孩7,女孩9)的学生37例,与133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CSI和儿童行为量表躯体化得分≤平均分)进行对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有躯体化倾向的儿童的绘画测验特征。结果:躯体化组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在12种绘画特征出现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躯体化组中强调配件出现频率高于正常组[18.9%(7/37)vs.0.0%(0/75),P0.05];儿童躯体化量表的胃肠道症状(如没画窗户,r=0.16,P0.05)、疼痛虚弱症状(如强调配件,r=0.37,P0.01)、心血管及其他症状(如圆衣领,r=0.23,P0.01)、假神经症状(如强调配件,r=0.24,P0.01)条目的得分与部分绘画特征出现频率呈正相关;具有没画窗户(OR=24.04),画在纸最下部(OR=11.20),圆衣领(OR=16.36),强调纽扣(OR=6.00),强调配件(OR=43.93),胳膊不同粗细(OR=5.22)绘画特征的小学生更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结论:"房-树-人"绘画测验中没画窗户、画在纸最下部、圆衣领、强调纽扣、强调配件、胳膊不同粗细6项绘画特征可能与小学生的躯体化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青少年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房树人绘画特征。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统合型房树人绘画测验(S-HTP),对北京市3所中学562名青少年进行施测,并根据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症状模式筛选出11项可能反映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绘画特征,采用χ~2检验,检验自恋型人格倾向青少年阴性组和阳性组在11项绘画特征上出现频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11项绘画特征对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青少年的预测性。结果:①11项绘画特征中有8项在阴性组和阳性组出现的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三者独立(χ~2=10.41,P0.05)、表情悲哀(χ~2=7.97,P0.05)、肩膀下垂(χ~2=6.32,P0.05)、正面人(χ~2=4.37,P0.05)、睁眼(χ~2=6.21,P0.05)、漫画人与抽象人(χ~2=4.18,P0.05)、树干左侧强调(χ~2=6.73,P0.05)、正脸侧身(χ~2=7.45,P0.05);②11项绘画特征中有6项进入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③采用logistic分层回归控制年龄和性别因素后,此6项绘画特征仍然进入了回归模型。结论:房树人绘画测验能有效预测自恋型人格障碍,可以作为人格测验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房树人测验在中学生抑郁状态调查中的应用情况,为中学生抑郁状态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从长沙市4所中学选取540名在校中学生(初中267名,高中273名),进行自评抑郁量表评定和房树人测验。结果:中学生抑郁状态相关的绘画特征有单面房屋(OR=1.947)、屋顶大小(OR=0.172)、双手背后(OR=2.693)、躯体留白(OR=1.510)、双脚缺失(OR=3.877)、描绘细致(OR=0.553)、月亮(OR=2.732)、云朵(OR=1.977)、雪花下雨(OR=0.086)、画面涂擦(OR=0.508)。结论:本研究中房树人测验的一些绘画特征的表现形式对中学生抑郁状态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绘画测验和量表测验所反映的儿童亲子关系状况之间的关系,考察绘画测验在儿童亲子关系评估中的有效性。方法:在北京某小学选取学生共210人(一年级86人、三年级60人、六年级64人),施测绘画测验(自画像绘画考察儿童自我概念、家庭动力绘画考察儿童的亲子互动情况)与量表测验(《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父母量表)》考察儿童的亲子关系质量),并对绘画测验与量表测验之间以及不同绘画测验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年级儿童的自画像绘画测验总分与《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父母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33,P0.05)、家庭动力绘画测验总分与量表测验总分呈正相关(r=0.54,P0.001)、自画像绘画测验总分与家庭动力绘画测验总分呈正相关(r=0.33,P0.05)。一年级、六年级儿童的自画像绘画测验总分、家庭动力绘画测验总分与《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父母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自画像绘画测验和家庭动力绘画测验,在以三年级儿童为代表的中年级段儿童亲子关系的评估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考察失独者的人口学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在5个城市共抽取466名失独者进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和希望量表(ADHS)。结果:女性的抑郁(t=-2.80,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t=-3.08,P0.01)得分比男性更高;失独者的年龄与心理健康各量表得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农村失独者的焦虑(t=-2.37,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t=-2.70,P0.01)、延长哀伤(t=-3.08,P0.01)和创伤后成长(t=-4.14,P0.001)得分均显著低于城市失独者;学历水平不同的失独者,在创伤后应激障碍(F=4.70,P0.05)、延长哀伤(F=3.47,P0.05)及创伤后成长(F=3.41,P0.05)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职业状况不同的失独者在焦虑得分上有显著差异(F=3.67,P0.05);失独者的经济状况与抑郁(r=-0.11,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创伤后成长(r=0.12,P0.05)及希望(r=0.15,P0.01)呈显著正相关;婚姻状况不同的失独者在各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失独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抑郁(r=-0.13,P0.05)、焦虑(r=-0.21,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希望(r=0.13,P0.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失独者的性别、居住地、学历、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均与本文所涉的部分心理健康指标有关,而其年龄和婚姻状况则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无关。与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相关的各项人口学特征可作为筛查和干预高风险失独者的依据,在相关工作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72例青少年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量表(SCL-90)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价,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MMPI)、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患者人格及防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SAS、SCL-90评分降低,治疗后观察组HAMD、SAS、SCL-9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9.785,-5.460,-9.5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PI分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衰弱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8.600,-9.134,-4.530,-7.78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降低,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不成熟、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t=-2.884,2.300,2.488;P 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不成熟心理防御方式,改变偏激、癔症等不良人格特征,改善抑郁症状,较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A型行为模式、心理一致感与心理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A型行为量表(TABP)、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院60例C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HD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与A型行为模式总分呈明显负相关(r=-0.526,P0.05)。