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方法 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31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DNA,改进的套式-等位特异-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结果 在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2份为热带族株(10.5%);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温带族8份(66.7%),热 带型3份(25.0%)PV-2型1份(8.3%)。结论 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 方法 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 31份 ,Chelex- 10 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 DNA,改进的套式 -等位特异 - 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 结果 在 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 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 % ) ,2份为热带族虫株 (10 .5 % ) ;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 ,温带族 8份 (6 6 .7% ) ,热带型 3份 (2 5 .0 % ) ,PV- 2型 1份(8.3% )。 结论 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 ,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 ;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3.
我国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种群结构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用分子技术调查中国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与地理分布。 方法 用滤纸血滴法采集我国 10个省 (自治区 )间日疟现症病人血样 ,用套式 、半套式 等位特异PCR基因分型法鉴定其型、族归属及其CSP基因型 ,并作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在 384个间日疟原虫分离株中 ,检出温带族 2 5 8株 ,分为 14个不同的(等位变异 )基因型 ,遍布全国各省 ,其中主带≤ 731bp的基因型仅见于南方 5省 ;热带族 79株 ,分为 5个不同基因型 ,分布于北纬 2 5°以南的 5个省 (自治区 ) ;PV 2型 16株 ,包括 2个基因型 ;另 33个分离株为不同型(族 )或不同基因型虫株的重复 (混合 )感染。 结论 目前我国北纬 2 5°以北各省是单一温带族间日疟原虫分布区 ,北纬 2 5°以南地区是温带族与热带族间日疟原虫重叠分布区 ,其中海南和云南两省局部地区同时尚存在PV 2型 ;温带族内存在地理分布明显不同的 2个基因类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结果在99份受检血样中,有54份显示约700 bp和约180 bp二条扩增带,为温带族虫株,占54.54%;33份显示约700bp扩增带,为热带族虫株,占33.33%;12份显示约700 bp和588 bp两条扩增带,为PV-2型虫株,占1 2.1 2%.结论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呈多态性,且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辽宁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方法采集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样15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提取DNA,进行单管-套式PCR扩增,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定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别。结果 12份本地感染间日疟血液标本中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虫株(占50.00%),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混合虫株(占50.00%);3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中PV-Ⅰ型热带族和温带族各1例,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虫株混合感染1例。结论目前辽宁省间日疟原虫存在2种CSP基因型,即PV-Ⅰ型温带族虫株和温带族、PV-Ⅱ型混合感染虫株,无热带族虫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结果 在99份受检血样中,有54份显示约700bp和约180bp二条扩增带,为温带族虫株,占54.54%;33份显示约700bp扩增带,为热带族虫株,占33.33% ;12份显示约700bp和588bp两条扩增带,为PV-2型虫株,占12.12%。结论 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呈多态性,且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7.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设计特异分型引物,利用巢式PCR技术(Nested-PCR)对采自中缅边境的间日疟患者血样作分型鉴定。检出的174份血样中,PV-I型热带族占54.6%(95/174)、温带族占35.6%(62/174)、PV-II型占2.9%(5/174)、混和感染占6.9%(12/174)。表明中缅边境的间日疟原虫存在4种基因型,以热带族为优势虫株,缅甸拉咱与云南腾冲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构成无差异(χ2=3.381,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评价CSP基因型简捷PCR鉴定法在对间日疟的虫进行分型时的实用性。