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和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家庭环境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为学绩不良的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建设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 以 2 3 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学绩优良生 1 1 8人 ,学绩不良生 1 1 6。男生 1 1 8人 ,女生 88人。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家庭环境量表 (FES— CV)进行测查。结果 学绩不良组与学绩优良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环境的某些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学绩不良组在情感表达、独立性、文化性、组织性四项家庭环境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学绩优良组 ,而在矛盾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学绩优良组 ;学绩不良组的 SCL— 90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七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学绩优良组 ;不同的家庭环境因子与 SCL— 90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学绩不良组存在较多的家庭环境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富裕个体户的家庭环境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精神健康测验(PHI)、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义鸟市42例富商家庭及33例普通家庭进行测评和对比分析。结果:富商家庭(男性:66.7%/39.1%,妻子61.9%/42.4%,子女34.1%/13.6%)较普通家庭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表现在男性的敏感多疑、好与人争执、行为控制能力差;女性的焦虑紧张、脱离现实及对心理挫折常常采取躯体化的心理防御机制;子女则为过分压抑、敏感和孤独性。结论:富商家庭较普通家庭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畲族中学生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以白煽量表和FES—CV为测试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结果畲族中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为:大多为多子女家庭,居住在山区和农村,经济状况较差,父母亲文化程度偏低,职业多为农民;畲族家庭的独立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均显著低于汉族家庭,而道德宗教现和控制性均显著高于汉族家庭。结论畲族中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家庭环境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环境量表(FES)系Moss等人于1981年编制,在西方国家中,广泛用于描述不同类型正常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状况,评价家庭干预下的家庭环境变化及对家庭环境与家庭生活的其它方面进行比较。由于东西方国家中的家庭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家庭成员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300名师范生填写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 来自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师范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学习成绩、参加社交活动情况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但与社会支持有关.结论 不同家庭环境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应加强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环境影响因素,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柳州市4所小学三、四年级1781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4.49%;除恐怖倾向外,其它各因子分男生高于女生,两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独生子女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3因子得分高于独生子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年级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3因子分高于四年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年级自责倾向、冲动倾向2因子分高于三年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控制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结论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各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环境模式、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16~19岁首发精神分裂症60例为研究组,同年龄段在校就读学生6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进行测评.结果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在亲密度、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性、组织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01和P<0.005);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各量表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除L、SOM、ANX分量表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分量表均差异非常显著(P<0.001);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及组织性高度相关(P<0.001).结论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组织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初中预备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预备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9所普通中学的初中预备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测评。结果:心理健康问卷总分均分大于2分以上的占35%.男生问题大于女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大于2分的学生其家庭环境中亲密度、娱乐性得分要低于心理健康总均分小于2分的学生:娱乐性和亲密性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结论:初中预备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家庭治疗是进行心理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方法: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柳州市四所小学三、四年级1781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与心理健康问题因子呈负相关关系;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控制性与心理健康问题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控制性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结论:家庭环境对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403名中学生的有关情况。结果不同心理健康状况被试在家庭心理气氛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方面差异显著(t=1.82~6.20,P〈0.05~0.00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组被试在上述各方面的平均分数均显著高于身心健康状况较差组;被试家庭环境因素(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和组织性)与其“社会健康”相关显著。结论家庭心理气氛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与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学生正处在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年龄阶段。中学生由于心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 ,加之缺乏对外部压力适当的调适方法 ,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适应困难 ,影响其心理健康 ,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据有关调查发现 ,有 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少年 (初中生 )为 13.76% ,青年初期学生 (高中生 )为 18.79% ,并且随年龄的增长 ,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1- 2 ] 。面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 ,如何使中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提高心理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长春地区1091名中学生,总均分大于2分的因子依次为强迫(2.23±0.60)、情绪波动性(2.12±0.72)、学习压力感(2.10±0.82)、焦虑(2.08±0.83)、人际敏感(2.06±0.71);②城镇中学生总均分极为显著的高于农村中学生(P<0.001,t=4.182);③不同家庭类型比较发现,与父母同住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为显著的好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P<0.001,t=9.15);④不同年级总均分比较,6个年级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高一、高二、高三、初二、初三、初一。结论大力加强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城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99名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量表上各因子得分与其在SCL-90自评量表各心理症状得分呈负相关;且各个层面上的高、低自我价值感组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中生自我价值感水平的高低及其不同因子和层面与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即初中生自我价值感水平越高,其心理症状就越少,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常模的差异,为完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调查问卷等对哈尔滨市及其所辖县(市)的中学生855名(男453,女402)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哈市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21.29%,其中男女分别为21.85%、20.65%;检出率最高的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11.18%),最低的是躯体化2.07%;各年级的10个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均高于北京中学生常模,其中,除了初一、高一、和高二的躯体和恐怖因子外,其它因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男女生10个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也均高于常模;阳性项目数比成人高16项(P<0.01)。结论 哈尔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北京差,初二最差。;中学生的阳性症状数比成人高得多。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近年来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已经很不少了。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家庭环境因素、应付方式、生活事件以及学业成绩等等均有一定的关系[1- 4] 。根据心理卫生的基本原理 ,对生活的有效适应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或者说 ,对生活的适应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构成要素之一[5] 。从发展的角度看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将面临不同的适应任务。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是学校 ,对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的适应是其主要的发展任务 ,适应的结果对中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取顺德区某重点中学的491名初一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近1年内相关心理卫生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78%(48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困扰报告率为34.83%(171人),性问题困扰报告率为29.12%(143人),发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成绩满意度、与父母关系、特殊嗜好、父母之间关系以及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近1年的生活事件有影响。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卫生健康与多项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中学生个性、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抽取广州市城区1467名中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心理测查表(MMH)”作测评。结果与结论 ①EPQ提示广州市中学生倾向于温顺、善意、情绪稳定、理智、纯朴,初中生较内向,高中生较外向;重点高中生与非重点比较,前者较为内向、淳朴;②MMH显示自觉健康较差、恐怖、强迫、焦虑较为多见;③EPQ中N分(稳定性)与MMH中神经症因子分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7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忍耐、退避、发泄、幻想、求助。根据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中间型应对方式(求助、退避);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发泄、忍耐、幻想)。结论中学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应对方式的培养和提高上仍需要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展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王极盛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3个地区6所学校的670名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检出率为57.14%;2留守儿童男生与女生在敌对和心理不平衡上差异显著(t=2.17,2.71,P0.05);3监护人为母亲的儿童在抑郁上的得分要低于监护人为父亲、祖父母的且差异显著(F=2.90,P0.05);4父母的打工年限会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等产生影响(F=3.09,2.94,P0.05)。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