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入狱男性罪犯(截止测试,入狱时间在6个月之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新入狱男性罪犯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新入狱男性罪犯在聪敏、同情、从属、波动、自卑、犯罪思维因子及SCL-90总分、各因子上差异显著;文化程度在从属和自卑因子上差异显著(F=5.493,P0.01;F=4.912,P0.01),刑期在波动和自卑因子上差异显著(F=7.092,P0.001;F=3.718,p0.05),犯罪类型在同情因子上差异显著(t=-2.080,p0.05),犯罪次数在犯罪思维因子上差异显著(t=-2.323,P0.05);从属与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恐怖因子显著相关(r=0.28,P0.01;r=0.25,P0.01;r=0.25,P0.01),焦虑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显著相关(r=0.22,P0.01),暴力倾向与躯体化因子显著相关(r=0.27,P0.01)。结论未来应采用纵向研究手段进一步了解罪犯入狱后在不同时间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服刑时间对罪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福建省某两所监狱的280名罪犯进行了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已服刑时间3年以下的罪犯组、已服刑时间3~5年的罪犯组在SCL-90的大部分因子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已服刑时间5年以上罪犯组在SCL-90的所有因子和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t=6.18,3.95,3.24,4.68,5.29,5.77,4.75,4.93,6.33,5.63;P<0.001);已服刑期不同的罪犯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9个因子上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7.167,P<0.001,F=8.944,P<0.001,F=3.455,P<0.5,F=6.230,P<0.01,F=6.766,P<0.001,F=6.626,P<0.01,F=6.990,P<0.001,F=5.164,P<0.01,F=4.162,P<0.05,F=6.666,P<0.001);捕前职业、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犯罪类型、判刑次数对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影响不大,其中仅不同捕前职业罪犯在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79,P<0.05)和初犯与重犯在焦虑(t=2.11,P<0.05)、敌对(t=2.45,P<0.05)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服刑时间的长短对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影响很大,应特别重视服刑时间较长罪犯的身心健康,应重视监狱环境对罪犯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黎苗聚集山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影响黎苗聚集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五指山市区4所中学的在职任课教师,采取自愿入组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SCL-90总分、因子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与正常成人常模之间均存在差异(t=1.93,3.94,2.15,2.42;P0.05或0.01);2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总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41,4.70,3.33,4.79,3.11,4.28;P0.05或0.01);3事后检验表明,教龄≤10年的教师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上显著高于教龄在10~20年的教师(P0.01);4SCL-90总分、各因子分在性别、民族、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黎苗族聚集地山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水平,教龄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对不同阶段教龄的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民族院校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921名民族院校新生施测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 CS)、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01);②在民族变量上焦虑(F=3.549,P0.01),敌对(F=3.803,P0.01),附加(F=4.351,P0.01),偏执(F=2.391,P0.05),强迫症状(F=3.023,P0.05),躯体化(F=2.460,P0.05),总分(F=3.169,P0.05)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精神病性、恐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差异不显著。文理分类效应只在恐怖(F=5.071,P0.05)和附加(F=4.27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③在心理控制源方面民族院校新生在心理控制源外控得分(F=6.056,P0.05)和总分(F=4.832,P0.05)上的文理分类×性别交互效应显著,其他效应差异不显著;④心理控制源与SCL-90各因子相关显著(P0.01)。结论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情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控制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为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安徽3市区8所幼儿园的101名幼儿教师基本信息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安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t=-0.290,P0.05);不同年级(F=6.615,P0.001)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不同城市幼儿教师在强迫症(F=3.464,P0.05)、人际关系敏感(F=3.141,P0.05)、抑郁(F=4.112,P0.05)和敌对(F=3.794,P0.05)4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在抑郁(F=3.782,P0.05)和偏执(F=3.255,P0.05)两个症状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安徽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尚可,但不同年级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军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军校为例,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近3年硕士研究生新生进行测试。结果:不同性别研究生的强迫、焦虑、恐怖、睡眠饮食因子和SCL-90总均分有统计学差异(t=2.126,3.838,3.624,2.642,2.271;P均0.05);不同身份研究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妄想、精神病性、睡眠饮食因子和SCL-90总均分有统计学差异(F=9.345,8.198,16.555,9.969,3.835,7.129,8.110,8.298;P均0.05);工龄不同研究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睡眠饮食因子和SCL-90总均分有统计学差异(F=4.944,6.603,4.735,7.171,6.005,4.906,5.358;P均0.05);婚姻状况不同研究生的强迫、妄想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t=2.294,2.434,P=0.022,0.015);本科所在院校不同研究生的强迫、焦虑、恐怖、睡眠饮食因子、SCL-90总均分有统计学差异(t=3.556,5.129,2.929,2.370,2.736,P均0.05);父母职业不同研究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t=2.172,2.386,2.080;P均0.05);除敌意因子外,原单位是基层卫生队的研究生新生的SCL-90总均分及其他9项因子分均低于来自非基层卫生队者(t=2.454,3.130,3.736,1.979,4.455,4.438,2.132,3.704,4.523,4.022;P均0.05)。