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陆炯  邢茜  顾正 《临床眼科杂志》2010,18(2):142-144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节测量了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前节组织空间结构变化。方法对20例(21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UBM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结果术前与术后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角开放距离、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房角开放距离增加,瞳孔阻滞缓解,但睫状突前位没有改变。UBM是一种客观的、有效的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2.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Wang T  Liu L  Li Z  Zhang S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65-368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研究睫状体改变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结合A超检测99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58只正常眼的活体眼前节结构,并对两组测量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50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49只眼。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相对晶体位置偏前、睫状突肿胀、睫状体前置,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闭与慢闭相比,前者前房更浅,相对晶体位置更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闭与正常眼相比,前者的睫状体与晶体距离较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慢闭与正常眼相比,前者的睫状体与晶体距离亦较短,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其自身的解剖特点有关。其中晶体位置前移导致的瞳孔阻滞及继发的房角变窄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共同机制;而睫状突肿胀、睫状体位置的改变及与年龄相关的晶体厚度增大是导致晶体位置前移的可能原发因素。对于急闭而言,瞳孔阻滞是其发病的更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虹膜周边切除对解除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的瞳孔阻滞,防止青光跟发作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近5年来,我们曾遇到20例被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并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患者。为了提高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水平,更好地掌握虹膜周边切除术的适应征。现对2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周边虹膜切除术与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差异.方法 一组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术,90例97只眼;另一组采用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作对照组,167例193只眼,随访观察1个月至5年.结果 周边虹膜切除术组术后发现有3例残留虹膜色素层,激光组术后激光孔1例闭合,经再次激光扩大后,激光孔可见,未再闭合.另虹切组术后眼压控制超过20mmHg者4例,激光组术后眼压控制超过20mmHg的7例.结论 周边虹膜切除术与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均能有效地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介于激光痛苦小,费用低的特点,继发性瞳孔闭锁性青光眼以及绝大多数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者,选择YAG激光优于周边虹膜切除术.但对于虹膜肥厚、色素较多者,周边虹膜切除术优于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对于虹膜高褶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选择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记录完整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被误诊的患者40例(42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及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被误诊为: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20只眼),占47.62%;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8例(8只眼),占19.05%;③急性虹膜睫状体炎5例(5只眼),占11.90%;④中间葡萄膜炎5例(7只眼),占16.67%;⑤Fuchs综合征2例(2只眼),占4.76%。长期观察表明:此综合征每年发作次数不等,差别较大,因人而异;每次发作无明确诱因;多次反复发作,视功能不受影响。有1例(1只眼)10年后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误诊较为常见,必须掌握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还需长期观察,少数病例可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  相似文献   

6.
瞳孔阻滞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溯了自Curran提出瞳孔阻滞概念至今70年的研究概况,早期的临床观察确立了瞳孔阻滞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之一;Mapstone等建立了计算瞳孔阻滞力的数学方法;Tiedeman则用简明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瞳孔阻滞所致的虹膜轮廓状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单纯非瞳孔阻滞因素作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中的一种,由虹膜、睫状体的形态或位置异常形成,调节因素可能参与其中.基于房角关闭机制可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应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激光虹膜成形术和白内障摘除术可能是治疗非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但目前证据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8.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62例(112眼)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不同类型分为3组,分别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h、1周、3月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都有不同程度加深。暗室试验阳性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3.71±2.29)mmHg。且房角未出现关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4.69±2.43)mmHg,11.9%的眼出现了15。以内的房角关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23.18±5.66)mmHg,房角关闭增加15。以内5只眼,增加300。600的3眼,共占50.00%。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保护视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应通过术前病例的合理选择及术后的密切随访,有效控制术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采用超声测量、图象处理、激发试验及房角镜检查等方法对4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和4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进行对照研究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急闭和慢闭患者眼轴长度、晶体厚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前房深度及瞳孔阻滞力差异有显著性(急闭组前房深度小于慢闭组,但急闭组瞳孔阻滞力大于慢闭组)。分析证实上述差异和晶体相对位置有关。周边虹膜切除术(周切)后激发试验发现慢闭组中有37.93%的病例为阳性,而急闭组阳性率仅为11.43%;房角镜检查发现慢闭房角关闭形态不同于急闭。作者认为急闭的发生和瞳孔阻滞有关。但慢闭的发生除有瞳孔阻滞外尚有其它机制参与。基于此研究结果,作者对闭青的分类和处理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疗效也显著。我院于1990年5月起应用显微无结膜瓣周边虹膜切除术,取得很好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56例65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及间歇期41例4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15例17眼;男19例,女37例,年龄40-78岁。手术方法:局麻后用锋利的剃须刀在易上或额上角巩膜缘前界之后1mm处,与角膜线平行全层切开约3mm,轻压切口后唇使虹膜根部自行脱出,剪去虹膜根部组织,检查被切除的虹膜应包括色素上皮层在内的全层虹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处的残余色素,整复虹膜使瞳孔恢复…  相似文献   

