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45例均匀一致低密度影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单孔钻颅方法,血肿腔不予冲洗;21例混杂密度影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双孔钻颅方法,仅5例因引流欠通畅而予血肿腔冲洗.其余病例血肿腔亦不予以冲洗。结果本组66例全部治愈。13例患者有少量硬膜下积液。平均随访3.5个月.4例积液消失,9例减少或未增加。结论单孔或双孔血肿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可根据CT影像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治疗的经验、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都均采用钻孔引流术,均治愈,无血肿复发,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首选的方法,熟练掌握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技巧,总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经验,可以减轻病人痛苦,节省病人费用,还可以减少甚至达到无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本手术可以与微创手术相媲美,熟练掌握该手术操作技巧,对硬件不够的医院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治疗的经验、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所有患者都均采用钻孔引流术,均治愈,无血肿复发,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首选的方法,熟练掌握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技巧,总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经验,可以减轻病人痛苦,节省病人费用,还可以减少甚至达到无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本手术可以与微创手术相媲美,熟练掌握该手术操作技巧,对硬件不够的医院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慢性硬膜下血肿63例,62例采用微创小切口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术中准确定位,直视操作,硬膜窗下反复冲洗,至流出液清亮为止,血肿腔用无菌生理盐水填满,术后1~3d无引流液或引流液转清拔管.结果 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出现脑挫裂伤、张力性气颅、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小切口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直视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总结50例既往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开颅血肿清除2例,钻双孔冲洗置管引流10例,钻单孔冲洗置管引流38例,造成脑挫裂伤l例,张力性气颅1例,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以cT为主要检查手段,个别病例需MR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置管引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钻单孔置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钻单孔置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术后均顺利拔管,其中30例彻底引流清除血肿;6例残留少量硬膜下低密度积液,量约10~20 ml,不再清除;2例少量颅内积气.结论 钻单孔置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冲洗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于2008年1月—2012年4月,对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局麻+监护下,采用非冲洗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术后结合尿激酶溶血。对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总结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有1例复发,总有效率98.3%,疗效满意,无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结论采用非冲洗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比单孔钻颅引流术等传统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颅锥钻单孔引流不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常采用双孔或单孔冲洗引流 ,但有可能引起颅内积气或张力性气颅。由于钻孔可能致硬膜外血肿 ,我们采用颅锥钻孔置管 [1 ] 引流不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15例 ,均获得治愈 ,无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   1995~ 1999年 ,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 45例 ,均为男性 ,年龄 35~ 6 5岁。 45例均有头部外伤史 ,病程 3周以上 ,经 CT或 MRI扫描证实并按 T=(π/6 )×长×宽×层数的方法计算血肿的淤血量在 30 ml以上。2  方法与结果  按入院顺序 ,15例采用双孔冲洗引流 ,15例采用单孔冲洗引流 ,15例采用锥孔置管引流不冲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方法 本组采用单孔钻颅置双管冲洗引流术,术中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闭式引流72h。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术后72h复查,12例残留少量血肿,2例颅内积气,术后2个月复查,均吸收,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青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应充分认识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避免误诊。单孔钻颅置双管冲洗引流术创伤小,疗效明确,恢复快,可作为青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双孔引流加单孔扩大术、双孔引流冲洗术、单孔引流冲洗术等手术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三种术式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双孔引流冲洗加单孔扩大术为最佳术式。结论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宜采用双孔引流冲洗加单孔扩大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锦平  赵奇煌  徐屹 《中国医药导刊》2002,4(4):261-262,26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简便,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头颅CT定位,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及血肿中心,经皮向血肿腔置入硬通道,反复冲洗,持续外引流。结果:治疗老年CSDH患者120例(年龄≥60)痊愈116例,好转4例。血肿清除率98.3%,治愈率96.67%,随访1年中有4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出院。结论:经硬通道外引流是治疗老年CSDH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156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10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43例治愈,8例术后症状无改善,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3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2例术后1月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蔡巍  张骏  刘跃辉 《西部医学》2009,21(11):1877-187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CSDH)的开槽引流术式。方法回顾分析152例CDSH患者经开槽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该术式治疗152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出现并发症少。结论开槽引流术治疗CDSH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病人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差异,探讨双侧CSDH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CSDH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结果将病人分为单侧CSDH组和双侧CSDH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复发率差异。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双侧CSDH病人分为双侧手术组和单侧手术组,研究2种手术方式对双侧CSDH病人复发率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肌力下降、头晕头痛、语言障碍、癫痫、意识障碍、颅脑损伤、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CSDH组术前CT中线移位平均距离高于双侧CSDH组,血肿厚度单侧低于双侧(P < 0.01)。双侧CSDH病人中行双侧钻孔引流术病人的平均最大血肿厚度高于单侧手术病人(P < 0.05);双侧手术治疗组中线移位平均距离、复发率与单侧手术治疗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CSDH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部分双侧CSDH病人可以通过一侧钻孔引流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本组46例CS-DH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血肿量60~180mL,引流时间3~5d。结果46例中,44例经1次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后治愈;2例血肿复发,改行钻孔引流反复冲洗,术后治愈,无合并症,无死亡。结论CSDH行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创伤小、效果好、简便易行,可作为CSDH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对52例初诊为脑血管痛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CT与MRI等费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52例初诊为脑梗死40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平均年龄65.5岁,具有脑血管病的特点,外伤史较隐匮,CT和MRI确诊。手术治疗37例,非手术治疗15例,除1例死亡外,余51例均治愈。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易与脑血管病相混淆,详尽的病史调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赖勇  庞永  徐力 《海南医学》2005,16(7):38-40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 132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6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24例治愈,5例复发,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2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例术后1月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 :15 6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 ,其中 10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14 3例治愈 ,8例术后症状无改善 ,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 ,3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 ,2例术后 1月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 ,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 ,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演变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59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率8.47%。该5例患者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单侧颞顶1例,血肿形成后临床表现多样。5例患者均接受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有较宽的范围,常发生于颅脑损伤很轻微、积液部位在单侧额颞部、经保守治疗病例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本组46例CS-DH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采用YL-l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血肿量60~180 ml,引流时间3~5 d。结果:46例中44例经一次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后治愈;2例血肿复发,改行钻孔引流反复冲洗术后治愈,无合并症、无死亡。结论:CSDH行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创伤小、效果好、简便易行,可作为CSDH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