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因此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或毒素的载体。应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组成的免疫毒素来清除骨髓中的T细胞,是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时减轻GVH反应和研究某些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的值得探索的方向。我们利用杂交瘤技术,将人急性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HSB-2免疫小鼠,经细胞融合后产生分泌抗Leu-1样抗原的单克隆抗体—H65。抗体经proteinA—sepharoseCL—4B亲和柱纯化,通过异型双功能连接剂N-琥珀酰亚氨基-3-(2-吡啶基二硫)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异型双功能基化合物SPDP与单克隆抗体反应,产生单克隆抗体-PDP,然后再与暴露巯基的RTA结合,制备肝癌单抗-RTA结合物。ELISA及毒素重组试验鉴定表明:结合物在10~(-9)mol/L浓度时与靶细胞仍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合物中RTA保持良好活力。体外细胞毒结果表明:结合物对靶细胞具有良好的导向杀伤作用,在10~(-9)mol/L浓度时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杀伤率为41.2%,对正常细胞SL_7的杀伤力很弱。  相似文献   

3.
柔红霉素(Daunomycin,DNR)是一广谱抗癌药物,由于其对心肌、骨髓等正常组织有毒性作用而常常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致使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用葡聚糖作为中间载体,将DNR和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联接制备成一种免疫抗癌药,发现其中的单抗MG_7对胃癌细胞具有选择性作用,结合物中的DNR也具有抗肿瘤效应。 一、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将含有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的BALB/c小鼠腹水用50%硫酸铵沉淀、再经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提取物在SDS-PAGE上显示单带,免疫组化证实其  相似文献   

4.
抗体和毒素的结合物称“免疫毒素”,近年来由于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更增强了“免疫毒素”的特异性。在抗人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上接蓖麻毒素就能成为特异性杀伤T细胞的制剂,为有效地清除骨髓中的T细胞,为在临床上治疗各种有关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叙述了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N—琥珀酰亚氨基—3—(2—吡啶基二硫)丙酸(SPDP),将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相连接,并初步证明这些免疫毒素对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相似文献   

