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78-2679
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各40例,应用高频超声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股动脉中膜厚度以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查,对所有患者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肱动脉内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反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反应(NMD)进行评定。结果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FMD、N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病发存在紧密关联,利用超声检查可及时发现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肱动脉血管舒张反应,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雯  郭进 《临床荟萃》2004,19(15):851-85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老年冠心病组,24例无冠心病老年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及斑块,螺旋CT检测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冠脉总钙化积分(TCS).结果冠心病组的FMD、NID低于对照组(P<0.001), D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c、CS及T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多发性硬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IMTc与CS、TCS呈正相关(P<0.01),IMTc、CS、TCS与FMD、NID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钙化.肱动脉舒张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测定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5(非洛地平治疗组)和B组n=35(福辛普利治疗组),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为C组n=30(对照组)。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ouse积分。对A、B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及2年后复查血压和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内中膜增厚(P<0.01)。非洛地平组与福辛普利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面作用相同(P>0.05),但非洛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结论非洛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还有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5(非洛地平治疗组)和B组n=35(福辛普利治疗组),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为C组n=30(对照组)。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mouse积分。对A、B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及2年后复查血压和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C组比较,A组与B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内中膜增厚(P〈0.01)。非洛地平组与福辛普利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面作用相同(P〉0.05),但非洛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结论 非洛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还有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四项常用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超声测量200例正常成人不同年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内中膜背向散射积分(IBS)、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物理参数(僵硬度、扩张性、顺应性),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IBS与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IBS与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颈动脉扩张性及顺应性呈负相关。结论临床联合应用该四项指标能够为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客观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20例患者行颈动脉IMT测量及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斑块的发生率并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组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3.22%,特异性为70.51%,阳性预测值为70.51%,阴性预测值为93.22%.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及具有冠心病高危险因素人群临床检查中,超声对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检测,能够成为研究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P组,n=50)和安慰剂组(C组,n=50);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血压正常对照组(N组,n=50),应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减少,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探讨其血管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IMT(1.03±0.04mm)较正常对照组(0.77±0.03mm)明显增厚(P<0.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2.92±2.6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01,r=-0.41,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内皮功能的紊乱引起血管壁重构、肥厚、斑块形成.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功能粥样硬化的产生并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粥样硬化斑块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非洛地平治疗组和吲达帕胺治疗组 (各 40例 ) ,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n =40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rouse积分及心脏超声。对非洛地平组、吲达帕胺组分别在治疗 3个月、1a后复查血压和心脏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非洛地平组和吲达帕胺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P <0 0 5 ) ,并出现左室肥厚。非洛地平组与吲达帕胺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逆转左室肥厚方面作用相同 (P >0 0 5 ) ,但非洛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作用优于吲达帕胺组 (P <0 0 5 )。结论 :非洛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 ,还能逆转心脏和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超声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MS)及正常对照组20例。MS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组,Ⅰ组(无斑块)23例,Ⅱ组(有斑块)19例。应用Celermajer的方法,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及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MS组与对照组之间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S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MS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MS无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血糖、体质指数均呈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颈动脉斑块组非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亦有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弹性参数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健康对照组各30例,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肱动脉袖带加压检测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Ep、β、PWVβ均较对照组增高,AC、FMD减低(P〈0.01);所有受试者、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的FMD分别与Ep、β、PWVβ呈负相关,与AC呈正相关,与AI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弹性各参数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呈高度相关,提示回声跟踪技术能早期、定量反映冠心病患者血管的改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肱动脉舒张功能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观察老年冠心病组30例、老年健康组27例及非老年健康组12例的IMTc、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D)的变化。结果老年冠心病组的IMTc显著高于老年健康组及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冠心病组的FMD、NID均显著低于老年健康组和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健康组的FMD显著低于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IMTc呈正相关(r=0.38,P<0.01),与FMD和NID呈负相关(分别为r=-0.70和-0.53,均为P<0.01);IMTc与FMD和NID呈负相关(分别为r=-0.64和-0.50,均为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IMTc、FMD等无创指标与老年冠心病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能否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1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量每位患者的肱动脉FMD和颈动脉IMT,随访24个月,观察150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者与未发生者肱动脉FMD和颈动脉IMT的差别。结果150例患者中有21例在24个月的随访时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的肱动脉FMD较发生心血管事件者低,颈动脉IMT在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和发生心血管事件者中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肱动脉FMD可以帮助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9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颈动脉,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心脏梗死病组伴有明显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异常。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全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均大于4。颈动脉管腔狭窄大于50%者占二分之一,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颈动脉管腔狭窄无一例大于50%。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8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86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8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对冠心病组不同支病变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33.75%,P〈0.01)。②两组颈动脉斑块以软斑最多见,冠心病组软斑占37.12%,扁平斑占16.59%,混合斑占25.76%,硬斑块占20.53%;对照组软斑占34.09%,扁平斑占22.73%,混合斑占25.00%,硬斑占18.18%。③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超声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59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1例)及对照组(5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入选者EPCs水平,并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其肱动脉FMD。冠心病组依据SYNTAX积分进一步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亚组,比较高危、中危、低危三组之间EPCs数量及FMD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EPCs数量显著减少,肱动脉FMD亦明显减低(P<0.05),循环血EPCs数量与肱动脉FMD呈显著正相关趋势(r=0.41,P<0.01)。各亚组之间,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EPCs数量水平及FM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比较,EPCs数量水平及FM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PCs数量及FMD均与冠状动脉造影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381,P<0.01;r=-0.31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较健康人群显著减少,血管内皮功能显著低下,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时晓迟  关欣  张玉兰  赵炳让 《临床荟萃》2003,18(17):972-974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肱动脉直径和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45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肱动脉直径和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直径的变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患者22例,非冠心病组患者23例,分别比较结果。结果 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休息时肱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M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超声测量肱动脉直径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检测和物理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物理性状参数值。方法 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81例冠心病患者和 3 2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径、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合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计算颈总动脉的硬化指数、动脉可扩张度、动脉顺应性、血管壁周向扩张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管径增宽 (0 .0 5 >P >0 .0 1) ,IMT明显增厚 (P <0 .0 1) ,血流速度下降 (0 .0 5 >P >0 .0 1或P <0 .0 1) ,斑块探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0 .49%vs 9.3 8% ) ,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 ,动脉可扩展度、顺应性和血管壁周向扩张率明显降低。结论  2D CDUS可清楚显示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动脉物理性状参数值能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