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我科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经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时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比较患者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类型、GCS评分、血肿量、有无脑疝、伤后血压、血氧饱和度、ISS评分、有无误吸、有无低体温、有无酸中毒、有无凝血改变、血糖、白蛋白、手术距受伤时间、住院日、住ICU日、通气带管日、气管切开否、白细胞、鼻胃管否、是否使用肠外营养、有无肺炎等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ISS分值、血糖偏高,体温、GCS分值较低,脑干伤、脑疝、误吸、血肿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原发性脑干损伤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可独立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患者的预后;综合应用年龄、GCS、血肿量、有无脑疝、ISS、入院是否误吸、低体温、血糖等因素,可有效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5 2 2例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果分级 ( 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和预后差两组 ,分析性别、年龄、伤因、脑损伤类型、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无合并伤及格拉斯哥昏迷计分 ( GCS)等 1 1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预后良组与预后差组的 GCS评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伤因、脑损伤类型及有无合并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两组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仅入院时 GCS评分和有无合并伤两个因素被引入 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 χ2 =5 5 .81 0 ,P<0 .0 0 1 ) ,入院时 GCS评分与出院时 GOS分级存在负相关 ( r=- 0 .766,P<0 .0 0 1 )。结论 :入院时 GCS评分和有无合并伤是判断儿童重型颅脑损伤近期预后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系统了解相关因素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1 h内测定血糖,结合患者昏迷程度(GCS评分)对其预后(GO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明显升高,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P<0.01);高血糖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P<0.01),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不同GOS分组之间血糖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是判定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衣服新  赵志新  徐其龄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10-111,113
目的探讨GCS评分、年龄、性别、低氧血症等因素对儿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97例急性儿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和预后差两组,分析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手术治疗时机、伤前有无疾患、伤后有无低血氧、低灌注、复合伤及并发症等9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9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预后良组与预后差组的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伤前有无疾患、复合伤及并发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伤后有无低血氧、低灌注、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及并发症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Xz-55.810,P〈0.05)。结论 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及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残的主要原因,是判断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最有价值的临床指标,系统了解相关因素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瞳孔变化与预后关系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瞳孔变化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h内的瞳孔变化并对其量化评分,依据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瞳孔变化评分与GCS评分和GOS评分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瞳孔变化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瞳孔变化评分与GCS评分负相关(r=-0.772,P<0.01)、与GOS评分负相关(r=-0.820,P<0.01)。结论伤后早期的瞳孔变化评分可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冯洋  杨华  刘潇  彭瀚  林鸿溢  曾茜  李阳艳 《西部医学》2022,34(5):719-72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TB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学龄前中重型颅脑损伤患儿245例,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189例与预后不良组5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诉、受伤机制、入院儿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Rotterdam CT评分、是否脑干损伤、是否合并伤、是否感染、有无并发症、首次血清钙与白蛋白、凝血功能是否异常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干损伤、入院GCS、并发症、首次血清钙是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客观全面的评估学龄前TBI患儿的临床症状十分重要,TBI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有效交代病情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曾德福  黄国洲  石齐芳 《广西医学》2014,(4):498-499,502
目的探讨首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352例首诊轻-中型颅脑损伤(GCS评分≥9分)患者,其中预后不良患者72例(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患者280例(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颅内复合伤比例、CT阳性率、颅骨骨折率、合并伤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颅内损伤类型、合并伤及并发症是首诊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复合颅内损伤、合并伤、并发症是首诊GCS评分≥9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3、5、7天监测BIS,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GFAP水平。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分)。比较两组患者BIS及血清GFAP水平动态变化趋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IS、GFAP单项及联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血清GFAP及BI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血清GFA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BIS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IS联合GFAP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结论:BIS联合GFA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勇  孟祥伟  余跃  曹飞 《海南医学》2015,(2):239-241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的不同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收缩压水平、基础疾病、GCS评分、ISS评分、伤后时间、血小板计数水平、血糖水平、伴有胸腹部损伤、并发休克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8.0 k Pa、有基础疾病存在、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伤后时间、胸腹部损伤以及并发休克等7个变量为影响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收缩压、基础疾病、GCS评分及ISS评分、伤后时间、胸腹部损伤以及休克等情况对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陈卉  张德明  周述芝 《重庆医学》2012,41(17):1736-173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GCS 5~8分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的颅内压(ICP)、GCS评分、血糖(Glu)、WBC及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第5天后,GC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ICP、Glu、WB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OS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Glu、WBC,其疗效可靠,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65-96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早期检测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意义分析。