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HSV-1角膜内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角膜内的潜伏感染,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14只新西兰兔双眼角膜基质内注射接种HSV-1Mckrae株,22只限出现典型的原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病毒接种后60天,取其中4个典型单疱角膜炎原发病变的角膜片交叉移植到4只未接种病毒的兔眼上,术后2周取下被病毒感染的角膜植片,利用HSV-1单克隆IgG抗体对植片行HSV-1抗原检测,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全长HSV-1DNA探针进行核酸原位杂交。结果术后4个角膜植片抗原检测均为阴性,而HSV-1DNA检测均为阳性。提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角膜组织极可能是HSV-1的潜伏感染地。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在角膜发生原发感染后可在三叉神经节(TG)及角膜组织内发生潜伏感染。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潜伏期TG及角膜组织中都存在HSV-1的DNA片段及特异性RNA的转录,它们与HSV-1的潜伏和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HSV-1在TG与角膜内的潜伏机制有所不同,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对HSV-1潜伏和复发机理的彻底阐明。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在角膜发生原发感染后可在三叉神经节(TG)及角膜组织内发生潜伏感染。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潜伏期TC及角膜组织中都存在HSV-1的DNA片段及特异性RNA的转录,它们与HSV-1的潜伏和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HSV-1在TG与角膜内的潜伏机制有所不同,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对HSV-1潜伏和复发机理的彻底阐明。  相似文献   

4.
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HSV—1角膜内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在角膜内的潜伏感染,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14只新西兰兔双眼角膜基质内注射接种HSV-1 Mckrae株,22只眼出现典型的原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病毒接种后60天,取其中4个典型单疱角膜炎原发病变的角膜片交叉移植到4只未接种病毒的兔眼上,术后2周取下被病毒感染的角膜植片,利用HSV-1单克隆IgG抗体对植片行HSV-1抗原检测,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全长HSV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角膜与三叉神经节(TG)的内单纯疱疹毒1型(HSV-1)潜伏相关转化启动序列,进一步证实角膜为HSV-1的另一潜伏地。方法 用寺白兔建立HSV-1潜伏感染动物模型,提取并PCR扩增角膜及TG LAT启动子,比较LAT启动子序列。结果 66.7%(4/6)的角膜组织扩增出HSV-1LAT妄动子,且与TG的电泳位置相同(216bp),其中在-2~161间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HSV-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在三叉神经节内潜伏感染时的基因表达。方法以 BALB/c小鼠制备单纯疮疹性角膜炎,种毒后36天取三叉神经节和角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毒的抗原表达。制备cRNA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m-LAT的表达。结果种毒后36天,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原位杂交结果为阳性。结论 HSV-1在三叉神经节内潜伏感染时基因的转录并未静止,有m-LAT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刘卫华  桑建利 《眼科研究》2000,18(4):343-345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在三叉神经节内潜伏感染时的基因表达。方法 以BALB/c小鼠制备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种毒后36天取三叉神经节和角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毒的抗原表达。制备cRNA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LAT的表达。结果 种毒后36天,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原位杂交结果为阳性。结论 HSV-1在三叉神经节内潜伏感染时基因的转录并未静止,有m-LAT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眼部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纯系新西兰大白兔经角膜接种HSV-lstokek株,成功建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模型。自愈后45天,以原病变角膜为供体,健康新西兰白兔为受体,行穿通性角膜移植术(PKP)同时,取患侧10份及健侧10份三叉神经节,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HSV-1DNA。术后50天,取术侧角膜植片10只及术侧三叉神经节10份作相同检测。结果表明,患侧三叉神经节10份中8份HSV-1呈阳性,而健侧10份中3份阳性;角膜植片10只有7只阳性,术侧三叉神经节未检测到HSV-1DNA。由此提示,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既可在同侧三叉神经节形成潜伏感染,又可能在对侧三叉神经节形成潜伏,而且角膜极可能为HSV-1的另一潜伏部位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20例稳定了4个月至5年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每片病变角膜片的一半行单疱病毒Ⅰ型(HSV-Ⅰ)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一半角膜片经组织活化培养3~4周后再做HSV-Ⅰ抗原检测,18/20(90%)为阳性。20例活化后的角膜片与RK细胞共同培养1周后,有3份RK细胞出现CPE,且HSV-Ⅰ抗原检测呈阳性。结果表明:HSK稳定期的病毒很可能潜伏到角膜组织细胞内,使抗原表达阴性而未被检出。免疫病理学和病毒学观点提示,HSK稳定3个月以上,即可考虑在需要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海 《眼科研究》1998,16(2):152-154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眼部引起。近1个世纪以来,有关HSV-Ⅰ眼部感染的研究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早在1873年,人们就认识到HSV-Ⅰ是导致眼部感染的致病因素之一,Gunter和Lowenstein曾经推测HSV-Ⅰ感染很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自从1971年首次通过器官培养从潜伏感染的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ganglion,TG)中分离出HSV-Ⅰ之后,人们正在运用各种技术对HSK的发病机制尤其是HSV-Ⅰ在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潜伏状态和复发机制进行研究和说明。对有关的研究进行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稳定期角膜内潜伏病毒活化的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晓光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5):360-362,T05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20例稳定了4个月至5年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每片病变角膜片的一半行单疱病毒I型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一半角膜片经组织活化培养3-4周后再做HSV-I抗原,18/20(90%)阳性。20例活化后的角膜片与RK细胞共同培养1周后,有3份RK细胞出现CPE,且HSV-I抗原检测呈阳性。结果表明:HSK稳定期的病毒很可能潜伏到角膜组织细胞内,使抗原表达阴性而未被检出,免疫病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包被抗体以捕捉HSV抗原,再以抗HSV免疫血清作为检出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夹心法检测实验性单疱角膜炎泪液中HSV抗原,并用于评价不同药物对其疗效的观察指标,结果:接种病毒后第1日,泪液HSV抗原阳性检出率100%,序贯检测显示出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McAbELISA敏感性为20~30TCID50/0.1ml,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性质,适用于临床对  相似文献   