A型行为模式与SCL-90量表中强迫(r=0.459,P0.05)、人际关系敏感(r=0.507,P0.05)、抑郁(r=0.461,P0.05)、焦虑(r=0.460,P0.05)、敌意(r=0.561,P0.05)、恐怖(r=0.449,P0.05)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一致感与SCL-90量表中强迫(r=-0.373,P0.05)、人际关系敏感(r=-0.367,P0.05)、抑郁(r=-0.348,P0.05)、敌意(r=-0.315,P0.05)、恐怖(r=-0.440,P0.05)等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HD患者A型行为模式、心理一致感均与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哌甲酯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与执行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ADHD诊断标准的门诊患儿,用哌甲酯控释剂开放治疗,经1~3周的剂量调整,以最适剂量继续治疗4周。采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IV)评估核心症状,操作性测查Stroop色词命名测验、Rey复杂图形记忆任务、数字广度、汉诺塔任务、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和生态学行为评定量表(BRIEF)评估执行功能,分析ADHD-RS-IV减分与执行功能改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ADHD-RS-IV总分和分量表减分与Rey复杂图形记忆任务延迟结构得分改善分呈低度相关(r=0.19~0.24,均P0.05);与BRIEF量表减分呈低至中度相关(r=0.19~0.66,均P0.05),注意缺陷分量表减分与BRIEF量表的总分、元认知指数(MI)及4个因子减分、BRI及抑制因子减分呈中度相关(r=0.51~0.69,均P0.05),多动冲动分量表减分与BRIEF量表的BRI及抑制因子和中度相关(r=0.54~0.64,均P0.05)。结论:哌甲酯治疗后ADHD核心症状与执行功能的改善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对7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25.97%;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能力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与抑郁总分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能力因子(r=0.39,0.35;P0.01),治疗因子(r=0.28,P0.05)。与抑郁体验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能力因子(r=0.34,0.30,0.32;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r=0.34,0.40;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较常见,且病耻感越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50名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选取4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缓解期患者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自我的灵活性及总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2.435,2.502,-2.051;P0.05;t=3.262,P0.01);与健康对照者对比,缓解期患者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t=-2.485,P0.05;t=3.372,P0.01);患者组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及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程度较低,患者较多的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抑郁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松江区2所企业270名员工施测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G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男员工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均高于女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2.457;P <0.01,0.05);玩世不恭以21~ 30岁员工及离异员工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1,4.751;P <0.05,0.01);普工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均高于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1,2.708;P <0.01);员工工龄越短,成就感低落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7,P<0.05);②企业员工抑郁检出率为48.15%(130/270);男员工CES-D总分、躯体症状因子分高于女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48,2.256;P <0.05);21~ 30岁员工躯体症状因子分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4,P<0.05);未婚员工的CES-D总分、抑郁情绪因子分、躯体症状因子分高于已婚者、离异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0,3.192,3.733;P <0.05);普工的CES-D总分、抑郁情绪因子分、躯体症状因子分、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2.357,4.071,2.398;P< 0.01,0.05,0.001,0.05);工龄≤2年的员工人际关系因子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94,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企业员工情绪衰竭与CES-D总分、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O.01,0.05);玩世不恭与CES-D总分、抑郁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呈正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CES-D总分、积极情绪呈负相关(P<0.01);④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企业员工职务、工龄、躯体症状能够预测情绪衰竭24.4%的变异量;躯体症状能够预测玩世不恭16.6%的变异量;工龄、积极情绪能够预测成就感低落14.7%的变异量.