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晚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年Hombach等第一个报道用体表信号平均技术记录到延迟电位的改变以来,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的研究日趋广泛深入,目前已肯定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ing Electrocardiogram,SAECG)记录VLP在预测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室速或心脏卒死中有重要价值。随着R波触发型信号平均心电图机在诊断VLP中的应用,有人用这种心电图机,经过调整滤波频率、滤波方式及叠加次数等,检查心房晚电位(Artial Late Potential,ALP),取得了有意义的资料。近年来,Fukanami等首次用P波触发型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ALP,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者开发了一种以P波触发的心房信号平均系统用于检出心房晚电位(ALP),它克服了常规R波触发系统在信号平均过程中受房性异位搏动的影响和PQ间期变化等实际问题而能在窦性心律时检查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扑动。本文对4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组,其中2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和50例对照组(其中14例有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检查分析。全部记录系在屏蔽室内进行,模拟X、Y、Z导联分别相当于  相似文献   

3.
52例心房晚电位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晚电位测试对于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的临床关联。方法 以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心房晚电位(滤波后的P波时限、P波终末20ms、30ms、40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的滤波后P波时限为(137.52±2.92)ms,对照组为(113.05±1.20)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阵发性房颤组的P波终末20ms电压均方根值为(2.65±0.25)μV,对照组为(3.72±0.19)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阵发性房颤组的P波终末30ms电压均方根值为(3.69±0.32)μV,对照组为(4.71±0.28)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 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房颇的1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晚电位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价值。方法:以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55例老年人(正常组),35例有单发房性早搏者(房早组)及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的心房晚电位(包括滤波后P波时限,P波终末20 ms、30 ms、40 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滤波后P波时限:较之正常组与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延长(P<0.01),正常组与房早组无显著差异(P>0.05)。P波终末20 ms电压均方根值:正常组为(5.89±2.07)μV,房早组为(5.03±2.04)μV,房颤组为(3.96±1.80)μV,较之正常组与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降低(P<0.01,P<0.05),正常组与房早组无显著差异(P>0.05);P波终末30 ms电压均方根值:较之正常组、房早组,房颤组的显著降低(P<0.01.P<0.05).房早组亦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波触发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肌局部延迟除极引起的电活动,是心室肌损伤性碎裂电位在体表的反映。通过仪器记录到QRS波之后这种高频(约100HZ)、低幅(<20—25UV)波,且持续时间长(>10ms)的碎裂波,称为心室晚电位(VLP)。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m SA-ECG)已较成功地用于检测心室晚电位,临床作为筛选室性心律失常和预测心性猝死的一种无创手段。由于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tation P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Paf 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使患者全身栓塞发生率5倍于无 Paf 的患者。因此,近年来国外学者也试图用 SA-ECG 技术测量心房终未电位的低幅信号,以便在窦性心律时检出Paf 患者。1988年,Engel 等首次报告测量26例 Paf 和阵发性房扑患者的 SA-ECGP 波晚电位,与正常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以为 SA-ECG 不具备检出 Paf 和阵发房扑患者的功能。1990年,Schrem 等亦有类似报道。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使用 R 波触发方式。在 R 波触发方式下,心电信号叠加以 QRS 综合波起点或最大斜率处作为参照时间,逐点叠加波形,适用于检测心室晚  相似文献   

7.
潘其兴 《山东医药》1989,29(10):48-50
近年使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方法,发现某些病人在心脏舒张期内,通常在QRS综合波终末40ms和/或在S-T段开始150ms之内有碎裂电活动,即所谓心室晚电位(VLP),也叫延迟电位。VLP是预示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敏感的异常电活动指标。1981年Simso等确认,VLP是临床上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病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的一种方法。此后,欧美国家相继开展了VLP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910951 信号平均系统用于心室晚电位的研究/蒋文平…∥中华内科杂志,-1990,29(11).-649~652 93例不同病因的心脏病患者和20条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犬,在冠脉结轧后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确定的心室晚电位(VLP)只及实时梗塞区标测的VLP的半数,但体表SA-ECG异常者能真实地反映心室延迟激动。由自制信号平均心电记录仪或美  相似文献   

