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对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王极盛编写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陕西省宝鸡市4个地区15所学校的618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52%(非留守儿童为41.13%);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的强迫(t=2.22,P0.05)、偏执(t=4.27,P0.01)、敌对(t=2.96,P0.01)、人际关系(t=2.21,P0.05)、适应不良(t=3.50,P0.01)、心理不平衡(t=2.65,P0.05)等6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中,男性在偏执(t=2.44,P0.05)和情绪稳定性(t=2.70,P0.01)上明显不如女性;父母双双监护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单亲监护,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双亲外出。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 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难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结论 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以及留守类型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马鞍山市农村中小学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在内外向(F=9.075,P<0.001)、神经质(F=36.632,P<0.001)及精神质(F=4.530,P<0.05)人格维度、心理健康总得分(F=71.694,P<0.001)上均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209,P<0.01),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0,0.352;P<0.01).③内外向性人格特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158,P<0.001),神经质人格特质和精神质人格特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647,-0.345;P<0.001).④留守类型与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22,P<0.01),留守类型与内外向人格特质、精神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留守类型在留守儿童神经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之间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中小学校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特殊群体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调查问卷对110所学校进行调查.结果 整体上特殊群体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不同特殊群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显著(F=68.07,P<0.01);除低保家庭外,不同地区特殊群体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F=4.65,P<0.01;F=10.65,P<0.01;F=4.86,P<0.01;F=2.84,P<0.05);除低保家庭外,不同学段特殊群体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F=54.01,7.67,5.39,22.75;P<0.01).结论各类特殊群体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不同类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129名流浪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4.985,-4.720,-2.291,-3.798,-4.826,-3.623;P0.05);男生敌对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573,P0.01);二次以上流浪的儿童焦虑、偏执、强迫显著高于初次流浪的儿童(t=2.55,1.98,2.272;P0.05);留守过的流浪儿童偏执、精神病性分数显著高于未留守过的流浪儿童(t=2.398,2.234;P0.05)。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问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亲社会行为相关性较弱(P0.05)。结论负性经历对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负性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与问题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以铜仁为例的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开展这类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人编制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铜仁地区458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并以419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结果: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焦虑(t=2.042,P0.05)、孤独倾向(t=5.130,P0.001)、恐怖倾向(t=2.155,P0.05)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上存在极显著的学年段差异(t=5.510,-3.987,-7.005,-3.829;P0.001);3留守儿童男生在学习焦虑(t=-2.017,P0.05)、自责倾向(t=-3.752,P0.001)、身体症状(t=-2.669,P0.01)3个因子的得分上显著低于留守儿童女生。结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但从各因子得分看,其心理健康仍是我们要长时间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部某省区多民族交界杂居的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4~8年级共210名留守儿童和110名非留守儿童和15位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症状方面(F_(6,313)=2.26,P0.05),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女孩比男孩严重(t=-3.10,P0.05),初中生比小学生严重(t=2.56,P0.05);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双重影响,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和精神质(r=0.67,0.29;P0.01)的影响,社会支持帮助对心理健康(r=0.12,P0.05)有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存在监护类型和学段差异;③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回归预测效应(B=-0.02,P0.05),并且社会支持可以完善人格特质从而对心理健康发生作用。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双重影响,增加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人格特质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4所中学的8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总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6,P=0.007;t=3.125,P=0.003;t=3.462,P=0.001;t=2.444,P=0.015;t=2.046,P=0.041;t=2.290,P=0.022;t=2.521,P=0.012;t=2.972,P=0.003);在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内外向方面得分低于非留守学生(t=2.740,P=0.006、t=5.544,P=0.000),在神经质、掩饰性两方面高于非留守学生(t=2.818,P=0.005;t=3.208,P=0.001);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SCL-90量表中除强迫症状、恐怖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0.01),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r=0.155,P0.01),与其它各因子不相关(P0.05),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掩饰性与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不利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留守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不同留守类型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随机抽取的江西省6所农村中学和4所小学共813名儿童进行调查,区分出4种不同留守类型儿童、曾留守儿童以及非留守儿童共6类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非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曾留守儿童(焦虑总分分别为:51.8±10.0,55.4±9.2,54.7±9.8,F=9.087,P<0.001);在留守儿童中,同辈或无看护的留守儿童健康状况最差,单亲看护的儿童好于其他留守类型儿童(焦虑总分分别为58.3±9.6、53.6±9.2,F=5.976,P<0.01)。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留守经历对儿童心理影响具有长期效应,父母外出务工时尽量留下一方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初中211名留守儿童和22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因子、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大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中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躯体症状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或P0.0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的负性生活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三者关系。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MHT)、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225名留守儿童和6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差异上有统计学差异(t=2.770,P<0.05);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322,P<0.01),与自责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89,P<0.01),幻想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21,P<0.01),退避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05,P<0.01),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92,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幻想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9,P<0.05),退避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3,P<0.05);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可以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的回归方程为:MHT=57.345+16.326×自责-0.788×GSES。结论进行应对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训练与提高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展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3个地区6所学校的670名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①留守儿童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差异(t=2.13,P<0.05);②不同监护的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总均分大于2分的因子依次为强迫(2.23±0.60)、情绪波动性(2.12±0.72)、学习压力感(2.10±0.82)、焦虑(2.08±0.83)、人际敏感(2.06±0.71);②城镇中学生总均分极为显著的高于农村中学生(P<0.001,t=4.182);③不同家庭类型比较发现,与父母同住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为显著的好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P<0.001,t=9.15);④不同年级总均分比较,6个年级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高一、高二、高三、初二、初三、初一。结论大力加强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城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积累资料。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以班级为单位施测。结果①4077名新生中534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心理问题轻度的为380人,中度的为122人,严重的为32人;②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③2010级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上,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t=-22.24,P〈0.01;t=-32.54,P〈0.001;t=-19.47,-5.89,-26.3,-26.67,-5.68,-29.49;P〈0.01);新生中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分值较男生高,达到显著水平(F=11.06,P〈0.01;F=8.95,P〈0.05;F=92.64,P〈0.01)。结论 2010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新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263名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15%;2不同性别中学生强迫因子、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组明显高于低年级组;3除父母情感温暖、父母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纬度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干预训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九江市聋哑学生89名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查,并对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训练.结果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t=4.84,P<0.001);女生的“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t=4.34,P<0.05;t=10.16,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聋哑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05);干预训练后有心理问题的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t=3.82,P<0.001).结论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干预训练能显著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性别、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等为变量,对重庆市585名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重庆市青少年多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t=19.51,P0.01);2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t=3.02,P0.01);3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非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t=0.63,P0.05);4随着年级的增高重庆市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升高趋势,但是初中生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差异不大(F=4.84,P0.01)。结论重庆市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农村青少年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特别关注,尤其对于其中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青少年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