13.
复明Ⅱ号抑制HSV—1再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已建立HSV—1潜伏感染的动物模型,比较了复明Ⅱ号和无环鸟苷治疗后HSV—1的激活率。结果表明:在HSV—1角膜感染及给予复明Ⅱ号和无环鸟苷(ACV)三十天的全身治疗后,经角膜肾上腺素电离子导入激活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中的HSV—1,复明Ⅱ号组三叉神经节中抗原阳性率和泪液中病毒释放率均低于无环鸟苷组。证明了复明Ⅱ号对潜伏感染之后的再活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应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单纯疱疹病毒1功能性基因在角膜内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Xie L  Li S  Dong X  Yuan F  Jiang Z  Shi W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36-39
目的 研究角膜中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1型功能性基因的潜伏。方法 在新西兰白兔角膜上制作典型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发的角膜炎模型,然后将进入稳定期的病变角膜移植到健康兔眼上,术后2周取下植片。每下植片标本均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角膜片先行HSV-1抗原检测,另一部分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SV-1潜伏相关转录、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基因,第三部分经器官培养3周后,再与兔原代肾细胞一起培养1周,再检测培养后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志忠 Doyle  SR 《眼科研究》1999,17(5):325-328
研究单纯疱疹Ⅰ型病毒感染后疾病的严重性与宿主遗传因素的关系,分析HSV-1感染后鼠角膜中炎症细胞的亚群分布,检测角膜三层细胞中病毒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单克隆抗体和常规组织学技术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HSV-1感染后疾病取决于宿主的遗传因素,在角膜基质炎中,T地引发疾病起导作用,炎症细胞的数量与抗原量相关,病毒抗原沉积于角膜三层细胞,而BLAB/c中的频率高于C57BL/6(11%-56  相似文献   

16.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角膜组织中HSV—1型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VS-Ⅰ)在角膜内的潜伏感染情况。采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定位检测21例角膜标本中的HSV-Ⅰ,其中7例活动期HSK,13例静止期HSK,1例圆锥角膜。结论:在HSK活动期及静止期中,角膜各层细胞内均有HSV-Ⅰ的存在,极可能整合于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17.
rhIL—2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远  肖爱云 《眼科研究》1999,17(3):180-182
目的 应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Ⅱ(rhIL-2)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预防复发。方法 给兔接种HSV前10天应用rhIL-2提高免疫功能治疗。待形成HSK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设对照组。应用PCR技术检测观察兔感染HSV-1体内动态变化,依据HSK诊断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延长潜伏感染期,发病轻,病程短,恢复快,HSV在三叉神经节潜伏率低,结论 应用rhIL-  相似文献   

18.
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蛋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蛋白质水平了解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是否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方法采用Supervision法对体外培养第3代牛眼小梁细胞进行TGF-β1,TGF-βR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小梁细胞TGF-β,-β2和TGF-βRⅠ,RⅡ,RⅢ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信号分别位于胞浆内和胞膜上,阴性对照未见阳性信号。结论牛眼小梁细胞表达TGF-β,TGF-βR蛋白。较之猪眼小梁细胞,牛眼小梁细胞更适用于今后研究TG  相似文献   

19.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屯疱疹性角膜炎,是角膜病中的主要致盲原因。因潜伏感染和反复发作作而致盲。HSV-1可引起急性感染和潜伏感染。在潜伏期间HSV-1的基因表达和物理状态与在急性感染期间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异搏定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为预防或减轻PRK后混浊形成提供线索。方法 将传代细胞,在加药培养后48h,应用TGF-β1Fmax^TMImmunoAssaySystem试剂盒和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进行检测,根据标准曲线分别计算出各孔TGF-β1的浓度。结果 Verapamil浓度5μg/ml和10μg/ml,作用48h,培养上清中TGF-μ1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