结论:军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受性别、身份、工龄等一般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不同贫困程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9名1类贫困学生,18名2类贫困学生,36名3类贫困学生和170名非贫困学生,比较4组学生SCL-90测量的结果。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4组之间在SCL-90量表的总分、总均分、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恐怖和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F=2.688或7.176,P=0.000或0.047),其中以躯体化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差异最有显著性(F=6.154,7.176,P=0.000)。LSD-t检验发现1、2、3类贫困学生组与非贫困学生组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1类贫困学生组与非贫困学生组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01)。结论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学生,贫困程度较重的学生心理问题更显著,人际关系敏感是贫困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新生SCL-90异常因子与心理问题严重者(≥3)分布情况,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在SCL-90因子分上的差异及家庭因素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民办高校新生基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某大城市中随机选取某民办高校08级新生113名进行测量。结果 1在SCL-90因子中,检出率最高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并列第3),至少1个因子≥3的学生总体检出率为15.04%;2不同性别的新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41,P0.05);来自不同生源地的新生仅在人际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35,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SCL-90各因子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1.57或0.50,P0.05);3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因素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F=1.49或0.02,P0.05)。结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者未来应探讨新生个体内的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学校因素或社会微环境对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探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48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生PSQI总分为(5.86±2.51),有24.4%的医学生睡眠质量差;男生、女生在入睡时间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2.40,P0.05);低年级、高年级在入睡时间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2.13,P0.05);②医学生SCL-90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在SCL-90总分、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11.79,-4.79;P0.01;t=-2.46,P0.05;t=-5.59,P0.01);不同性别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低年级、高年级医学生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P0.05);③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与SCL-90得分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GWB得分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医学生睡眠质量总体状况较差;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好于全国青年常模,高年级优于低年级;医学生睡眠质量越差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也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东莞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房树人(HTP)投射测验两种测验方式,采取分层取样法对来自东莞的251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HT被试测试结果总分显示94.28%的小学生无心理问题,4.29%的小学生存在问题倾向,1.43%的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其中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以及过敏倾向较突出;症状自评(部分)被试测试结果显示,有9.56%的小学生存在躯体化问题,有14.50%的小学生存在抑郁问题,有21.98%的小学生有人际问题;HTP测验结果,有87.68%的小学生无心理问题,有7.81%的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有4.51%的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MHT总分存在显著差异(F=19.330,P0.001),在SCL-90的3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F=6.579,P0.001;抑郁F=8.437,P0.001;人际关系敏感F=11.101,P0.001),在HTP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总分F=9.994,P0.001;精神病性F=6.054,P0.001;抑郁F=11.841,P0.001;焦虑F=7.502,P0.001);不同性别的小学生仅在HTP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总分t=2.918,P0.001;精神病性t=3.656,P0.001;抑郁t=6.411,P0.001;焦虑t=-3.848,P0.001);不同教养方式的小学生在MHT中存在显著差异(F=16.880,P0.001),在SCL-90上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F=18.795,P0.001;抑郁F=12.235,P0.001;人际关系敏感F=10.025,P0.001);是否隔代抚养的小学生在MHT结果存在显著差异(t=2.639,P0.01),在SCL-90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t=3.481,P0.001;抑郁t=3.068,P0.01;人际关系敏感t=2.160,P0.05),在HTP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365,P0.01)。结论:东莞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二年级,民主型教养方式以及非隔代抚养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罪犯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心理因素,为监狱有效预防罪犯自杀,确保刑罚得到执行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监狱180名罪犯,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对测试资料运用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有31.1%的罪犯有不同程度的自杀意念;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46~0.66之间(P<0.01);有、无自杀意念两组罪犯在SCL-90各因子上的差异显著(t≥5.93,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抑郁、焦虑、恐怖和敌对等因素。