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苯氧胺和白介素-6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 7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三苯氧胺(TAM)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6(IL 6)对该细胞凋亡的影响。样品经碘化丙啶(PI)染色后用EPICS ELITE流式细胞仪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TAM和IL 6皆可诱导MCF 7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1)。若将TAM和IL 6联合应用,其诱导MCF 7细胞凋亡数明显上升,与单药应用比较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2药合用的效果不是简单的加成而是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mIL-2R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 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及其在丙肝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对112 例抗 H C V 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 T 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 P H A) 诱导前后m I L2 R 的检测。结果:急慢性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外周血 C D3 + 、 C D4 + 百分率降低, C D8 + 百分率增高, C D4 + / C D8 + 比值下降( P< 0 .05 ~ P< 0 .0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静息状态和在 P H A 诱导状态,其m I L2 R 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低下( P< 0 .01) ,但急慢性丙肝患者中 T 细胞亚群及m I L2 R 表达水平类似( P> 0 .05) 。结论:丙肝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T 细胞活化障碍,并与肝病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长期骨髓培养(LTBMC)和白细胞介素2(IL-2,1000U/ml),干扰素α2a(IFN-α2a,1000U/ml)不同的组合方案,对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进行体外净化培养2周。结果发现:①单用LTBMC体系其净化效果差;②加入IL-2后,对CML的CFU-GM以及ph'(+)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P<0.05)对正常的CFU-GM则无影响;③IFN-α2a在LTBMC体系中抑制ph'(+)细胞生长而不影响CML和正常的CFU-GM;④LTBMC、IL-2、IFN-α2a三者净化CML骨髓具有协同作用。结果提示:LTBMC、IL-2、IFN-α2a联合净化效果好,可用于临床净化CML骨髓  相似文献   

4.
用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进行了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抗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MC浓度为0.25μg/ml时,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1.96%(P<0.01);集落形成抑制率为64.46%(P<0.01).MTT显色法证实,MMC引起的细胞毒性与药物作用时间成正相关(r=0.9996,P<0.01),MMC可抑制细胞的增殖速度,还使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降低,提示MMC对Eca109细胞呈毒性作用,该细胞株保持了人体食管癌的药物敏感性,故可用于体外筛选新抗癌药。  相似文献   

5.
肿瘤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人喉癌HE_p-2细胞接种数与克隆形成数、MTT法OD值呈正相关、与空白对照相比,2.5×10-4mg/ml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引起克隆形成率、OD值和拒染活细胞数减少(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80%、89.58%和75.51%.MMC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关系(r=0.9995.P<0.05)。MMC造成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多核率明显低于对照(P<0.01).提示MMC对HE_p-2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本文对体外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K562及K562/VCR对长春新碱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耐长春新碱的K562变异株K562/VCR对长春新碱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的差异,以探讨抗凋亡在白血病多药耐药性(MDR)中的作用。方法将K562及K562/VCR分别用浓度为0、0.001、0.010μg/ml的长春新碱诱导24h,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TUNEL法及ELISA法分别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经浓度为0、0.001μg/ml长春新碱诱导后,K56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0±0.17)%、(13.30±3.74)%,而K562/VCR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1±0.69)%、(9.06±4.24)%,统计学显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n=3,P>0.05)。而长春新碱浓度达0.010μg/ml时,K562及K562/VCR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48±6.70)%、(10.45±3.71)%,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n=3,P<0.01)。TUNEL及ELISA检测结果与此类似。结论K562及K562/VCR对长春新碱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不同,耐药细胞对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抵抗性增强可能在白血病MDR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殷志伟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7):617-618,637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率异常是否与其自身抗体产生高低有关。方法 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在流式细胞仪下宣检测20例SLE患者及10名正常人PBMC体外凋亡情况,同时观察了SLE患者自身抗体的表达及与凋亡率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PBMC体外培养0、24、48、72h后凋亡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且活动期SLE高于非活动期(P〈0.05)。SLE患者自身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谱勒仪测定31 例老年人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及28 例健康老年人大脑中动脉( MCA) 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对22 例MCA 血流速减低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结果发现:老年人脑梗塞患者 MCA 的Vp ,Vm 低于健康老年人( P < 0 .01) ;两侧MCA 的DVp ,DVm 高于健康老年人( P < 0 .01) ,血流速不对称性高于健康老年人( P < 0 .01) ;体外反搏治疗后 MCA 的Vp ,Vm 增高( P < 0 .01) ,DVp ,DVm降低( P < 0 .01) ,血流速不对称性缩小( P < 0 .01) ;血流动力学疗效达81-8 % 。表明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罗红梅  闫秀兰 《河南医学研究》1999,8(2):158-159,16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外基质(IV型胶原,CIV和层粘蛋白,LAM)浓度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CIV、LAM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IV、LA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清CIV、LAM值与血糖、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和026,P<001和P<005)。结论:血清细胞外基质水平的增高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髓鞘碱蛋白(MB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4例急性颅脑损伤组患者CSF中MBP。结果:CSF中MBP在急性颅脑损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DCI患者明显高于ALCI患者(P<0.01);ADCI患者入院时GCS明显低于ALCI患者,而GOS明显差于ALCI患者(P<0.01);MBP与GCS和GOS均呈明显负相关(r=-0.612,r=-0.598,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SF中MBP升高,测定CSF中MBP有助于估计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助于ADC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关系,作者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了2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现象,并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bcl-2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①SLE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类风湿关节炎组(P<0.001),经48小时培养后PBL凋亡率更高,可达33.44%;②PBL凋亡率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86,P<0.001);③并发狼疮肾炎(LN)者,其PBL凋亡率较无LN者高;④培养前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蛋白及Fa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1,P<0.001)。因此,PBL凋亡率的变化可能作为评估SLE患者病情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环抱素A(CsA)对阿霉素(ADM)作用于人体胃低分化粘液腺癌细胞系(MGC)的增效作用,并与戊脉安(VP)的增效作用进行了比较。发现:①低浓度CsA能增强ADM对MGC细胞系毒性(P<0.01),且其浓度与细胞抑制率明显相关(r=0.9986,P<0.01);②CsA的增效作用与VP相似(P>0.05),当CsA与VP及ADM合用时,对MGC的抑制达到相加的效果(P<0.01)。  相似文献   

