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49例(53只眼),视风膜复位42只眼(79.2%),其中术后视力增进29只眼(69%),讨论了注气的适应征和影响视网膜复位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Nd:YAG激光治疗膜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Nd:YAG治疗膜性白内障的效果。将204例(209只眼)膜性白内障施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进行术前术后视力的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术后195只眼(93.3%)视力有不同程度增进,14只眼(6.7%)视力无增进。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目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 ASIK)后残留屈光度的增进手术的结果。方法  10 1例患者 (12 1只眼 )于 L ASIK术后平均 12 5± 6 3天后进行增进手术 ,L ASI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 - 10 .7± 4.8D(- 2 .5 D~ - 2 7.5 D) ,增进手术前平均屈光度为 - 2 .19± +2 .47D(- 11.88D~ +2 .2 5 D)。术后随访时间为第 1天、第 1周、3个月、6个月和 1年 ,平均随访时间为 2 77± 113天 ,增进手术前裸眼视力40只眼为 2 0 /4 0或更好 ,其中 11只眼为 2 0 /30 ,4只眼为 2 0 /2 5。结果 增进手术后平均屈光度为 - 0 .5 2± 1.2 3D(- 7D± 1.88D) ,110只眼术后裸眼视力有所提高 ,有 10 9只眼为 2 0 /4 0或更好 ,其中 2 3只眼为 2 0 /30 ,2 5只眼为2 0 /2 5 ,41只眼为 2 0 /2 0。结论  L A SIK增进手术对于减低 L ASIK术后的残留屈光度和改善裸眼视力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64只眼,其中伴重度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20只眼,另有18只眼查见玻璃体黄斑部牵引。视网膜复位57只眼(89.1%),复位眼中视力增进者43只眼、未变者13只眼、下降者1只眼。影响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重度PVR、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的范围以及病程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白内障伴玻璃体积血67例(67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最后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观察视力、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3.26月64眼视力改善,其中27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8以上,2眼视力无改善,1眼视力下降,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炎症反应46眼,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三联手术方式是安全的,不仅可以增进视力,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报道41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37只眼,膜样内障16只眼,外伤性白内障25只眼,先天性白内障13只眼,并发性白内障10只眼,无晶体眼11只眼。术后随访4周以上者362只眼,最长时间1年中。术后视力在0.8以上含251只眼(69.3%),0.5以上者328只眼(90.6%)。作者就开罐式截囊技巧的改良及后囊膜破裂时人工晶体植入方式进行了探讨。指出术后散光控制和处理在视力恢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视网膜坏死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提高ARN视力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 3 1例 3 8只眼ARN患者的视力、眼部表现和治疗方针。结果 :治疗后 2 2只眼 (5 7 9% )视力提高 ;单纯药物治疗后 3只眼 (60 % )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明显高于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后 (15 3 8% ) ;玻璃体手术术后 15只眼视网膜平复 ,2只眼未愈。结论 :预防性激光光凝可减少ARN患者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发生率 ,预防性玻璃体切除术可稳定视网膜结构、保持并增进视力。  相似文献   

8.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手术治疗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方法经睫状体平部行闭路式玻璃体切除术后,切开视网膜,取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瘢痕组织。7例(7只眼)手术前、后均行视力、矫正视力、眼底及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并进行长期随诊观察。结果随诊观察1年以上,6只眼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消失,1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复发。6只眼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增进,其中2只眼视力提高到0.5以上;1只眼视力减退,黄斑机化组织形成;1只眼发生继发性黄斑前膜。结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切除后,大多数眼视力有所提高,视力提高大小与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瘢痕组织对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的损害程度有关,手术操作对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的影响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ERG及VEP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ERG及VEP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ERG及VEP对259只白内障眼进行检查并与术后视力进行分析,结果:259只眼中V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66眼,P100及N75振幅降低73只眼,正常183只眼,ERG潜伏期管迟66眼,振幅降低67眼,结论:VEP及ERG潜伏期延迟,振幅降低,术后视力差,它们能较好的预测白内障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改玲  张薇  高立新  杨硕 《眼科》2002,11(6):339-341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生青光眼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21例22只眼行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9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7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2只眼),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20只眼,结果:术后21只眼眼压正常,占85.45%,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占40.91%,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根据发生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是预防老年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何式钩超声乳化684只白内障眼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军 《眼科》2002,11(3):153-154
目的;使用何式钩及劈核技术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劈核技术对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共672例(684只眼),观察术后的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5者364只眼(53.22%),术后第三天视力>0.5者529只眼(77.34%),术后三个月视力>0.5者607只眼(88.71%),其中视力>0.8者401只眼(58.64%),术后出现轻度角膜水肿141只眼(20.65%),中度角膜水肿58只眼(8.47%),均在术后第3天到1周内恢复。结论:劈核技术利用机械力与超声能量相配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超声能量的副作用。相对简化了超声乳化的难度,而何式钩设计的优点使得在术中更利于保护囊膜和清除皮质。  相似文献   

