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剂学》教学应引入病案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鸣  金晓东 《国医论坛》2005,20(6):46-47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在《方剂学》的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多是从方名、组成、功效、方解进行讲解,其教学模式简单,方法呆板,内容枯燥,学生颇多微词。故此,如何改变《方剂学》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本学科教师研究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尝试在《方剂学》的教学中结合病案讨论(即以证引方、以方论证)进行讲解,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通过对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原因、合理性、可行性、具体内容、教学体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并结合某高校2011级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剂学》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对病案分析法在《方剂学》中的应用进行评估.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学生对《方剂学》学习满意度、兴趣度及期末成绩较中药学学生均具有显著差异.同时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学生通过运用病案分析法可以提高组方记忆、掌握组方原理、进行组方差别比较并能同临床应用相结合,《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病案分析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结论:病案分析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讲授《方剂学》课程的必要教学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论方剂教学中的方证对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学是中医理论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是辨证论治中理、法、方、药链节中很重要的环节。笔者从事方剂教学多年,一直在探索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方剂教学的主要内容除了总论部分外,具体到教授每首方时,离不开方的组成(包括用量、服法等)、功用、主治证、方义、临床应用等。但是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方剂学的精髓教授给学生,很值得探讨。笔者经常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学生背诵了要求掌握的方剂的汤头歌诀,是否能真正灵活应用这些方?(2)教材所选方剂200多首,相对于中医浩瀚的方剂著作来说无疑是沧海一粟,更何况临床各科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陈应娟 《中医教育》2010,29(2):70-72
根据中专职业技术学生的特点,提出在加强师资培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优化方剂学基础方的重点与难点,及运用中的经验与技术等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病案讨论,鼓励学生自行开处方,完善师带徒等教学模式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临床应用、研究意识,从而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临床病案讲座是临床基础学科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建立学生临床辨证思维,加强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学等基础知识的联系,并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有重要作用。若能将当今教育界广泛应用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引入到中医案例教学中,将有助于提高教  相似文献   

6.
《方剂学》是从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涵括方剂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等内容。它与前期的中医基础课一脉相承.与后期的中医临床课也密切相关,起着桥梁作用。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搞好《方剂学》教学.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知识,学会遣药组方及临证技能具有深远意义.下面就中医学专业《方剂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略加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方剂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旭光 《中医教育》2005,24(1):67-68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也是中医药院校医疗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学科与中医基础和临床各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学科的重要性就决定了方剂学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方剂学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来方剂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方剂学》是中医学四大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医基础向临床过渡的一门桥梁学科,其地位极其重要。本文通过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本教学法实践需要把握的原则,并通过此教学方法的实践,有助于学生正确辨证选方,加减变化,锻造了临证选方的能力;也丰富了《方剂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和临床学科问的一门桥梁课。如何在一定时间内使学生了解方剂的内容,培养学生根据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分析、运用方剂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是方剂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心得,认为要上好本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就应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方剂学研究内容之一的药物配伍既是<方剂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对配伍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方剂学的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到学生下一阶段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因此,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深入浅出地讲好方剂的配伍,对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剂学>是阐明并研究方剂的基本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学中,<方剂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又与临床各科紧密相连,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因此,方剂学教学质量关乎着中医院校毕业学生的临床水平和能力,也与学生就业、个人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在<方剂学>课程教学中,结合后期临床课程教学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深切体会到方剂学在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基于此,在教学中构建了<方剂学>模块化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张翼宙 《中医教育》2009,28(2):46-47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这是因为它最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特色;它还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有“内科不精,外科不明”之说。由此可见,中医内科学在临床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学科为基础,并对上述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临床学科,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书本知识到临床辨证有很大的距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反映临床见了病人不知选用何种辨证方法,怎样立法选方.据此,我们在2001级七年制班开展了与教学同步的病案讨论课.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光明中医》2011,26(4):839-840
在《方剂学》教学中,针对性地应用病案教学法,充分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活跃了教学气氛,变呆板单一的传统讲授为教学双方积极投入的参与讨论式讲授,使学生在模拟临床过程中加深了对方剂的学习和正确处方的能力,有利于《方剂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方药运用技能是制约临床中医诊治水平提高的瓶颈之一,也是方剂学教学中的难点。方剂最初可能是临床医家有效案例的直接记载,将临床病案引入方剂学教学,不仅符合学科特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提高临证方药应用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方剂学教学无疑是最适宜开展案例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段序贯式教学模式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中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课堂讲授方法与三段序贯式教学模式(课堂讲授课→PBL讨论课→病案答疑课)进行方剂学教学,对课堂状态、学生参与程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题回答正确率以及期末成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到96.43%,观察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段序贯式教学模式使方剂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方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理、法、方、药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各科的桥梁与纽带~([1])。开设方剂学的教学目的是希望通过这门学科学习,使学生掌握一百四十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通过对方剂理、法、方、药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保证能够掌握方剂的功效及药物组成,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在教导学生学习《方剂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任小宁  郭晓黎 《光明中医》2015,30(2):420-421
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方剂学教学改革中显示出稳定而积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以临床病案作为教学材料,既符合该课程本身的桥梁学科的特点,又跟中医临床医疗应用相适应,也与高职院校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主旨相一致,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极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