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体外循环 (CPB)中氧自由基大量释放能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本研究观察了婴幼儿先心病CPB不同时期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规律 ,以了解不停跳心脏手术时心肌的损伤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1 材料和方法  血标本采集 :先心病患者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3 .9± 1.2 )岁 ,体重 (13 .8± 5 .5 )kg。患儿在CPB下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转流时间 (5 3± 14 )min。于术前、转流 3 0min、转流结束、术毕和术后 1d采血 (血标本均无明显溶血 )。  MDA、LDH和NO测定 :MDA…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循环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梅  范少兰  杨康  杨军民 《重庆医学》2002,31(5):438-439
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患者 2 80例 ,其中 3岁以下患儿 5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4例 ,男 2 8例 ,女 2 6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9例 ,室间隔缺损 36例 ,法洛四联症 7例 ,肺动脉狭窄 1例 ,二尖瓣上膈膜 1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者 18例 ,年龄 5月~ 3岁 ,平均年龄 2 .1岁 ,体重 4 .5~ 14kg ,平均体重 11.8kg。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 ,正中开胸心内直视下进行手术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35± 5 )min ,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 (6 0± 5 )min。2 结  果术后并发症 4例 (占 7.4 …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前后麻醉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麻醉深度的变化。方法择期二尖瓣置换病人40例,ASAⅡ ̄Ⅲ级。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胺、福尔利诱导气管插管,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体外循环中停用麻醉药。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和中度血液稀释,手术时间(216.8±36.5)min,体外循环时间(68.6±12.8)min,主动脉阻断(45.5±10.5)min,最低温度(24.2±2.5)℃。用丹麦A-line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体外循环前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结果转流开始后AAI较转前降低,且转流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和转流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停机后1h左右上升至转前水平。结论体外循环中麻醉深度较转流前加深,血压升高时不宜应用麻醉药,宜用扩血管药物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0年~ 2 0 0 2年间 ,对 11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男 48例 ,女 64例。年龄 16— 69岁 ,平均年龄 3 6.2± 9.3岁。术前心功能Ⅱ级 44例 ;Ⅲ级 5 0例 ;Ⅳ级 18例。二尖瓣置换术 65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3 7例 ,三尖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闭式扩张分离术 2例 ,三尖瓣环缩术 10例 ,三尖瓣成形术 7例 ,2例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有患者术前用极化液 (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 )治疗 ,加强心肌保护 ,并注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手术均在常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给予强心和血管活性药应用。结果  112例术后早期存活 10 8例 ,早期存活率 96.4% ,早期死亡 4例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左室肥厚劳损 ,左室舒张未期直径 >65mm者。晚期结果 :随访病人远期死亡 6例 ,随访时间 0 .9— 10 .4年 ,平均随访时间 6.1年 ,随访病人术后 5年、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 93 .2 5± 1.3 4%、89.3 8± 2 .76%。原因为心衰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抗凝过量出血 ,心律失常 ,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结论重视围术期处理是提高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11-14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预防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液中加入1 mg/kg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成功后切皮前(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体外循环结束后4 h(t3)、体外循环结束后8 h(t4)以及结束后24 h(t5)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I(cTnI)。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研究组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巴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4及t5时间点LDH显著高于研究组,在t3、t4、t5时间点CK-MB及cTnI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7.7±1.3)%,对照组为(1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中使用盐酸法舒地尔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同期30例风心二尖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心脏跳动中施术组)与对照组(中低温传统停跳施术组)。分别于心肺转流术(CPB)前,停机时留取右心房肌标本,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扫描电镜检测心肌细胞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CPB前比较,对照组CPB后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而实验组CPB前、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CPB后,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心肌细胞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传统停跳手术组,说明心脏跳动中施术对心肌细胞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要比传统停跳手术小。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转流前后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2 1例 ,分别在手术前、转流前、转流 5min、转流 30min、停止转流前、停CPB后 1h ,采血样 4ml,用于NO及ET测定。