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ET-1水平,其中8例肺心病患者行右心微导管检测肺动脉压。结果COPD患者和肺心病患者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5.24±0.50、5.80±0.66pg/ml,较健康对照组血浆ET-1含量(4.65±0.65pg/ml)明显升高(P值<0.01及0.001);血浆ET-1含量与PaO2呈显著性负相关(COPD组:r值=-0.583,P值<0.01;肺心病组:r值=-0.627,P值<0.001),与PaCO2呈显著性正相关(COPD组:r值=-0.514,P值<0.05;肺心病组:r值=0.593,P值<0.001);ET-1含量与肺动脉收缩压及平均压均存在正相关(r值=0.727及0.681,P值均<0.05)。结论血浆ET-1参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刺激ET-1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1对肺心病心衰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对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PGE1)200μg/d静脉滴注,疗程5天。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F)、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并与对照组(不用PGE1)的3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肺心病心衰患者的EDF、LPO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SOD含量则显著降低(P<0.001)。治疗组病例治疗后EDF、LP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SOD含量则显著升高(P<0.001),症状体征及血气参数显著改善(P<0.01~0.001)。对照组(不用PGE1)病例的EDF、LPO、SOD、血气参数及症状体征,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GE1对肺心病心衰患者确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硝苯地平控释剂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用随机、双盲有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方法,观察了硝苯地平控释片对COPD、肺心病患者[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47.35%±8.10%]的2年疗效。在202例患者中,硝苯地平组102例(20mg/片,每日2次),安慰剂组100例(1片每日2次)。结果二组均衡性检验有可比性。2年随访率分别为94%和89%。硝苯地平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呼吸困难、疲乏、体力活动量等症状好转者明显增多(P<0.05);FEV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恶化不明显(P〈0.05);反映肺血管顺应性的肺阻抗容积图B-Y1改善明显(P<0.05);病死率降低(P=0.051)。但某些心电图右室负荷指标(QRS电轴右偏、P11和RaVR电压)恶化。结论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一安全、方便、具有提高COPD、肺心病患者生命质量,并可能减少病死率的药物,可作为COPD、肺心病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一项辅助治疗,但其不能阻止和逆转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吸氧及尼可刹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对900℃呼吸机进行改装,测定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在呼吸空气时、吸35%氧一小时后及静脉点滴尼可刹米后的口腔阻断压(P0.1)、分钟通气量(VE)、肺泡通气量(VA)、及动脉血气(PaO2、PaCO2)等指标。结果显示,此类患者P0.1显著高于正常人;吸氧后P0.1、VE降低,而VA、PaCO2无明显改变,提示吸氧后P0.1的降低不一定伴有VA的降低和PaCO2的上升。静点尼可刹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_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_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心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抗ET-1作用的治疗,有可能成为肺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皮气管导管短期氧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经皮气管导管供氧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24小时(h)短期氧疗观察,以探讨该法的初步疗效和依从性。对象与方法20例确诊为COPD住院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55mmHg(1mmHg=0.133kPa),随机分为T组和...  相似文献   

8.
老年肺心病红细胞钙泵活性与呼吸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肺心病红细胞钙泵活性与呼吸衰竭的关系冯华松,王琳,唐敏章采用生化方法和原子吸收法检测24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红细胞膜钙泵活性和细胞内Ca ̄(2+)、Mg ̄(2+)浓度,并分析它们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肝硬变患者血氧变化临床分析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氧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肝硬变患者66例,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饱和度(SaO2),其中肝炎后肝硬变62例,酒精性肝硬变1例,血吸虫性肝硬变1例,原因不明肝硬变2例,肝功能ChildA级8例,B级35例,C级23例.选择同期1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肝硬变组平均PaO2为1113kPa±019kPa,SaO2为9722%±015%,正常对照组动脉血PaO2为1313kPa±036kPa,SaO2为9807%±025%,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肝硬变患者PaO2,SaO2降低与门静脉内径,蜘蛛痣有关,与肝功能Child分级,ALT,胆碱酯酶无关,也与胸腔积液无关.结论肝硬变存在低氧血症,发生主要在于肺内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I型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组织细胞的氧合状态及机械通气对其影响。方法利用胃粘膜组织内pH(pHi)技术测定19例COPD所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I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及脱机前后pHi的变化。结果发现机械通气前pHi的三次结果分别为7.18±0.06,7.19±0.04,7.18±0.06,均明显低于7.32;行机械通气后pHi逐渐上升,4天后>7.32;脱机前及脱机后pHi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显示pHi与动脉血pH(pHa)、硅胶囊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相关性(r=0.352和0.421,P均>0.05),提示pHi的测定不受合并高碳酸血症的影响。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I型呼吸衰竭时存在组织氧合不良。pHi的测定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有可能作为指导撤机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能反映较大气道的阻力,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辅助诊断和考核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FEV1/FVC小于70%提示有气道阻塞,FEV1绝对值小于1.0升者其体力活动相对地影响并常有明显的动脉血气改变,为了观察FEV1降低与动脉血氧分压(PaC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O2)的关系,本文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住院病人中肺功能检查FEV1/FVC小于60%,同期作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44例。1资料及方法肺功能测定仪为ChestDiscom21型。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肺心病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作营养治疗的24例肺心病伴营养不良患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营养治疗组PaCO2下降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PaO2上升相似。结论:营养治疗能减轻肺心病患的呼衰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卡托普利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旨在探讨其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排除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和低血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61±13)岁;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2±13)岁。1.2 方法每例于治疗前以美国HDI超9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心搏指数(CI…  相似文献   