12.
硅油取出术31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31例(32只眼)行硅油取出术,其取出时间平均为硅油注入术后13.9个月。取出原因主要为白内障形成、青光眼、硅油乳化等,其中6只眼为视网膜复位稳定无并发症者。硅油取出后,24只眼视膜在位;24只眼视力≥0.02;8只眼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7只眼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对硅油取出术的意义和时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恢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视力的可恢复性。 方法:对发病后视力为无光感、光感、手动和指数的56例60只眼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和视网膜循环时间进行了观察。结果:60只眼中视力为无光感者18只眼,丧失视力的时间中位数为4天;光感至指数者42只眼,丧失视力的时间中位数为5天。在经过平均27.8天的观察后,无光感的18只眼中有12只眼的视力增进至光感与0.03之间;光感至指数的42只眼中有40只眼的视力增进至手动至0.7之间。35只眼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资料统计表明,10只无光感眼中视网膜循环时间平均缩短(1.5±1.1)秒(P<0.01);光感至指数的25只眼平均缩短(.3土1.0)秒(P<0.001)。 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已丧失的视力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50-25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视网膜中央动阻塞后视力的可恢复性. 方法:对发病后视力为无光感、光感、手动和指数的56例60只眼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和视网膜循环时间进行了观察。 结果:60只眼中视力为无光感者18只眼,丧失视力的时间中位数为45天;光感至指数者42只眼,丧失视力的时间中位数为5天。在经过平均27.8天的观察后,无光感的18只眼中有12只眼的视力增进至光感与0.03之间;光感至指数的42只眼中有40只眼的视力增进至手动至0.7之间.35只眼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资料统计表明,10只无光感眼中视网膜循环时间平均缩短(1.5±1.1)秒(P<0.01);光感至指数的25只眼平均缩短(1.3±1.0)秒(P<0.001). 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已丧失的视力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50-251)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Jiang YR  Ma Y  Li XX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0):670-673
目的探讨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2年1月连续住院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16例(16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经手术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术后3例失访,13例随访资料完整。术后10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无改善,1只眼视力减退。其中视力≥0.1者由术前的6只眼增至术后的8只眼;术前视力≤0.02者有5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只眼术中发生黄斑裂孔,1只眼术后白内障形成,1只眼术后3个月发现黄斑板层裂孔,1只眼术后3个月出现黄斑皱褶。结论玻璃体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阻止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并提高部分患者的视力。(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70-673)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永安  高作书  杨宇红 《眼科》1999,8(3):133-135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1例(78只 回顾性研究,其中眼压失控者10只眼。结果:术后视力≥0.5者35只眼(46.0%)。结论:虽然术后视力较其它组差,但大多数患者均有改善。青光眼性视神经缩是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一期二期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季平  魏锐利  朱莉  朱煌  李由  周浩 《眼科研究》2001,19(2):157-159
目的:评价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一期或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共34只眼,一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19只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2只眼,外伤性昌状体半脱位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3只眼;二期植入15只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术后8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7只眼。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一期植入术后68.4%(13只)眼视力≥0.5,其中≥1.0有3只眼,占15.8%,二期植术术后73.3%(11只眼)视力≥0.5,其中≥1.0有4只眼,占26.7%;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的眼压升高。结论: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一期二期植入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囊袋收缩综合征进行囊袋松解术,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只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10只眼视力〉10.4,2只眼视力0.1~0.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囊袋松解术是治疗重度囊袋收缩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MVR刀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接受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的特发性黄斑裂孔9例(10只眼),其中6只眼先用一次性MVR刀在上方视网膜血管弓下沿神经纤维走向轻轻划开内界膜一定长度,后用膜镊轻推切缘使内界膜撬起形成内界膜瓣,然后环形撕除。结果 所有裂孔均愈合,术后早期内界膜剥除区有细小出血点,除1只眼在术后6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外,视力均较术前增进2行以上,平均较术前增进3.3行。结论 采用MVR刀切开内界膜形成内界膜瓣、剥除内界膜方法简单,便于内界膜成片撕除。  相似文献   

20.
滤过性手术后持续性低眼压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唐忻  张舒心  刘磊  王淑兰 《眼科》1998,7(1):26-28
观察滤过性手术后持续性低眼压62只眼,其中32只眼眼球组织和功能无明显改变,30只眼因高度用光、白内障加重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引起民视力障碍,对视力下降眼采用自家血滤过泡内注射、滤过泡修补术或联合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眼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低眼压纠正后,27只眼视力得到改善。对持性低眼压的原因,影响视力的因素、低眼压的治疗时机、及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