结论 男性、年龄21 ~30岁、离异或未婚、普工、工龄短的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抑郁较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考研复试者特殊行为倾向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测试,评估其特殊行为倾向、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结果 1经协方差分析控制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性变态分数低于健康体验者(44.5±8.0 vs 51.1±9.3,P〈0.01),而吸烟分数高于健康体验组(45.1±8.8 vs 41.0±8.1,P〈0.05);2特殊行为倾向分数不仅与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和掩饰相关(r=0.093-0.681,-0.113--0.667,P〈0.05),且与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男女子气、偏执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症和社会内向相关(r=0.088-0.931,-0.089--0.269,P〈0.05);3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对特殊行为有预测作用(Beta=0.069-0.226,-0.081,P〈0.05),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也与特殊行为有关(Beta=0.060-0.612,-0.047--0.700,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特殊行为倾向受性别、职业、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其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MMPI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的MMPI测试结果特点。方法32名抑郁症患者与37名健康人进行MMPI心理测试比较。结果除Mf、Ma、R3因子外,其余因子存在明显差异(P〈0.05),抑郁组临床量表排前四位的因子为D、Hy、Pt,Pa,附加量表排前四位的因子为Dy、Es、MAS、Cn(χ^2=122.83,P〈0.01),两点编码以M23/32为主,男性与女性Mf(27.89±2.87,33.00±3.92)、Ma(20.59±6.87,15.00±5.61)、Es(33.56±6.70,29.36±4.78)3个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t=12.87,4.66,4.44;P〈0.01,0.05,0.05)结论抑郁症患者MMPI量表分有其特有的分布,有利于非专科医生用于临床诊断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艾滋病防疫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付方式,为艾滋病防疫人员心理干预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对127名艾滋病防疫人员和150名非艾滋病防疫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并与中国常模做比较。结果艾滋病防疫人员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t=0.447、2.315、3.082、0.549;P0.05或P0.01),在应付方式求助因子得分上明显低于非艾滋病防疫人员(t=-4.133,P0.05),成熟型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得分呈负相关(t=0.447、-0.464、-0.457;P0.05);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躯体化、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呈正相关(t=0.5497、-0.464、0.527;P0.05或P0.01)。结论艾滋病防疫人员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和焦虑显著高于对照组,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7.
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焦虑抑郁情绪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个体情绪状态及人格特征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疲劳综合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EPQ量表测评心理状况,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292名职业驾驶员中76例(26.0%)存在疲劳综合征症状,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χ2=6.028,P0.05);105例(36.0%)存在焦虑情绪,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8.652,P0.05);72例(24.7%)存在抑郁情绪,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χ2=2.826,P0.05);分析疲劳综合征、焦虑抑郁情绪与EPQ的关系发现,分量表中N分呈正相关关系、抑郁情绪与E分呈正相关关系(r=0.711,P0.05);焦虑、抑郁情绪与P、L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汽车驾驶员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与其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考研复试者心理素质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 P I)测试,评估其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结果①考研复试者女性的疑病、抑郁、精神病态、男女子气和精神分裂分数低于男性(P0.05);本科者的偏执狂、精神分裂和轻躁狂症分数低于大专者(P0.01);未婚者的轻躁狂症分数高于已婚者(P0.01);年龄与轻躁狂症呈负相关(P0.01);②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性别、年龄、婚姻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偏执狂、精神分裂和轻躁狂症分数明显高于健康体验者(P0.05);③个性各维度与各临床量表显著相关(r=0.154~0.952,-0.116~-0.562;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心理素质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9.
门诊心理治疗患者预后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接受门诊心理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预后特征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128名接受门诊心理治疗患者进行测试,评估其预后特征、家庭问题、个性和心理特点等。结果①女性患者的疾病预后不良、康复动力分数高于男性(分别为57.7±12.2 vs 53.0±12.4,P<0.05;58.3±9.4 vs 53.7±8.1,P<0.01),但康复再就业能力分数低于男性(43.4±11.5 vs 47.8±12.0,P<0.05);预后特征与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r=-0.188,-0.294,0.290,0.246;P<0.01);躯体形式障碍的疾病预后不良和心理预后不良分数均高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和适应障碍(F=5.358,P<0.01;F=7.268,P<0.01),康复再就业能力分数分别低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和适应障碍(F=4.066,P<0.01);②疑病、抑郁、精神分裂、轻躁狂、精神衰弱、精神病态等症状分数,精神质、掩饰性等个性特点,社会适应不良、自我强度等心理特征,受教育程度和性别对门诊心理治疗患者的预后特征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门诊心理治疗者的预后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与受教育程度和病种有关,受精神症状性质、个性特点、自我强度和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与临床疗效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考研复试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考研复试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的测试,采用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女性考研复试者的退缩和转移分数低于男性(42.1±8.3分vs44.1±9.0分,P0.05;42.8±8.3分vs44.8±9.4分,P0.05);本科者的退缩和转移分数低于大专者(42.9±8.6分vs49.2±8.1分,P0.05;43.6±8.9分vs50.1±4.6分,P0.01);未婚者的退缩分数高于已婚者(43.4±8.6分vs41.1±8.5分,P0.05);2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否认分数低于健康体验组(55.3±10.4分;59.2±9.0分,P0.05),而转移分数高于健康体验者(44.1±8.9分;40.5±7.0分,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性别差异,受到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具有倾向于使用转移而较少使用否认的防御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