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米诺环素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大鼠眼内炎症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眼内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SD大鼠玻璃体腔内1次注入LPS(1 μg)建立LPS诱导的眼内炎动物模型。在LPS注射前12 h和术中及术后连续3 d每天腹腔内注射米诺环素(45 mg/kg)。在LPS注入后6、12、24、48和72 h,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眼部炎症评分,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眼内浸润白细胞计数,并测定玻璃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前房水蛋白质浓度。结果: 在LPS注射后所有时点,米诺环素治疗均可明显减轻LPS诱导的眼内炎症,明显抑制玻璃体腔内白细胞浸润[LPS注射后24 h,眼内炎组(EO)为(1 182.63±191.15)细胞/每眼,眼内炎+米诺环素治疗组(EMT)为(291.50±63.77)细胞/每眼, P<0.01]并下调玻璃体腔内TNF-α的分泌水平[LPS注射后24 h,EO组为(931.17±99.81)ng/L,EMT组为(353.02±71.67)ng/L, P<0.01]。与EO组比较,EMT组各时点前房水蛋白质浓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诺环素通过抑制白细胞的眼内浸润和减少TNF-α的分泌,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眼内炎症反应。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白细胞眼内浸润和TNF-α分泌在LPS诱导的眼内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示米诺环素在细菌性眼内炎的潜在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橙皮苷(Hesperidin)治疗急性牙髓炎模型大鼠牙髓组织损伤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法建立SD大鼠急性牙髓炎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橙皮苷组、JAK2激动剂+橙皮苷组及STAT3激动剂+橙皮苷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牙髓组织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髓组织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牙髓组织牙髓细胞排列紊乱、空泡性变,血管显著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同时IL-1β、TNF-α、IL-6水平升高,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升高(P<0.05);橙皮苷组大鼠牙髓组织炎性病理改变较LPS组明显改善,同时IL-1β、TNF-α、IL-6水平降低,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下降(P<0.05);与橙皮苷组大鼠相比,JAK2激动剂+橙皮苷组及STAT3激动剂+橙皮苷组牙髓组织炎性病理改变加重,同时IL-1β、TNF-α、IL-6水平升高,p-JAK2/J...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EAAC1)的表达变化。 方法: 采用EAAC1反义寡核苷酸脑内注射,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运用Western blot法和TTC染色观察缺血区EAAC1表达和梗塞体积;采用RT-PCR 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EAAC1 mRNA和蛋白在缺血1 h、6 h、24 h的变化。结果: 注射EAAC1反义寡核苷酸组大鼠梗塞体积[(105.67±8.70) mm3]显著小于正义组。缺血1 h大鼠海马EAAC1 mRNA表达(0.963±0.117)与假手术组(0.907±0.113)无明显差异,缺血6h、24h持续高于缺血1 h(分别为1.116±0.104和1.428±0.078)。而海马EAAC1蛋白表达(0.640±0.027)在缺血24 h高于假手术组,缺血1 h和6h EAAC1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330±0.018、0.330±0.015)。结论: EAAC1可促进缺血脑损伤,在急性脑缺血病理过程中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 IP3) 和Fas基因表达变化在quercet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HepG2 细胞培养72 h为对照, 20、40、60、80 μmol/ L quercetin作用于 HepG2 细胞72 h和60 μmol/L quercetin 作用于HepG2 细胞6 h、12 h、24 h、48 h、72 h,应用同位素试剂盒IP3 - [3H] Birtrak检测细胞IP3 含量,RT-PCR分析Fas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细胞Fa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各浓度的quercetin作用于肝癌HepG2 细胞72 h,IP3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7.9±1.5 )pmol/106cells、(15.5±1.1)pmol/106cells、(5.7±0.9)pmol/106cells、(5.5±0.8)pmol/106cells vs (29.4±0.5)pmol/106cells],Fa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26±0.01、0.30±0.01、0.30±0.02、0.37±0.02 vs 0.19±0.02],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1.10±0.08、 0.91±0.02、0.78±0.07、0.73±0.05 vs 0.15±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2±1.1)%、(15.5±1.1)%、(26.8±2.5)%、(27.1±1.5)% vs (2.6±0.1)%]; 60 μmol/L quercetin 