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情绪智力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河北联合大学30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情绪智力的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上均无差异;②不同性别在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以及适应性总分上存在差异(t=2.290,P0.05;t=2.109,P0.05;t=2.084,P0.05);不同生源地在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以及适应性总分上存在差异(t=3.473,P0.05;t=4.295,P0.05;t=3.368,P0.05);独生子女在满意度维度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213,P0.05),在情绪适应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790,P0.01);③大学新生情绪智力与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554,P0.001)。结论大学新生的情绪智力的得分越高,适应性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对山东某本科院校488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1性别、独生子女、何时住校、家庭关系对社会支持总分有影响(t=-2.230,-1.99,4.095;P0.05;t=16.420,P0.001),文理科在支持利用度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571,P0.01);2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对情绪智力部分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理科对情绪智力全部因子差异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何时住校对情绪智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新生情智力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00,0.110,0.237,0.306;P0.01);4客观支持与情绪表现能力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情绪觉知力(r=0.112,P0.05)、情绪评价能力(r=0.100,P0.05)、情绪适应力(r=0.135,P0.01)和情绪调控能力(r=0.092,P0.05)有着显著正相关;5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情绪觉知力、情绪评价能力和情绪适应力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提高有利于情绪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中生特质情绪智力的特点及其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情绪智力问卷青少年版简版(TEIQue-ASF)和学习倦怠问卷调查了726名初中1~3年级学生。结果1初中生在特质情绪智力的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0.715,P0.5),但在幸福感和情绪技巧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P0.05;t=-2.324,P0.05);2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20.93,P.001);3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得分越高(F=4.89,P0.01;F=5.58,P0.01);4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t=-0.522,P0.001);5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可解释学习倦怠总变异的26.4%。结论初中生的特质情绪智力与年级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并能有效预测其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青少年的情绪智力、攻击性发展状况,检验中学生情绪智力、家庭环境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两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共411人,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Buss-Perry攻击量表进行施测。结果:(1)在年级维度上,初二年级学生的情绪智力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学生的情绪智力(t=-2.96,P0.01)。在家庭环境中,初二年级与初一年级学生相比,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t=3.98,P0.001),一二年级学生在攻击性得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2)在性别维度上,男女生情绪智力整体差异不显著(P0.05),家庭环境整体差异也不显著(P0.05),而在攻击性水平上,男生的攻击性水平要显著高于女生(t=3.49,P0.01);(3)家庭环境、情绪智力与个体攻击性之间两两相关且相关显著(r=-0.27~0.26,P0.05);(4)情绪智力在家庭环境与个体攻击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ab=0.13,ab/c=16.67%)。结论:家庭环境、情绪智力对中学生攻击性有显著影响,情绪智力在家庭环境与个体攻击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年早期抑郁障碍心理弹性与情绪智力和自动思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情绪智力量表(EIS)和自动思维问卷(ATQ)对64名成年早期抑郁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年早期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弹性平均得分(44.73±14.89),低于中国社区人群(65.4±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6,P0.01);心理弹性中坚韧性均分为(1.71±0.72),力量性均分(1.84±0.60),乐观性均分(1.94±0.72);心理弹性与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与自动思维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情绪智力中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维度对心理弹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共解释心理弹性的总变异量的56%。结论:成年早期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弹性与情绪智力和自动思维密切相关,其中情绪智力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城乡学龄儿童情绪问题的情况,探讨情绪问题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问卷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8~16岁城乡学龄儿童480名进行情绪及心理弹性的施测.结果 乡村儿童筛选焦虑、抑郁百分比均高于城市儿童的百分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11、3.88,P<0.05);乡村儿童的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总分与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总分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总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33、-4.32,P<0.001);城乡儿童焦虑、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均成显著负相关(r=-0.12~-0.60,P<0.01).结论 城乡儿童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问题,乡村儿童情绪问题更明显;心理弹性好的儿童,其焦虑抑郁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在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方面,性别(t=-3.70~-5.31,P0.001)和专业(F=12.55~29.93,P0.001)差异显著;积极情绪强度预测高估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低估组,消极情绪持续时间预测低估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高估组,预测的积极情绪强度(β=-0.28,P0.001)和消极情绪持续时间(β=0.279,P0.05)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女生、文科生和艺术生认为未来情绪体验会更强烈和持久;高估未来积极情绪强度、低估未来消极情绪持续时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理工科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方案的实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信息工程系一年级3个本科专业中3个奇数班129名学生作为情绪智力培养方案的实验班,3个偶数班122名学生作为参照班。实验后对两组学生均施测情绪智力量表(EIS)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情绪智力培养,实验班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分显著高于参照班大学生(t=3.12,P0.01),而在情绪智力各个维度的培养效果则不同,其中,在识别评价他人情绪、识别评价自身情绪、运用情绪自我激励3个维度前者得分均显著高于后者(t=3.01,3.38,2.89;P0.001),而在对自身情绪的控制维度上两者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中的情绪智力培养方案能有效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情绪智力、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方法:对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958名本科护生采用情绪智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本科女护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高于本科男护生,但本科男护生消极情感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女护生(t=4.01,P0.01);本科护生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从一年级至四年级逐渐递增,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在生活满意度(F=11.78,P0.01)、积极情感(F=12.32,P0.01)、消极情感上有差异(F=11.26,P0.01);2情绪智力、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7~0.58,P0.01),情绪智力、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3~-0.38,P0.01);3领悟社会支持是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之间的中介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在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1本科护生主观幸福感较好,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本科护生通过合理感知、调节、控制和运用情绪去解决实际问题、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最终增加幸福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与中文版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HP)对243名城镇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研究。