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磷脂酶A2(PLA2)激活和氧化应激的致伤机制以及氯喹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ET致伤+氯喹治疗组.静脉注射ET(500μg/kg)致兔ALI,观测动脉血气、血清和肺组织中PLA2的活性、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氯喹对ALI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静注ET后,兔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肺内白细胞扣押等ALI病理改变.ET组肺组织LPO增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5),PLA2活性增高(P<0.01);病理检查见肺水肿,部分肺组织片状出血,伴局灶性肺不张和肺气肿;超微病理改变表现为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氯喹处理组动脉血氧分压未见下降,肺组织PLA2活性低于ET组,LPO降低,SOD增高;病理检查见轻度肺水肿,炎细胞浸润较ET组少;肺组织超微病理检查显示损伤轻于ET组.结论静脉注射ET可复制兔ALI动物模型,PLA2激活及氧化应激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氯喹对ET所致的兔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毒素(ET)致大耳白兔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磷脂酶A2的变化和1,6-二磷酸果糖(FDP)的拮抗作用,探讨FDP对ET所致ALI的治疗作用。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ET致伤组(B组)、ET致伤 FDP干预组(C组)。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kg。B组:将内毒素按500μg/kg溶于2ml生理盐水后经颈静脉插管一次注射完毕,随后注射生理盐水1次,液体总量为2ml/kg。C组:内毒素使用剂量和方法同致伤组,随后缓慢经静脉注射FDP(300mg/kg)的生理盐水溶液,液体总量同为2ml/kg。各组分别于0h、0·5h、2h、4h及6h等不同时点测定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及血清中PLA2活性;于6h点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PLA2活性,并行肺组织光镜和电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静注ET后,B组动物与A组相比较,出现典型的ALI表现,血清和肺组织PLA2活性显著增高(P<0·01),而C组动物各项指标则介于A组和B组之间。同时,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B组动物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害,而C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较轻。结论PLA2激活是ET所致ALI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伤因素。FDP可抑制PLA2激活,从而对ET所致的兔早期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肺组织白介素-19(IL-19)含量的变化,探讨ET致伤机制及美洛昔康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美洛昔康干预组.采用ET(700μg/kg)静脉注射复制兔ALI模型,干预组以美洛昔康(2.5mg/kg)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19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ET致伤组IL-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美洛昔康干预组IL-19显著低于ET组(P<0.01).结论 IL-19表达上调可能与ALI的发病有关.美洛昔康可下调IL-19的表达,对兔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可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氯喹干预的方法,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日)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ET致伤+氯喹治疗组。静脉注射ET(500μg/kg)引起兔早期肺损伤,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血清及肺组织中磷脂酶A2(PLA2)活性、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取肺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查,观察ET的致伤作用及PLA2抑制剂氯喹对早期肺损伤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静注ET后兔出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肺内白细胞扣押等早期肺损伤病理改变。ET组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性增高,肺组织LPO增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5)。ET组病理检查见肺水肿,部分肺组织片状出血,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伴局灶性肺不张和肺气肿。超微病理改变表现为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肺泡隔明显增厚。氯喹治疗组PaO2未见下降,血清及肺组织PLA2活性低于ET组(P〈0.05,P〈0.05),LPO降低(P〈0.01),SOD增高(P〈0.01),病理检查见轻度肺水肿,炎细胞浸润较ET组少,肺组织超微病理检查显示损伤轻于ET组。结论静脉注射ET可复制兔早期肺损伤动物模型,氯喹具有抑制PLA2激活、减轻肺组织内氧化损伤的作用,实验结果证实PLA2激活及氧化应激在ET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变化及美洛昔康对兔急性肺损伤干预的机制。方法将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内毒素致伤组(B组)、内毒素致伤及美洛昔康干预组(C组),每组8只。B组用ET(700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ALI模型,C组在B组的基础上用美洛昔康(2.5mg/kg)进行干预,观测兔动脉血气、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肺水含量、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氧合指数明显降低,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W/D比值、肺水含量及肺组织MMP-2 mRNA表达明显增加;C组氧合指数未见明显下降,W/D比值、肺水含量、肺组织中MMP-2 mRNA表达较B组减少,病理改变亦较B组轻。