作用于肝癌HepG2 细胞6 h、12 h、24 h、48 h、72 h ,各时相IP3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4)pmol/ 106cells、 (12.0±1.4) pmol/ 106cells、(7.5 ±0.8) pmol/ 106cells、(5.6 ±0.5) pmol/ 106cells、(4.3 ±0.6) pmol/ 106cells vs (29.2 ±0.6) pmol/106cells,P<0.01];12 h后Fa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26±0.02、0.28±0.02、0.26±0.01、0.24±0.01 vs 0.20±0.01],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65±0.17、 1.20±0.07、1.51±0.06、1.50±0.06、0.97±0.17 vs 0.18±0.01],24 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 ±0.5)%、(20.5 ±2.0)%、(30.7 ±1.6)% vs (2.6 ±0.1)%,P< 0.01]。结论: Quercetin能减少IP3 生成,上调Fas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分为脂多糖组(LPS)、谷氨酰胺组(Gln)和对照组(C)。各组动物均在给予LPS前(对照组在给予生理盐水)和后2、4、6 h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于术后6 h处死,取肺、肝、肠组织,采用SABC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HSP70检测,并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 结果: 注射LPS后2 h,LPS组血浆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1),Gln可显著抑制其升高(P<0.01)。而注射LPS后4、6 h,两组血浆TNF-α浓度没有明显差异。LPS组肺、肝、肠组织的HSP70灰度值分别为(107.94±10.96)、(120.04±5.73)和(123.31±14.81)。Gln组的HSP70灰度值显著降低,分别为(89.71±9.64)、(89.38±12.03)和(107.61±14.02)(均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 Gln组肺、肝、肠组织损伤程度比LPS组轻。 结论: 谷氨酰胺可提高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脂多糖血症大鼠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3-硝基酪氨酸(3-NT)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管低反应性的介导作用及抗氧化剂对此的治疗效果。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10); LPS休克组(LPS 15 mg·kg-1 iv, n=10); 尿酸(UA)治疗组(注射LPS 1 h后200 mg·kg-1 ip, n=10); N-乙酰-5-甲氧基色胺(melatonin)治疗组(注射LPS 1 h后10 mg·kg-1 ip, n=10)。空白对照组及注射LPS 6 h后各组动物,静注去氧肾上腺素(PE, 0.5-2.5 μg·kg-1),记录注药后MAP的增加百分比。所有in vivo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环作张力实验,,建立PE的剂量-反应曲线并计算相应的Emax、EC50值。注射LPS 6 h后检测各组动物血浆丙二醛(MDA)、硝酸盐/亚硝酸盐(nitrate/nitrite)与3-NT的含量。 结果: 静脉注射PE后,休克组动物MAP的平均增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至54.60%(P<0.01);而UA组、melatonin组MAP对PE反应的增长率较之休克组分别增高了37.70%、40.03%(P<0.05)。休克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PE的反应[(Emax,35.30%±9.80%; EC50, (15.70±4.50)nmol/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Emax,100%; EC50, (4.71±2.04) nmol/L, P<0.05],经UA、melatonin治疗后血管反应性有显著改善(P<0.05)。尿酸、N-乙酰-5-甲氧基色胺治疗组的血浆MDA、硝酸盐/亚硝酸盐和3-NT的浓度也明显低于休克组(P<0.05)。 结论: 3-NT是感染性休克血管低反应的重要介导因子,抗氧化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抑制体内NO的过量合成及有效清除3-NT,从而改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血管低反应性,对临床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治疗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脓毒症对肝、肾功能及肠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瘦素(leptin)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盲肠结扎致脓毒症模型,采用96孔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和肠组织匀浆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同时以HE染色方法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脓毒症后6 h,血清UA水平[(521.92±91.86) μmol/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30.12±94.15) μmol/L],而12 h ALT[(83.55±40.44) U/L]和UA[(474.03±75.22) μmol/L]均高于假手术组[(66.23±16.80) U/L]和[(320.95±99.14) μmol/L]。采用腹腔内注射leptin(0.1 mg/kg)和吲哚美辛(2 mg/kg),12 h时ALT和UA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此外,伴有肠道组织MPO、GST、XOD和SOD活性的改变。