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节段性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VVI技术检测25例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尖长轴切面左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ε),另取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心肌各节段Vs、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失去正常节段的运动规律。结论:VVI技术可敏感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变(strain,ε)、应变率(strain rate,SR)的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定量分析对猪心肌挫伤(myocardial contusion,M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建立8只猪MC模型。分别于撞击前及撞击后0.5、2、4、8h,采集左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VVI动态图像,利用VVI脱机分析软件获得左室短轴各节段径向峰值ε、SR。结果撞击后MC节段左室径向峰值ε及SR测值低于撞击前(P〈0.05),损伤节段的径向峰值ε及SR测值低于非损伤节段(P〈0.05)。结论 VV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MC后室壁运动异常,为MC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睿  刘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11-314,F0004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检测心肌梗死患者短轴室壁的应变,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心肌梗死患者及对照组30例正常人,记录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18个室壁节段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SC).结果 正常人的径向应变曲线为正向峰值曲线、圆周应变曲线为负向峰值曲线.正常人SR呈现乳头肌水平最高,心肌水平最低的变化趋势.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SR、SC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评价左室短轴切面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冠心病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客观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心室心肌分为正常组20例、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0例,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的18个节段的心肌动态图像,对仅由冠状动脉LAD供血的相应左室壁节段径向应变、圆周应变、纵向应变,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前壁及前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组及梗死组的前壁及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均较正常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7.58%、圆周应变<-20.52%,径向应变<36.26%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且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前降支供血相应区域有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5.86%、圆周应变<-18.30%,径向应变<34.60%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梗死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梗死组前间隔、前壁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底及心尖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缺血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尖水平及在心底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VVI技术测量其狭窄冠脉供血区域心肌已出现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对于LAD患者,应用VVI技术测量前间隔及前壁各水平心肌纵向、圆周应变能较好鉴别靶血管病变程度,并能定位冠心病患者的缺血节段心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组织速度(QTVI)及应变显像技术(S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室间隔非对称性HCM患者30例,根据左室流出道压差分为梗阻型及非梗阻型两组,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取标准的心尖四腔切面,分别测量室间隔与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沿心脏长轴方向上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应变(εet),并将病变组和正常组的室壁Vs、εet与相应室壁厚度作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同一室壁Vs从基底段到心尖段呈显著下降趋势。HCM两组收缩期Vs各节段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中间段Vs与心尖和基底段Vs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HCM两组间Vs亦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组各节段εe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CM两组各节段εe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室间隔中段εet最低(P<0.001)。HCM两组间εet未见显著性差异;③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的Vs与室壁厚度相关性差(r=0.23),εet(绝对值)与室壁厚度高度负相关(r=-0.83)。结论:超声组织速度及应变显像技术均能敏感检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组织应变显像较组织速度显像更能真实反映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期应变(ε)、应变率(SR)的改变.方法:选取20例室间隔肥厚的HCM患者和20例年龄配对的健康志愿者,在VVI模式下,分别取心尖四腔、三腔和二腔切面,分析左室18个室壁节段的ε和SR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结果:对照组左室心肌收缩期SR值为(-1.06±0.09)/s,HCM组为(-0.74±0.16)/s,HCM组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SR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组各节段收缩期SR减低不仅仅限于肥厚部位,也存在于非肥厚部位.结论: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期ε和SR明显低于对照组,HCM患者收缩期ε和SR的减低不仅限于肥厚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记录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获取二维灰阶图像,分析各个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SL)、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SC).结果 HCM组心肌整体SL、SR及SC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M组所有节段的收缩期峰值S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左房室瓣及乳头肌水平大多数节段的SR降低,左房室瓣及乳头肌水平个别节段的SC降低,心尖水平所有节段的SC及SR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HCM患者左室长轴和短轴收缩功能均降低,以长轴功能减弱明显,局部心肌SL、SR及SC的变化可反映心肌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9.
