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人血清高效价抗-HBs免疫球蛋白治疗了64例HBsAg携带者,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23.2%和7.4%(P<0.01),配合干扰素治疗24例乙型慢性活性肝炎,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8%和66.6%(P>0.05),停药后半年,两者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4%和24.2%(P<0.01),结果提示:高效价抗-HBs免疫球蛋白对HBsAg携带者的转阴治疗有较好作用。高效价抗——HBs在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时,配合干扰素治疗比单用干扰素者有较明显的使HBeAg持续转阴作用。文章对高效价抗——HBs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西安市某医院86例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α-干扰素加Vit E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61.9%(P〈0.01);肝功能恢复常率为88.6%和57.1%(P〈0.01)。治疗结束时,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和28.6%;HBV-DNA阴转率为68.4%和35.3%。治疗结束后6个月HBeAg阴转率分别为56.8%和31.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方法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HBeAg、HBVDNA均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前后IL-2水平。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4%和68.6%。治疗前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有显著提高(P<0.005)。依HBV标记阴转情况分组:1组HBeAg(-)、HBVDNA(-)16例;2组HBeAg(+)、HBVDNA(-)9例;3组HBeAg(+)、HBVDNA(+)15例。1、2组治疗前IL-2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05,P<0.01)。3组治疗前IL-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IL-2比对照组低(P<0.02)。结论IL-2水平明显降低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LAK细胞回输治疗HBV标记阴转率高。  相似文献   

4.
对13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2、HBeAg、抗-HBe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发现HBeAg(+)组的pre-S2检出率为81.25%。阴性组为45.31%,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pre-S2阳性的病人中HBVDNA的检出率为86.84%,阴性组则为35.48%,两者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r<0.01)。提示pre-S2与e系统和HBvDNA密切相关,可作为HBV体内活动性复制及传染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虫草术酱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进行评价。②方法240例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采用虫草术酱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保肝、对症、支持治疗。③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3%及80.8%,对照组为15.0%及28.3%.治疗组ATL与ALB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05,6.98,P均<0.01)。治疗组HBeAg与HBV-DNA阴转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5.45,31.05,P均<0.01)。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9.4%,对照组38.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4.47,P<0.01)。④结论虫草术酱汤对慢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的疗效,探讨治疗机理。方法LAK细胞治疗40例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测HBVM,ALT,T细胞亚群,B细胞,IL-2,mIL-2R,NK及LAK细胞活性。疗程结束1a复查HBVM。对照组40例。结果LAK治疗组疗程结束时,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疗程结束1a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40.0%和68.6%。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尤以HBeAg转阴者,IL-2升高更显著(P均<0.005)。结论LAK细胞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紊乱和清除乙肝病毒的效用,但主要不是LAK细胞的溶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13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不表进行Pre-S2,HBeAg,抗-HBe和HBVDNA的检测,结果发现HBeAg(+)组的Pre-S2检出率为81.25%,阴性组为45.31%,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Pre-S2阳性的病人中HBVDNA的检出率为86.84%,阴性组则为35.48%,两者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Pre-S2与e系统和HBVDNA密切相关,可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产干扰灵和进口干扰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5例,其中干扰灵300万u/d,连续或间日共3月;干扰能3O0万u/间日,共3月。治疗结束时HBeAg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4.4%和39.28%(P>0.05)。随访3-24月,HB_sAg转阴率分别为11.1%及7.1%,HB_sAg及HBV-DNA转阴率达51.85%和46.43%(干扰灵组有1例夏发)说明国产干扰灵与进口干扰能疗效相似,两组干扰素清除病毒的疗效均以、4LT≥100u/L比较<100u/L者疗效高(P<O01)。  相似文献   