结果 手术前血浆中NO为 (3.6 4± 0 .6 1)nmol/ml,转流前及CPB5min时分别为 (3.6 2± 0 .6 4 )nmol/ml和 (3.5 7± 0 .72 )nmol/ml与术前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NO在CPB30min、停止转流前及停机后 1h明显升高为 (5 .90± 1.11)nmol/ml、(5 .82± 1.2 5 )nmol/ml和 (5 .71± 1.2 2 )nmol/ml,与术前比有明显升高P <0 .0 1。手术前ET为 (11.4 7± 2 .5 8)pg/ml,转流前及CPB5min分别为 (11.16± 2 .39)pg/ml和 (10 .89± 2 .4 3)pg/ml,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CPB30min时ET降至最低点为 (6 .79± 2 .30 )pg/ml,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之后随转流时间增加ET逐渐回升 ,到停止转流前升至最高点为 (14 .6± 3.10 )pg/ml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停机后 1h为 (14 .34± 2 .97)pg/ml仍高于术前水平P <0 .0 1。结论 CPB是一个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可诱发一系列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可导致血浆中NO、ET浓度显著升高 ,且持续至停机 1h。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不同影响。方法 :30例 (年龄 6 5~ 87岁 ,平均 6 8.7岁 )按入院时空腹血糖值分为两组 ,A组 :12例 ,空腹血糖≥10 mmol/ L,经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 ,将血糖控制在平均值为 6 .0± 1.0 mmol/ L ;B组 :18例 ,空腹血糖平均值为 4 .75± 1.12 mmol/ L ,经常规术前准备。两组均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以“One Touch”仪采血测定血糖值 :1麻醉 (T1) ;2置入骨水泥前 5min(T2 ) ;3置入骨水泥后 5min(T3) ;4术终 (T4 ) ;5术后 d1(T5) ;6术后 d3(T6 )。结果 :T2、T3、T4、T5血糖值 A组分别为 5.11± 0 .4 3,6 .4 7± 1.77,6 .13± 0 .78,5.34± 0 .98mmol/ L;B组分别为 6 .72± 0 .81,7.14± 1.0 7,7.0 6± 0 .6 7,6 .6 9± 0 .76 mmol/ L。术中两组血糖值均高于术前 (P<0 .0 1~ 0 .0 5)。填塞骨水泥加剧了血糖的变化 ,两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0 .0 5)。 A组有 3例在术中发生了低血糖反应。结论 :填塞骨水泥加剧了血糖值的变化。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或非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清心肌酶变化特点。方法  2 0例ASAⅠ -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 ,根据年龄分为小儿组和成人组。小儿组 (Ⅰ组 ) 10例 ,年龄 2 - 12岁 ,平均 (6 .73± 2 .76 )岁 ;成人组 (Ⅱ组 ) 10例 ,年龄 17- 4 4岁 ,平均 (2 6 .4 0± 12 .0 1)岁。测定麻醉前 10分钟、转流前 1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术毕 2 4小时、术毕 72小时的心肌酶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心肌酶在主动脉开放后 30分钟、术毕 2 4小时 ,较麻醉前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而在术毕 72小时 ,小儿组除LDH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 >0 .0 5 ) ,成人组除CK -MB外其余各项指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P <0 .0 1)。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后小儿心肌创伤修复较成人为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合并射频迷宫术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方法 :76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时 ,采用心内直视射频消融迷宫术对其合并的心房纤颤予以治疗。先期的 13例 (A组 )患者在CPB转流阻闭升主动脉后进行射频消融术和二尖瓣置换 ;后期 6 3例 (B组 )采用阻断上下腔静脉后先射频消融右心房 ,再行二尖瓣置换和左房射频消融。结果 :A组 13例患者CPB转流 (10 4± 2 5 )min ,主动脉阻断 (6 1± 11)min。B组 6 3例患者CPB转流 (81± 19)min ,主动脉阻断 (47± 11)min ;应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 5 5 .9% ,应用冷血心肌保护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 71.4 %。术后恢复窦性心律 6 4例 ,占 84 .2 %。结论 :在二尖瓣置换合并射频迷宫术的体外循环中阻闭升主动脉前先射频消融左房可以明显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 ;应用冷血心肌保护液可以加强心肌保护效果且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顽固性房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皮下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老年患者44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者在全麻诱导用药前10分钟由微量泵注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1,15分钟后以0.2μg·kg-1·h-1速率持续泵注,人工股骨头整复入髋臼后结束泵注。对照组泵注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T1)、4h(T2)、8h(T3)、24h(T4)、48h(T5)五个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Ramsay)评分、患者对镇痛泵自控次数、术后48小时内胃肠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T2、T3、T4、T5时VAS评分分别为4.20±1.01分、3.24±0.90分、2.46±0.77分、2.45±0.67分,低于对照组T2、T3、T4、T5 时VAS评分7.12±0.86分、6.28±0.66分、4.50±1.10分、4.60±1.10分。观察组在术后T2、T3、T4、T5时自控次数0.35±0.76次、0.00±0.00次、0.00±0.00次、0.00±0.00次,少于对照组T2、T3、T4、T5时自控次数1.85±1.26次、0.98±1.36次、0.80±0.22次、0.83±0.23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6.3%、0.09%、4.5%,分别低于对照组63.6%、54.5%、2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皮下自控镇痛的效果,明显降低肠道反应、头晕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 (RDS)称之为灌注肺 ,其发生率虽低 ,但死亡率却可高达 40 - 70 % ① 。我们自1989年 1月至 1999年 5月 ,共治疗灌注肺 34例 ,发生率占同期手术的 4% ,死亡 14例 ,死亡率占灌注肺的 41.18% ,现就诊断与治疗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34例中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4- 5 2岁 ,平均 17.5岁。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 1例 ,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术 9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10例 ,法乐氏四联症 14例。全组均在全麻、低温 ,体外循环下手术 ,主动脉阻断时间2 0 - 12 5分 ,平均 98分钟 ,转流时间 30 - 1…  相似文献   

14.
