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7.6%,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率28.6%,总有效率64.3%。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UAP6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32例)和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28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的变化,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治疗组血浆ET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前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两组血浆ET均显著下降,低分子肝素组P<0.005,对照治疗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低分子肝素组血浆ET水平比对照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大剂量阿斯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8%,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出凝血系列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大剂量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低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共10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70%(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之疗效。方法:将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加静点硝酸甘油,口服硝酸酯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9例,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有效率74.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90例UA住院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斯匹林口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UA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毛昌方  蓝利东 《中国药业》2008,17(17):55-5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口服加常规抗心绞痛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k/d,连用7~14do结果7~14d后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为治疗组82.61%,对照组60.87%(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5.65%,对照组73.9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有效、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1ml/10kg(851U/kg),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76例(93.8%),高于对照组的60例(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结果及血液流变学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改善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UA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均为7d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疗效与治疗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心脏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加用低分子肝素,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32例和对照组 38例 ,两组均按重型肝炎常规综合治疗 ,治疗组同时给予ALSS治疗。结果 :ALSS治疗后 ,重型肝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肝功能等明显好转。治疗组好转率4 6 .9% ,对照组为 2 3.2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重型肝炎早、中、晚期应用ALSS治疗 ,好转率分别为 80 .0 %、5 0 .0 %和 10 %。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 ,宜在早、中期进行  相似文献   

12.
杨贵发  苏振静  戚超群  于伟 《中国药房》2007,18(26):2038-203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抗结核药肝损害患者按出现肝损害先后分组,前7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后85例为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均为2~4wk,保肝同时继续抗结核药治疗。结果:治疗4wk,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0.6%、45.2%(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6.5%、76.7%(P<0.01),治疗组在症状缓解程度和恢复肝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肝损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褥疮的有效方法。方法  1 82例褥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91例 ,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局部给中西药结合配制的药物治疗。对照组 91例 ,仅给常规治疗与护理 ,两组疗程均为 1 4天。结果 在 期褥疮中治疗组治愈率 6 4 .3% ,对照组 2 5 .9% (P<0 .0 1 ) ;在 期褥疮中治疗组治愈率 4 8.6 % ,对照组 2 5 % (P<0 .0 5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法是治疗褥疮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王虹 《医药导报》2006,25(3):218-219
目的 评价常规治疗加生脉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慢性肺心病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加生脉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对照组47例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5.0%和78.7%(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氧分压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及二磷酸果糖对慢性肺心病有明显的疗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镁的抗心律失常疗效。方法:108例心律失常病人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葡萄糖酸镁治疗组71例(男性31例,女性40例;年龄55±s15a)和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37例(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57±13a),在原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欠佳的情况下,分别加用葡萄糖酸镁和门冬氨酸钾镁各10mL,po,tid,4wk。结果:治疗组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及79%,与对照组的58%和72%相似,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2药应用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数均明显减少。结论:葡萄糖酸镁可作为抗心律失常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 5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共7 600例,除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抗感染以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外,对其中2 500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0 mL·d-1,2 00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400 mL·d-1,2 000例给予三七总苷注射液450 mL·d-1,其余1 100例患者未加特殊治疗(对照组),疗程均为21 d.观察各组有效率、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病死率和梗死后脑出血(HI)发生率.结果葛根素组的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高于丹参组和对照组,与三七总苷组相似;葛根素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其他3组;葛根素组患者HI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低于三七总苷组,与丹参组相似.结论葛根素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休息、吸氧、镇静、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抗心绞痛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曲美他嗪片和地尔硫卓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和心电图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2%,对照组总有效率52%,治疗组心电图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使用硝酸甘油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现皮疹等过敏反应,也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卓片治疗心绞痛,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常规标准药物治疗无效的门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0.O%和26.7%,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3.3%和2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5mg,3次/d治疗4周;对照组26例,给予西沙比利5mg,3次/d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症状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均可明显改善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上腹胀、早饱、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8.20±1.69,治疗后为1.68±1.4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8.10±1.71,治疗后为1.81±1.13,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6%。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是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青青  李耀荣 《中国药房》2006,17(9):688-689
目的:比较前列地尔与传统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组)及传统治疗药物(低分子右旋糖苷、地塞米松、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组均辅以高压氧等治疗,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7%,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