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关系,并探讨人格特征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四川某重点高校大学新生523名,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童年期负性事件调查问卷(ACE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进行施测。结果:大学新生至少经历过一种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为87%。CCSAS总分与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总分及神经质得分呈负相关(r=-0.13、-0.51,均P0.01),与内外向和掩饰性得分呈正相关(r=0.47、0.25,均P0.01);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总分与内外向得分呈负相关(r=-0.08,P0.05),与掩饰性得分呈负相关(r=-0.12,P0.01),与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r=0.17,P0.01)。内外向和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效应量为51.65%和58.10%。结论: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乐观人格、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LOT-R)、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77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乐观人格与乐观解释风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的乐观人格(r=-0.389,P〈0.01)、乐观解释风格(r=-0.309,P〈0.01)与心理健康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生的人格越乐观,其解释风格越乐观,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方法,以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UPI)为工具对6500名大学新生施测。结果青岛地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占20.4%;大学新生有无"振兴中华"、"提高教养水平"和"积极参加社团"入学动机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t=9.64,P〈0.01;t=3.66,P〈0.01;t=3.22,P〈0.01)。结论要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动机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及社团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以及留守类型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马鞍山市农村中小学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在内外向(F=9.075,P<0.001)、神经质(F=36.632,P<0.001)及精神质(F=4.530,P<0.05)人格维度、心理健康总得分(F=71.694,P<0.001)上均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209,P<0.01),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0,0.352;P<0.01).③内外向性人格特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158,P<0.001),神经质人格特质和精神质人格特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647,-0.345;P<0.001).④留守类型与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22,P<0.01),留守类型与内外向人格特质、精神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留守类型在留守儿童神经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之间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及个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东省内4所大学的535名在读本科男性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一年级国防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年级(F=6.861,P〈0.01);文科国防生显著高于理工科国防生(t=2.070,P〈0.05);学生干部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t=2.019,P〈0.05);2城市居住地国防生整体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和农村国防生(F=3.763,P〈0.05);3担任学生干部者EPQ内外向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普通国防生(t=3.376,P〈0.01);独生国防生EPQ的精神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国防生(t=2.395,P〈0.05);国防生艾森克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大学生、军校学员及军人常模得分存在差异;4国防生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水平以及艾森克各量表得分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国防生自尊水平与年级、专业、是否任职学生干部等因素有关;自我效能水平与是否独生因素有关;国防生人格特征与军校生和军人群体相对接近,但与大学生群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某大学新生2182人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在活跃、坚韧、利他、随和4个因素的T分均值低于常模;活跃、坚韧、随和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学新生的一些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关系。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重点培养其积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和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河南某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创造力得分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精神质显著负相关(r=-0.27,P0.01)。大学生的冒险性与EPQ的E量表得分正相关(r=0.30,P0.05),与N得分显著负相关(r=-0.23,P0.05),与P得分显著正相关(r=0.35,P0.01);好奇心同N得分负相关(r=-0.11,P0.05),挑战性与N得分显著负相关(r=-0.34,P0.01),与P得分呈负相关(r=-0.24,P0.05)。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内向稳定和内向不稳4种人格类型的创新心理素质存在显著差异。N得分、E得分对大学生创新素质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点的相关及性别差异.方法:使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及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对203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就型同一性与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呈显著正相关(r=0.20~0.41),与忧虑性呈显著负相关(r=-0.38);弥散型同一性与人格特征的显著相关方向与前者正好相反(r=0.18~0.38);排斥型同一性与恃强性、敢为性呈显著负相关(r=-0.17~-0.21);延缓型同一性与怀疑性呈显著正相关(r=0.19).男生的成就型同一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5,P=0.009),弥散型同一性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17,P=0.031).结论:同一性状态、人格的性别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性别差异与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积累资料。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以班级为单位施测。结果①4077名新生中534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心理问题轻度的为380人,中度的为122人,严重的为32人;②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③2010级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上,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t=-22.24,P〈0.01;t=-32.54,P〈0.001;t=-19.47,-5.89,-26.3,-26.67,-5.68,-29.49;P〈0.01);新生中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分值较男生高,达到显著水平(F=11.06,P〈0.01;F=8.95,P〈0.05;F=92.64,P〈0.01)。结论 2010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新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成都市某高校大学新生194名,使用《生活目的测试》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2.1%的大学新生的生活目标及意义不明确,34.0%的学生处于生命无意义状态;2自主感、逃避的得分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7.64,P0.01;F=6.58,P0.05),自主感、逃避的得分以及生命意义感总分在不同学科类别之间存在差异(F=7.56,P0.01;F=6.18,P0.05;F=4.83,P0.05);3生命意义感总分与"偏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5);4"对未来期待"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状况(β=-0.18,P0.05)。结论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灾难经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新生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大学2010级全体新生4740名,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3%,新生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9,P<0.01),经历灾难与未经历灾难新生心理健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1),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亲人受伤状况主效应显著(F=3.436,P<0.05),财物主效应不显著(F=1.646,P>0.05),交互效应也不显著(F=1.839,P>0.05)。