结论: 在脓毒症过程中,微量leptin体外注射可以发挥改善和稳定肝肾功能的明显作用,其机制可能同其影响肠道多种与自由基、巯基和嘌呤代谢相关酶的功能有关,而且吲哚美辛在一定程度上有类似的效应,但所用剂量明显高于leptin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Epi)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炎症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LPS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低、中和高剂量Epi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分别静脉滴注Epi0.12、0.3和0.6μg·kg^-1·min^-1。在LPS注射前、注射后2和6h3个时点取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IL-10水平,并在6h时点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组注射LPS后2、6h血清AST和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LPS组肝窦扩张、充血,局灶性肝细胞坏死。高剂量Epi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显著可降低TNF-α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1)8LPS组,P均〈0.05),但对IL-1β水平无影响。中、低剂量Epi对LPS致炎症性肝损害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Epi可通过抗炎作用减轻LPS诱导的炎症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华支睾吸虫(Cs)感染的免疫状态及其对巨噬细胞表型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2部分实验。(1) 经口华支睾吸虫虫卵灌胃感染70 d建立慢性Cs感染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Cs感染组,每组1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腹腔灌洗获取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亚型;(2)腹腔灌洗获取巨噬细胞,按照腹腔巨噬细胞的来源,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和慢性Cs感染组,以脂多糖(LPS,10 μg/L)刺激孵育,用ELISA法动态监测LPS刺激后0、2、12和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的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1) 慢性Cs感染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TNF-α[(77.64±3.25) ng/L]和IFN-γ[(212.69±12.60)  ng/L]水平较正常组TNF-α[(55.13±3.25) ng/L]和IFN-γ[(108.15±10.49)  ng/L]升高(均P<0.05),而抗炎因子IL-4[(248.24±8.99) ng/L]和IL-10[(223.56±5.60) ng/L]水平较正常组血清IL-4[(52.40±3.97) ng/L]和IL-10[(60.18±5.36) ng/L]也显著升高(均P<0.01),并可使腹腔巨噬细胞向替代活化型(M2型)巨噬细胞分化;(2) 2组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水平在LPS刺激后2 h即开始上升,至24 h达到高峰,慢性Cs感染组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2、12和24 h上清液的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组[2 h: (88.20±1.91) ng/L vs(123.45±2.98) ng/L;12 h:(123.66±4.31) ng/L vs(161.11±7.38) ng/L;24 h:(154.52±4.83) ng/L vs(227.85±10.67) ng/L,均P<0.05],而IL-10的水平较正常组升高[2 h:(105.46±12.28) ng/L vs(80.86±2.28) ng/L;12 h:(194.19±8.62) ng/L vs(117.56±8.02) ng/L;24 h:(280.02±11.31) ng/L vs(168.14±8.97) ng/L,均P<0.05]。结论:慢性Cs感染时宿主血清的促炎因子升高,而抗炎因子升高得更明显,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体外实验表明慢性Cs感染宿主的巨噬细胞对LPS刺激产生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应用[8F]-氟脱氧葡萄糖(FDG)小动物正电子断层扫描仪(microPET)对肺内的炎症反应进行评价。方法: 将33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 (NS) 组(n=3):生理盐水1 mL/kg腹腔注射(ip)及16 h后生理盐水0.5 mL/kg气道内滴入(it);脂多糖(LPS)组(n=10):LPS 5 mg/kg ip及16 h后生理盐水0.5 mL/kg it;HCl组(n=10):生理盐水1 mL/kg ip及16 h后HCl(pH=1.2,0.5 mL/kg,it);二次打击 LPS-HCl 组(n=10):LPS 5 mg/kg ip及16 h后HCl(pH=1.2,0.5 mL/kg,it)。在盐酸或生理盐水气道滴入前,所有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行股动脉插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并于it后0.5 h、1.5 h及4 h后抽血,查动脉血气分析,it后4 h行[8F]FDG micro PET 胸部扫描,然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血气分析显示LPS-HCl大鼠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显著;MAP在气道内滴入盐酸或生理盐水前无差异,但在滴入后,LPS-HCl 组中MAP较其它3组显著降低;microPET示感兴趣区(ROI)在右肺与右上肢肌肉之间的比值进行比较,LPS-HCl 组中此比值为 9.00±1.41,显著高于LPS组4.01±0.60(P<0.01)和HCl组3.33±0.55 (P<0.01);肺损伤病理评分在 LPS-HCl 组中为12.70±0.95,显著高于 HCl组8.40±1.26(P<0.01)和LPS组7.00±0.82 (P<0.01)。