9.
干扰灵联合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26例,并与18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HBsAg转阴率154%(4/26),HBeAg转阴率772%(17/22),HBVDNA转阴率577%(15/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一年1例患者HBeAg、HBVDNA转阴,2例患者HBsAg、HBeAg、HBVDNA转阴后变阳,其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表明: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疗法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提高抗病毒疗效。本文并对影响抗病毒疗效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的影响。治疗组(50例)用甘草甜素,对照组(50例)用维肝福泰。甘草甜素对HBsAg阴转率为12%,抗HBC为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2%和44%,抗HBe阳转率为40%。疗效明显(P<0.01).经1年随访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8%和42%,抗HBe阳转率为38%。结果表明甘卓甜素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乙肝导向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应用北京靶向生物制品研究所试制的乙肝导向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例,同时设对照组15例。结果显示,经乙肝导向干扰素治疗后,血清ALT复常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4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HBsAg、HBeAg、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40%、60%、6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乙肝导向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与大剂量干扰素相对比,具有用量小、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梁新威  覃云鹏 《右江医学》1998,26(3):185-18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田阳县参加健康体检的9920名饮食服务行业人员,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麝香草酚(TTT)的检测,结果表明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12.98%和2.84%;ALT和TTT异常率为2.64%,HBsAg检出率1992年最高,1995年最低(χ2=5.81,P>0.05);HBeAg阳性检出率1995年最高,1993年最低(χ2=11.23,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TT、ALT异常率1992年最低,1994年最高(χ2=4.62,P>0.05);城乡HBsAg、HBeAg感染率无差异;18~27岁感染率最高,46~65岁最低;男性感染率比女性高(χ2=5.42,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国产干扰素(α1b-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BH)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差异方法对46例CBH与39例CHC患者分别采取用α1b-IFN300万U隔日一次,疗程3mo,同时设立对照组CBH57例,CHC3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wk、治疗结束及治疗后0.5a采血清测HBsAg、HBeAgHBV、DNA、HCV、RNA并动态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结果对CBH及CHC的ALT复常效果皆优于对照组,并且IFN对CHC疗效优于CBH(P<0.05),IFN对HBsAg、HBeAg阴转疗效皆不明显(P<0.05),但对HBV.DNA阴转疗效明显(P<0.05),对HCV.RNA阴转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IFN对HCV.RNA阴转疗效明显优于HBV.DNA(P<0.05)结论提示IFN对CHC疗效优于CBH。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国产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40例,血清ALT复常率为67.8%,血清HCVRNA阴转率为35.0%,对照组(25例)分别为26.3%和4.0%。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05),提示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经6~26个月随访,复发率为30.8%。按干扰素剂量不同分组比较,隔日肌注3×106U组较隔日肌注1×106U组疗效为优(P<0.05)。  相似文献   

15.
乙肝导向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乙肝导向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应用北京靶向生物制品研究所试制的乙肝导向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为15例,同时设对照组15例.结果显示,经乙肝导干扰素治疗后,血清ALT复常率普86.67%,优于对照组的4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HBsAg、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40%、60%、6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乙肝导向干扰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乙型肝炎病人血液HBV—DNA112例,其中同时检测唾液HBV—DNA53例,尿液HBV—DNA59例,结果表明血液、唾液、尿液检出率分别为75.89%、47.17%、23.73%,三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发现血HBV—DNA、HBeAg阳性组的唾液、尿液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提示以血源性传染为主,其次为唾液与尿液,而且唾液、尿液HBV—DNA与血液HBV—DNA、HBeAg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为乙肝病毒多途径传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393例慢性乙肝,7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为①HBeAg(+),HBV-DNA检出率85.8%;②HBeAb(+),HBV-DNA检出率25.9%;③e系统均(-),HBV-DNA检出率29.0%。①与②、①与③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HBeAg和HBV-DNA密切相关,都是HBV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的指标。部分HBeAg(-)/HBeAb(+)、HBV-DNA(+)可能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珍珠草复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珍珠草复方胶囊治疗59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设对照组37例,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7.6%、62.7%,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与对照组27.0%,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恢复肝功能方面均显示出珍珠草复方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良好之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92年1月20~27日对日本东京室内外空气悬浮颗粒物中8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中79.0%~94.5%、室外空气中65.4%~90.4%的Pan存在于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中,室内空气中各PAH含量(ng/m ̄3)分别为芘1.98,苯并(a)蒽0.92,苯并(k)荧蒽0.91,苯并(a)芘2.13,二苯并(a,h)蒽0.30,苯并(b)0.15,苯并(g,h,i)共2.56,二苯并(a,e)芘0.23;室外空气中分别为3.93、2.01、1.41、2.91、0.40、0.19、3.65和0.30ng/m ̄3。这8种PAH的室内/室外比值为0.46~0.79。各PAH含量间及PAH与颗粒物浓度间均有高度相关性(r值0.774~0.999)。室内外样本间PAH含量和颗粒物浓度也呈高度相关(r值0.622~0.944)。  相似文献   

20.
江建宁  周桂英 《广西医学》1998,20(6):1005-1008
对374乙型肝患者血清用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用酶联法检测HBeAg、抗HBe、HBcAg、抗HBc-IgM。结果:HBV-DNA与HBeAg、抗HBeAg、抗HBe无明显相关(P〉0.05),与HBcAg、抗HBC-IgM呈正相关关系(r=0.18-0.2,P〈0.01);HBeAg组与抗HBe组HBV-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以HBV-DNA为标准评价HBeAg、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