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金钱态度和理财认知现状及特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金钱态度量表(MAS)、理财认知问卷对2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试在金钱态度的权力—名望维度得分最高,男女生、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在权利—名望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t=-2.832,P<0.01;t=-2.175,P<0.05);理财知识答对率低于40%,男女大学生在一般理财知识和整体的理财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2.44,-2.280;P<0.05),是否接受过理财知识的大学生在投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31,P<0.05).结论 大学生普遍视金钱为成功象征,容易用金钱来影响他人;使用金钱不太谨慎,缺乏财务规划;理财知识欠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心理压力现状及蒙古族和汉族差异。问卷调查法,采用"心理压力源量表",选取内蒙古高校蒙古族、汉族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和农村研究生在人际交往压力家庭关系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研究生在婚姻爱情压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学业压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蒙古族研究生在人际交往经济、家庭关系压力方面均大于汉族研究生。由此可见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压力较大,主要为就业、前途、学业、经济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影响,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金钱态度量表(MAS)和自编的家庭背景调查问卷对中国1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来自不同居住地区的大学生在金钱态度中权力名望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差异(F=3.348,P<0.05),而不同家庭形态和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在金钱态度各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F=0.096~2.785,P>0.05)。结论居住地区是影响大学生金钱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家庭形态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金钱态度、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试图对金钱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并试图考察主观幸福感是否能够中介金钱态度的作用.方法:采用一般心理健康量表,金钱态度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检核表对230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权力-名望维度外,金钱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回归系数显著(B=0.19;-0.25;-0.18,P<0.05),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也显著,加入主观幸福感后,金钱态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从显著变为不显著(B=0.00;-0.04;-0.05,P>0.05).结论:金钱态度能预测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而金钱态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会被主观幸福感所中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大学生对金钱的真实态度.方法 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进行内隐态度测量,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金钱态度问卷”进行外显态度调查.结果 外显态度上73.2%的被试对金钱持有正向的评价,而内隐测量中76.9%的被试对金钱持有负向的、消极的态度,92.8%的被试对金钱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测量结果不一致,两者出现分离现象(x...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一般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藏高校研一至研三年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共获有效问卷184份。结果:研究生面临的人际关系压力最小,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与经济压力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压力;男研究生整体心理压力比女研究生大,家庭压力与婚恋压力维度上男女研究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10,P0.05;t=3.90,P0.001);藏族研究生与汉族研究生在学业压力方面差异显著(t=3.30,P0.01);年级在学业压力方面差异显著(F=4.08,P0.05),研一、研二的学业压力均高于研三学生;心理压力的各维度及总分与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及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压力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心理健康受心理压力影响,减轻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金钱态度量表(MAS)的信度和效度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金钱态度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金钱态度量表>、<社会公理问卷>对370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极好地验证了原量表的四肉素结构(X2=323.33,df=164.RMSEA=0.051).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两周后的重测信度都大于0.60.四维度间有低到中等的相关(r从0.13到0.40,P<0.05).此外.与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及社会信念各维度间皆有一定相关.结论:金钱态度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聚合与区分效度.  相似文献   

8.
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语言大师Chomsky认为要掌握好一种语言,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应该具有语用能力和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活动,学生交际活动在课堂上所占的比例较小,加上近几年研究生扩招,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班级过大,课时有限,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能力强,而听、说、写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公安院校研究生群体的个性状况,对警察研究生的整体个性特征进行评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中国简版)对某公安院校研究生一年、研究生三年的研究生中随机抽取176名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74份。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结果与全国青年男女常模相比,男女研究生EPQ的E分较高(P<0.05),女研究生N分较低(P<0.05);男女研究生P分较均低(P<0.01);男女研究生L分较低(P<0.05);不同群体间个性各因子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公安院校研究生的个性特征良好,较全国青年常模有更加外向合群、情绪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硕士研究生专业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结果 ①对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满意的人数占44.5%,不满意的占55.5%;②硕士研究生专业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x2=15.829,P<0.001;x2=9.326,P<0.01;x2=9.376,P<0.01;x2=62.495,P<0.001).结论 多数硕士研究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硕士研究生专业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测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某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进行了解,为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利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16项人格问卷对某理工院校的233名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不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而存在年级差异;特质焦虑的年级、性别和城乡差异都不存在;特质焦虑与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有关.结论 应重视理工科大学生的焦虑问题,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注意焦虑的年级差异以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洛因戒断者对毒品的态度,探讨其对复吸行为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自陈式量表对戒断者和普通人对毒品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状况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戒断者内隐态度取向的IAT效应显著(t=14.096,P<0.001),其将毒品与积极的词联系的反应时短;②普通人内隐态度取向的IAT效应显著,其将毒品与消极词语联系的反应时短;③戒断者与普通人的外显态度没有显著差异(t=1.041,P>0.05);④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相关系数为0.003。结论戒断者与普通人各自存在不同的内隐效应,戒断者对毒品的内隐态度为肯定倾向,普通人对毒品的内隐态度为否定倾向;戒断者与普通人对毒品的外显态度一致均为否定倾向;戒断者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倾向分离;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3.
