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韶关市2000~2004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韶关市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韶关市2000~2004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韶关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21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7.78/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83.48%,未分型肝炎和甲型肝炎分别占9.79%和4.19%,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占2.18%和0.36%;甲肝发病以3~6月为季节高峰,乙肝以5~8月为季节高峰,发病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9.5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5∶1;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2.92%和16.52%。结论韶关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采取以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5~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趋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98/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广东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对1991-200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广东地区1991-2000年平均发病率为53.06/10万。2000年发病率为47.38/10万,比1991年的71.93/10万下降了34.13%;乙型肝炎病毒例占2000年肝炎总病例的74.4%。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年龄高峰为20-35岁人群。3-5月为发病高峰季节。自1991年以来甲肝病例数逐年下降而乙肝病例数逐年上升,从1991至2000年乙肝构成比上升2.33倍,发病率上升53.35%。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降低了儿童肝炎发病率;但青壮年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在成人和青少年中尤其从事社会性和服务性职业人群中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彭阳县2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0-2009年彭阳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1990-2009年彭阳县甲肝发病率虽上下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每3~5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发病高峰逐渐由冬季高峰月为主向秋季高峰月为主前移;发病率较高的乡镇以地理、经济、交通条件较好的南部乡镇为主;发病年龄构成以5~19岁各年龄组为主,平均占56.87%,呈5~19岁组发病逐年上升,0~4岁和≥2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逐年下降趋势,即单峰型发病年龄高峰更加突起,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2,P<0.01);发病职业构成比前5位是学生(45.39%)、农民(33.49%)、散居儿童(12.43%)、干部职员(2.37%)、幼托儿童(1.58%),呈学生发病逐年上升,其他人群发病下降趋势.结论 甲型病毒性肝炎在彭阳县每年都居病毒性肝炎发病数首位,已成为危害当地人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传染源及暴露因素持续存在、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接种率低、疫情报告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增强是发病率上升主要原因.今后要加强以学校为主的甲肝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以及提高HepA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江油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油市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江油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9 380例.总发病率213.2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差异(x2=1 700.34,P<0.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8 838例),占94.22%;季节以6~8月发病较高,占48.30%(4 052/9 380);发病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83岁,以青壮年(15~59岁)为主(7 833例),占83.51%;职业以农民为主(5 145例),占54.85%;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86:1.[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等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甲肝、乙肝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衢州市2001年-201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全市甲肝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衢州市14年中甲肝疫情的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甲肝发病率为0.52/10万~6.99/10万,甲肝疫苗纳入免费接种前后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81/10万和1.0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入免费接种前,季节分布明显,发病高峰在3月-5月和8月;纳入免费接种后,季节分布不明显。龙游县和江山市甲肝发病率较高,衢江区最低。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94%;发病年龄以30岁~49岁青壮年为主,占43.24%;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衢州市甲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加强以甲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1990~2004年淮安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淮安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0~2004年甲肝疫情资料。结果:甲肝发病率及占肝炎的构成比从1993年起逐年下降,1990~1993年甲肝发病呈春、秋季节性高峰现象,1994~2004年季节发病高峰不明显。甲肝发病高峰年龄为5~10岁和25~30岁年龄组,且大年龄组发病比重增加。结论:淮安市开展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导措施的甲肝压高峰工作,有效控制了甲肝流行。今后肝炎防治对策要继续以甲肝疫苗接种为主,巩固甲肝防制成果;对小年龄组儿童实施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抓好青壮年等大年龄组人群的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烟台市市区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为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 2 0 0 1年市区肝炎病例疫情报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2 0 0 1年报告病毒性肝炎 1 369例 ,占报告传染病病人总数的68.0 8% ;甲肝占肝炎总数的 46.97% ,发病高峰在 4~ 6月 ,2 0~ 2 9岁占 46.1 9% ;82 1例住院肝炎病人中 ,甲肝占57.0 0 %。 [结论 ]应以青壮年、流动人口为病毒性肝炎预防工作的重点人群 ,加强以甲肝疫苗与乙肝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进一步降低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扬中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扬中市2004年~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探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2009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通过发病率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6年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中甲型、乙型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均<0.05),APC分别为-61.90%、-61.86%和-57.22%。病毒性肝炎以30~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60.77%),男、女性别比为2.75∶1,各型肝炎均以农民和工人发病为主(74.26%),存在季节和地区分布差异。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同时戊肝已成为扬中市重点预防控制传染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摸清部队人群病毒性肝炎与甲型肝炎实际发病水平及流行病学特征 ,为部队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某部为观察对象 ,收集病毒性肝炎相关资料 ,采集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 [结果 ] 1 993~ 2 0 0 0年某部肝炎发病率为 0 81‰ ;甲型肝炎发病率为 0 1 9‰ ,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肝炎病例中甲肝占 36 36 %~ 7 69%。干部肝炎发病率 (1 63‰ )明显高于战士 (0 90‰ ) ,而战士甲肝发病率 (0 2 1‰ )高于干部(0 1 8‰ )。肝炎疫情以散发形式为主 ,肝炎与甲肝 2~ 4月发病数分别占全年的 51 54 %和 51 85 %。甲肝疫苗接种后36个月接种组抗 HAV阳性率仍高于未接种组。 [结论 ]肝炎严重危害部队人群的健康 ,应针对易感者进行甲肝疫苗接种 ,以进一步降低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清部队人群病毒性肝炎与甲型肝炎实际发病水平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某部为观察对象,收集病毒性肝炎相关资料,采集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结果]1993-2000年苛部肝炎发病率为0.81‰,甲型肝炎发病率为0.19‰,呈逐年下降趋势,在肝炎病例中甲肝占36.36%-7.69%,干部肝炎发病率(1.63‰)明显高于战士(0.90‰),而战士甲肝发病率(0.21‰)高于干部(0.18‰),肝炎疫情以散发形式为主,肝烟炎甲肝2-4月发病数分别占全年的51.54%和51.85%。甲肝疫苗接种后36个月接种组抗-HAV阳性率仍高于未接种组。[结论]肝炎严重危害部队人群的健康,应针对易感者进行甲肝疫苗接种,以进一步降低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扬中市2004-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探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2009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通过发病率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6年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中甲型、乙型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均有P〈0.05),APC分别为-61.902%、-61.864%和-57.216%。病毒性肝炎以30~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60.77%),男、女性别比为2.75∶1,各型肝炎均以农民和工人发病为主(74.26%),存在季节和地区分布差异。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同时戊肝已成为扬中市重点预防控制传染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98-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顺义区1998-2008年间2 61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998-2008年间累计报告2 615例,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37.3%。年平均发病率为37.16/10万,死亡26例,年均死亡率为0.36/10万,病死率为0.99%。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总体发病趋势呈逐年下降。发病率最高峰在1999年,为127.92/10万,以后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和戊肝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肝无论发病率还是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型肝炎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份。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最多的是仁和镇、其次是南彩。乙肝、丙肝及肝炎总发病率城市地区高于其他乡镇地区。20~4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其次为农民、工人。甲肝以学生为主,乙肝学生发病减少,而农民、工人、干部的比重明显增加。结论通过在人群中广...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近10年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杜建伟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35-1236
目的 研究海南省近 10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及疫情专题调查报告 ,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 近 10年来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波动在 4 3 4 1/ 10万~ 6 6 92 / 10万之间 ,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 ,于 1993~ 1994年和 1998~ 1999年出现两个流行高峰 ;以乙肝病例最多 ,占 5 3 6 4 % ,发病逐年上升 ;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 ,性别比为 2 4∶1,3~ 8岁组为发病高峰 ,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 ,占 2 3 5 5 % ;全年肝炎病例分布较为均匀 ,而甲肝和丙肝呈现 3~ 8月发病较多 ,分别占5 8 6 3%和 6 0 5 5 % ;沿海地区发病显著高于内陆 ,发病率分别为 6 3 4 1/ 10万和 32 0 6 / 10万。结论 海南省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 ,未来预防工作应以沿海地区和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15.
2004-2009年泉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4-2009年泉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甲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泉州市甲肝累计报告1 0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8/10万,疫情平稳,病例高度散发。分年份分地区统计,鲤城、石狮、晋江和南安各年份均处于全市较高的发病水平,泉港、惠安、安溪、德化则位于较低的发病水平;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季节高峰;发病均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62.39%,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低;职业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泉州市甲肝防控的重点人群为20~49岁的农民、工人和民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油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油市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江油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9 380例,发病率213.2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8 838例),占94.22%;季节以6~8月发病较高,占48.30%(4 052/9 380);发病年龄为10个月至83岁,以青壮年(15~39岁)为主(7 833例),占83.51%;职业以农民为主(5 145例),占54.85%。[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 2007-2011年福州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78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1.44/10万,以乙肝最多,占83.88%。甲肝、乙肝发病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丙肝、戊肝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甲肝无明显的季节性,乙肝、丙肝、戊肝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为连江县、永泰县、仓山区,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09,P=0.0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67.203,P=0.001)。不同年龄组的乙、丙、戊型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743、15.052、18.582,P=0.000、0.020、0.005),乙肝为20~岁年龄组高发,丙肝为30~岁年龄组高发,戊肝为60~岁年龄组高发。发病以家务待业及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发病情况,为制定甲肝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甲肝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甲肝平均发病率为6.05/10万。发病以散发为主,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55~59岁、50~54岁和65~69岁为主,分别占病例报告总人数的10.27%、9.59%和9.51%。发病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为多,占报告病例的28.23%、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占27.55%。男性发病率(4.94/10万)低于女性发病率(7.20/10万)(P<0.01);全市10个区(县)都有病例发生,发病率居全市前三位的分别是迎泽区(8.57/10万)、小店区(7.48/10万)和杏花岭区(7.35/10万)(P<0.01)。结论 山西省太原市甲肝发病以散发为主,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50~65岁为主,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女性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宜兴市2005-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毒性肝炎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2年宜兴市病毒性肝炎呈现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41.32/10万,存在季节聚集性;以乙肝最多,占61.38%;甲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丙肝呈上升趋势,戊肝散发;发病年龄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为2.28∶1;农民与工人发病最多。结论宜兴市病毒性肝炎防治应以控制血源性传播肝炎为主,重点加强对乙肝的预防控制,加大重点人群的宣教及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同安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同安区1992~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2003年肝炎平均年发病率为76.99/10万;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1996年始有所上升,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甲肝高发年龄为0~9岁,乙肝为20~29岁,其他型肝炎为50~59岁.[结论]同安区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