结论:二次打击可使机体肺内产生剧烈而且持久的炎症反应,比一次打击更容易诱发急性肺损伤;microPE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能很好地评价急性肺损伤时肺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探讨CagA在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中的作用。 方法: 设计5条siRNA,采用电穿孔法转入CagA+幽门螺杆菌 NCTC11637,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后测定IL-8水平,并以 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穿孔前、后不同时点细菌的CagA表达。采用CagA-株NCTC11639作对照。 结果: CagA+NCTC11637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水平明显高于CagA-NCTC11639[(1 200.00±32.51) ng/L vs (100.00±8.58) ng/L](P<0.01)。siRNAⅢ转化的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 水平显著低于转化前[(400.00±17.35)ng/L vs (1 200.00±32.51 )ng/L](P<0.05);siRNA Ⅲ转化的幽门螺杆菌CagA mRNA水平显著低于转化前, 穿孔后6 h mRNA水平最低为31.3%(0.270/0.861), 抑制率为68.7%。Western blotting显示siRNA Ⅲ组CagA蛋白水平低于穿孔前(P<0.01);其余4条siRNA未见显著变化。 结论: CagA在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中起重要作用,小分子干扰RNA可能通过抑制CagA基因表达而减少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IL-8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GM-CSF和IL-4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DCs,流式细胞仪测定DCs表面分子的表达,分别用ELISA、ELISPOT、MTT法测定HCC患者和健康人的DCs分泌IL-12;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GM-CSF和IL-4能成功地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DCs。HCC患者DCs的CD86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91.7% vs83.5%, P<0.05)。HCC患者DCs分泌IL-12与健康者差异不显著[(324.6±171.0)ng/L vs(436.5±142.7)ng/L, P>0.05],接受内毒素LPS刺激后,差异更明显[(478.6±142.7)ng/L vs(630.0±151.9)ng/L, P<0.05]。DCs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FN-γ 的量在HCC患者明显低于健康者[(133.4±51.2)103U/L vs (183.0± 60.2)103U/L, P<0.05],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在HCC患者明显低于健康者(2.3±0.7 vs3.5±0.8, P<0.01)。CTL杀伤实验表明,当效靶比为 10∶〖KG-*2〗1 和 20∶〖KG-*2〗1 时,HCC组的CTL对肝癌细胞Hep G2的杀伤活性明显低于健康组。结论: HCC患者DCs功能和T淋巴细胞功能低于健康者,HCC患者DCs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亦明显低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激素预处理的树突状细胞(DCs)对哮喘DCs与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T辅助细胞1(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集哮喘组和健康组外周血,分别常规培养和加入地塞米松培养至成熟DCs。将2组常规培养和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72 h。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常规培养或地塞米松培养成熟DCs的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哮喘组常规培养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5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其IFN-γ含量较健康组有减少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上清液中IL-5水平低于常规培养组(P<0.01)。无论哮喘组或健康组,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均低于未用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P<0.01)。2组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s均部分抑制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诱导的DCs表型CD83上调(P<0.01),而上调了CD14的表达(P<0.01)。结论: 哮喘患者常规培养的DCs与同种自体T细胞共培养后呈Th2型反应,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s可使Th2型反应减弱,其机制可能与地塞米松影响DCs的分化、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鼠免疫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rHBs)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65、1.25、2.5、5 μg 4组,腹腔分别接种0.65、1.25、2.5、5 μg的rHBs 1次或2次。初次免疫后4周或加强免疫后2周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组用rHBs(10 mg/L)刺激脾T淋巴细胞,对照组用PBS代替rHBs刺激脾T淋巴细胞;3 d后用[3H]掺入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以[3H]掺入的同位素counts·min-1值及刺激指数(SI, 实验组counts·min-1值/对照组counts·min-1值)表示。