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的发生率,及早发现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指导治疗、预测转归。方法对220例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酸中毒组)和220例无酮症酸中毒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ICA、GADA及相关指标测定,3月后复查HbA-c、空腹C肽。结果酸中毒组自身抗体阳性率(21.8%)明显高于对照组(12.8%),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中,GADA阳性率高于ICA,ICA+GADA联合检出率高于单项抗体。酸中毒组患者空腹C肽、抗体阳性空腹C肽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酸中毒抗体阳性患者空腹C肽最低。结论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高,LAD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酸中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健康者(正常组)和120例初诊为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组)测定空腹及75 g馒头餐后2 h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测定糖尿病组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水平。观察糖尿病组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自身抗体与胰岛细胞功能关系。结果糖尿病组GAD-Ab、IAA、ICA阳性率分别为38%(45/120),7%(8/120),6%(7/120),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胰岛素、C肽比正常组分泌增多,ISI降低;3种抗体全阳性、GAD-Ab阳性、IAA阳性、ICA阳性组的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均低于全阴性组。结论在初诊的糖尿病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预示其胰岛细胞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雎敏达 《新中医》2023,55(6):110-114
<正>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由于成年期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老年人多发,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需要完全依赖胰岛素治疗。LADA的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类似,疾病初期临床症状具有隐匿性,经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且并发症和继发症较多而就医,多数患者因早期未出现典型症状易被误诊、漏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或胰岛细胞抵抗,或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探究肥胖对Ⅰ型糖尿病影响,为Ⅰ型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 年到2011 年间的入院患者共102 例,其中4 例为经典Ⅰ型糖尿病患者,9 例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89 例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并记录,然后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 肽、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餐后2hC 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血脂.结果:经与非肥胖Ⅰ型糖尿病患者比较,肥胖Ⅰ型糖尿病易发生冠心病、高脂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P〈0.05;空腹、餐后2h C 肽时水平高,P〈0.05;不易出现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P〈0.05;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肥胖经典Ⅰ型糖尿病比较,后者发病年龄较小,初诊空腹血糖水平较高,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依赖,P〈0.05;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与非肥胖经典Ⅰ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后者发病年龄小、病程短、初诊时空腹血糖水平高,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情况,但糖尿病周围神经合并病变、视网膜病变发生几率小,P〈0.05.结论:肥胖性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同Ⅱ型糖尿病类似[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毫米波脉冲穴位照射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原来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毫米波脉冲照射穴位治疗,治疗14次后,分别比较28d、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28d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0.01),空腹胰岛素及C肽明显升高(P<0.05,P<0.01),餐后胰岛素及C肽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3个月、6个月及1年后,治疗组患者血糖并无反弹,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5,P<0.01),餐后胰岛素及C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空腹胰岛素及C肽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毫米波脉冲照射穴位可以改善胰岛功能,并能增加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其早期和远期的作用不同,早期可能为刺激胰岛素分泌,远期可能为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中西药合用对成人缓慢进展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本文对84例LADA患者进行了中西药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观察研究。方法:将84例LADA患者随机分为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组(A组)、胰岛素治疗组(B组)及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组(C组)。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组(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而用胰岛素治疗(B组)和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组(C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和改善。其中,以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明显。结论:本研究表明,所用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连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LADA患者,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以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 30 注射液治疗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 2 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 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于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治疗的 80 例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 40)和观察组(n = 40)。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 30 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不 同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低于对照组,而空腹 C 肽、餐后 2 h C 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用时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 体质量指数(BM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10 %)显著低于对照组 (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予以西格列汀 联合胰岛素方案干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糖等指标有着积极改善作用,治疗安全性高,符合临床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麦降糖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芪麦降糖丸;对照组150例,口服降糖舒胶囊,观察两组病例治疗的总有效率,检测两组病例用药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比治疗前下降,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指标均比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麦降糖丸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贝唐宁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用贝唐宁治疗 ,初期加用中药芪白降糖饮 ;对照组用达美康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 ,餐后 1h、2h、3h血糖及胰岛素 ,C肽的变化。结果 治疗 3个月、6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组改善显著 (P均 <0 .0 5 ) ,各点胰岛素和C肽总量及差值、胰岛素总量以治疗组提高显著 (P均 <0 .0 1) ,且呈进行性提高 ;餐后 1h、2h胰岛素、C肽含量与血糖比值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贝唐宁可显著改善胰岛 β细胞功能 ,安全、稳定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对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型糖尿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48例患者分为胰岛素组与口服药物组个各24例。分别于0、12、24、36个月进行随访测定空腹C肽和HbAlc。