方法 利用套式等位特异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结构多态,以产生的多样性DNA片段作为对间日疟原虫分型的依据。结果 经检测42份被镜检确诊为间日疟滤纸血样,被分型33份,分型率为78.57%,温带型占30.30%(10/33),热带型占69.70%(23/33),未检到PV-Ⅱ型间日疟原虫,当第二次33份血样检测时93.94%(31/33)被分型,其分型符合率为77.42%(24/3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且分型不受采血时机限制,但作为云南间日疟的分型方法时,其稳定性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良的Chelex-100滤纸处理法对广东省中山市40例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标本进行处理后经PCR扩增,根据扩增结果判别CSP基因型。结果40例全部为PV-Ⅰ型温带族,未发现有PV-Ⅰ型热带族和PV-Ⅱ型病例。表明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病人所感染的疟原虫优势虫株为PV-Ⅰ型温带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评价CSP基因型简捷PCR鉴定法在对间日疟原虫进行分型时的实用性.方法利用套式等位特异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结构多态,以产生的多样性DNA片段作为对间日疟原虫分型的依据.结果经检测42份被镜检确诊为间日疟滤纸血样,被分型33份,分型率为78.57%,温带型占30.30%(10/33),热带型占69.70%(23/33),未检到PV-Ⅱ型间日疟原虫.当第二次对33份血样检测时93.94%(31/33)被分型,其分型符合率为77.42%(24/3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且分型不受采血时机限制,但作为云南间日疟的分型方法时,其稳定性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东省间日疟原虫MSP-1和CSP基因类型及其同源性,为病例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山东省报告的12例间日疟患者血样,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分别根据间日疟原虫MSP-1和CS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酶切、测序、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12份间日疟患者血样MSP-1基因全部出现470bp扩增条带以及350、120 bp酶切片段,均为Sal-1型;MSP-1进化树分析显示,9份省内感染者样品序列同属一个分枝,1份印度感染者样品序列与印度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枝。12份间日疟患者样品CSP基因均包含GDRA(D/A)GQPA序列,为PV-Ⅰ型,其中10份省内感染者和1份广东感染者样品CSP基因出现560~840 bp和150~230 bp两种扩增条带,为PV-Ⅰ型温带族,1份在印度感染者样品CSP基因仅出现560~840 bp条带,为PV-Ⅰ型热带族。CSP进化树表明,10份省内感染者及1份广东感染者样品序列同属一个分枝,1份在印度感染者样品序列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枝。结论山东省本地感染间日疟原虫MSP-1基因型均为Sal-1型,CSP基因型均为PV-Ⅰ型温带族,本地虫株具有较强的基因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 方法 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 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 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 结论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 疟疾控制效果好, 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的等位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一种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PvMSP-1)基因型检测技术。 方法 设计针对PvMSP 1ICB5~ICB6多态区的引物进行PCR ,其产物用PvuⅡ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鉴别我国间日疟原虫现场分离株基因型。 结果  98份间日疟血样经套式PCR扩增均出现大小约为 40 0bp(Belem型 )或 470bp(Sal-1型 )的特异性片段。酶切消化后 ,45份 470bp样本出现 12 0bp和 3 5 0bp酶切片段 ,为Sal-1型 ;40份 40 0bp的样本中 3份仅出现 1条 40 0bp片段 ,为Belem型 ;3 5份出现 12 0bp和 2 80bp两种酶切片段 ,为Ⅲ重组型 ;2份 12 0bp和 2 40bp片段 ,为朝鲜型。结论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可用于检测我国间日疟原虫的 3种PvMSP-1等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和自动核酸序列分析仪直接测定我国和3个西太平洋国家共18个间日疟分离株的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两侧翼DNA序列,并与BZL、Belem、Sal-1、N.K.和Thai等地区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日疟CSP基因N端和C端非重复序列高度保守;18个分离株与5个地区株的上述序列基本一致。但在C端可变区则有较多变异,包括一些尚无记载的地理局限性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间日疟原虫两种主要分子标志(MSP-1 和 CSP)的遗传多样性. 方法分别用MSP-1和CSP基因分型方法鉴定间日疟原虫现场分离株,并进行基因多态性比较和分析. 结果共检测32份海南省现场确诊的间日疟病人血样,MSP-1等位基因型混合感染率为18.75%,平均克隆数1.16;CSP基因型混合感染率为35.29%,平均克隆数为1.47.如果同时考虑两种基因型,混合感染率则为50.00%.空间对应分析发现,热带族与Sal-1型关系密切,PvⅡ型与重组Ⅲ型分布靠近,其他基因型则较分散. 结论同时用MSP-1和CSP两种分子标志检测间日疟原虫,其基因型混合感染率高于用单一标志检测,两种标志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