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 结果:只接受单次免疫的0.65、1.25、2.5、5 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55、1.93、2.41、2.811;小鼠脾T淋巴细胞释放的IL-2分别为(5.48±8.88)、(9.28±6.98)、(28.53±14.32)、(64.69±20.88)ng/L,释放的IFN-γ分别为(8.22±8.61)、(9.89±9.34)、(20.27±15.50)、(30.77±22.12)ng/L。接受加强免疫的0.65、1.25、2.5、5 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61、2.05、3.74、3.62;小鼠脾T淋巴细胞释放的IL-2分别为(5.75±5.04)、(102.53±67.52)、(177.13±91.12)、(332.10±124.31)ng/L,释放的γ-干扰素分别为(3.63±4.42)、(28.33±13.04)、(59.66±25.75)、(80.73±19.30)ng/L。 结论: 小鼠接种rHBs后, 脾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增殖反应,并特异性分泌IL-2、γ-干扰素,反应强度与是否加强免疫及接种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rhGM-CSF(100 μg/L)和rhIL-4(20 μg/L)的Cellgro培养,使其分化为DC。DC与100 mg/L天然的或氧化修饰的LDL孵育72 h后,采用透射电镜和尼罗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40,CD86,HLA-DR),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FITC-dextran检测DC吞噬功能,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h1/Th2 (IL-12/IL-2)细胞因子的浓度。 结果: ox-LDL可诱导DC形成泡沫细胞,而天然的LDL无此作用。经ox-LDL处理的DC吞噬作用明显弱于天然的LDL,而对T细胞增殖作用却明显强于天然的LDL;可明显上调CD80(72.4±9.6 vs 89.5±10.1, P<0.01), CD86(67.2±8.8 vs 80.2±11.6, P<0.01), HLA-DR(80.6±9.8 vs 86.6±10.8, P<0.01) 和CD1a(40.2±10.3 vs 60.2±9.3, P<0.01)的表达,明显促进DC细胞因子IL-12[(44.3±8.9)ng/L vs (65.1±10.4)ng/L, P<0.05]的分泌,但却降低IL-2[(43.6±7.8)ng/L vs (10.0±4.5)ng/L, P<0.01]。 结论: DC可通过摄取ox-LDL形成泡沫细胞,而后者与成熟DC的功能相似,说明DC可能是泡沫细胞新的来源,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病理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在geniste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以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 h为对照组,实验各组以60 μmol/L的genistein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3含量,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 对照组IP3含量为(29.2±0.6) pmol/106cells, survivin蛋白与内参β-actin蛋白灰度和面积之积的比值V-survivin/ V-β-actin为0.63±0.06;细胞凋亡率为(2.6±0.1)%。Genistei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12 h、24 h、48 h、72 h后IP3分别为(12.0±1.4)pmol/106cells、(7.5±0.8)pmol/106cells、(5.6±0.5)pmol/106cells、(3.3±0.6)pmol/106cells,与对照组(29.2±0.6)pmol/106cells比,P<0.01。V-survivin/ V-β-actin分别为0.36±0.13、0.33±0.03、0.23±0.04、0.18±0.04,与对照组(0.63±0.06)比,P<0.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2)%、(7.4±0.5)%、(20.5±2.0)%、(30.7±1.6)%,与对照组(2.6±0.1)%比,P<0.01。 结论: Genistein能减少IP3生成,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DCM模型,随机分为PTX组(n=10)和DCM组(n=10),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10)。PTX组给予PTX 25 mg·kg-1·d-1, ip,其它2组给予生理盐水ip,共30 d。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水平,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并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 PTX组血浆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低于DCM组(P<0.01和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L-10高于DCM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PTX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DCM组明显减轻,Ⅰ/Ⅲ型胶原比值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TX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DCM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DCM组(P<0.01)。结论: PTX对DCM大鼠血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明显作用,并可延缓心室重构,改进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