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困难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以及侵入性反刍和状态希望的中介作用。方法:以雅安地震2.5年后411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创伤调查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问卷、状态希望量表、侵入性反刍量表和PTSD症状核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地震后青少年情绪调节困难越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水平越高;(2)情绪调节困难通过增加青少年的侵入性反刍水平,加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3)状态希望在情绪调节困难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研究发现可为干预震后青少年群体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震区儿童羞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SCL-90、小学生羞怯量表测查了汶川震区在山东省异地复学的169名丧亲小学高年级儿童.结果:①羞怯与PTSD症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怯对PTSD症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②PTSD症状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FFSD症状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③PTSD症状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到羞怯认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论:羞怯和心理健康都与PTSD症状存在相关,并且羞怯通过认知层面对PTSD症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杏仁核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由于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杏仁核是大脑中的"恐惧中枢",与创伤性记忆和应激时HPA轴的激活联系密切。PTSD患者有强烈的恐惧和惊吓反应,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反常低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调节紊乱。杏仁核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调节激活HPA轴,增加糖皮质激素的释放。PTSD导致杏仁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比值增大时,神经细胞出现凋亡。PTSD引发杏仁核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杏仁核是恐惧形成和表达的关键中枢。在恐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杏仁核发生LTP,表明LTP是反应PTSD发生机制的重要指标。PTSD引致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降低,乙酰胆碱增多,恐惧增强;PTSD导致杏仁核神经元MR、GR及MR/GR发生改变,激活HPA轴,导致HPA轴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旨在了解经历精神创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症状特征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试验组为35名经历过精神创伤发生PTSD的患者,对照组为35名经历过精神创伤未发生PTSD的创伤暴露者,在不影响测验症状的情况下分别完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筛查表平民版量表(PCL-C)及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中文版。结果:PTSD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57.14%)高于未发生PTSD的创伤幸存者(11.42%),PTSD患者的TAS-20总分(t=-5.271,P0.001)、因子1(F1:情感辩别不能)(t=-6.113,P0.001)及因子2(F2:情感描述不能)(t=-4.660,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分及因子分与PTSD症状的相关分析表明,PTSD患者的症状特征与TAS-20总分及F1、F2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创伤暴露者中PTSD患者与未发生PTSD的创伤幸存者的述情障碍表现明显不同,TAS-20量表在临床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所有被试均接受自传体记忆(AMT)、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TSD-SS)测验。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患者PTSD症状量表各症状及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总分上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症状的重复体验、回避功能、社会功能与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呈高度的正相关性,分别为(r=0.59,0.53,0.71,0.59;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症状及过度概括化的自传体记忆明显,且过度概括化的自传体记忆水平越高,PTSD患者的重复体验、回避功能、社会功能问题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洪灾13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者的预后情况,以及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200例经历1998-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特大洪灾且经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被归类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的灾民再次进行调查。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再次进行筛查,实际入组184例,将研究对象分为康复组(n=162例)和PTSD症状阳性组(n=22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查两组的人格特征。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的关系。结果:洪灾13年后PTSD症状持续阳性比率为12.0%(22/184)。康复组EPQ-RSC外向人格得分高于PTSD症状阳性组[(51.8±10.7)vs.(45.1±13.2),P0.05],神经质人格得分低于PTSD症状阳性组[(46.5±10.1)vs.(58.3±1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变量后,神经质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OR=3.63,95%CI:1.05~12.54)。结论:洪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持续存在的情况值得重视,神经质人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宜宾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等状况及其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探讨PTSD、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抑郁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对宜宾震中长宁县321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震后2周,6.50%的青少年有PTSD倾向,4...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14个月后的302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震后14个月的PTSD和认知重评策略对震后14个月的PTG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震后14个月的PTSD与表达抑制策略的交互项对震后14个月的PTG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震后14个月的表达抑制策略在PTSD对PTG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低表达抑制水平的条件下,PTSD对PTG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高表达抑制水平下,PTSD对PTG发挥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环境因素与个体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PTSD和很多基因的多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如dopamine receptor D2(DRD2)、serotonin-transporterlinked polymorphic region(5-HTTLPR)、FK506 binding protein 5(FKBP5)等基因的多态性在PTSD患者中的表达。PTSD患者中枢神经多巴胺系统可能存在损伤或缺陷,导致暂时或持续性的精神症状出现。5-羟色胺功能紊乱增强患者的易激惹性、兴奋性与好斗性,导致其环境适应能力下降。FKBP5低表达可能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子。以上三种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增加PTSD的易感性,这些分析将有助于干预PTSD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控制感在创伤暴露对PTSD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汶川地震1年及1年半后两个时间点497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初级和次级控制信念量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震后1年,主观与客观创伤暴露程度都显著正向预测PTSD,初级控制与次级控制都显著负向预测PTSD;初级控制负向调节客观创伤暴露对PTSD的影响,次级控制不起调节作用;而震后1年半,仅客观暴露程度显著正向预测PTSD,控制感对PTSD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次级控制负向调节主观害怕程度对PTSD的影响,初级控制不起调节作用。结论:初级控制与次级控制在不同时间点,在创伤暴露程度对PTSD的影响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