9.
心室晚电位(VLP)为局部心室肌延迟除极所产生的低振幅高频率电位,一般用体表心电信号叠加平均技术来记录,绝大多数发现于心肌梗塞时。其病理基础为梗塞区的缺血、坏死、纤维化病灶与岛状存活心肌混杂相间,致使激动在此区域的传导速度不均匀,有延迟或传导阻滞,因而此局部心肌的除极波落在QRS波主体之后。在心内膜或心外膜可直接记录到舒张期碎裂电位,即相当于体表记录到的晚电位。由于局部心肌激动延迟和单向传导阻滞易于发生折返性心动过速,故VLP的出现可提示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此点已由国内外学者的实验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心室晚电位(VLP)为心肌延迟除极的碎裂电位,我院利用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测VLP,以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1995至1997年间阳性者80例及同期所做的心电图(ECG)、心向量图(VCG)、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分析。旨在对VLP阳性者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常成人体表心室晚电位200例分析(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技术检测体表心室晚电位(VLP)已有10余年历史,VLP与心室内折返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基本得到肯定.然而,VLP阳性诊断标准尚没有统一,各家报道的数据有较大差异.为此,我们对200例正常成人作了体表VLP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是出现在QRS波群终末部、ST段内,以高频、低振幅为特征,有一定方向性的碎裂电活动。这种电信号一般在几十微伏以下,频率在20~120Hz范围,常规心电图无法捕捉,需要通过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ph)检测[1]。1VLP记录技术1.1记录方法直接记录法: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将电极置于心外膜,直接记录或使用导管法于心内膜描记。优点是实时每搏记录,可靠性高。但只能用于少数患者,且受条件限制,难以普及。较常用的是体表记录,分空间叠加和时间叠加两种。时间叠加又分时域分析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检测心房晚电位(ALP)的临床价值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3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PAF患者为治疗组,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6个月观察AL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美国GE MarquetMAC5000型多功能心电图机记录对照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前后P波滤波后P波时限(Ad),P波终末20ms(Lp20)、30ms(Lp30)、40ms(Lp40)的电压均方根值。结果:治疗组A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Lp20、Lp30、Lp40显著低于对照组Lp20、Lp30、Lp40,P<0.01。经过缬沙坦每天80~160mg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ALP下降、Lp20、Lp30、Lp40均上升,P<0.05或0.01。治疗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一个可靠指标之一,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影响阵发性房颤患者的ALP,可能有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室晚电位(VLP)虽巳受到极大重视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其中有:(1)VLP检出方法的标准化问题;(2)VLP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性问题;(3)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检测VL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问题等,均须在实验中解决,并在实验中探讨VLP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泛应用心室晚电位(VLP)预测危重心律失常,若能将Holter信息与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相结合,在不同的体位、状态和时间检测发生心肌缺血时或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时的VLP,可能对高危VA的研究更有裨益。目前,动态心电图磁带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前瞻性地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及动态心电图随访观察。旨在探讨A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自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86例心肌梗塞患者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结果显示心肌梗塞患者VLP阳性率为52.3%,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较正常人下降;VLP阳性组与VLP阴性组心脏舒张功能有明显差别,左室舒张功能参数(A/E比率)与VLP各指标(QRS_T、D_(4O)、V_(4O))之间有明显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美国ART公司的EPX1200型12导心电自动分析及晚电位记录系统,测定60例正常人和113例心血管病人的心室晚电位,提出其阳性诊断标准至少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1)滤波QRS复合波总的耐限(FQRSd)≥120ms;(2)FQRS终末40ms处平均电压的平方根(RMS_(40))<25μV;(3)从QRS逆向至低振幅40μV开始处经历的时限(LPd)>39ms。并认为VLP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心肌缺血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而与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9.
心室晚电位(VLP)表现心肌内传导延缓的电生理特征。有束支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时,VLP通常被掩蔽而不能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上辨认,有的学者认为时域分析(TDA)不适用于有束支阻滞者。但有的试图改变异常标准来识别VLP,而频时标测(STM)可适用于有束支阻滞者。本文对束支阻滞者同时以TDA和STM检测SAECG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玮  瞿彪 《心电学杂志》1992,11(3):147-149
用体表叠加平均心电图(SAECG)记录分析系统对115例正常人和116例冠心病心肌梗塞(MI)患者作SAECG 记录并进行心室晚电位(VLP)及频谱分析,发现 MI 患者 VLP 阳性率为37.30%;正常人 SAECG 频谱的高频成份(20—150Hz)明显低于 MI 患者(P<0.01),低频成份(0—20Hz)明显高于 MI 患者(P<0.01)。提示 MI 患者可能发生 VLP,其频率结构中高频成份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