11.
吕靖 《临床眼科杂志》2009,17(3):245-246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瞳孔闭锁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激光治疗.方法 对9例(9只眼)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行氩激光和Nd:YAG激光联合虹膜切除术.在选择虹膜切除的部位先用氩激光在虹膜表面行分层击射,使虹膜收缩、部分炭化,后用Nd:YAG激光作穿透击射,形成一个1~1.5mm的虹膜根切孔.结果 术后随访4~16个月,9只眼激光虹膜切除孔均保持通畅,眼压控制良好,除1只眼术中虹膜少量出血,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氩激光与Nd:YAG激光联合行虹膜切除术是治疗葡萄膜炎瞳孔闭锁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理的瞳孔阻滞学说,已为人们所公认。因此,在疾病的早期,若能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则可中断疾病的病理进程,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目的。特别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其病情进展较为隐蔽,早期常常是虹膜与小梁网功能性相贴。若治疗及时可使房角重新开放。因之,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  相似文献   

13.
曹文红  李静贞 《眼科》2000,9(5):281-285
目的:探讨虹膜角膜内皮(ICE)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8例(10只眼)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并介绍目前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进展。结果:8例ICE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三型:原发笥进行性虹膜萎缩7只眼,Chandler氏综合征1只眼,Cogan-Reese综合征2只眼。10只眼均继发闭角型青光眼,2只眼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9只眼行一次和多次滤过手术,人只眼行角  相似文献   

14.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6例56只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倍频Nd:YAG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的临床观察,随访1—6月(平均4.2月),结果显示:80—83%眼的眼压得到控制,73.6%眼减少了抗青光眼药物的用量,83%眼房角增宽,62.5%眼周边前房深度加深,37%眼房角粘连范围减轻或重新开放。提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患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或房角粘连范围不大者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国产JYZ—Ⅰ型YAG 激光眼科治疗机对39只(30例)闭角型青光眼进行虹膜透切术,全部获得成功。近期和远期效果均甚满意,现将疗效报告如下。自1990年2月至1991年2月,用国产YAG 激光眼科治疗机对闭角型青光眼施行中周边虹膜透切术,共30例(39只眼),其中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龄44—72岁,平均57.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只眼。激光虹膜透切术与周边虹膜切除术效果相同,适用于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治疗后平均随访4个月。  相似文献   

16.
两类青光眼眼前节结构在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节各项指标的差异,探讨UBM在鉴别此两种类型青光眼的作用。方法:应用UBM测量已确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2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1例22眼的眼前节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巩膜睫状体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小梁虹膜夹角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应用UBM对28例41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观察。对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房角增宽不明显的方法。应用UBM对28例41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观察。对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房角增宽不明显的患者,局部点0.5%pilocapine后再次复查UBM。结果:83%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后,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5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仍不能完全治愈,局部点0.5%的pilocapine可减少房角粘连的机会。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的房角再评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96例108眼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追踪随访。其中虹膜膨隆型82例90眼,高褶虹膜型14例18眼,结果发现,(1)即使手术成功,眼压完全控制,部分病例术后暗室试验仍可呈阳性或下凝表现,(2)同是高褶虹膜型青光眼,对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治疗反应并不完全相同,作者强调慢闭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暗室试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虹膜角膜内综合征 (Iridocornealendothelisyndrome ,ICESyn drome)由三种临床类型组成 ,其临床表现包括 :单眼发病、角膜内皮异常、角膜水肿、进行性虹膜基质萎缩、广泛的周边虹膜角膜前粘连、继发性非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1] 。本院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7月共手术治疗 8例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ICE综合征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8例 (8眼 ) ,男 3例 ,女 5例。右眼 6例 ,左眼2例。年龄 40~ 6 5岁 ,平均 5 2 6岁。其中Cogan Recse综合征 2例 ,均为女性 ,以虹膜表面弥散…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郑东健  王宁利  甄兆忠  曾明兵 《眼科》2000,9(3):131-135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揭示白内障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中央前房深度仪、前房角镜、裂隙灯显微镜、Schi tz压陷式眼压计对28例(2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连续病例手术前后的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眼压进行对照观察,其中有6例病人用UBM检查手术前后的房角情况.结果: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者28例(100%),眼压不同程度下降者23例(82%),房角增宽者21例(75%),术前房角有粘连者21例,术后粘连范围减少者11例(52%).UBM检查发现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白内障术后,中央前房加深,虹膜由膨隆变为平坦,房角入口由狭窄、关闭变为增宽、开放,睫状体在白内障术后发生后移;非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白内障术后,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与形态及睫状体的形态与位置无明显改变,房角没有增宽和开放.结论: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由于瞳孔阻滞解除,房角均可较术前不同程度增宽,甚至部分非牢固粘连区可再开放,所以,应先行单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房角和眼压再评价,然后针对术后房角和眼压状态作出对青光眼的处理;非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房角没有增宽,粘连没有开放,因此,除了进行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外,还应针对这种青光眼作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