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在临床应用的配伍效果。方法:黄芪配伍人参、山萸肉、丹参、防风、白术和附子,选取气血双亏、肝肾亏虚、冠心病、顽固性感冒、脾’净亏虚患者100例、80例、78例、56例、86例,每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黄芪治疗组)和实验组(黄芪配伍组),分别治疗3个月结束后观察病人恢复情况。结果:黄芪单独治疗上述五种疾病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4%、85%、87.2%、78.6%、88.4%,黄芪配伍上述五种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92.5%、94.9%、92.9%、93%。结论:黄芪在临床应用时配伍使用时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小方中黄芪配伍效应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被尊为补药之长,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戴糁,被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后世通过临证,将黄芪的功效归纳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本文以历代方剂中5味药以内的黄芪小方为研究对象,收集了黄芪小方375 相似文献
3.
自明清以来 ,中风立“真中”、“类中”,倡导“非风”之说 ,主张大凡中风多系“精血衰耗 ,水不涵木”,提倡滋阴补肾平肝 ,切忌麻黄、桂枝、防风、羌活等祛风药辛烈耗散 ,复伤精血。从此 ,极大地限制了祛风类中药的临床使用范围。笔者认为 ,重新认识和研究祛风药 ,一来还祛风药本来面目 ,二来通过合理配伍应用 ,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以防风为例 ,探讨防风的多种临床配伍应用 ,以冀抛砖引玉。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经、肝脾经 ,作用特点向上向外、能散能通。防风是祛风药的代表 ,有风中润剂之美誉。临床上防风不局限于祛风解表 ,配伍灵活 ,… 相似文献
4.
防风的祛风作用及其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又名屏风、风肉、回云、回草,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 .的根,入药始见于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谓:“防风,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书中所记防风的主治病证,其病因均与“风邪”有关。明代的《本草纲目》云:“防风,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后世一直认为防风为“治风通用”之药,其功用可归纳为祛风解表、祛风止痛、祛风除痹、.... 相似文献
5.
从古方中黄芪的配伍应用看,由于配伍不同药物,作用及应用赤各异如补气健脾,升阳,补气生血,生津,补气活血,止血,益气止汗助汗补气利水,固精缩泉,健脾止泻,通便,补气安胎,保产,补气托疮,生肌等,作用甚广,且很多是相反的“双向”作用,说明黄芪的不同配伍作用,在人体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防风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之要药,临床用于治疗外感表证、风寒湿痹、疮疡初起等证型,已为医者悉知,但对其治疗泄泻尚缺乏全面认识。故通过对古今配伍应用防风治疗不同病因导致泄泻的论述进行梳理研究,以探讨其作用特点与机理。认为防风治疗泄泻主要具有祛风解表、祛湿止泻,风能胜湿、燥湿止泻,升发清阳、健脾止泻,散肝醒脾、缓急止泻,健脾利湿、消导止泻等方面特点,而散邪升阳散肝舒脾以止泻为其作用机理,临床治疗泄泻可通过合理配伍防风增强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中药黄芪,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对黄芪临床常用的5个配伍药对进行了分析,以其阐明黄芪的合理应用,进一步提高黄芪的临床药用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黄芪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黄芪水提物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胸调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内给药,18h后处死动物,取胸腺,采用普通光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活力的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研究黄芪水提物对DEX在小鼠体内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EX(50mg/kg)在小鼠体内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最佳作用时间为12~18小时.黄芪水提物(25g/kg、15g/kg、5g/kg)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由DEX(50mg/kg)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P《0.01);最佳作用时间为给药后18小时.结论:在体内,不同浓度的黄芪水提物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胸腺细胞活力,抑制DEX诱导的胸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14.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心肌炎性病变,为儿科心血管常见疾病,目前认为有2种机制参与了VMC的致病,即:病毒的直接损伤作用及免疫机制,包括病毒诱导的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黄芪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系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为常用补气药物,中医认为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效。近年来,对黄芪及黄芪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富含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异黄酮类化合物及硒等微量元素,富含21种氨基酸,参与机体的多种代谢,具有广…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为掌握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探讨黄芪根腐病菌致病机制,以及为利用毒素进行种质抗原筛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和胚根生长抑制法研究了10株来源不同的黄芪根腐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毒素滤液的生物活性和专化性。结果:黄芪根腐病菌F. solani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对黄芪胚根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根抑制率逐渐增高,第12天时毒素滤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在52.0%~92.0%。5~35 ℃下病菌所产毒素滤液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25 ℃时毒素滤液的抑制率最高,其次为20,30 ℃。PSC培养液所产毒素滤液的抑制率较高,其次为PDB。光照条件对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不显著,但24 h连续黑暗更有利于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所有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经灭菌后对黄芪胚根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供试菌株HQM40培养12 d后产生的毒素滤液对4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胚根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10株黄芪根腐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生物活性强,对热稳定;产生毒素滤液的最佳条件是PSC培养液、25 ℃,24 h黑暗条件下培养12 d。HQM40菌株所产毒素滤液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为非专化性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18.
19.
20.
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防风中化学成分主要为色原酮、挥发油、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对近年来国内外防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防风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