改良超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超滤(MUF)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二尖瓣膜置换术的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改良超滤组,对照组行常规体外循环,改良超滤组在体外循环后应用改良超滤,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T2)、术后6h(T3)、术后12h(T4)测定记录气道峰压(Ppeak)、吸气平台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氧合指数(OI),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气道阻力,记录术后呼吸支持时间。结果各组体外循环术后较术前的气道阻力、P(A-a)O2、OI都有明显变化,但是改良超滤组的变化小于对照组。在T3、T4时间改良超滤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气道阻力和P(A-a)O2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改良超滤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超滤技术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呼吸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体外循环术后渗血过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治疗体外循环术后渗血过多的有效办法。方法 :随机将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大于 1 5h患者分成两组 :A组 (实验组 ) 18例 ,术后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 40 0~ 80 0IU ;B组 (对照组 ) 5 7例 ,术后不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并记录两组每位患者的总引流量和总输血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总引流量 (A :5 61 3 8± 5 0 5 2ml ;B :73 7 47± 5 3 3 8ml,P <0 0 1)、平均总输血量 (A :175 3 5 9± 110 3 5ml ;B :2 2 87 3 6± 2 0 5 15ml,P <0 0 1)相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渗血 ,特别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小于 1 5h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和肺保护作用?方法: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临床试验组(20例,法舒地尔1 mg/kg)和对照组(20例,等量生理盐水)?在麻醉后(T1)及体外循环后不同时间(T2~T5)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浓度,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评价呼吸参数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后,临床试验组LDH?CK-MB?cTnI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体外循环后对照组的血氧分压均低于临床试验组(P < 0.05),且氧合指数也明显低于同时点临床试验组水平(P < 0.05)?结论: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法舒地尔可降低术后LDH?CK-MB?cTnI水平,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氧合指数,具有心肌保护和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雷家秀 《广州医药》2022,(2):128-130+134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影响。方法 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11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分别实施常规静脉复合麻醉、常规静脉复合麻醉+切皮后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 10 min后维持每小时0.5μg/kg至术毕),比较2组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CPB)停机后30 min(T1)、CPB停机后60 min(T2)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损伤因子水平、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T1、T2时2组患者心率(HR)较T0高,平均动脉压(MAP)较T0低(P<0.05);2组各时间点HR、MAP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T2时2组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较T0时高,观察组T2时以上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各时间点2组二尖瓣瓣环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无差异(P>0.05);T2时观察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三尖瓣瓣环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经主动脉、右心房插管,自体血预充的兔体外循环(CPB)急性肺损伤模型,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1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建立体外循环模型.待心脏复跳稳定,终止体外循环后,兔存活4 h即判定为模型制作成功.监测生命体征,分别记录在麻醉后(T1)、在体外循环转流前(T2),阻断主肺动脉后15 min时(T3),主肺动脉的重新开放灌流后(T4),体外循环结束后1 h(T5)、4 h(T6)的生命体征值,与T2、T4、T6时刻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2、T5、T6时刻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通过对10只兔的实验,成功改良了兔CPB急性肺损伤模型.术中平均动脉压维持55 mmHg以上,体外转流前后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T230.18±2.88%,T417.73±1.95%,P<0.05),血浆乳酸Lac浓度逐步升高,开放主肺动脉时明显增加(T23.65±1.13 mmol/L,T49.36±1.28 mmol/L,P<0.05).T6氧合指数(PaO2/FiO2)比T2显著下降(T2468.36±56.28 mmHg,T6281.64±55.76 mmHg,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间质水肿显著,炎性细胞浸润增加.结论 本实验改良的兔CPB急性肺损伤模型稳定可靠,可为研究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提供稳定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大剂量抑肽酶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了临床观察。随机选择了成人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对照组和用药组各20例。检测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CMP-140及D-二聚体等指标,观察转流后手术止血时间,术后3小时和24小时心包引流量和输血量,结果表明大剂量抑肽酶可以大大缩短转流后手术止血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 (OPCAB)手术中二尖瓣返流机制。方法随机选取 10 0例OPCAB病人 ,其中冠脉阻断后发生急性二尖瓣返流 (MR组 ) 16例 ,未发生急性二尖瓣返流 (NMR组 ) 84例 ,经SWAN GANZ导管监测CCI、SVO2 、PCWP、PAP、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当前降支阻断 5、10min时 ,PCWP在MR组分别为 (2 3.4 7± 5 .11)mmHg和 (2 4 .0 0± 5 .71)mmHg ,NMR组为 (19.30± 5 .19)mmHg和 (19.2 5± 5 .18)mmHg ;PAP在MR组为 (2 9.13± 5 .71)mmHg和 (2 8.5 7± 6 .19)mmHg ,NMR组为(2 4 .71± 5 .10 )mmHg和 (2 4 .19± 5 .12 )mmHg;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其它冠脉阻断时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OPCAB术中阻断前降支可能导致急性二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