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802例听力筛查结果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新生儿听力现状及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对802例新生儿按标准化听力筛查方案进行检查并记录。站果发现802例新生儿中未通过听力筛查者12例,追踪随访其中10例被确诊有听力损伤,即新生儿听力异常占12.5%。站论 尽可能的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为早补偿和早教育创造条件。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聋儿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耳声发射仪时2916例出生3d后的新生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检测,“未通过”者在生后42d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在生后3个月再次复筛。可疑者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的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并进行随访。同时时新生儿家长在入院时、入院期间进行听力筛查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依从性的影响。[结果]经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初筛依从率为100%,复筛依从率为96.58%,最终确诊听力异常儿6例。[结论]健康教育能大大增加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依从性,达到听力筛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选取出生满3d以上的新生儿23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8例,对照组的家长没有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观察组家长接受关于听力筛查方面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新生儿听力的初筛率及复筛率。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和复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目的、必要性以及结果有较好的掌握,对假阴性和假阳性有充分的理解,复查随访接受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健康教育的干预,能够有效增加新生儿在听方面的筛查依从性,最终成功进行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4.
蔡贤华 《全科护理》2014,(5):474-475
[目的]探讨优化健康教育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取分娩的6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新生儿的产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对对照组新生儿的产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筛查初筛率、初筛通过率、复筛率。[结果]观察组的听力初筛率、初筛通过率、复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健康教育可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我国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耳声发射仪对2916例出生3d后的新生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检测,“未通过”者在生后42d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在生后3个月再次复筛,可疑者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的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并进行随访。同时对新生儿家长在入院时、入院期间进行听力筛查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依从性的影响。[结果]经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初筛依从率为100%,复筛依从率为96.58%,最终确诊听力异常儿6例。[结论]健康教育能大大增加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依从性,达到听力筛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前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对811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在检查前后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调查家长对筛查及筛查结果的接受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92.97%的家长认为有必要进行听力筛查,但仅2.84%的家长了解筛查的情况,78.8%的家长认为筛查会增加思想负担,84.22%的家长认为筛查对家庭有影响,87.05%的家长接受复查和随访.健康教育后家长对筛查的认知度明显提高.[结论] 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建平 《护理研究》2009,23(30):2767-2768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为了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以便于早诊断,早治疗[1],并已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项目,也是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之一.连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保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顺利进行.我院医护人员针对听力筛查开展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501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听力在出生时就已发展完全。而根据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双侧重度感音性听力障碍(简称听障)发生率1/1000,如果加上中、轻度或单侧性听障发生率可达3/1000左右。我国许多医学专家呼吁采用听力筛查对听力障碍患儿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促进其言语、语音的发育。浙江省嘉兴市确定2005年1月1日起全市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现将本院501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闫敏  郭路  叶朝 《天津护理》2020,28(2):210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0月新生儿听力筛查4 3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至5月2 233例为改善前组,6至10月2 071例为改善后组,改善前组应用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改善后组通过实施护理专案,改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流程、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培训、多学科联合协作、组建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系统,比较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护士新生儿听力筛查认知情况以及家属满意率。结果:改善后,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提高,护士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情况及新生儿家属满意率较改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护士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水平及新生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8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观察组实行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行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结果:两组新生儿初筛率、复筛率、产妇对假阳性的理解率、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筛查率、产妇相关知识理解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建立与实施过程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院内生产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200例)和对照组(1200例)。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耳声发射技术,在分娩后3天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于出生后42天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三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实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系统,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性在护士轮班时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工作。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诊断及干预情况。结果实验组初筛率95.42%,初筛未通过11.70%,参与复筛89.55%,未通过复筛38.33%;对照组初筛率为92.83%,初筛未通过13.91%,参与复筛70.32%,未通过53.21%。实验组诊断阳性率39.53%,干预率93.02%;对照组诊断阳性率23.40%,干预率82.98%。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以及干预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28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其相关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采用国际上公认的耳声发射法,用丹麦研制的畸变耳声发射仪进行筛查。结果最后确诊听力障碍5例,发生率为0.21%。结论全面普及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对高危儿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魏卫红  巢蕙怡 《全科护理》2010,(12):1107-1108
1999年由中国残联、卫生部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检查项目,因此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势在必行。我院自2002年4月正式开展此项工作,本文主要探讨耳声发射(DP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管理。现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润红  陈丽 《护理研究》2006,20(12):3248-3249
我国每年有两千万新生儿出生,约有2万~6万新生儿患有听力障碍,远高于目前已开展的两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7000,苯丙酮尿症1:16500)。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社会意义重大的优生工程。本院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作为重点工作,由专职听力筛查的儿科医生和主管护师共同承担此项工作,并对患儿进行追踪随访,为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帮助,同时调查家长对筛查结果的评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情况,以便早发现、早确诊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出生的500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检测仪(TED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再次复筛,复筛未通过即采用脑干诱发电位诊断。结果本院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88.2%(441/500),复筛通过率90.7%(49/54);正常新生儿与NICU新生儿初筛与复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新生儿通过率更高;本组新生儿中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8%(4/500)。结论 TEOAE是一种准确、敏感、简捷、无创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危新生儿,更应重点筛查。  相似文献   

16.
探讨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护理.对866例新生儿采用两阶段的筛查方案,即新生儿在出生72h后用AABR进行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左右进行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本院儿童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听功能检查.初筛未通过72例(8.1%);其中参加复筛62例(81.9%),流失10例,7例未通过复筛,最后3例确诊有听力损伤.认为应用AABR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中要密切护理配合,可减少筛查假阳性率.并做好初筛未通过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复检率.  相似文献   

17.
《华西医学》2010,(3):499-499
根据卫生部令第64号《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障碍已经正式被列为应该常规进行筛查的三大新生儿疾病之一,并且要求各卫生行政部门及临床医疗单位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工作,促使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尽快接近和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真正做到儿童听力康复中的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在2009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培训班的基础上,应广大业内同行一致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8月院内分娩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在分娩后3 d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 d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3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试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并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护士班次的职责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过程。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情况。结果:试验组初筛、复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过程,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徐青 《临床医学》2010,30(9):87-88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及早进行诊断、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DPOAE仪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次筛查者,在出生后42 d接受听力复查,复查仍不通过者转至省级医院进一步做听力学检测,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684例,听力筛查率57.77%,4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发病率5.84‰。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以早期发现,早干预,有效促进婴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20.
1999 年由中国残联、卫生部等10 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检查项目,因此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势在必行[1].我院自2002年4月正式开展此项工作,本文主要探讨耳声发射(DPOAE) 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管理.现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