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肩难产相关危险因素的比率,选取南加利福尼亚围生中心的分娩孕妇组成大规模队列研究。研究设计:对1991年1月至2001年6月分娩的孕妇行回顾性分析。从电脑存储的围生资料中确定伴有或不伴肩难产病例,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OR值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期间,267228例经阴道分娩者中1686例(0.6%)发生肩难产。肩难产和无肩难产组阴道手术发生率,糖尿病、硬膜外麻醉应用、经产者及过期妊娠所占的比率相似。肩难产组由催产素使用所致的临床三联征、引产及出生体重>4500g的累积OR值为23.2(95%…  相似文献   

2.
吴亚华  金蕾 《吉林医学》2012,33(17):3596-3597
目的:探讨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处理方法,对肩难产进行预测、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的肩难产13例,并与同期经阴道分娩顺产的60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孕妇的产前、产时指标,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各径线、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巨大胎儿占肩难产的61.5%,肩难产和顺产组的孕妇宫高、产程及分娩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胸围、头围及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胎儿易发生肩难产,产前预测巨大儿是预防肩难产的关键,正确处理肩难产可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肩难产发病的高危因素、处理及母儿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肩难产产妇和正常经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对比研究。对比分析产妇产前检查、分娩方式和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宫高、腹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头围、胸围有统计学差异(P<0.05);(3)研究组中胎儿分娩方式均异于对照组;(4)肩难产会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在产前需对肩难产的发生做好预评估,对肩难产高危因素需提高警惕,如产妇宫高、腹围过大,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延长;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和腹径过长等,尽量减少肩难产的发生;同时需掌握肩难产发生的正确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立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75-3076
目的:探讨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对母儿的危害、预测、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0a间的肩难产28例,并随机抽取同期经阴道分娩的1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孕妇在产前、产时指标、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各径线、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别。结果:10a间肩难产发生率0.32%。其中巨大儿19例,占肩难产的67.86%,新生儿损伤8例,占28.57%。肩难产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宫高、腹围、产程及分娩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及新生儿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发生率高,产前预测巨大儿是预防肩难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解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93-3594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a间的肩难产病例,并抽取同期阴道分娩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肩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8a间分娩总数4800例,肩难产32例,占总数的0.66%,其中巨大儿20例,占肩难产的62.5%。肩难产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宫高和腹围和产程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腹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肩难产是产科少见的并发症,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比例高,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肩难产发生的相关因素 ,并探讨其臂丛神经麻痹并发症的主要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2 5年来 18例肩难产 ,按产前测量宫高、腹围估计胎儿体重 ,据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胸径等 ,结合观察分娩过程 ,测算肩难产的可能性。结果 :(1)上述人体测量法能够发现肩难产的高危因素 ,若经阴道分娩 ,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把握剖宫产的时机。 (2 )除肩 -头、胸 -头周径不称外 ,不良肢体位置为产生其并发症的又一重大因素。 (3)胎头娩出后肩解脱时间在 10min以内及超过 10min二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提示内源性分娩力为此类新生儿损伤的主要机制。结论 :人体测量方法的结果异常可以预示会出现肩难产的高危因素。需注意胎儿肢体位置不良这一新的高危因素。内源性分娩力可能是造成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主要原因 ,接生者不仅应尽量缩短肩解脱时间 ,还应防止胎头下降过快、过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探讨肩难产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肩难产46例.结果:6 372例阴道分娩病例发生46例肩难产,发生率0.64%(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15%~3%).其中巨大儿(体重≥4000 g)23例,占肩难产病例数的60.87%,其中新生儿损伤锁骨骨折11例(占25%);扁平骨盆、中骨盆狭窄,第2产程延长8例;糖尿病巨大胎儿6例;孕妇肥胖(体重≥70kg)4例.结论:巨大儿、骨盆异常、孕妇体重过重均可导致肩难产的发生.规范产前检查、准确预测胎儿体重、严密观察产程、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是预防肩难产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肩难产分娩资料及助产手法。结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单胎头位分娩总数1493例,肩难产16例,发生率1.07%。结论如何识别肩难产,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床肩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361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2(0.33%)例为肩难产,对肩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就肩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方法进行探究。结果:通过对肩难产患者进行助产护理,有2例产后出血(16.67%),2例颅内出血(16.67%),6例新生儿轻度窒息(37.5%),2例患儿重度窒息(16.67%),后果较为严重。结论:临床肩难产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危及到孕妇及胎儿安全,因此,对临床肩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对于孕妇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肩难产的预测、预防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肩难产31例与同期经阴道分娩顺产3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的产前、产时指标,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各径线、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别。结果:肩难产和顺产组的孕妇宫高、腹围及分娩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预测巨大儿是预防肩难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初产妇分娩异常与肩难产的关系。设计:以4年间初次分娩发生肩难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与其种族、分娩类型(自然分娩或引产)及胎儿出生体重相匹配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第一、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和顺利分娩的比率。结果:在8010例单胎分娩的初产妇中,65例(0.8%)发生肩难产。与对照组相比,活跃期宫颈扩张速率没有差异。发生肩难产的产妇更多出现第二产程延长超过2h,约占22%,与对照组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阴道手术助产的比率也增加(26%vs1.5%,P<0.001)。发生肩难产的产妇如果胎儿出生体重超过4000g,则33%出现第二产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产妇发生肩难产的高危因素,进行预测以及处理。方法:分析2011年1月一2013年1月经阴道分娩顺产中出现肩难产12例与同期顺产345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的产前高危因素,分娩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别。结果:肩难产易导致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结论:巨大胎儿和肩难产的发生关系密切,仍有不少肩难产发生于新生儿体重少于4000g者,产前预测及产时重视是预防肩难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肩难产病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阴道分娩50例为对照组。结果:肩难产是产科少见并发症,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风险最高。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肩难产36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凤  马秋英 《安徽医学》2005,26(2):136-138