失恋对大学生恋爱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恋爱、失恋对大学生恋爱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恋爱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恋爱态度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恋爱经历的22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结果有无失恋的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有明显差异(t=0.134,P=0.00);失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无失恋大学生(t=2.796,P〈0.01),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显著,失恋后又重新恋爱的大学生在敌对倾向上有所缓解,无恋爱大学生与初恋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恋爱和失恋明显影响大学生恋爱态度的现实性,失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我放松训练减轻考场焦虑效果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每分钟脉搏次数和状态焦虑分数作指标,对自我放松训练降低考场焦虑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每分钟脉搏次数显著降低,状态焦虑分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点理工科学校大一新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某重点理工高校2007级的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测查学生不论男女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19.29%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高状态焦虑组和高特质焦虑组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低状态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而自责、幻想、退避应付因子分则显著高于低状态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说明,学生如常采用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焦虑的产生,而睡眠质量差、采用自责应对方式则可加重焦虑水平。结论采取有效的认知应对策略其意义是使学生改变应激源,以使其变得威胁较小或变成挑战,把情绪基调训练成兴奋、期待和征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陪护人员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以增强陪护人员跌倒预防发生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陪护人员1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预防知信行评估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年龄、性别、职业、与患者关系、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照顾患者的时间、是否曾陪护过精神障碍患者等对陪护人员跌倒预防的知行行方面的影响.结果 已婚/未婚、为护理人员的陪护者具有较高的跌倒预防知识得分(t=1.999,8.510;P<0.05,0.001);年轻、已婚/未婚、为护理人员的陪护者具有较高的跌倒预防态度得分(t=2.084,3.425,2.337;P<0.05,0.01,0.05);为护理人员、陪护时间较长的陪护者具有较高的跌倒预防行为得分(t=2.468,2.799;P <0.05,0.01).结论 影响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symptoms of anxiety often coexist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little is known on how such coexistence affects youth's school experiences. Objectives: We tested how the two types of behaviors, when coexist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youth's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teachers, school, and poor peer relations.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03 ethnically and socioeconomically diverse youth (male: 24.6%; mean = 15.8 years, standard deviation = 2.4) with the 3rd edition of the Behavioral Assessment for Children: Self-Report of Personality. Results: Scores for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lone explained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teachers (β = .28; R2 = 17.88%),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school (β = .27; R2 = 14.74%), and poor peer relations (β = .42; R2 = 44.60%) as effectively as scores for both types of behaviors did. Conclusion: The coexistence of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d not appear to impair youth's attitude toward teachers, school and peer relations more than symptoms of depression did alone.  相似文献   

18.
某校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竞争态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某校大学生的竞争态度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了解大学生竞争态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对某校2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195,P<0.01),惩罚和严厉因子、拒绝否认...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illness attitudes scales (IAS) were develop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hypochondrical attitudes, fears, beliefs, and abnormal illness behavior (Kellner 1986). Al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studies which focus on the scale structure of the IAS, the factor structure has not yet been made quite clear. Purpose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IAS on a large representative sample. Method  Participants (N = 1,575) comparable with the general German population regarding sex,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completed the IAS. For the data analyses, 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es with subsequent oblique rotations was used. Results  The minimum average partial method suggested a three-factor solution. The three factors were named (1) health anxiety, (2) health behavior, and (3) health habits. Internal consistency (Cronbach’s alpha) for the three scales were (1) α = 0.88, (2) α = 0.75, and (3) α = 0.56.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pport previous findings, namely that the IAS factor structure appears to be less complex than originally suggested by the author. For a sample of the general German population, a three-factor solution fit best. Further items should be added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especially for the third scale (health habi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高校中社交性吸烟行为的发生率,探讨认知态度、同伴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启动吸烟的影响。方法对579名高校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社交性吸烟饮酒行为等相关问题、吸烟认知态度以及家庭环境和简明应对方式的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果被调查者总体吸烟率19.6%,其中社交性吸烟者占全部吸烟者的18%。对吸烟行为的认知态度及同伴影响与社交性吸烟行为显著正相关(r=0.264,0.428;P=0.000);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与社交性吸烟行为显著正相关(r=0.220,P=0.000)。年龄、同伴影响、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是大学生启动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其中社交场合有人向被试递烟是启动吸烟的重要危险因素(OR=6.284,P=0.000)。结论社交性吸烟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同伴吸烟和递烟行为以及对社交性吸烟的认知态度是大学生启动吸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