方法:将9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3组:轻度损伤组(GCS13~15分)32例、中度损伤组(GCS9~12分)35例、重度损伤组(GCS3~8分)28例,检测患者入院后不同时刻的血浆BNP水平,探讨其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在入院即刻、入院24h、48h、72h时间点血浆BNP水平以及BNP平均值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24h、48h、72h时间点血浆BNP水平及BNP平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BNP平均值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834(95%CI=0.586~0.932,P<0.05),最佳的诊断截点值为212.7pg/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9%和85.1%;以血浆BNP平均值的诊断最佳截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BNP≥212.7pg/ml组患者中含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比例、预后不良患者的比例高于BNP<212.7pg/ml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BNP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检测BNP对于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性颅脑损伤(TBI)血清Tau蛋白变化与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所有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均处于13-15分区间内,再选取同时期入院的患者家属或其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5、7、14 d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象进行血清Tau含量检测,伤后6个月利用GOS评分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TBI组患者伤后1、3、5、7、14 d血清Tau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健康人员,(P0.05);根据TBI组患者预后不同时间段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8例)及预后良好组(52例),其中预后不良组不同预后时间段血清Tau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不同预后时间段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Tau蛋白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轻型颅脑损伤(TBI)血清Tau蛋白变化与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8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我科进行诊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对这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死亡46例(52.3%),仍存活的42例(47.7%)。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标准,GOS有效率为45.5%。单因素分析发现分别按年龄、GCS评分、合并伤、受伤后的入院时间、血肿类型、合并症分组,各组间的GOS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GCS评分、年龄、受伤后的入院时间、血肿类型及合并症是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CS评分、年龄、受伤后的入院时间、血肿类型及合并症是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8分23例,4~6分22例,3分12例,分别观察其预后.结果:入院时GCS 7~8分无死亡,恢复良好14例;4~6分死亡13例(病死率59.1%),恢复良好2例;3分死亡11例(病死率91.7%).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程度愈高,病死率愈高,功能恢复愈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及相关生理性指标的测定,来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的关系及预警价值。方法:选择72例中、重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患者,分为A组(重型颅脑损伤组)27例,GCS评分3~5分;B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24例,GCS评分3~8分;C组(中型颅脑损伤)21例,GCS评分6~8分;分别于伤后2h、12h、24h、3d用免疫细胞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及相关生理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SIRS的发生、发展。结果:各组在伤后2h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12~24h白细胞水平达到高峰,1~3d维持在较高水平,无明显增高或下降趋势(P0.05)。结论:伤后2h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的增加与病情严重程度、SIRS的发生及合并器官损伤的个数和是否伴有失血性休克呈正相关(P0.01),且死亡的峰值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内皮抑素(E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同期在我院放射科行椎管造影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无其他疾患)作为对照组,结合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对照组及病例组患者入院后24 h及3、5、7 d的脑脊液E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脊液ES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病例组伤后3、5、7 d的脑脊液ES水平分别为(48.96±25.77)、(62.32±40.08)和(64.52±38.46)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86±13.29)ng/L(P值分别<0.05、0.01),病例组伤后3、5、7 d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CS评分3~5分亚组在伤后3和5 d的脑脊液ES水平明显高于GCS评分6~8分亚组(P值均<0.05)。预后恶劣亚组在伤后5和7d的脑脊液ES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值分别<0.05、0.01)。经ROC曲线分析,伤后7d的脑脊液ES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准确性较高,其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阈值为≥67.29 ng/L,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3.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脑脊液ES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在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受损的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并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塞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 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11.5软件,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 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塞两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I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塞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两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分、3分、4分、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分、3分、4分、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因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首发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至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结果,统计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性别、年龄、入院收缩压及血液学检查结果,6个月后随访,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GOS3分)组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比较两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GCS及其他血液学指标有无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LMR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血压、LMR、单核细胞数量、血脂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预后相关(r=0.49,P0.01),是6个月GOS评分的保护性因素(LMR,OR=0.367,P=0.01)。结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对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体酮(PG)联合维生素D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G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34例),单用PG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和病死率、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2周的GCS评分P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病死率、感染率、伤后3个月GOS评分、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G+维生素D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患者伤后2周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分和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率和总体病死率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极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G联合维生素D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与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颅脑损伤后12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依据伤情分为重型颅脑损伤30例(GCS<8分),轻型颅脑损伤30例(GCS>13分),分别于入院后第1、3、7、11日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PLT数量变化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后,进行GOS评分,将病人分为两组(GOS≤3分组及>3分组),比较两组血小板的异常情况。结果:重型脑损伤患者1、3、7dPLT计数低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GOS≤3分组比GOS>3分组血小板下降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伤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