13.
对荷人肺腺癌(SPC-A-1)、肉瘤(S180)BALB/C小鼠采用扶正保真汤加环磷酰胺化疗合并治疗,与单用化疗组相比较。结果表明:扶正保真汤加化疗组抑瘤率较高(P<0.01);且能升高瘤组织内cAMP水平,提高cAMP/cGMP值(P<0.05);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P<0.05);降低血清TNF-α水平及MDA含量(P<0.01);提高T-SOD活力(P<0.01)。提示扶正保真汤能增加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脐血血浆(CBP)、基因重组人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2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体外对阿糖胞苷(Ara-C)敏感性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Ara-C的细胞毒作用,发现,CBP及rhGM-CSF可显著增强Ara-C对耐药AML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5;另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的存活能力,发现:CBP虽然可增加耐药AML细胞的存活能力,但当Ara-C与CBP或rhGM-CSF合用时,AML活细胞总数反而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由此认为:CBP及rhGM-CSF可通过促进耐药AML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从而增强耐药AML细胞对Ara-C的敏感性,预示着CBP、rhGM-CSF与Ara-C联合应用治疗耐药AML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林树新  高歌 《医学争鸣》1999,20(1):51-53
目的:研究缺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DNA合成和细胞周期的作用,并观察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Nal)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兔PASMC,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3H-TdR参入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等方法,观察PASMC增殖、DNA合成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PASMC缺氧培养12h,24h后,MTT的A值和3H-TdR参入量分别为(179±19.1)%,(185±20.3)%和(158±13.6)%,(167±17.4)%,比常氧对照组(100%)显著增加(P<0.01).缺氧培养24h后,在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L-Enk(1×10-4mol/L)可明显抑制缺氧促进PASMC增殖和DNA合成的作用(P<0.01),该抑制作用可被Nal阻断.结论:L-Enk可抑制缺氧时PASMC的增殖和DNA的合成作用,该抑制效应是通过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肽胃泌素(pentagastrinPG)及丙谷胺(proglumidePGL)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PG能明显刺激HT29细胞增殖,2.5×10-6mol/LPG使细胞倍增时间缩短5小时,提高细胞增殖指数(P<0.01)。PGL能抑制PG的促增殖作用,单独使用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4mMPGL能使HT29细胞倍增时间延长11小时,并降低增殖指数(P<0.01)。结论:胃泌素可能在结肠癌的生长中具有调节作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衰患者体内常见血清酶含量的变化及两者的差异性。方法急性肾衰(ARF)和慢性肾衰(CRF)患者及正常健康人3组各3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CP),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α一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1)与正常健康人比较,急慢性肾衰患者血清AMY、LDH、HBDH均显著升高(P<0.01),CK次之(P<0.05);血清ALP在CRF组明显升高(P<0.05),而ARF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CRF组比较,ARF组血清LDH、HBDH明显升高(P<0.01),而AMY、ALP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CK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ALP、AMY、LDH和HBDH变化有助于临床上鉴别急、慢性肾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 及一氧化碳(CO) 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促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3HTdR参入法测定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放射活性法测定VSMC内蛋白磷酸化程度、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 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活性。结果:孵育24 h 后,bFGF刺激的VSMC增殖较对照组增加1.1 倍(P< 0.01),细胞内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加38.2% (P< 0.01),PKC 及MAPK 活性分别增加1.5 和2 .5倍( P< 0.01);CO 前体hemeLlysinate(HLLys) 及NO 前体LArginine( LArg) 对静止期VSMC 生长无显著影响,亦未引起细胞内蛋白磷酸化、PKC及MAPK 活性发生显著改变;5、10 、20 μmol·L-1 HLLys 使bFGF刺激的VSMC增殖分别减少43.4 % 、46.6% 和47 .6%  相似文献   

20.
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s)和微孔蛋白(porin)诱导BALB/C小鼠产生细胞免疫(CMI),即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并观察了用500LD50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以腹腔途径攻击经OMPs,porin免疫的BALB/C小鼠所产生的主动免疫、交叉免疫和T细胞转移免疫保护的能力。发现:CMI的能力,OMPs(DTH(0.76±0.03)mm;IL-2(54400±10200)u/L优于porin(DTH(0.36±0.02)mm;IL-2(26200±4900)u/L,P<0.01;而主动免疫保护率(OMPs:100%,porin:70%)、交叉免疫保护率(OMPs:33.3%,porin:22.2%)和T细胞转移免疫保护率(OMPs:87.5%,porin:42.9%)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果提示:虽然鼠伤寒沙门氏菌OMPs和porin均能诱导较强的CMI和免疫保护,但两者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