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总体幸福感与慢性疾病、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应对方式问卷对55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有无慢性疾病在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得分上有显著差异(t=-2.295,P0.05);2有无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应对方式各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0.398,0.502,-0.630,-1.554,-0.178,-0.828;P0.05),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9.330,4.396,5.333;P0.01),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7.547,2.930,4.611,5.329,8.562;P0.05);3慢性疾病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097,P0.05),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2,0.257;P0.01),与自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16,P0.01);4慢性疾病、解决问题、自责、求助能预测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结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等应对方式的慢性疾病是老年人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地震灾区教师的应付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对四川地震灾区的741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灾区教师较多地采用解决问题(0.870±0.128)和求助(0.707±0.186)的应付方式,较少使用自责(0.380±0.240)的应付方式;②灾区教师的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在教龄(F=9.138,P0.001)上差异显著;求助因子在学校类型(F=2.874,P0.05)上差异显著;自责因子在年龄(t=2.281,P0.05)上差异显著;幻想因子在性别(t=-2.143,P0.05)上差异显著;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在学校类型(F=2.944,2.889;P0.05)上差异显著。结论灾区教师较多地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且应付方式受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校类型及城乡差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唐山地震截瘫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量表(GWB)与应对方式问卷对111名唐山地震截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唐山地震截瘫患者(t=0.086,P0.05)、不同婚姻状况(F=1.670,P0.05)的截瘫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同性别的截瘫患者在解决问题(t=2.144,P0.05)、退避(t=2.061,P0.05)因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婚姻状况截瘫患者在幻想(F=2.851,P0.05)、合理化(F=4.284,P0.01)因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截瘫患者主观幸福感与解决问题(r=-0.209,P0.05)、自责(r=-0.428,P0.01)、退避(r=-0.428,P0.01)和合理化(r=-0.265,P0.01)相关,自责、退避、解决问题能预测主观幸福感25.9%的变异量。结论唐山地震截瘫患者主观幸福感较差,难以控制行为和情绪,对健康情况有更多的担心,培养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生总体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与应对方式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2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的幸福感总分较高,女生的幸福感总分高于相应常模(t=5.38,P0.01),女生的忧郁或愉快心境得分高于男生得分(t=-2.358,P0.05),男、女生的幸福感总分无显著差异(t=-1.549,P0.05);2女生求助因子分高于男生(t=-2.522,P0.05),男生合理化因子分高于女生(t=2.106,P0.05);3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r=0.186,0.247;P0.01)呈正相关关系;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r=-0.471,-0.304,-0.281,-0.312;P0.01)维度呈负相关关系;4逐步回归分析中,自责、求助(t=-9690,2.853;P0.01)进入回归方程,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个体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总体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男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t=2.02,P0.05)、求助(t=-2.41,P0.05)和幻想(t=-4.17,P0.01)因子上差异显著;专科生和本科生在解决问题(t=2.41,P0.05)、自责(t=-2.60,P0.05)、求助(t=4.21,P0.01)、退避(t=-2.34,P0.05)、合理化(t=-2.58,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退避(t=2.10,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大学生在退避(t=2.2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F(4,723)=31.99,P0.01]、求助[F(4,723)=20.43,P0.01]、自责[F(4,723)=25.79,P0.01]、幻想[F(4,723)=19.09,P0.01]、退避[F(4,723)=16.78,P0.01]、合理化[F(4,723)=5.85,P0.01]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应对方式因子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幻想因子能够预测心理适应能力。结论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59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得分为(75.848±13.275);2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7,0.306,0.164;P0.01);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74,-0.231,-0.148;P0.01);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3,0.254,0.043;P0.01);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自责、幻想、退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38,-0.741,-0.700;P0.01);3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的6个维度均在人格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影响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中,应对方式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专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专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度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大专院校339名在校大学生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1城镇与农村大专生在主观支持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2.581,P=0.01);2不同性别的大专生在主观支持感和支持总分方面呈现显著差异(t=-3.841,P=0.001和t=-2.274,P=0.024);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专生在应对方式上,求助、退避和幻想3个因子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t=-2.551,P=0.011;t=-3.198,P=0.002;t=-2.077,P=0.039);4社会支持水平中解决问题、求助、退避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6.386,P=0.002;F=29.144,P=0;F=3.864,P=0.022);人际信任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这一因子呈显著性的差异(F=3.115,P=0.046)。结论大专生人际信任度分数偏低;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6个因子中,解决问题、自责和求助这3个因子与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的关系更为密切;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较高的大专生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也较高;而倾向于使用自责这一应对方式的大专生的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则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县城医护人员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状况以及相关关系。方法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对河南省沈丘县的4所医院共390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有效问卷365份。