刘梅  尹立雪  陈玲玲  张红梅 《西部医学》2014,(4):416-419,424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评价正常人心室短轴不同水平面心肌机械运动特征及表达时间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同步采集100例健康成年人3个连续心动周期内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两两同步获取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心肌的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图像。观察同一水平面左右心室心肌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机械运动特征。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共6个节段心肌在收缩期、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机械运动达峰时间(Ts、Te、Ta),分析同一水平面不同室壁心肌以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的机械同步顺序状态。结果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图像显示: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的右心室游离壁与前间隔心肌运动方向一致,左心室后壁心肌与前两个室壁心肌运动方向相反。左心室短轴3个标准水平面,同一水平不同室壁心肌达峰时间:①前间隔心肌Ts最短;基底段和中间段,左心室后壁心肌较前间隔分别延迟约14和19ms,较右心室游离壁分别延迟约11和12ms(P均<0.001);心尖段,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s最大,3个室壁心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后壁心肌Te最短,前间隔心肌Te最长,并且3个室壁心肌两两间的Te值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左心室后壁心肌Ta最短,前间隔心肌Ta最长。前间隔和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a值较左心室后壁延迟均约10ms(P均<0.001)。同一室壁心肌在左室不同水平面机械运动表达时间差异性:左心室后壁心肌从基底段至心尖段Ts值逐渐延长,中间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4ms,心尖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7ms(P<均0.001);心尖段心肌较中间段延迟仅3ms(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心脏收缩及舒张期机械运动空间及时间上均具有不对称性;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从心尖至基底收缩时间逐渐延长,舒张时间保持高度一致。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能更客观的评价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早、晚期表达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径向应变(RS)峰值。方法 50例健康人,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获得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高频二维动态图像,使用Qlab8.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将左室短轴3个水平心肌等分为心内膜下层、心外膜下层及整体心肌为感兴趣区,应用超声STI分析感兴趣区收缩期RS峰值。结果①正常人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层心肌各节段收缩期RS峰值均高于心外膜下层各节段(P<0.05),各水平间各节段收缩期RS峰值相比,二尖瓣和乳头肌水平均>心尖水平(P<0.05),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各节段整体心肌收缩期RS峰值相比,乳头肌>二尖瓣>心尖水平(P<0.05)。③正常人左室短轴各水平间各节段心外膜下层心肌收缩期RS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STI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以准确地评价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RS,为测定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以及心肌疾病的定位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缺血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分析心肌缺血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肌纵向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特点,评价心肌缺血的室壁局部收缩功能。方法35例心肌缺血、25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心肌分为缺血组、非缺血组和正常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左心室长轴、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的动态图像,脱机分析,获得每个受检者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应变峰值(Smax)和应变率峰值(SRmax)。结果正常对照组内收缩期Smax和SRmax在左心室壁分布均衡;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收缩期Smax和SRmax明显减低(P<0.05)。结论VVI技术可无创性定量分析节段性室壁运动,早期识别缺血心肌,对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冠心病组)及同期的无心肺疾病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VVI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组LAD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包括后间隔心尖段(A)、中间段(B)、侧壁心尖段(C)]、心尖两腔切面[包括左室前壁心尖段(D)、中间段(E)、基底段(F)]、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包括前室间隔中间段(G)、基底段(H)]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率(SRs)、应变(ε);同时测量冠心病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作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术前除A、C节段外,其余各节段Vs、SRs、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冠心病组B、D、E、F、G、H节段中除B节段外,其余节段Vs、SRs、ε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冠心病组患者支架植入前LVEF[(4750±680)%]明显高于支架植入后[(5940±710)%](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后血管管壁运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颈总动脉有斑块者(糖尿病组,30例)及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分析,比较2组长轴切面管壁的运动矢量图、重建三维参数图,计算其最大切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_(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_(max))。结果健康对照组长轴切向速度、应变、应变率曲线形态分别趋于一致;糖尿病组颈总动脉斑块处管壁切向速度、应变、应变率时间曲线变化大,峰值不定,变化无规律,部分斑块处管壁各位点达峰时间不同步。糖尿病组颈动脉Vs、S_(max)、SR_(max)[(15.22±11.50)×10(-2)cm/s、(2.66±1.01)%、(0.25±0.24)/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0.32±10.24)×10(-2)cm/s、(2.66±1.01)%、(0.25±0.24)/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0.32±10.24)×10(-2)cm/s、(4.49±1.34)%、(0.62±0.34)/s](P<0.05)。斑块肩部运动速度最大,纤维帽下方管壁运动速度最小,且上下游肩部管壁的应变、变变率高于纤维帽下方处管壁(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管壁运动的不同步性,表明VVI可以量化评价已发生血管重构的颈动脉管壁运动及其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无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左心室心肌的功能。方法 选取左心室充盈正常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Ⅱ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Ⅲ组)、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整体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期长轴应变,通过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分别计算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扭转速度达峰时间(PTV)、解旋速度峰值(PUV)、等容解扭转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UHT)等左心室扭转-解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Ptw、AVCtw、MVOtw、PTV、PUV增加,UntwR减低,UHT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F=3.34-23.75,q=1.69-13.51,P〈0.05);Ⅲ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13-11.91,q=2.94-3.64,P〈0.01)。Ⅲ组与Ⅱ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整体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UntwR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3.12-3.59,P〈0.05)。结论 STI可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早期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组织追踪成像(TTI)技术及MRI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探讨左室局域梗死心肌的运动幅度及舒缩功能变化。方法:利用QTVI及TTI技术对8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冠脉结扎前、后2h扫查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二腔、心尖四腔切面,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Bas)、二尖瓣环水平(Mv)、中部乳头肌水平(Mid)及心尖部心内膜下(AP),同步获取上述水平各取样点在左室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后室间隔及前室间隔的心肌沿长轴方向运动组织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观察各节段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及位移,记录各取样点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变化,并对心肌梗死犬进行MRI检测,观察梗死节段心肌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变化情况。将两种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脉结扎后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纵向上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均较结扎前减低(P<0.05或P<0.01),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减低,Ve丧失正常时由心底到心尖逐渐减低的规律。MRI结果显示,广泛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及部分侧壁运动减弱且厚度变薄。运动减弱及心肌厚度变薄区域与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一致。结论:QTVI及TT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室局域梗死心肌节段性运动情况的及舒张、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MRI所显示梗死节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