结论罪犯群体中存在的自杀意念比例要高于普通人群,预防罪犯自杀是监狱机关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罪犯的自杀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入所时间的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作比较,并研究狱所回归教育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罪犯一般情况调查表、罪犯在狱中自我感受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对106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抑郁症状3项因子分差异显著(t1=2.067,t2=2.152,t3=2.556,均为P0.05)。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社会适应性良好的7个领域差异均不显著;在社会适应性不良的3个因素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t1=4.469,t2=3.484,t3=4.634,均为P0.01)。所内环境、管教形式、管教方式、管教内容4个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所内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形式、管教内容、悔罪表现、目前想法因素也与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良好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中启迪因素对犯罪青少年的品行行为这个社会适应不良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均为r0.2)。结论狱所应加强对青少年罪犯的回归教育,使犯罪青少年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分析服刑犯人精神障碍患病情况.方法 对75例在服刑期间出现精神障碍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服刑犯人精神异常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在75例犯人中,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共41例,其中无服刑能力39例(95.12%);轻性精神病(拘禁性精神病、癔症、神经症)共16例,其中无服刑能力7例(43.75%).结论 服刑犯人在服刑期间易出现精神问题,加强心理指导可以预防精神病的发生,提高服刑能力.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监狱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福建省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特征、水平,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矫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福建省监狱1300名服刑人员进行施测,并访谈部分服刑人员.结果 服刑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与焦虑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服刑10~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查福建省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355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测量。结果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总均分为(54.15±8.70),其中,高述情障碍者占26.2%;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大学生和正常人群体(d=0.85,0.62);在受教育程度因素上,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差异显著(F=9.42,P0.001);暴力犯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非暴力犯(t=2.37,P0.05)。结论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监狱警察基本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疆1080名监狱警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约22.8%的监狱警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②在SCL- 90的各因子中除人际关系敏感以外,总分(U=12.698,P<0.001)、总均分(U=...  相似文献   

17.
罪犯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罪犯对待自杀行为的态度以及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监狱科学预防罪犯自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临床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等量表对38名罪犯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结果 大部分罪犯对自杀的态度持肯定和理解.且其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 监狱应该着手改变罪犯对待自杀行为的态度.积极预防罪犯自杀。  相似文献   

18.
Detecting disorder: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illness among jail detaine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mentally ill jail detainees are treated while they are in the custody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 random sample of 728 subjects were administere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Interview Schedule (NIMH-DIS) during jail intake and then followed up throughout their stay in jail. Of those subjects who met criteria for severe mental illness (psychosis or major affective disorder), only one third were given treatment within 1 week of intake. Log-linea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reatment decisions were influenced by treatment history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the type of mental disorder (schizophrenia vs. depression), type of crime, and whether symptoms were documented by jail intake personne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地震重灾区机关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12汶川地震重灾县的580名机关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性外,总分和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3.291,P<0.001),不同情况的干部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t>3.291,P<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