结果发现:①两组入院时FCP、HbA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②随访12个月,口服药物组FCP水平与胰岛素组相比虽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此时,HbAlc明显高于胰岛素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24、36个月口服药物组FCP明显低于胰岛素组,HbAlc明显高于胰岛素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LADA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与口服药物组相比,有更好的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合用六味能消胶囊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74例单纯餐后高血糖的老年患者,分为单用阿卡波糖组(对照组)37例和六味能消胶囊合用阿卡波糖组(观察组)37例,治疗1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的餐后血糖(2hPG)、血压(BP)、血脂、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作用指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2hPG、空腹血糖(FBG)、BMI、胆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计分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阿卡波糖与六味能消胶囊合用不仅可改善餐后高血糖状态,而且明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两药合用后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简称中药)结合西药对成人缓慢进展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84例LADA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磺脲类降糖药(A组20例)、胰岛素(B组33例)及胰岛素加中药(c组31例)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G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没有得到改善,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组和C组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C肽分泌峰均有提前,表明B、C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对于LADA患者,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及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糖尿病教育、常规降血糖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以益气养阴活血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NO明显升高,治疗8周后,两组均能较好地降低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BG)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UAE及NO水平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对NO改善不明显。结论:提示DN早期高NO生成与肾小球高滤过有关,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可能通过降低肾脏NO水平,改善肾小球的高滤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津力达丸与小剂量磺脲类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消除2型糖尿病高血糖毒性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96例,空腹血糖(FBG)>8.0mmolL,餐后2h血糖(2hPG)>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持续1个月以上者。开放性研究,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本方案对FBG,2hPG,HbA1c,空腹及餐后1h、2h、3h血浆胰岛素水平,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FBG、2h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固醇下降不明显(P>0.05)。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h、2h血浆胰岛素(PINS1h、PINS2h)水平显著升高(P<0.01),餐后3h血浆胰岛素(PINS3h)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到餐时血糖调节作用。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在解除高血糖毒性的基础上,HbAlc及血脂也得到了改善,能有效纠正胰岛素早期快速分泌峰缺失,起到了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此外,中药能调整机体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减少西药副作用,标本同治,患者依从性强,无低血糖发生,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ZPSJ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ZPSJ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其血清抵抗素、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ZPSJ方治疗, 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均明显降低(t=7.14,P<0.01); 组间比较:FPG、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TCH、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 =2.62,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TNF-a、hs-CRP均下降(f=1,85,P<0.05),对照组TNF-a、hs-CRP 下降(t=2.56,P<0.05),IL-6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燥湿解毒,助脾散精中药复方有调节血糖、血脂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胰岛素 敏感性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爱华  李凌云  周卫惠 《河北中医》2007,29(10):929-931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单纯型DR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一般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照组30例加服肠溶阿司匹林片.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有效地降低单纯型DR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高凝状态,对防治单纯型DR,延缓其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胰康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mellitus in adults,LADA) 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74例LAD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糖胰康(由红参10g黄芪30g 麦冬15g 知母10g 黄连15g 栀子10g 虎杖10g 红花10g 牡丹皮10g组成)水煎剂口服加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CP2h/△BS2h)、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的变化。 结果 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治疗后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1, P=0.660);△CP2 h/△BS2h治疗组(0.258±0.106)较对照组(0.168±0.054)改善明显(t=4.626,P<0.01);胰岛素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t=-4.169,P<0.01);协方差分析排除两组胰岛素用量不同的影响,治疗组较对照组IL-4升高(F=24.217,P<0.01),IFN-γ下降(F=14.198,P<0.01)。 结论 糖胰康有改善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免疫,纠正Th1/Th2亚群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阎英杰  刘福来 《中医杂志》2007,48(3):226-229
目的研究降糖合剂配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以1∶1∶1的比例分别进入西药(二甲双胍)组、中药(降糖合剂)组和中药加耳针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的变化。结果中药加耳针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与西药组(P<0.0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中医证候积分、血糖、HbA1c、血脂、FINS、ISI、IR等方面,中药加耳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并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降糖合剂配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糖胃康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胃康对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0例予降糖治疗与糖胃康治疗(治疗组),30例予降糖治疗与吗丁啉治疗(对照组),30例予降糖治疗(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胃动素(MOT)及胃排空率等变化。结果糖胃康可以明显改善DGP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胃排空率,改善胃肠蠕动功能,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有利于血糖(餐后2h血糖及果糖胺)的控制;治疗组治愈率63.33%(19例),与对照组(26.67%,8例)及空白组(10.00%,3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63.33%)及空白组(3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糖胃康对DGP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自拟滋肾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 IV 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气阴两虚型IV期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降糖、降压、调脂和控制饮食等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滋肾方,均治疗3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TG、TC、LDL-C、HDL-C、HbA1c;采用ELISA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Cr[(53.51±18.12)μmol/L比(62.66±21.14)μmol/L;t=2.459,P<0.05]、UAER[(100.73±84.24)μg/min比(156.24±96.38)μg/min;t=3.245,P<0.05]、TG[(1.73±0.22)mmol/L比(2.06±0.21)mmol/L;t=8.112,P<0.01]、TC[(4.56±0.62)mmol/L 比(5.10±0.31)mmol/L;t=5.830, P<0.01]、LDL-C[(2.42±1.05)mmol/L比(3.31±0.81)mmol/L;t=5.022,P<0.01]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而 HDL-C[(1.67±0.33)mmol/L 比(1.36±0.41)mmol/L;t=4.460,P<0.01]显著增高。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滋肾方,可改善气阴两虚IV期DN患者的SCr和UAER,并有效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