14.
自的为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该病患者血浆内皮细胞释放的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进行测定,并观察提供外源性NO对肺心病晚期患者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9例老年COPD肺心病晚期患者血浆NO的含量与ACE活性,另有12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并应用右心导管技术观察了吸入40×10-6NO20分钟对晚期肺心病患者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与ACE活性显著降低;吸入NO后,血浆NO代谢产物显著增加的同时,肺动脉平均压(PAPm)从4.1±0.7kPa(1kPa=7.5mmHg)降为3.3±0.5kPa(P值<0.01),肺血管阻力及其指数显著降低,输氧量(DO2)、心输出量(CO)增加,右室作功降低。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降低(37.3%)。结论老年慢性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缺乏,其肺血管内皮可能存在一定的损伤,外源性补充NO可显著改善肺循环,增加输氧量,而副作用很少,对老年肺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夜间氧疗及加用持续正压通气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用脉搏氧饱和度仪对58例患者进行监测描记,并作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明,白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基础脉搏氧饱和度(SpO2)与夜间平均脉搏氧饱和度(MSpO2)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r=0.702,r=0.613,r=0.605,P值均<0.01),与夜间呼吸空气时比较,37例患者夜间氧疗效果良好,夜间平均SpO2、平均最低SpO2(mSpO2)升高(P<0.01),氧降累计时间百分比(CTNOD%)降低(P<0.01)。其余21例患者疗效不佳,改用夜间氧疗加持续正压通气(BiPAP)后效果极好,夜间MSpO2、mSpO2与CTNOD%三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睡后PaO2升高(P<0.01),PaCO2降低(P<0.01)。证实夜间氧疗能纠正多数COPD患者的夜间低氧血症,对疗效不良者加用无创持续正压通气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Han F  Chen E  Wei H  Ding D  He Q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66-469
目的 观察肥胖通气低下综合征患者呼吸中枢反应性的改变与二氧化碳(CO2)潴留的相关作用。方法 测定了5例白天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mmHg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呼吸中枢柢氧反应性(△P0.1/△SaO2w、△Ve/△SaO2)及高CO2反应性(△P0.1/△PaCO2、△Ve/△PaCO2),并选择5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呼吸暂停病程及睡眠呼吸率乱指数(AHI)相近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浆内皮素-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ET-1水平,其中8例肺心病患者行右心微导管检测肺动脉压。COPD患者和肺心病患者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5.24±0.50、5.80±0.66pg/ml,较健康对照组血浆ET-1含量明显升高(P值〈0.01及0.001),血浆ET-1含量与PaO2呈显著性负相关组,r值=-0.5  相似文献   

18.
高原肺心病患者日间动脉氧分压>6.7kPa伴和不伴夜间减氧饱和与生存的关系杨生岳冯恩志张志强索玉梅董红梅高玲赵宁伟为探讨高原慢性肺心病(HACCP)夜间减氧饱和(NOD)与生存的关系,对海拔2260~3200m地区46例日间动脉氧分压(PaO2)>6...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5健康老年人和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痢疾(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显示: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ET-1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ET-1则明显增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健康组与COPD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于缓解期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  相似文献   

20.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氧疗的再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氧疗的再评价刘昌起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致病的关键是低氧血症CO2潴留对呼吸的影响决定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升时引起H+水平变化,故PaCO2虽高但pH正常且无低氧血症者常无症状,不需治疗[1]。1977年Si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