结果①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位的医护人员在L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336,P<0.05;t=-2.995,P<0.01);②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044,-2.519;P<0.05;t=-2.816,P<0.01;t=2.484,P<0.05);不同年龄层的医护人员在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上存在差异(t=2.205,2.043;P<0.05);不同职位的医护人员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902,-2.671,-2.872,-3.288;P<0.01);不同婚姻状况的医护人员在合理化因子上存在差异(t=2.280,P<0.05);③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各因子与P因子显著相关(r=-0.285,0.212,-0.149,0.234,0.146;P<0.01);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各因子与E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270,-0.151,0.314;P<0.01);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各因子与N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199,0.409,0.502,0.354,0.245;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L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171,-0.223,-0.144,-0.240;P<0.01)。结论该县的医护人员中≥30岁的男性医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女性、<30岁护士更多地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高三学生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农村高三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尊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从陕西省三原县3所中学抽取的140名农村高三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农村高三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②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无显著性别和学科差异(P>0.05),应对方式的求助和合理化因子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其余各因子无显著性别和学科差异(P>0.05);③层级回归分析,解决问题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有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显著。结论农村高三学生的自尊通过解决问题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部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各因素在老年女性内外向人格和总体幸福感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328名老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各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372,0.243;P0.01);与自责呈显著负相关(r=-0.247;P0.01);与其他因素相关不明显。解决问题、自责和求助因子在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责和求助因子在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内外向人格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老年女性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内地藏族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幸福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11名内地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呈显著相关;2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支持和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085,P0.05)。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湖南省155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幸福感与工作压力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0,P0.01);②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3,-0.169,-0.242,-0.250;P0.01),与压力的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0,0.220,0.255,0.213;P0.01);③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尊问卷(SE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SLS),对大学城不同学校1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成正相关(r=0.388,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368,P<0.01)、求助(r=0.261,P<0.01)成正相关,与退避(r=-0.146,P<0.01)成负相关;②大学生自尊(t=5.11,P<0.001)、解决问题(t=2.96,P<0.01)和自责(t=2.30,P<0.05)能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和解决问题起正向预测作用,而自责起负向预测作用;③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t=3.02,P<0.05)和求助(t=2.16,P<0.05)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大学生的自尊能通过应对方式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付方式的现状。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所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在性别上的比较,性别对应付方式无显著影响;②文化对应付方式无显著影响;③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应付方式分量表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只有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t=-2.162,P=0.032);④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应付方式各个分量表的比较,结果发现在求助(F=2.257,P=0.040)和合理化(F=2.446,P=0.027)这两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结论①专业课教师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是在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维度上,采取更多的积极的应付方式;②高教龄的教师和低教龄的教师比较而言,较少地采用求助的应付方式,而更多地采用合理化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5·12"灾区中小学教师的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抽取广元市各区、青川县、剑阁县等中小学教师146名,使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及<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灾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一般水平,整体应对方式较积极;②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师范院校女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①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人格与一般群体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神经质(t=-10.59,P<0.001)、外倾性(t=-30.36,P<0.001)、开放性(t=-16.29,P<0.001)、责任感(t=-19.13,P<0.001)和宜人性(t=18.08,P<0.001);②在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上,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在幻想(F=3.27,P<0.05),退避(F=4.83,P<0.01)与合理化(F=9.86,P<0.001)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③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人格因素能预测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与非流动儿童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快乐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南京市1所民工子弟学校、1所混合小学和1所公办小学的479名小学高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类型儿童拥有不同的典型人格且在人格特征的大多数因素上差异显著;②不同类型儿童在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5.39,P0.01;F=19.621,P0.001),在消极情绪上无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好于其他3类学校的儿童。结论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总体良好、主观幸福感高,与非流动儿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