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心房颤动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0年2月急诊科就诊的82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心房颤动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结果:82例急诊心房颤动患者病因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3例、高血压22例、糖尿病7例和心力衰竭18例,风湿性瓣膜病2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例。82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显效54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显效时间最快2h3例,1d内显效15例,2d内显效26例,1周显效10例。4例发生恶心、厌食,头昏,在继续用药过程中症状消失,未发现肝酶严重升高病例。结论:急诊心房颤动药物转律效果良好,在急诊处理时要考虑抗凝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诊就诊的心房纤颤患者的房颤类型,基础病因以及抗凝和抗血小板及原发病治疗情况,加强急诊心房颤动患者的规范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7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7例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主要病因依次为;高血压病73例(41.24%),冠心病57例(32.20%),糖尿病28例(15.83%),风湿性心脏病9例(5.08%),心功能不全6例(3.39%),孤立性房颤4例(2.26%)。结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心力衰竭为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和诱因,治疗中除控制心室率、转复房颤并维持窦律外,还应注重预防新发房颤或复发房颤的上游治疗,注重血栓事件的风险评估,合理选择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心房颤动(AF)病因及年龄分布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AF住院患者共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首位37.4%,冠心病占28.7%,高血压占13.9%,其他病如心肌病、肺心病也占一定比例;风心病主发年龄段和冠心病、高血压病主发年龄段不同;阵发性AF18.2%,持续性AF26.9%,永久性AF54.8%。结论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是AF的主要病因,重视AF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现将我院1976年10月~1987年10月150例住院病人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1.性别:男82例,女68例,男女为1.3:1。2.年龄:均系成人,年龄15~65岁。以30~49岁年龄组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梗死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6例(占68.4%),非瓣膜病变的心房颤动12例(占31.6%)其中死亡2例(占5.26%)。结论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可有效控制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性分析10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0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24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心肌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退行性瓣膜病6例。结论房颤病因中冠心病和高心病占主要地位,预防房颤应重点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人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121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情况。观察不同抗栓治疗方案对预防血栓事件有效性。方法:121例房颤患者按华法令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及未应用抗栓治疗组分组,观察血栓发生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华法令治疗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及未用抗栓治疗组(P〈0.01),而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三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华法令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事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本院患者1993~2002年165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持久性房颤各占13.94%、6.42%、79.64%,风湿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67.88%),其次是高血压及冠心病(13.88%、7.52%)持久性房颤患者中68.42%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51.94±12.46)mm;(34.96±7.64)mm,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69.40±12.98)%(74.93±12.80)%,P<0.0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4.45%,其中风湿性房颤为非风湿性房颤的5.21倍,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华法令应用率为24.53%,而32.83%的患者出院时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结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房颤流行病学资料;血栓栓塞是常见的并发症,应得到临床医生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开滦矿区女性心房颤动的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10日对开滦集团101 510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选择女性作为观察人群,通过十二导联心电图、体格检查检出心房颤动。结果 20 407名女性进行了体检,20 196名完成心电图检查。检出心房颤动40例(其中2例为瓣膜性心房颤动),患病率0.20%。女性心房颤动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120.89,P=0.00),70~74岁女性心房颤动患病率最高,达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0,P=0.000)、收缩压(OR=1.023,P=0.001)、尿酸(OR=1.004,P=0.008)与心房颤动明显相关。结论开滦矿区女性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2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收缩压、尿酸为影响女性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我们对辖区内某医疗机构在一年时间内收治的194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了治疗和康复期间的全程跟踪,记录他们的身体数据、治疗情况和病后康复情况。以期从这些鲜活的临床数据中找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并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结果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产生心房扩大的情况,从而导致心房电生理状况以便,最终导致了房颤动的发生。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中普遍存在着抗凝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降压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要求,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仲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疾病、并发症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选取1993年1月到200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18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与房颤相关的病因谱发生明显变化:风湿性瓣膜疾病已由第1位下降,而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相关疾病;栓塞性疾病是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华法林使用比率很低。结论房颤的防治应引起临床关注,尤其应加强对房颤诱因的监测和治疗,以及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6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持久性房颤分别为30.5%,17.1%,52.4%,82例患者有27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以及加强抗凝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21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有新发房颤将其分为新发房颤组(观察组)45例和窦性心率组(对照组)173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与新发房颤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慢性肺部疾病、术前心功能、人工瓣膜开口有效面积指数(EOAI)、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清钾离子浓度、射血分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新发房颤与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讨论心房颤动(Af)的病因分布特点,指导Af的治疗,对我院180例Af患者做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患者除血流动力学变化外,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是个重要问题。一些病人有高度的危险性,很多研究评估了心房颤动患者栓塞的危险性及抗凝、抗小板治疗的好处.目前推荐的抗凝治疗首选药物为华法令。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因其抗因子Xa作用和抗凝血酶作用比值高于普通肝素,对激活的血小板可耐受,不用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认识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91例老年人房颤和同期52例非老年人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房颤多数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老年组的首位病因为冠心病,非老年组则是风心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