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氯吡格雷口服。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绞痛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对UAP更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数项临床研究发现,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冠脉疾病有效,但联合用药的理想持续时间尚不清楚。且在不稳定冠脉事件发作后,冠脉斑块上的血栓及凝血活性的增强可持续数月;短期加强抗凝治疗停止后,休内凝血活性和事件发生率也再次出现。为评价长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不稳定性冠脉疾病的临床疗效,作者进行了随机、前瞻、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研究。欧洲3个国家58个中心的2267例病人(平均年龄67岁)纳入研究。均有静息时心绞痛或心绞痛加重,伴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0.1mV),或伴心肌酶升高(>6mg·L-1)…  相似文献   

3.
本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26例。其中男90例,女36例。年龄56±8岁。均符合WHO的UAP诊断标准。无出血倾向。方法:用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0.6ml,皮下注射,2次/d,共用10d。同时应用心绞痛常规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ECG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疗效判定按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80%,ECG原有缺血性ST段恢复>0.1mV或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80%,ECGST\|T明显改善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ECG无明显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相似文献   

4.
王俊谊 《江西医药》2007,42(2):138-140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UAP病人139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46例给予基本抗心绞痛治疗;LMWH组45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5000 u皮下注射,每12 h1次,连用7 d;LMWH加杏丁48例在LMWH基础上联用杏丁注射液(贵州益佰股份有限公司5 ml/支)20~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用14 d.治疗后分别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杏丁治疗UA病人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达95.8%,同时病人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低分肝素联合杏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2000-06~2004-02笔者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随机分为刺五加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9~76岁;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5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5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心绞痛发作(5±1)次/周;混合性心绞痛9例;心电图呈水平下移0.05~0.1mv10例(37%),ST段呈水平下移超过0.1mv7例(26%),ST段呈水平下移且T波倒置10例(37%)。对照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7~79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96-03~2000-03应用小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发作时ST段下移0.1mv或T波倒置)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79例患者。将79例患者分…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中间状态。对于发作频繁的 UAP,如症状不及时缓解,很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害极大,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我们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 UAP,采取加用合心爽口服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3月~2006年9月于我院住院病人62例,年龄42~74岁。诊断标准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1997年《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入选条件:(1)距用药3d 内,每日发作2次以上,最近一次发作在12h以内;(2)心绞痛发作时,相邻两个导联 ST 段下降≥0.1mV或 ST 段抬高,T 波倒置、低平或伪改善。1.2 用药方法及疗效判定:在住院前即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肝素或美托洛尔者,入院后仍服以上药物1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非Q波心肌梗死(NQ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710 d,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等临床疗效。结果①UAP患者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程度减轻,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前缩短,心电图ST段较前恢复。②NQMI患者用药后,胸痛症状缓解较快,心电图ST段恢复。③未发现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UAP及MQMI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李景艳 《黑龙江医药》2002,15(6):472-47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由于病情变化多,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能迅速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故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的症侯群之一,患病人数较多,故选择合适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对uap的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UAP病人48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以下条件:短期内静息性心绞痛频繁发作,疼痛时问>15分钟或进行性加重;心肌酶学检测排除急性心肌梗塞;无外伤及出血性疾病入选前48小时至少有1次以上心电图缺血性ST段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5岁以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0.4—0.6ml,2次/d,连用7d后改为0.4—0.6ml,10:/a,连用3d。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0.4~0.6ml,1次/d,连用10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9.2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IT)及血小板计数(PLT)均在正常范围内改变(P〉0.05)。结论应用较大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高龄UAP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纤溶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UAP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纤溶酶组(30例)和低分子肝素钙组(30例)。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及心率、血压、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出血倾向、肝肾功能。结果纤溶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纤溶酶组发作次数和发作间期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在降低FIB方面,纤溶酶组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结论纤溶酶可明显改善UAP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重,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近年来对UAP的治疗十分重视。我们对41例UAP患者进行了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8):9-9,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间对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与常规治疗组 34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快速阻止心绞痛发作 ,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发生AMI 4例 ,重度心律失常 6例 ,两组比较有差异 (P <0 0 5 )。两组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所观察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组)30例,对照组(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组)30例,分别治疗7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Holter 24h缺血总时间等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克玉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1):1181-1182
低分子肝素有增加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本文对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进行比较 ,观察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纤维蛋白原、血电解质、不良反应、心绞痛再发等情况。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4 2例为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9月的住院病人 ,年龄 4 2~ 71岁 ,男 17例 ,女 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心电图ST水平或下垂型下移≥ 0 1mv。除外以下病例 :急性Q波或非Q波心肌梗死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绞痛的原因为肺水肿 ,心动过速 ,瓣膜病 ,心肌梗死后 12周内 ,高血压 ,贫血 (血红蛋白 <110 g/L) ,甲状腺机能亢进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患者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1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显效率(60%与16.7%)、心绞痛总有效率(84.4%与41.1%),心功能改善率(85.6%与44.4%),ECG总改善率(88.9%与4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联用硝酸甘油能有效治疗UAP,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1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及低分子肝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ST段下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辛伐他汀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采用疏血通及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60例,男4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岁.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制订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静息心电图ST段上移0.05~0.1 mV或以R波为主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排除冠心病以外心电图非特异性改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进行性恶化的不同形式的心绞痛症候群.其临床及病变复杂,进展快,预后较严重.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近年来,低分子肝素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科自1999-02~2003-12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速避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1%和94.9%,对照组为41.0%和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下降的数值总和(ΣST)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UA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