结论在ALI时,MMP-2 mRNA表达上调,美洛昔康可抑制MMP-2 mRNA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对内毒素性ALI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颌面部撞击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颌面部撞击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损伤特点以及生物力学参数与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8±0.5)m/s(A组)、(9.2±0.7)m/s(B组)和(14.0±0.7)m/s(C组)的不同速度对兔左侧面中部进行撞击,每组兔数为6只。观察致伤后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对颌面部软组织、眼、脑等邻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测定伤后6h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同时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和头颅冲击加速度。 结果 C组的加速度、颅内压峰值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1)。形态学改变A组为单纯局部损伤,B组为较严重的多发性骨折,C组为局部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合并眼和脑组织损伤。兔伤后6h血清中LPO和SOD值C组均显著高于A、B组(P<0.05),而NO值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 结论 撞击速度、头颅冲击加速度响应以及脑内压响应是衡量颌面损伤以及合并邻近器官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兔内毒素血症及其炎性介质和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和HBO组,每组18只,经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PS)20μg制成内毒素血症模型,HBO组给予HBO治疗2次,每次60 min,在注射内毒素LPS 2 h期(HBO第1次治疗后)、4 h期(HBO第2次治疗后),2组兔同时从耳动脉采集血样本,分别行动脉血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检测,最后取左肺作炎性病理检查.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BO治疗能显著地改善内毒素血症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炎症反应时血循环中TNF-α、IL-8、TXB2的浓度(P<0.05)和提高血清6-keto-PGF1α和CRP水平(P<0.05),并显著减轻肺组织多形核细胞(PMN)浸润和水肿.结论 HBO能显著改善兔内毒素血症症状及其炎性介质失衡和肺炎性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处理对应激性溃疡的作用及对血清内皮素(ET)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影响.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平均分成4组:A组为海水束缚预处理组,B组为雷尼替丁预处理组,C组为直接应激组,D组为正常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应激性溃疡大鼠血清ET及6-K-PGF1α水平;胃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Guth法评定溃疡指数.结果:A组、B组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A组、B组血清6-K-PGF1α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病理检查提示A组、B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大鼠应激性模型行预处理可有效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牛栋  侯菲  李士懋 《武警医学》2005,16(6):417-419
 目的研究中药加味升降散对胃黏膜攻击因子、保护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对照吲哚美辛所致胃黏膜急性损伤大鼠,对比加味升降散、丽珠得乐以及模型和空白组在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的差别.结果加味升降散能够降低实验性胃黏膜急性损伤大鼠血浆的TXB2,PAF含量,升高6-keto-PGF1α,EGF的含量.结论加味升降散可通过削弱攻击因子和增强保护因子两个环节发挥细胞保护作用,从而保护胃黏膜免遭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丹参对大鼠烧伤后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参与大鼠烧伤后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烧伤对照组(B)、烧伤治疗组(C)。B组和C组造成2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在伤后2、6、12小时,动态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结果:(1)B、C组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A组,C组与A组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C组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3)B、C组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结论:丹参能减轻大鼠烧伤后细胞损伤;丹参能通过提高SOD降低MDA、ET和NO的生成等途径,减轻烧伤后细胞损伤;有可能减轻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导管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西兰白兔严重冻伤模型的有效性及机制。 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的严重冻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A组:常规溶栓组(t-PA +肝素+罂粟碱);B组:改良溶栓组(t-PA +肝素+罂粟碱+复方丹参注射液);C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各组均于溶栓后24 h进行患肢动脉造影并评估应答,进行血常规、凝血及纤溶活性指标、血栓素B2、6-酮-前列腺F_1α、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每组剩余2只模型行受累肢端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截趾率和得分法进行统计最终截肢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A、B、C组模型的血管造影应答中完全缓解分别为3、0、0例,大部分缓解分别为4、2、0例,轻度缓解分别为2、4、2例,无缓解分别为1、4、8例。各组间模型WBC数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 0.05);RBC、HGB、HC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 0.05);A、B组模型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C组(P值均< 0.05);A、B组模型的PT、APTT显著地长于C组(P值均< 0.05);A、B组模型的FIB显著地低于C组(P值均< 0.05);B组模型的血浆6-酮-前列腺F_1α、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地高于A和C组(P值均< 0.05);B组模型的血浆血栓素B2、丙二醛含量显著地低于A和C组(P值均< 0.05),A、B、C组模型截趾率分别为46.9%、22.5%、85.0%,得分法分别为9.5 ± 2.7、4.3 ± 1.1、21.8 ± 4.2;各组间模型截趾率及得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 0.05)。 