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①除TSCS的自我批评之外,自我概念各维度及总分与MHP的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P<0.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均为<0.001);②自我批评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为<0.001)。多元回归结果显示,①生理自我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β=-0.13~-0.53,t=-2.507~-9.870,P<0.05~P<0.001);②家庭自我对心理性应激(β=-0.21,t=-3.650,P<0.001)具有负向影响;③自我批评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β=0.19~0.34,t=3.406~3.614,P<0.01~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负向影响(β=-0.14,t=-2.577,P<0.05);④社会自我(β=0.31,t=4.943,P<0.001)和心理自我(β=0.28,t=4.484,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结论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亚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Taksic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和亚健康量表为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对天津医科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300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与亚健康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差异显著(t=3.19,P0.01);心理亚健康与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r=-0.132,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差异显著(t=2.18,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情绪表现差异显著(F=4.19,P0.01);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情绪智力差异显著(F=4.19,P0.01)。结论情绪智力影响心理亚健康,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对情绪智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小学生友谊质量现状,并探讨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和情绪控制量表对315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小学生友谊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陪伴与友谊、帮助与支持、亲密袒露与交流、肯定价值、冲突与背叛;2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积极友谊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在消极友谊质量上差异不显著;积极友谊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而消极友谊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3情绪复述、情绪抑制与积极友谊质量显著负相关(r=-0.212,-0.307;P0.05),冲动性控制(r=0.244,P0.05)与其显著正相关;情绪复述、情绪抑制与消极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r=0.393,0.351;P0.05),攻击性控制(r=-0.276,P0.05)则与其显著负相关;4情绪抑制、冲动性控制对积极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情绪复述对消极友谊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小学生友谊质量以陪伴与娱乐为主,且友谊质量与情绪控制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师贫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UCLA孤独量表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058,P〈0.05),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的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支持利用度年级差异显著(F=3.328,P〈0.05),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③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高师贫困生孤独感差异显著(F=26.737,P〈0.001),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④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客观支持均能负向预测孤独感(β=-0.276,P〈0.001;β=-0.230,P〈0.01;β=-0.174,P〈0.05)。结论高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客观支持存在差异,高师贫困生支持利用度的年级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情绪智力团体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学生进行情绪智力团体培训并探讨培训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方式抽取首都医科大学某学院二年级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施测,实验组接受10次的情绪智力团体培训,对照组不做干预,对干预前后两组样本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经过团体培训与对照组学生相比,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福建省5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学生类型上,大学生的时间监控观(t=2.34,P<0.05)、总体时间管理倾向(t=2.20,P<0.05)、计划(t=2.34,P<0.05)、反馈性(t=2.23,P<0.05)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中除了健康满意度(t=-0.04,P>0.05)因子外的各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不同水平时间管理倾向在生活满意度(t=8.36,P<0.001)上呈现出显著差异。③时间监控观(β=0.235 P<0.001)对总体生活满意度有最强的直接预测力,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β=0.570 P<0.001;β=0.196 P<0.001)对总体生活满意度起间接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15所高校的779名大学生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Skills and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ESCQ)和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anual for Mental Health Pattern,MHP)进行测试。结果 1不同个人背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2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和躯体性应激呈负相关(P〈0.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01);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情绪智力,家庭经济状况,性别,是否参加志愿活动等;其中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结论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群体社会不公平感与情绪症状的关系,及情绪症状对社会不公感的影响。方法研究以562名青年职员和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使用自编的社会不公平感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估社会不公平感与情绪症状,采取相关与分层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公平感与情绪症状联系较少,但青年职员群体较多,如抑郁(r=0.27,P0.01),焦虑(r=0.20,P0.01),情绪症状及是否是已工作因素对社会公平感有显著影响(抑郁,t=3.722,P0.001,工作因素t=2.655,P0.01)。结论青年职员群体的社会公平感与消极情绪关系更为密切,社会不公平感的产生存在非心理痛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初中生情绪智力、自尊与自我妨碍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自尊为中介变量研究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使用率和信效度较高的情绪智力量表(EIS)、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以及自我妨碍量表(SHS)对5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及其各个维度与自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395,P0.01),与自我妨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233,P0.01);自尊与自我妨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43,P0.01),回归分析发现,情绪智力对自尊和自我妨碍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初中生的自尊在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之间起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情绪智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在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之间的作用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69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均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1;r=-0.16,P0.01),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P0.01);2表达情绪能力能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β=0.28,P0.01);3理解和推理他人情绪的能力在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中起缓冲效应(β=-0.26,P0.01),即较低或者中等程度的理解和推理他人情绪的能力能缓解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既存在主效应,又存在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