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部队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战斗力。方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运用多种形式组合的综合性心理干预。结果:采取综合性心理干预后新兵焦虑情绪的发生率由干预前35.34%下降为21.64%(χ2=16.81,P<0.01);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由干预前26.85%降为15.62%(χ2=14.89,P<0.01);SCL-90各因子分分析提示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焦虑、人际敏感、抑郁、强迫、敌对、躯体化明显;SCL-90焦虑、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强迫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提高和维护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部队的战斗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某警卫部队新兵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常模,评估其心理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 某警卫部队集训期新兵1350人,采用SCL- 90进行测量,回收有效问卷1333份.结果 调查对象SCL- 90的各因子得分、阳性项目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μ=48.3,P<0.01)、武警新兵、心理干预后官兵,好于驻京部队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87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并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3,12.382,9.415,10.363,10.119,8.906,8.804,9.388,5.746;P0.05);干预组SF-36各个角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1,9.453,13.329,10.721,11.190,14.020,9.585,14.071;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期间情绪障碍发生情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抗丙型肝炎病毒(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心理干预组每周1次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分析两组患者SCL-90的分值变化并和中国成人常模对比。结果对照组SCL-90躯体化(t=2.68,P<0.01)、焦虑(t=1.99,P<0.05)、抑郁(t=1.72,P<0.05)、人际关系(t=1.71,P<0.05)和精神病性(t=1.85,P<0.05)等因子得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SCL-90躯体化(t=2.72,P<0.01)、焦虑(t=1.97,P<0.05)、抑郁(t=2.02,P<0.05)、精神病性(t=1.93,P<0.05)等因子得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心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性改善患者情绪障碍,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抑郁得分(t=1.74,P<0.05)、焦虑得分(t=1.82,P<0.05)和精神病性得分(t=1.91,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其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期间存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情绪障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7.66;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主动干预对提高心理不健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心理健康选修课的学生进行SCL-90心理健康检测,并将心理不健康(SCL-90各因子分>2.5)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10周的主动心理干预,将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 ①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不健康人数由原来的2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4人(13.79%),有25人(86.21%)的SCL-90因子分<2,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②干预前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t=5.35,7.35,8.80,7.00,6.83,2.62,5.19,4.01,7.36,3.31,10.82;P<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偏执、其他3个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1.16,0.06;P>0.05);③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因子外)均低于实验前的得分(t=4.18,4.50,4.59,4.69,4.00,1.83,5.38,3.42,5.31,3.17,1.49;P<0.01).结论 主动干预对心理不健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住院颅脑损伤病人73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首先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种量表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评估,然后用认知性心理疗法和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后第2周、第6周各测评1次进行比较,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在干预后第2周,除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3因子得分(t=3.101,2.801,2.912)具有显著性差异(P1<0.05)外,其余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实施干预第6周后再次评估,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不同程度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2均<0.01)。SAS、SDS总分评分在干预2周后下降(t=3.716,t=3.680)具有显著性差异(P1<0.05)。特别是干预6周后,较干预前明显下降(t=7.542,t=6.78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2<0.01)。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CBT)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研究组在精神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行CBT8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 组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CL-90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除偏执、精神病性外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CBT可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并在训练期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中B组在接受辅导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素质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在训练前后对两组新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①干预后A组新兵在躯体、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阳性项目数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B组新兵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阳性项目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②干预前A、B两组新兵在各项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A组新兵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B组新兵(P<0.05),在躯体、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因子得分上高于B组新兵,但无显著差异.说明B组新兵接受的干预模式效果好.结论 团体心理素质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新兵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社区小、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困扰与需求,为开展有效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中4所社区小学4、5年级学生、6所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小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5.36,P0.01);初中学生除人际关系外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8.34,Z总均分=-8.51;P均0.01);高中学生各因子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15.65,Z总均分=-15.86;P均0.01)。初中年级心理因子阳性率增加较大,且初二年级的因子阳性率增加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总分=43.16、P均0.01)。男女性别在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χ2=5.976,5.053,6.361;P均0.05),且不同校别的男女差异各有特点。起始年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9.380、P0.01;χ2=8.775,P0.05);毕业年级学生的焦虑、精神病性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6.261,P0.05)。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乐观;初中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尤其初一、初二年级是心理干预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态不理想且高考应激源效应明显;男女生在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与不足;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学生相对普通年级学生更可能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SCL—90(除强迫、偏执外t=2.08~7.59,P〈0.05或0.01);SAS、SDS评分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t=6.51和5.89,P〈0.01),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经心理干预后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76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43,2.56,2.60,2.58;P均0.01),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51,2.63;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t=1.98,1.83;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两组家属TCSQ的PC评分比较有差异(t=1.95,P0.05)和NC评分比较(t=2.4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学会了较为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纠正消极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离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的心理健康状态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1]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将64例离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进行焦虑、抑郁状况测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再次测评两组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离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焦虑(t=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母亲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50例患儿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母亲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母亲SDS、SA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1两组母亲干预前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2.82,2.99,3.31,3.71;P0.01);2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2.81,2.79;P0.01);3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67,2.32;P0.05),心理功能差异非常显著(t=2.89;P0.01)。结论 MR儿童母亲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MR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青光眼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调查,与国内常模相比较,并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结果青光眼患者的SCL-90中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症状因子、SAS和SDS的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32,2.26,2.43,2.41,2.35,2.12,2.10,2.59,2.63;P0.05),心理干预后,青光眼患者的SCL-90中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症状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39,2.35,2.31,2.52,2.56,2.20,2.28,2.48,2.50;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综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测评和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并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评定、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袁(SDS)、ABP、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SRRS均大于150生活变化单位(L...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对其配偶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患者配偶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8例患者的配偶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障碍患者配偶在患者症状活跃期及缓解期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活跃期:t男SDS=3.14、t男SAS=2.85,P<0.05;t女SDS=4.80、t女SAS=4.57,P<0.01;缓解期:t男SDS=2.40、t男SAS=2.65,P<0.05;t女SDS=3.17,P<0.05;t女SAS=3.98,P<0.01),复发组患者配偶评分显著高于首发组(tSDS=2.14、tSAS=1.89,P<0.05),稳定的经济来源也是影响精神障碍患者配偶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tSAS=2.77、P<0.05)。结论精神障碍患者配偶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对患者康复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30名精神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和34名一般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和幸福感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研究组进行5周的心理干预,比较其情绪和幸福感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并与一般群体相比较.结果 ①研究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3.21,P<0.05);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得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8,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没有显著性差异(t=0.96,P>0.05);②研究组在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分数均有所改变,其中,SAS分数显著性降低(t=3.52,P<0.05);GWB分数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③研究组经心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焦虑和抑郁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幸福感仍较低且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5).结论 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心理干预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选取我院开放式病区和封闭式病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并配对相应家属。观察期6周。在入组前及6周末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在第6周末,两组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分、SAS和SDS的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开放组各项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开放组BPRS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的改善(t=3.757,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适应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了300例高血压病性心脏病的病人随机分2组进行对照分析,一组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适应心理治疗,另外一组单纯抗高血压治疗,治疗前后进行SAS和SDS评定和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躯体症状观察.结果 适应心理治疗组患者焦虑情绪(t=14.77,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