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 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 (ML)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 ML并发 ITP的诊断治疗。结果 本组资料 ML50 0例中并发 ITP5例 ,其中 NHL4例 ,HD1例 ,发生率为 1 % ;ML并发 ITP可于 ML诊断之前、两者同时发生或于肿瘤治疗缓解多年以后发生。强的松或联合化疗可使 ITP缓解 ,但与肿瘤反应不完全平行。结论 提出ML患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诊断及合理选择治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相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的发病情况、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3例t-APL的原发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治疗开始至发生t-APL的间隔时间为8 ~ 240个月。治疗这类患者比较棘手,2例已死亡,另1例复发2次,现仍在治疗中。结论 t-APL发病的相关因素可能为放化疗,多数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AITL继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老年男性患者,初诊为AITL,分别于治疗后的8、14及34个月继发AML。继发AML后,1例未治疗于10个月后死亡,1例积极治疗后于13个月后死亡,另1例失访。结论 AITL有继发AML的风险,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早期并发症,并对发生原因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410例,均行食管与胃机械吻合.结果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1.2%),其中3例死亡,2例保守治愈;术后乳糜胸3例(0.7%),其中1例行开胸探查结扎胸导管治愈,另2例保守治愈;胸腔内出血3例(0.7%),均经积极地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治愈;肺部感染26例(6.3%),其中1例感染严重死亡,另25例治疗后痊愈;吻合口狭窄1例(0.2%),经胃镜下食管扩张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2010年1月至9月收治的6例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6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2例接受地塞米松(DXM)+依托泊苷(VP16)治疗,早期疗效明显;1例疟原虫感染患者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HLH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积极免疫-化疗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疗效。方法 对15例中、高度ML[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L)2例]在首次完全缓解(CR)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在干细胞采集结束后,予CBV方案行预处理,预处理结束48~72 h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全部病例获造血重建。随访6~36个月,15例患者中13例持续CR(86.7 %),2例患者分别于+120天和+185天复发,复发后经局部放疗加白细胞介素-2治疗,再次获缓解,至今无复发倾向。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ML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延长ML无瘤生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成年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慢性ITP患者治疗前后、42名健康者外周血CXCR5+CD4+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21浓度.结果 初发ITP患者组外周血中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12.15±6.82)%比(8.79±4.91)%,P< 0.005];经过激素治疗后,ITP患者外周血中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有所下降[治疗后(9.01±5.13)%,P< 0.001],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ITP患者外周血血浆IL-21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97.56±29.48) μg/ml比(30.36±12.93) μμg/ml,P<0.001];经过激素治疗后,ITP患者外周血血浆IL-21浓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后(67.35±20.58) μμg/ml,P<0.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01).结论 慢性ITP患者存在Tfh细胞分布及功能异常,可能与慢性IT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吉姆单抗为主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例难治性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吉姆单抗为主化疗方案,于化疗前3 d开始服用复方浙贝颗粒,连服14 d。化疗1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第1例完全缓解(CR),4个月后因疾病复发死亡;第2例CR,维持巩固5个月后疾病复发,再次诱导无效,复发后3个月死亡;第3例无效,于复发后8个月死亡;第4例CR。结论 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吉姆单抗为主化疗治疗难治性AML可获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的临床特点及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为预防和治疗ML合并VTE 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4 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65例ML合并VTE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等血栓相关血液学指标。结果:ML合并VTE 患者男女比例为2.6 1:1,主要集中于较晚期的患者,81.54% 病例为ⅢB~Ⅳ期。66.15%(43例)在ML确诊后发现。55例(84.62%)并发深静肿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7 例(10.77%)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仅3 例(4.62%)同时并发DVT和PE。上肢和颈部静脉为DVT 的最常见发生部位,占67.27%(37例)。 ML合并DVT 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胀痛和皮温升高,而PE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55例DVT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9.09%(27例),而PE患者仅为14.29%(1例)。 与单独ML患者相比,ML合并VTE 患者血小板聚集、D-dimer、血液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均明显升高,而APTT、血沉、变形指数和血平均流速明显降低。结论:ML合并VTE 多为DVT ,好发于男性,且集中于晚期患者,上肢和颈部静脉为好发部位,患者血液学指标向“易栓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商品名: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例为既往原发病灶均接受过放射治疗及三线或以上的方案化疗后病情进展的广泛期SCLC患者,2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洛铂方案化疗,1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HLF方案化疗,治疗1个周期后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分级标准(NCI CTC 3.0)评价毒性,2个周期后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微小缓解(MR)及部分缓解(PR),1例疾病进展(PD)。2例死亡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8个月和27周,总生存期(OS)分别为60个月和74个月,另1例生存时间已达78个月,近期疗效评价仍维持PR。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SCLC,尤其是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1994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AHSCT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8例,中位年龄30(16~45)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恶性淋巴瘤(ML)5例。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均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 μg/kg。