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起源于残留在中枢神经中的外胚层胚胎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2%~1.8%[1].磁共振成像是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近年来众多研究报道揭示了肿瘤信号与肿瘤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笔者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鉴别颅内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以来30例颅内轴外囊性病变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表皮样囊肿9例(手术病理证实);蛛网膜囊肿21例。二者均常规行头颅横轴位T1WI、T2WI、T2WI-FLAIR序列扫描,信号变化相同,而DWI图像差异显著,表皮样囊肿DWI为高信号而蛛网膜囊肿DWI为低信号。结论 DWI能准确鉴别颅内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3.
吴超 《新疆医学》2013,(11):90-91
表皮样囊肿的发病机制有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1].先天性发病机制是胚胎中外胚层残余组织异位,成为日后发生表皮样囊肿的病理来源.继发性表皮样囊肿较少见,主要为外伤性.常是刺伤所致,刺伤将含有生发层的表皮刺入皮下,而形成的皮下包涵性囊肿.常见于手和脚掌面和跖面.肿物位于皮下,并向皮肤表面突起,大小不等,不痛,常无任何感觉.若发生在手、足着力点处,则可有压迫性胀痛.  相似文献   

4.
李志红  张辉  苏晋生  吴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103-110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表皮样囊肿和12例蛛网膜囊肿MRI平扫及DW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4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2例位于纵裂池,7例表皮样囊肿T1WI呈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形态较规则,6例位于枕大池,3例位于环池附近,3例位于大脑凸面,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结论根据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生长方式、MR信号特点及DWI表现可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表皮样囊肿和12例蛛网膜囊肿MRI平扫及DW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4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2例位于纵裂池,7例表皮样囊肿T1WI呈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形态较规则,6例位于枕大池,3例位于环池附近,3例位于大脑凸面,T3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结论根据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生长方式、MR信号特点及DWI表现可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6.
王昊  鞠延  李国平  黄思庆 《四川医学》2004,25(8):894-894
颅内表皮样囊肿CT表现为高密度者很罕见,国内曾有数例颅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报道[1].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是指脑脊液样的无色透明的液体被包裹在蛛网膜所构成的袋状结构内而形成的囊肿,发病率为颅内占位病变的0.4%~1.0%[1].我们自1991年以来共收颅内蛛网膜囊肿3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骶尾部表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凌洪  宋炳文  凌光烈  芦婷婷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44-144,149,F0003
目的提高对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的认识,探索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的诊治要领。方法通过对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病例的诊治,并复习、查『刺相关资料,总结以往的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探索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的诊治要领。结果(1)骶尾部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病程较长。(2)以手术治疗为主,剥离包膜要完整以防复发。(3)注意与肛周疾病相鉴别,病理确诊。结论深刻了解骶尾部表皮样囊肿,掌握诊治要领,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高频超声诊断表皮样囊肿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指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浅层,由表皮包绕的囊肿.通常好发于头、面、颈和躯干部位[1].高频超声广泛应用于浅表肿块的检查.现报道8例通过高频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病例.  相似文献   

10.
宋阳 《安徽医学》2011,32(7):1025-1028
骶管囊肿在医学文献中[1]又称骶骨脊膜囊肿、骶骨蛛网膜囊肿、骶骨神经根囊肿等,发病机制不明,1938年Tarlov首次报道骶管囊肿。该病往往累及骶2~3神经后支,或背侧神经节,MRI或椎管造影可以明确显示其部位和大小,有的为多发性,有症状的仅占1%。此病由于临床上较少见,并且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内肿瘤相似,故常被误诊或漏诊,需注意鉴别[2]。  相似文献   

11.
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指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浅层,由表皮包绕的囊肿.通常好发于头、面、颈和躯干部位[1].高频超声广泛应用于浅表肿块的检查.现报道8例通过高频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表皮样囊肿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和6例蛛网膜囊肿行常规MRI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表皮样囊肿在弥散加权为高信号,蛛网膜囊肿为低信号。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鉴别表皮样囊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骶管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6例显微手术治疗的骶管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症状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侧。无复发病例。结论MRI是明确骶管蛛网膜囊肿的重要手段;对诊断明确的患者予显微手术治疗,而骶管减压、囊肿壁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带蒂骶脊肌填塞是治疗骶管囊肿的有效办法;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同时应行髓核摘除和椎管减压术。生物蛋白胶封闭及严密缝合各层并抬高臀部俯卧位等处理可有效预防伤口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4.
皮样和表皮样囊肿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的囊肿[1]。后者也可以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构成。囊壁中无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5.
卫静  邹利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2):2036-2036,2039
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表现以腰骶部疼痛和骶神经根受压症状为主,临床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内肿瘤,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本研究就骶管蛛网膜囊肿MRI表现加以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术中的病理特点。③结果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X线检查示骶骨骨质侵蚀9例,有腰骶部先天畸形5例;CT显示骶骨侵蚀性改变及骶管内囊肿11例;MRI示硬膜囊末端均为梭形的囊性肿物,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本组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31例得到6~149个月的随访,平均36.6个月,29例病人疗效优良。④结论MRI是骶管硬膜外蛛网膜囊肿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神经症状重、影像学显示囊肿大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张华东 《中外医疗》2009,28(24):16-17
目的探讨骶管蛛网膜囊肿的MRI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治疗的骶管蛛网膜囊肿病人MR及手术资料,分析其MR特点,总结手术方法。结果MRI显示硬膜囊末端囊性肿物,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本组11例获6个月~3年3个月(平均31.2个月)随访,优:9例,可:2例。结论MRI诊断骶管蛛网膜囊肿准确,是诊断主要依据。对临床症状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骶管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治疗的骶管蛛网膜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临床症状与体位改变关系密切,行X线及CT检查多不易发现;MRI显示硬膜囊末端为圆形、椭圆形、梭形的囊性肿物,且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本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9例得到6~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6个月,18例患者疗效优良。结论MRI是骶管蛛网膜囊肿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对临床症状重且影像学显示囊肿大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能有效防止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脾囊肿(splenic cyst)是一种发病率非常低的脾脏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并非为真性肿瘤.脾囊肿临床上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1-3],本病例为非寄生虫性囊肿中的表皮样囊肿,主要并发症包括如囊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等.表皮样囊肿破裂后由于囊内容中所含胆固醇和其他化学物质刺激可导致急性腹膜炎或严重的肉芽肿性炎症,临床上出现严重的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收治1例脾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对该囊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骶管囊肿是较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尤其是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较常见,骶管囊肿以压迫骶神经根为主,临床常有骶神经根受压症状,如骶尾部的疼痛、会阴部烧灼不适感、麻木感、大小便失禁,多数学者认为骶管囊肿是硬脊膜的先天性缺陷性憩室,当脑脊液压力增高时,是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的薄弱处逐渐流入先天性的憩室而形成囊肿。我科于2007年5月收治1例女性骶管囊肿的患者,经本科在全麻下行骶后正中入路骶管囊肿切除术,术后并发伤口愈合不良及外阴部、腹股沟部红疹,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