结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灾难经历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亲人受伤情况是影响经历灾难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军校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入学1周内、军训结束后、临近第一学期末进行3次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对3次调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除抑郁、偏执2个因子外,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对3次调查自我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第二次调查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第三次调查;③3次调查新生SCL-90总分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r1=-0.296(P<0.01,n=441),r2=-0.340(P<0.01,n=410),r3=-0.353(P<0.01,n=437)]。结论新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基本呈现第二次调查最低,第一、三次调查较高的趋势。军校新生在刚入校和第一学期结束前自我效能较高,军训刚结束时自我效能最低,总体呈现"U"型变化趋势。在新生入伍后,学员对干部要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民族院校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921名民族院校新生施测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 CS)、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01);②在民族变量上焦虑(F=3.549,P0.01),敌对(F=3.803,P0.01),附加(F=4.351,P0.01),偏执(F=2.391,P0.05),强迫症状(F=3.023,P0.05),躯体化(F=2.460,P0.05),总分(F=3.169,P0.05)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精神病性、恐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差异不显著。文理分类效应只在恐怖(F=5.071,P0.05)和附加(F=4.27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③在心理控制源方面民族院校新生在心理控制源外控得分(F=6.056,P0.05)和总分(F=4.832,P0.05)上的文理分类×性别交互效应显著,其他效应差异不显著;④心理控制源与SCL-90各因子相关显著(P0.01)。结论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情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控制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校与专业满意度、师生与同伴关系等学校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学校影响因素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选取某新建本科地方院校中2211名2008级新生进行测量。结果1不同学校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不同专业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0.05);3不同同伴关系(良好、一般、较差)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不同师生关系(良好、一般、较差)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学校因素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高校应改善其生态环境以便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兵利他主义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性的哲学量表中的利他主义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对56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处理采用秩变换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及Amos路径分析.结果 新兵利他主义在受教育程度维度上存在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新生SCL-90异常因子与心理问题严重者(≥3)分布情况,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在SCL-90因子分上的差异及家庭因素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民办高校新生基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某大城市中随机选取某民办高校08级新生113名进行测量。结果 1在SCL-90因子中,检出率最高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并列第3),至少1个因子≥3的学生总体检出率为15.04%;2不同性别的新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41,P0.05);来自不同生源地的新生仅在人际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35,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SCL-90各因子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1.57或0.50,P0.05);3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因素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F=1.49或0.02,P0.05)。结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者未来应探讨新生个体内的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学校因素或社会微环境对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兵值得信任观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新兵值得信任观的影响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人性哲学修订量表中的值得信任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56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处理采用秩变换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 an相关分析及Am os路径分析。结果新兵值得信任与SCL-90因子及总分负相关(r=-0.114~-0.205,P<0.01);与16PF稳定性、自律性、有恒性等9因素正相关(r=0.085~0.257,P<0.05或<0.01),与16PF紧张性、忧虑性、怀疑性等7因素负相关(r=-0.084~-0.218,P<0.05或<0.01);与LES负性事件分及总分负相关(r=-0.090~-0.182,P<0.05或P<0.01);Am os路径分析显示,稳定性与紧张性对新兵人格的贡献最大(β=0.75,-0.70;P<0.001);抑郁与强迫症状对新兵心理健康贡献最大(β=0.91,0.87;P<0.001);生活事件、人格对新兵值得信任的直接效应(β=-0.08,0.20,P<0.001)及人格在心理健康与值得信任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β=-0.098,P<0.001)。结论新兵值得信任观受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且人格在心理健康对值得信任观的影响模式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一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与第一学年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二级本科院校2783名大一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与第一学年学业成绩(包括平均成绩和班级排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一新生中有17.75%的学生心理异常,男女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成绩上都有显著差异(P<0.01或0.001),UPI第二类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优于第一类和第三类学生;②UPI的精神分裂、抑郁症、神经症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83,0.73,0.97;P均<0.01),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在UPI多项因子上更容易出现问题,这种相关性在男女生之间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有差异;③性别、UPI的神经症和躯体症状因子这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大一新生平均成绩的21.8%的变异量。结论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且有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艺术大学新生人性哲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人性的哲学量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问卷对1019名艺术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不同性别、家庭状态下人性观存在差异:男生在利他主义正性、意志力与理性正性上得分明显低于女生(P0.05);单亲家庭的新生在值得信任正性上得分低于非单亲家庭(P=0.016)。个性、心理、生活事件各因素均与人性观存在一定相关性:16PF中12个因子与人性观中各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r=-0.204~0.290,P0.05);SCL-90各因素与值得信任负性、利他主义负性、意志力与理性负性、人性复杂性正性这4个因子无相关性,与剩余分量表大多存在显著相关(r=-0.315~0.062,P0.05);艺术新生除值得信任负性、利他主义负性、人性复杂性正性、愤世嫉俗外的其他因子均与生活事件的各方面存在显著相关(r=-0.068~-0.243,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乐群性对新生个性贡献最大(β=0.72),个性、生活事件对正负人性观的直接影响均显著(β1=0.14,0.12,β2=-0.21,-0.14),个性在生活事件及人性观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β=0.03)。结论大学新生处于人性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培养良好个性特征、关注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三方面入手,促进正性人性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