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栓调节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00-01/2004-12住院的型糖尿病患者68例。于次晨8时收集血浆及24h尿标本,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无白蛋白尿组(<30mg/L)2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299mg/L)21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0mg/L)24例。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同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收集血液及尿液标本,检测4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参与者知情同意。用SPSSforwindow11.5统计软件作回归线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别为(13.35±4.2),(15.45±5.4),(190.5±18),(555±21)mg/L;血栓调节蛋白分别为(12±4.7),(21±5.2),(45±4.5),(75±5.5)μg/L。②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978,P=0.022)。③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无蛋白尿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尿蛋白排泄率及血小板计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水平呈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已可能存在微血管病变。因此,早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有助于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曹咏  王贤俊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2):1508-1509
本研究对103例不同时期DN患者血清进行hsCRP的检测,以探讨hsCRP与DN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3例DN患者均为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病人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NA,UAER<30 mg/24 h)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4±6.8岁;微量蛋白尿组(MA,UAER30-300 mg/24 h)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1±7.2岁;临床蛋白尿组(CP,UAER≥300 mg/24 h)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1±9.5岁。正常对照组(NC)为本院体检健康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存在血管通透性、血管紧张性、血小板功能、凝血与纤溶方面的异常。糖尿病肾病(DN)引起DM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微血管病变,病变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因子Ⅷ(vWF)为血管损伤的标记物。因此,我们对56例2型DM进行TM、vWF检测,探讨它们在DN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病例组:2型DM患者56例,男26例,女30例,平均年龄65岁,按照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确诊。根据24 h尿蛋白量分成4组:重型DN组(24 h尿蛋白>300 mg)16例;轻型DN(24 h尿蛋白30~300 mg)13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栓调节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00-01/2004-12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于次晨8时收集血浆及24 h尿标本,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无白蛋白尿组(<30 mg/L)2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299 mg/L)21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0 mg/L)24例.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同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收集血液及尿液标本,检测4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参与者知情同意.用SPSS for window 11.5统计软件作回归线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对照组、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别为(13.35&;#177;4.2),(15.45&;#177;5.4),(190.5&;#177;18),(555&;#177;21)mg/L;血栓调节蛋白分别为(12&;#177;4.7),(21&;#177;5.2),(45&;#177;4.5),(75&;#177;5.5)μg/L.[2]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978,P=0.022).[3]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无蛋白尿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尿蛋白排泄率及血小板计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水平呈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已可能存在微血管病变.因此,早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有助于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胱抑素C(Cys C)联合检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根据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组(29例,UAER<30 mg/24 h)、微量白蛋白尿(MA)组(33例,UAER为30~<300...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9名正常对照、55例糖尿病(DM)患者、59例DN患者的血、尿CysC,59例DN组又分为A组[24h尿白蛋白(Alb)30~300mg/24h]39例,B组(Alb>300mg/24h)20例,比较各组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率。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283μg/L。工作曲线的范围为0.39~25.0μg/L。A组与正常组比较,尿CysC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CysC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比较,血、尿Cys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血、尿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48±0.081、0.811±0.055,B组血、尿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060、0.928±0.03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尿CysC,灵敏度、稳定性及准确性高。研究结果表明,尿CysC对DN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王蕾  刘华  高锋 《检验医学》2005,20(4):349-352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9名正常对照、55例糖尿病(DM)患者、59例DN患者的血、尿Cys C,59例DN组又分为A组[24h尿白蛋白(Alb)30~300mg/24 h]39例,B组(ALb>300mg/24 h)20例,比较各组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率.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283μg/L.工作曲线的范围为0.39~25.0μg/L.A组与正常组比较,尿Cys C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Cys C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比较,血、尿Cys 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血、尿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48±0.081、0.811±0.055,B组血、尿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060、0.928±0.03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尿Cys C,灵敏度、稳定性及准确性高.研究结果表明,尿Cys C对DN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联素(APN)、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4年2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80例DN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尿蛋白正常组(30mg/24h)25例、微量蛋白尿组(30mg~300mg/24h)26例和大量蛋白尿组(300mg/24h)29例,另选择同期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APN、Cys-C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APN、Cys-C表达水平与UAER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各组DN患者血清APN、Cys-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尿蛋白含量增加,血清APN、Cys-C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DN患者血清APN、Cys-C表达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性关系。结论 DN患者血清APN、Cys-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UARE有明显正相关性关系,血清APN、Cys-C均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蛋白电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尿微量白蛋白(mAlb)定量为15~300 mg/24 h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并记录干化学尿蛋白、尿糖、尿隐血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资料.同时对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尿蛋白电泳.结果 尿蛋白电泳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肾小管性蛋白尿8例(17%)、肾小球性蛋白尿36例(75%)[包括单纯白蛋白性肾小球性蛋白尿32例(67%)、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4例(8%)]、未检出尿蛋白条带4例(8%).各组间尿蛋白扫描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未检出尿蛋白条带.8例肾小管性蛋白尿中有2例mAlb结果≤30 mg/24 h.肾小管性尿蛋白百分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300).结论 肾小管损伤在早期DN中占有相当比例,使用尿蛋白电泳结合尿mAlb检测可减少早期DN肾小管性蛋白尿漏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确诊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80例(T2DM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范围30~300 mg/24 h的T2DM患者80例(微量组)、UAER>300 mg/2...  相似文献   

11.
厄贝沙坦和怡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用厄贝沙坦及厄贝沙坦联合怡开(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DN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怡开,共12周。比较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CR)﹑血压(BP)的变化。结果两组用药均可使2型糖尿病DN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P<0.01),血压下降(P<0.01),但治疗组在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对于DN患者,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和怡开,比单用厄贝沙坦更有效减少2型糖尿病DN白蛋白尿,延缓DN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黄芩组方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完成。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大剂量药物治疗组、中剂量药物治疗组和小剂量药物治疗组,每组8只。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大鼠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小剂量药物治疗组用1.8g/kg柴胡、黄芩组方合剂灌胃,大、中剂量组用药剂量分别是小剂量药物的4倍和2倍。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24h尿蛋白、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变化。柴胡、黄芩组方合剂为广州一方制药厂生产的,小四五颗粒主要成份: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白术等。结果:32只大鼠纳入结果分析。①小、中、大剂量药物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56.20±11.30,44.22±10.68,39.22±18.44)mg/24h,模型对照组为(64.74±16.34)mg/24h,中剂量和大剂量药物治疗组的24h尿蛋白定量比模型对照组低(P均<0.05),小剂量药物治疗组与大剂量药物治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剂量组24h尿白蛋白定量分别为(0.27±0.43,1.07±0.26,1.08±0.29)mg/24h,均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84±0.74)mg/24h(P均<0.05),各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明显。③各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48±0.15,1.21±0.12,1.13±0.12,1.19±0.11)mmol/L,三酰甘油分别为(1.10±0.27,0.74±0.17,0.65±0.13,0.70±0.12)mmol/L,各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柴胡、黄芩组方合剂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白蛋白排泄,对其脂质代谢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6±1.05)、(3.98±3.02)、(0.71±0.02)mg/L,P均<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71、0.59,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明显负相关(r=-0.69,P<0.01).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痛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