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咪达唑仑急诊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我们用眯达唑仑或加用芬太尼诱导急诊经鼻气管插管,并就其对血压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术是目前临床抢救常用的技术之一,在紧急情况下,应用气管插管(经口或经鼻)可在3~5 min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纠正缺氧保证临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使用托咪酯或异丙酚麻醉诱导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OSA患者30例,随机分成依托咪酯o.2mg/kg(E组)和异丙酚2mg/kg(P组)麻醉诱导两组。利多卡因行鼻至气管上段表面麻醉,静脉推注2μg/kg芬太尼和依托咪酯或异丙酚,意识消失后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查动脉血气及测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脑双频指数(BIS)、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同时记录患者意识消失、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达到最低BIS值的时间及动脉血气乳酸(LAC)值。【结果】两组皆完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血压、心率、意识消失时间、最低BIS值、LAC值及PETCO2值差异无显著性,E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达到最低BIS值时间[(47.1±11.4)s,(33.8±9.6)s]显著短于P组[(89.8±17.5)S,(61.7±16.3)s(P〈0.01)]。【结论】两组皆完成OSA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但使用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呼吸恢复时间显著快于畀丙酚,故在OSA患者麻醉诱导时使用依托咪酯比异丙酚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面颈部烧伤患者因创面大量渗出、结痂等原因,常使面颈部组织肿胀、张VI程度及颈部活动受限,且在全麻诱导时面罩加压吸氧及托下颌时易损伤痂皮,故我们多采用清醒气管内插管法。但单纯咽喉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后插管,患者多因紧张和恐惧而致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插管过程中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极易诱发恶心、呕吐及呛咳等反应,偶尔患者因痛苦难忍而拒绝接受插管。我们对面颈部烧伤的患者采用咽喉气管充分表麻后静注咪唑安定、异丙酚,使患者入睡,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清醒急诊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实施的清醒急诊患者气管插管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59),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分别应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比较两组插管即刻生命体征及插管后连接呼吸机前血气分析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使用咪达唑仑对清醒急诊患者行气管插管能较好地维持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全麻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男52例,女8例,年龄18—52岁,体重52~75kg,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镇静组(Ⅰ组)30例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30例。静注芬太尼2彬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然后以6mg,/(kg·h)速率持续榆注异丙酚,3~5min后经鼻行盲探气管插管,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I)、气管插管后5min(T2),记录SBP、DBP、MAP、HR、RR,计算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观察诱导过程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时Ⅱ组患者SBP、DBP、MAP、HR、RR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Ⅰ组上述指标略降低,与T0比较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气管插管完成时闻较快(P〈0.05),但呼吸暂停时间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2mg/kg复合芬太尼2ug/kg麻醉诱导,然后输注异丙酚6mg/(kg·h)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麻醉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急诊危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n=41)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n =40)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入,之后MF组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1 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插管前和插管后10 min、插管后60 min的SBP、DBP、MAP、HR的变化,以插管后10 min为观察点,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组和MF组血压均有下降,SBP、DBP、MAP插管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插管后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两组HR均有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F组P<0.01,MK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幅度以MF组SBP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下降幅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 min MF组有17例低血压,MK组有8例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MF组为41.46%,MK组为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ICU天数及28 d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氯胺酮镇静可降低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胺酮能否降低咪达唑仑诱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诊危重呼吸衰竭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入,然后MF组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O.5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用药前和插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药物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P〈0.01)。低血压发生率MF组为51.7%,MK组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5,P=-0.01)。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应用氯胺酮可减少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对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复合硫喷妥钠组(L+T组)、异丙酚组(P组)和利多卡因复合异丙酚组(L+P组)各12例。L+T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硫喷妥钠4mg/kg;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L+P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及异丙酚2mg/kg。结果在气管插管即刻,L+T、P组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较诱导前明显增高,L+P组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略有增高但明显低于L+T组和P组。结论利多卡因与异丙酚联合应用,较利多卡因复合硫喷妥钠或异丙酚单独使用能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在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时,常用面罩加压供氧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有部分患者,由于下颌托起困难、口唇开启受限、舌根后坠、和术前留置的鼻胃管、气管导管、小下颌等因素,致使面罩弥盖不严或通气时阻力增大,因无通气时间延长,而可能引发缺氧性并发症。本文采用气管插入鼻腔后,在肌肉松弛下直接连接麻醉机,人工加压通气,较好的克服了面罩加压通气时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咪达唑仑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醒气管插管作为困难插管常用的方法安全有效,但该方法患者较痛苦,可能会遗留下非常不愉快的回忆甚至对再次插管或手术的恐惧。本文旨存利用咪达矬仑的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来观察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蔡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61-4462
2008—2010年我科收治气管插管患者3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4~88岁。其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例,脑出血患者8例,重型颅脑损伤8例,MODS4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留置时间1~6d,拔管后气管切开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镇静的效果.方法:口腔外科颌面部骨折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8 mg/kg,均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0 min输注完毕.在2%丁卡因表面麻醉下行纤支镜清醒鼻腔插管,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插管的耐受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镇静满意,均能很好耐受清醒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MAP、HR和SpO2、PETCO2稳定(P > 0.05).咪达唑仑组镇静时有轻度呼吸抑制,插管过程中MAP和HR升高(P < 0.05),插管耐受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镇静有效,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理想的辅助药.  相似文献   

14.
15.
我院2004-05~2004-08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诱导和异丙酚自身复合诱导.对麻醉苏醒时间和清醒程度的影响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引起强烈心血管反应,雷米芬太尼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术后苏醒迅速等特点,可抑制全麻气管内插管期间窥喉及气管导管刺激引起心血管反应。本文对两种诱导插管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小儿扁桃腺切除术气管插管丙泊酚全麻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ENT科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12(6.81±2.2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PE)组30例,年龄(6.80±2.34)岁,体重(20.83±5.70)kg;对照(PK)组30例,年龄(7.03±2.17)岁,体重(20.73±4.91)kg。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2—01-2006-01对气管插管后行口腔护理,用常规的口腔护理法与冲洗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新方法固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将52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按住院单双号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使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22例,使用传统的气管插管固定法,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牢固度、舒适度及口腔受压状况。结果经口气管插管新固定法在牢固度、舒适度及口腔受压状况方面均优于传统固定法,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更牢固、安全、舒适、美观,且口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观察依托咪酯与异内酚在全麻诊导插管时心率变异性和血糖的变化。方法:选择SASⅠ-Ⅱ级,开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患者4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分为两级,E组:依托咪酯0.3mg/kg,P组:异丙酚2mg/kg,应用HXD-Ⅰ型多功能监测仪记录参数,用血糖仪监测血糖。结果:插管前两组SBP、DBP、HR均显著降低(E组P<0.05,P组P<0.01),两组HF、LF/HF,P组LF显著降低(P<0.05),两组血糖较诱导前基础值T1(T0)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插管后两组SBP、DBP、HR、HF、LF/HF均显著升高(P<0.01),P组LF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插管前SBP、DBP、HR、LF、HF、LF/HF降低P组较E组明显(P<0.01)。结论:依托咪酯在麻醉诱导后降低血压和抑制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明显弱于异丙酚,但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应激时血糖的变化,两种药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