5.
我室研制的HAb18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免疫组化肝癌阳性率80%,在荷肝癌裸鼠及肝癌病人体内显像均良好。以HAb18与柔红霉素(DAU)连续制备了HAb18-Dextran-DAU免疫抗癌药物。经检测,H-Ab18-Dex-DAU结合物中抗体仍保持其特异性结合能力,证明制备过程中抗体活性未受到明显损伤;48h细胞毒性试验显示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肝癌单抗HAb18与氨甲喋呤结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选择性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在交联过程中,抗体与药物活性均较好保存,交联物对人肝癌靶细胞显示较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为一抗生素类抗癌药物,多用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及胃癌、结肠癌等实体瘤的治疗。由于其细胞毒作用选择性不强,常出现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等现象。克服这一严重缺点的方法是将它与针对肿瘤组织的单克隆抗体相连接以对肿瘤组织实行导向治疗。我们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蓖麻毒素A链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抗体与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琥珀酰亚胺酯(SPDP)反应引入2-吡啶二硫化物,然后与巯基暴露的A链反应,得到抗体-A链结合物。ELISA结果表明,抗体与毒素A链连接是成功的,结合物中抗体保存较好的与靶细胞结合活性。结合物对靶细胞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在1×10~(-9)M水平,对人胃癌细胞KATO Ⅲ蛋白质合成抑制率为71%,而对非靶细胞作用很弱。结果表明,该单抗具有较好毒素A链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道了鼠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N-乙酰消瘤芥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经化学修饰后的N-乙酰消瘤芥活性酯与抗体偶合,结合物的克分子结合比为1:79,且不影响抗体活力,在相似浓度下比较了单抗结合物、单抗、正常鼠IgG及其结合物与药物对靶细胞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抗结合物能显著抑制[~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细胞量,其抑制率分别为92%、60%、40%、45%与15%。提示N-乙酰消瘤芥单抗结合物的抑制作用是由单抗导向的。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紫杉醇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肿瘤植物药,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因此迫切需要合适的载体以减小紫杉醇本身的毒性,同时达到更好的靶向性。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偶联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荷载紫杉醇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鉴定。方法:采用超声乳化和溶剂挥发技术制备白蛋白纳米粒,通过化学交联试剂将表皮生长因子与白蛋白纳米粒偶联,制得表皮生长因子偶联白蛋白纳米粒,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偶联白蛋白纳米粒荷载125I标记紫杉醇,作为实验样品。在白蛋白纳米粒与表皮生长因子偶联白蛋白纳米粒中分别加入100,200,400,800 mg/L的125I标记紫杉醇,进行包封率和载药量检测;检测实验样品、荷载125I标记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药物释放率;检测实验样品、荷载125I标记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与125I标记紫杉醇的室温稳定性及血清稳定性。结果与结论:荷载125I标记紫杉醇的白蛋白纳米粒组和实验样品组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着紫杉醇药量的增加,包封率呈现下降趋势,载药量呈现上升趋势。实验样品、荷载125I标记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释药趋势基本相同,表现为包载药物缓慢释放。实验样品、荷载125I标记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室温稳定性与血清稳定性均高于125I标记紫杉醇(P0.05)。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偶联白蛋白纳米粒荷载紫杉醇具有良好的载药率、释药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另文中我们报道从一株白色念珠菌(简称白念菌)提取与纯化特异性菌体表面多糖—甘露聚糖(mannan,Mn)。Mn是一种半抗原,用于制备抗血清,必须先与大分子载体结合,使成为完全抗原。本文中我们选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本室已研制出12株鼠抗人胃癌单抗中一株MGb_2制备抗体-BSA-氨甲喋呤结合物,探讨所选单抗在胃癌导向治疗的可行性。 BSA与5倍过量的SPDP反应,每克分子BSA中引入3克分子二硫吡啶基团(PDP)。PDP-BSA通过碳二亚胺与氨甲喋呤连接。PDP-BSA-MTX以二硫代苏糖醇还原得到HS-BSA-MTX。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单克隆抗体┐人血清白蛋白┐阿霉素偶联物的制备及鉴定张兰梅连利娟①许秀英①刘文淑①(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37)①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37作者简介:张兰梅,女,34岁,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卵巢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教授,连利娟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价交联法将胃癌单克隆抗体RSF_9与羟基喜树碱进行交联,交联物中每分子抗体可引入13±4.2分子的药物,而抗体活性保持85%以上。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交联物RSF_9-HCPT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是游离药物的4.7倍,而对非靶细胞的杀伤只有游离药物的1/11,表明交联物对胃癌靶细胞具较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查乙酰普鲁兰纳米粒子(PAN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为研究PAN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奠定基础.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PANs溶液和BSA溶液混合,应用荧光法和圆二色谱(CD)法考察二者间的相互作用,计算PANs与BSA结合的缔合常数(Kq),观测PANs-BSA抗尿素变性的作用.结果 PANs对BSA荧光的影响具有浓度相关性,PANs溶液(0.015~0.25mg/ml)与BSA(0.25 mg/ml)的缔合常数Kq从2.64×104增高至3.55×105;在尿素或加热条件下,PANs-BSA溶液和BSA溶液的CD光谱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PANs对BSA的荧光光谱具有显著影响,但PANs未影响尿素和高温对BSA的变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的原级结合水对于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及热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将不同吸附水量的BSA样品密封入铝制挥发型样品盘中,用P/E DSC-2型差动扫描量热计对蛋白样品的相变温度,相变焓及相变前后的比热变化等热力学参数进行测量。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抗人肺癌细胞(A549)单克隆抗体,并对其所识别的抗原进行免疫亲和层析纯化。方法:以人肺癌细胞系A549免疫BALB/c小鼠,常规融合,以间接ELISA筛选,免疫组化研究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通过免疫亲和层析纯化所识别相关的抗原。结果:成功获得了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人肺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89,并提取了其识别的相关抗原。结论:2139单克隆抗体及其所识别抗原有可能进一步用于肺癌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20.
用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细胞膜蛋白作为免疫原,采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抗人肺癌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4E7,并利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杂交、肽指纹图谱和MALDI-TOF-MS串连质谱分析鉴定其相关抗原分子,发现其相关抗原在人肺癌细胞株A549及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有表达,且在A549细胞中表达量较高。最后得到一个在A549细胞中表达的与单克隆抗体McAb4E7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并鉴定出这个蛋白是ATP合成酶β亚基,从而证明了ATP合成酶β亚基就是肺癌单克隆抗体McAb4E7的靶抗原,其可作为肺癌具有潜在治疗意义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