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新西兰白兔严重模型的截趾率,可能的机制是复方丹参注射液可纠正严重冻伤后机体的PGI2-TXA2及氧化-抗氧化失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血浆及肺组织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8只体重相近(10~15 kg)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平原伤前组、平原对照组和高原移居组,另外6只高原杂种犬作为高原世居组。平原对照组实验海拔高度为500 m,高原组实验海拔高度为3700 m。实验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 mg/kg)后,用0.44 g钢珠以400 m/s的初速度从右第6肋间射入,造成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各组分别在伤后2、4、6、8、12 h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抽取血标本,伤后12 h取双侧肺组织,检测血和肺组织内的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各组伤后血浆6-keto-PGF1α和TXB2均明显升高,而TXB2和6-keto-PGF1α的比值仅高原移居组在伤后6 h开始有明显升高。各组伤侧肺组织的TXB2/6-keto-PGF1α比值都比平原伤前组明显增高,尤以高原移居组最为明显;但是,健侧肺组织TXB2/6-keto-PGF1α的比值仅高原移居组显著升高,其他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世居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胸部火器伤后,肺组织水肿主要局限在伤侧;而高原移居组在胸部火器伤后早期,不论是伤侧还是健侧肺,均存在发生水肿的风险,在伤后应积极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急性肺损伤(ALI)家兔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急性肺损伤组(B组)和高氧液组(C组),每组15只,B和C组采用撞击致急性肺损伤模型,C组同时给予舒氧康静滴,在0、0.5、1、2、4、6 h行血气分析,6 h后处死动物,测定肺湿/干比(W/D)及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AQP-1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PaO2、SpO2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下降(P〈0.05),肺W/D显著增高(P〈0.05);C组与B组比较,PaO2、SpO2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AQP-1表达增加(P〈0.05),肺W/D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氧液通过调节肺组织AQP-1表达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萍  黄玉萍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393-139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血液高凝的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按心功能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并设一健康人群组(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机制、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凝血机制改善情况:观察组治疗后血栓素B2(TXB2)、6-keto-PGF1α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TXB2、6-keto-PGF1α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TXB2、6-keto-PGF1α与健康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各项数值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差异仍然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2和PaO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有效抑制了血小板聚集,使肺部小血管扩张,改善了急性期患者体内血液高凝状态和避免肺小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抑制血栓形成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和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测定给予蛇床子素10mg/kg、20mg/kg、40mg/kg后血栓湿重和干重,同时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中测定大鼠血清NO含量,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蛇床了素20mg/kg、40mg/kg组可以明显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于重;蛇床子素10mg/kg、20mg/kg、40mg/kg组可以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同时增加血清中NO的含量,降低血浆中TXB2的含量和增加血浆中6-keto—PGF1α的含量。结论蛇床子素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NO的含量,降低血浆中TXB2的含量和TXB2/6-keto—PGF1α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慢性食饵性高脂血症家兔血中6-酮-PGF_(1e)、血栓素B_2(TXB_2)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及回心草对其影响,结果发现:慢性食饵性脂血症家兔血浆6-酮-PGF_(1e)水平明显下降,TXB_2水平明显升高,血清TC、TG水平明显提高、HDL水平明显下降。回心草可显著降低高血脂家兔的TC、TG水平,提高HDL水平,可抑制6-酮-PGF_(1e)水平的降低、TXB_2水平的提高,维持二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观察了内毒素致伤后肺损伤反应以及血浆和肺淋巴液中的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毒素致伤后绵羊出现典型的肺损伤反应。血浆和肺淋巴液中的TXB_2分别较伤前升高24.5倍和30.7倍;6-keto-PGF_(1α)升高10.6倍和15.7倍。肺淋巴液的TXB_2和6-keto-PGF_(1α)分别较血浆中的高68%和75%。表明内毒素致伤后,体内尤其是肺内合成TXA_2和PGI_2增加,在内毒素肺损伤的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