目的 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 ,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新生儿并发症 ,探讨预测、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10年间的肩难产 3 6例 ,并随机抽取同期经阴道分娩 40例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间孕妇在产前、产时指标、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各径线、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有无差别。分析巨大儿、产程异常、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在肩难产的关系。评价处理肩难产的方法。结果  10年间肩难产的发生率 0 .2 5 % ,其中巨大儿 19例 ,占 5 2 .67% ,并发新生儿损伤 11例 ,占 3 0 .0 5 %。肩难产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宫高、腹围、产程及分娩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组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及新生儿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比例最高。肩难产应首选屈大腿法。预测及预防肩难产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旋后肩法的干预效果。   方法  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阴道分娩的5 812例产妇相关资料,其中发生肩难产59例(病例组),未发生肩难产5 753例(对照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难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另59例肩难产产妇中接受常规压前肩法促分娩27例(病例1组),行旋后肩法促分娩32例(病例2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   结果  单因素可见病例组、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妊娠期糖尿病(GDM)、宫缩乏力、巨大儿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BMI>27、GDM、宫缩乏力、巨大儿是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病例组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分别为20.34%、13.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0.42%(均P < 0.05);病例1组产妇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25.93%,与病例2组的15.6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1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25.93%,显著高于病例2组的3.13%(P < 0.05)。   结论  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危险因素较多,需针对性管理以预防肩难产;而对肩难产发生后,旋后肩法相对常规压前肩法,其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处理方法,对肩难产进行预测、预防。方法分析肩难产26例与同期经阴道分娩顺产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的产前、产时指标,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各径线、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别。结果巨大胎儿占肩难产76%。肩难产和顺产组的孕妇宫高、腹围及分娩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胎儿易发生肩难产,产前预测巨大儿是预防肩难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分析常引起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阴道分娩时处理方法,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6年间肩难产病例,并抽取同期正常阴道分娩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孕妇在产前、产时指标和胎儿相关因素等方面有无差别。分析发生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肩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 6年间分娩总数为5 271例,肩难产30例,发生率0.57%,其中巨大儿16例,占本组病例的53.33%。30例肩难产中12例并发新生儿损伤。肩难产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孕妇的宫高和腹围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肩难产是产科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不高。在各种高危因素中发生肩难产的比例最高的是巨大儿,但根据高危因素仍难预测肩难产,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及产妇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肩难产的并发症,高危因素及处理方法,对肩难产进行预测、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5月间的23例肩难产病例,分析巨大儿、糖尿病、阴道助产、产程异常等高危因素在肩难产中的比率.结果 5年间共分娩6500例,肩难产23例,其中巨大儿15例,占65.22%,有2例并发新生儿损伤,占8.76%.结论 肩难产是产科少见的并发症,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比例更高,但根据高危因素仍很难预测肩难产.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肩难产1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提高对肩难产的认识,减少肩难产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10年间的肩难产16例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阴道分娩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在产前产时指标和胎儿径线等,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肩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 10年间共6 800例经阴道分娩,肩难产16例,其中巨大儿8例,占50%。两组孕妇宫高和腹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肩难产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1分钟Apgar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肩难产产科少见。巨大儿是发生肩难产的主要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仍很难预测肩难产,正确处理肩难产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肱骨近端骨折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严重的肩袖损伤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与骨折Neer分型和年龄分布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回顾性分析海口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6例肱骨近端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不同年龄分层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 不同性别肱骨近端骨折病人年龄、骨折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985)。126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中,49例(38.9%,49/126)术中确认存在肩袖损伤,其中41例在术前通过MRI得到确认。合并肩袖损伤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的平均年龄为(76.9±9.8)岁,与不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人的平均年龄(53.4±8.3)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8,P=0.034)。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为49.3%(37/67)。 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病人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常常合并肩袖损伤,这对临床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