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美法仑(Mel)140~160 mg/m2+环磷酰胺(CTX)120 mg/kg+阿糖胞苷(Ara-C)2 g/m2。结果 移植相关不良反应低,大部分(26例)患者造血重建快,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和Plt>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8~38)和14(9~128)d,中位随访36(7~68)个月,3年无病存活19例(68 %),死亡9例(32 %)[其中7例(25 %)死于移植复发,2例(7 %)死于移植后并发症]。结论 AHSCT是一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 EBV 阳性的老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方法:采用 EBV 编码微小 RNA(EBV encoded miRNA,EBERs)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确定 EBV 感染的老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6例。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9.2(50~66)岁;疾病分期在Ⅱ期的有3例,Ⅳ期3例;IPI 评分<2分的患者有3例,≥2分的患者3例;有 B 症状的患者3例,无 B 症状的患者3例;ECOG <2分的患者4例,ECOG≥2分的患者2例;LDH 升高的患者3例,LDH 正常的患者3例。生发中心外的患者3例,生发中心内的患者3例;CD30阳性的患者5例,CD30阴性的患者1例。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患者有5例,原发于淋巴结的患者1例。6例患者治疗均采用 CHOP 样方案,其中1例应用 R - CHOP 方案化疗6周期,疾病达 PR,1例应用CHOP 方案化疗6周期,疾病达 CR,2个月后疾病进展,给予放疗及 CHOP 方案化疗2周期效果不佳死亡,1例应用 R - CHOP 方案化疗4周期,疾病完全缓解后应用 R 单药维持治疗,1例应用 R - CHOP 方案化疗4周期疾病达 PR,再次给予 R - CHOPE 方案治疗后疾病快速进展死亡,1例应用 CHOPE 方案化疗5周期后疾病达 PR,1例应用 R - CHOP 方案化疗2周期后放疗疾病进展死亡。上述病例死亡3例,部分缓解2例,完全缓解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结论:EBV 阳性的老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病率较低,对治疗的敏感性差,即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亦很快进展死亡,且常以淋巴结结外侵犯为主,伴有 CD30阳性,本实验由于病例有限,仍需多家中心联合统计,进一步探究治疗 EBV 阳性的老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案,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0月-2000年10月收治的ML患者68例临床资料。结果:男42例,女26例,年龄11-67岁,中位年龄46岁,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林巴瘤(NHL)63例,41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27例采用单纯化疗或放疗,68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19.12%,和13.23%,存活患者中以临床I,II期者占绝大多数,死亡患者中以Ⅲ,Ⅳ期为多。结论:颌面颈部ML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对颈部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分期对预后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5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6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共发生早期并发症14例,其中胰瘘8例(发生率12.3%),7例经腹腔持续低压吸引和全身营养支持后痊愈,另1例死亡;胆瘘1例;消化道出血3例,1例死亡;腹腔感染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难度高,重视术前术中有关因素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NHL患者10例,经CY+TBI方案预处理(其中2例双次APBSCT患者,第二次给予MEC方案)后行APBSCT治疗。结果 12例次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7~14 d,中位时间10.58 d,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10~37 d,中位时间16.25 d。移植后10例患者均完全缓解(CR),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至2009年3月31日,随访时间为3~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有7例无瘤生存至今,3例复发,其中1例因疾病进展死亡,另2例经治疗,目前仍带瘤生存。结论 APBSCT是治疗预后不良NHL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髓细胞肉瘤(myeloid sarcoma,MS)的临床表型、病理特征及治疗反应。方法:对西京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7例M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0岁(22~62岁)。1例诊断MS时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其余6例骨髓形态学检查正常。7例MS病变分别累及皮肤、淋巴结、胰腺、胆管、乳腺、胸壁及眼眶。6例患者接受联合化疗、去甲基化治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位生存期7个月。其中4例死亡患者中,1例患者诊断后8个月进展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经多疗程联合化疗后,生存期达31个月,3例未进展至AML的孤立性MS生存期仅5个月左右。至随访结束时,2例患者存活,疾病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1例患者发病时伴发MDS,多疗程化疗方案含去甲基化药物;另1例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治疗。结论:进展至AML的MS,其临床预后可能不劣于孤立性MS;由去甲基化药物或ASCT组成的强化治疗方案似乎有益于改善MS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浆母细胞淋巴瘤(PBL)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患者治疗获短期缓解后复发死亡,另1例患者仍维持完全缓解。结论 P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对R-CHOP方案敏感,但维持患者长期缓解及治愈的有效措施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主要分析和总结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lism, VTE)的临床特点, 为预防和治疗ML相关VTE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 256例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病理诊断依据WHO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第4版)。  结果  ML相关VTE的发病率为7.1%, NHL患者并发VTE的发病率为5.7%, HL患者并发VTE的发病率为1.3%;16.4%的患者在治疗前形成血栓, 75.8%的患者血栓发生在化疗的前3个周期。上肢和颈部静脉血栓事件共146次(48.4%), 下肢静脉血栓事件共89次(29.5%)。  结论  ML相关VTE的发病率较高, 上肢和颈部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下肢更常见, 在化疗的前3个周期中血栓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沙利度胺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既往全身治疗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24例,给予卡瑞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给药1次;沙利度胺100 mg起始,1周后增至200 mg,每晚1次口服。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37.5%(9/24),疾病控制率为75.0%(18/24)。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死亡原因为疾病进展导致的多器官衰竭,中位PFS为6.5个月(95%CI,5.15~7.8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41.7%)、血小板减少(33.4%)、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25.0%)、白细胞减少(20.8%)和转氨酶升高(29.2%),1例3级血小板减少事件,2例3级转氨酶升高事件,未发现4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沙利度胺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对于既往全身治疗进展或不耐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来说,这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