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重,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近年来对UAP的治疗十分重视。我们对41例UAP患者进行了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或猝死。因此 ,进行有效的防治尤为必要。本文旨在观察低分子量肝素 (法安明 )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1998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患者 4 8例 ,符合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者入选本试验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54~ 76 (6 8± 6 )岁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 4例 ,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14例 ,自发性心绞痛和梗塞后心绞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住院UA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组(LMWHC)(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两组以及LMWH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UAP疗效为91.6%,与对照组疗效70.0%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心电图改善86.1%,优于对照组70.0%(P<0.05);LMWH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好转。 结论LMWH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缓解UAP的临床症状;同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比较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低分子量肝素组63例,用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0.4~0.6mL(0.1mL相当于1025UAXa),腹壁sc,q12h,10d为一个疗程。肝素组60例,用肝素50mg,大腿前外侧或腹壁sc,bid,15d为一个疗程。结果:低分子量肝素组与肝素组心绞痛的复发率和隐匿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43%和32%∶48%,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心肌梗死:前组1例;后组3例(死亡1例)。前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后组出血性瘀斑1例。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肝素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艳彩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64-1365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多发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奏,所以探讨其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5岁以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0.4—0.6ml,2次/d,连用7d后改为0.4—0.6ml,10:/a,连用3d。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0.4~0.6ml,1次/d,连用10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9.2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IT)及血小板计数(PLT)均在正常范围内改变(P〉0.05)。结论应用较大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高龄UAP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我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共收治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 32例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P)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应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并安全方便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人入选及除外标准1999— 10~ 2 0 0 3— 10我院收治的 UAP患者 32例 ,年龄75~ 86岁 ,平均 (78.9± 5 .4 )岁。男 2 9例 ,女 3  相似文献   

9.
裘玲霞 《海峡药学》2011,23(9):118-119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对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P〈0.05),治疗组更为明显,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有效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钙素。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桂英  肖泉  蔺新杰 《中国药事》2001,15(4):271-272
普通肝素 (或称非极分化肝素 ,uFH)是临床广泛使用的经典抗凝药物 ,临床效果显著 ,但其严重的副作用制约了它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是由uFH通过酶学的或化学的解聚而产生的 ,但LMW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却远优于uFH。近年来 ,国内外LMWH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对LMWH的研究也日益活跃 ,现对其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简述。1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Clexane)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期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院前24h内出现静息发作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患者10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患者15例),入院后给予Clexane抗凝治疗5d,入院后即刻(开始抗凝治疗前)、48h、第5d、第14d(停止抗凝治疗后第9d)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的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各时刻血浆vWF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Clexane抗凝治疗后48h,血浆vWF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持续至第14d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增高的血浆vWF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低分子量肝素Clexane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期血浆vWF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 对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经常规治疗效果差者改用低分子量肝素,以5000U剂量腹部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5天。 结果 经过治疗心绞痛显效率为49.51%,有效率为46.60%,总有效率为96.11%。 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患者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1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显效率(60%与16.7%)、心绞痛总有效率(84.4%与41.1%),心功能改善率(85.6%与44.4%),ECG总改善率(88.9%与4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联用硝酸甘油能有效治疗UAP,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肖艳春  孙向阳 《江西医药》2005,40(5):275-27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85例UA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7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阿斯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40mg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7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92.1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6.32%,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而且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降低,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A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破溃或撕裂,继发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应及早抗凝治疗^[1]。作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抗凝血酶作用弱、抗血栓形成强,出血副作用小的特点。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形成不完全阻塞的血栓,导致心肌缺血性心绞痛。低分子肝素能促进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减弱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高凝、高粘状态,并有溶栓作用。近年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结合低分子肝素的药理学生物特性,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应用了低分子肝素,对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绞痛发作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都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住院期间、6个月及一年随访期间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在住院期间、治疗后6个月及一年均可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